黔江老书记邀队友组团栽桑 促使村民尽早脱贫增收

黔江老书记邀队友组团栽桑 促使村民尽早脱贫增收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6-1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2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这是三龄期蚕,过了入眠期,已开始进食。”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一养蚕大棚里,正在给蚕喂食桑叶的老书记陈明超这样告诉笔者。 

“老书记”这个称号, 是多年来村民一直对陈明超的尊称。他今年63岁,是村里的老党员,在原大青村没合并到长春村时,他担任大青村党支部书记17年。如今,这位老书记再次“出山”,动员5名合伙人,带领113户村民栽桑。

“年过花甲再次出山,带领村民发展村级特色经济,他只是让更多的村民脱贫,自己却啥也不图。”和老书记一起在蚕棚喂蚕的李朝文说。

附近村民在基地采摘桑叶。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2018年,是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也是精准扶贫脱贫的深化之年。陈明超想到重庆主城区干部都来村里扶贫,他再也坐不住了。他走了4户人家,这4户人都是他平常信得过的爽快人。一个是现在二组组长陈善平,一个是以前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的郑仁爱,一个是创业的大学生彭照,一个是闲不住的4组村民李朝文。

每走一户,陈明超把带动村民发展蚕桑的想法,以及几个带头的人选名字说了,大家一拍即合,非常赞成这个做法。

喂养小蚕的桑叶要用刀切过。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就在春节期间,我们5个人挨家挨户地去走访,动员农户自己栽桑、自己养蚕,我们平常给他们作技术指导。”陈明超说,由于大部分家庭年轻人都要外出打工,家里全是中年妇女和上年纪的老人,对于蚕桑管理和养蚕技术,他们不能胜任。只答应把土地集中流转出来,让我们来经营。

走访期间,便与35户村民达成协议,流转150余亩土地栽桑,并成立了 “蚕桑专业合作社”。今年,又流转78户村民土地共215亩。其中,有陈正昌、彭保林等6户建卡贫困户和残疾家庭的田地。并且长期在基地务工的20名工人,首先选择建卡贫困户。

老书记陈明超(左一)给三龄小蚕喂食桑叶。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据了解,这5个带头人,除彭照是八零后,其余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在基地第一年建设中,5人共投资15万余元。幸运的是他们建养蚕大棚没有花钱, 3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棚,全是帮扶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捐钱搭建的。

“我们流转113户村民的土地,很多是荒着的。”陈明超说,虽然签了土地流转协议,但这些农户哪年想自己经营,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终止协议,把建好的蚕桑地送还给他们。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赚钱,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户发展效益农业,帮助他们尽早脱贫增收。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黔江老书记邀队友组团栽桑 促使村民尽早脱贫增收

2019-06-1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2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这是三龄期蚕,过了入眠期,已开始进食。”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一养蚕大棚里,正在给蚕喂食桑叶的老书记陈明超这样告诉笔者。 

“老书记”这个称号, 是多年来村民一直对陈明超的尊称。他今年63岁,是村里的老党员,在原大青村没合并到长春村时,他担任大青村党支部书记17年。如今,这位老书记再次“出山”,动员5名合伙人,带领113户村民栽桑。

“年过花甲再次出山,带领村民发展村级特色经济,他只是让更多的村民脱贫,自己却啥也不图。”和老书记一起在蚕棚喂蚕的李朝文说。

附近村民在基地采摘桑叶。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2018年,是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也是精准扶贫脱贫的深化之年。陈明超想到重庆主城区干部都来村里扶贫,他再也坐不住了。他走了4户人家,这4户人都是他平常信得过的爽快人。一个是现在二组组长陈善平,一个是以前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的郑仁爱,一个是创业的大学生彭照,一个是闲不住的4组村民李朝文。

每走一户,陈明超把带动村民发展蚕桑的想法,以及几个带头的人选名字说了,大家一拍即合,非常赞成这个做法。

喂养小蚕的桑叶要用刀切过。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就在春节期间,我们5个人挨家挨户地去走访,动员农户自己栽桑、自己养蚕,我们平常给他们作技术指导。”陈明超说,由于大部分家庭年轻人都要外出打工,家里全是中年妇女和上年纪的老人,对于蚕桑管理和养蚕技术,他们不能胜任。只答应把土地集中流转出来,让我们来经营。

走访期间,便与35户村民达成协议,流转150余亩土地栽桑,并成立了 “蚕桑专业合作社”。今年,又流转78户村民土地共215亩。其中,有陈正昌、彭保林等6户建卡贫困户和残疾家庭的田地。并且长期在基地务工的20名工人,首先选择建卡贫困户。

老书记陈明超(左一)给三龄小蚕喂食桑叶。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据了解,这5个带头人,除彭照是八零后,其余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在基地第一年建设中,5人共投资15万余元。幸运的是他们建养蚕大棚没有花钱, 3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棚,全是帮扶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捐钱搭建的。

“我们流转113户村民的土地,很多是荒着的。”陈明超说,虽然签了土地流转协议,但这些农户哪年想自己经营,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终止协议,把建好的蚕桑地送还给他们。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赚钱,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户发展效益农业,帮助他们尽早脱贫增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