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三义乡:积蓄乡村振兴新动能 唤醒沉睡的“莲花”

彭水三义乡:积蓄乡村振兴新动能 唤醒沉睡的“莲花”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6-2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0日19时50分讯(记者 欧武夷)彭水县三义乡莲花村因远处望去宛如群山环抱着的一个“莲花台”而得名。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群众文化程度不高,这朵“莲花”一直沉睡山中,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今(20)日获悉,村里以前只有一条硬化路通到位于山下1组“莲花坝子”的村民委,2、3、4组都在高山上,路又陡又窄又烂,骑摩托车都要小心翼翼的,小车根本上不去。“过去我们莲花村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娱乐基本没有;现在可以说是小车开进来,喝水不用抬,坝坝舞儿跳起来;洗衣不用手,通讯不用吼,房前屋后栽花柳。” 25岁村民黄宽很形象的对村里脱贫攻坚前后的变化进行了描述。

登上山梁,莲花村4组村民陈德林从自家的水龙头接了一瓢水,咕咚咕咚一饮而尽。“前两年,我们都是在旁边的一个泥巴凼凼里挑水吃,下雨的时候手伸到水塘里都看不到手指,而且经常有癞蛤蟆这些动物在里面,根本不敢直接喝。”陈德林至今心有余悸,“现在好了,村里给我们修建了加盖的水池,还接进了自来水,解决了我们周边10多户的吃水问题。”

留守贫困老人刘厚友除了陪伴他6年的家犬阿黄,最近又多了一个伴,那就是院子里的指甲花,他每天都会坐在院子里给它们打理打理,陪它们说说话。刘厚友的木房以前年久失修、严重倾斜,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村里在开展不安全住房改造的时候将其进行重新扶正,并砌了柱子支撑加固,还为其改厕、改厨、硬化院坝和美化环境。“房子改漂亮了,我就想着把院前乱堆的柴禾收拾开,种了些花花草草。”刘厚友指着含苞待放的指甲花说。

听着他们绘声绘色的介绍,突然一幢破烂不堪的木房子映入眼帘。怎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抱着这个疑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了农户家门,只见一个年近60的老头在家里忙得不亦乐乎。在破旧的木瓦房里,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箱子、口袋、包包在墙根码得整整齐齐,这是他这两天忙碌的成果,里面有的装着衣物、有的装着粮食、有的是床单裹着的棉絮等杂物。这是2组村民何国西的家,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这些都是我准备搬到新家的家当,等过两天天气好点,就搬到1组的搬迁安置点去住新房了”。他是“五保户”,身体有残疾,居住的地方条件很差,真正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何国西新旧住房对比图 通讯员 王祖勋 摄

想搬下山住但找不到宅基地,也无钱建房。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通过整合土地复垦、收储和高山易地搬迁政策,让农户基本上不需要增加支出就能实现入住新居。

“今年年初乡里抽号分房,我抽到的房子就在入口处,比我住这个房子好多了,又有厨房又有厕所,旁边还配了菜园地,而且挨着不远还有广场、塑胶运动场…”说起新房子,老人眼中闪烁着光芒。

“前些天听说水管电线都接进屋了,我就提前先把要搬的东西准备好。”何国西恨不得立马就住进去,“我是天生腿脚残疾,走路不方便,而且一个人住在这深山老林,早就想搬下去了。”

比何国西更心急的是同组村民刘应万,他们一家三口住在海拔1400米山脊上的两间破烂木房里,27岁的儿子与女友在谈婚论嫁时,女方家长知道他们家的条件后就有些迟疑了。为了让孩子早日成家,刘应万在安置点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就提前申请了入住,一对新人于今年3月份在新房子成功举办了婚礼。

在58户191名搬迁农户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何国西、刘应万那么积极,之前也有一部分人心存疑虑。“我们的土地都在山上,搬下去后靠什么维持生活?”在工作队最初动员高山农户搬迁的时候,村民黄亨孝说出了担忧。面对这个问题,驻乡工作队早有打算,确保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

在安置点广场旁边的一条小路下去三十米左右,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引入重庆沃邦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一个40亩左右的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基地有2个大型的现代化连体大棚和20多个单体大棚,基地下方还有一个集冻库、加工车间、货物中转等于一体的厂区。该公司不仅引入了最新的冻干设备核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鲜菇的品质,提升产品价值,同时还自主研发生产了羊肚菌面等制品,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据公司负责人候春均介绍,从去年11月起生产的第一季羊肚菌情况来看,效果非常不错,产品质量很好,供不应求。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先后为60多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渠道,帮助他们实现了每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

食用菌基地不仅带动了农户增收,而且政府投资修建的基地设施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利润分红。“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们肯定愿意搬到下面去撒。”看到安置点配套产业稳步发展,黄亨孝心中吃下了“定心汤圆”。

在莲花村,不仅搬迁农户有了稳定的收入,驻乡工作队还通过发展烤烟、中药材、特色养殖和高山蔬果四大脱贫产业以及“五小”经济,让所有农户都有了增收的产业。

烤烟是莲花村的传统产业,前几年受自然灾害和市场行情影响,不少烟农丧失了种烟信心。去年,驻村第一书记引导村集体带头种植了150亩烤烟,实现收入42万元,带动3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劳务增收,同时也让广大烟农重新燃起了希望。

据村民委主任黄利荣介绍,按照驻乡工作队的统一部署,莲花村今年还发展了390群中蜂,覆盖了所有贫困户。每群蜂苗政府补贴500元,贫困户只需出200元入股,由村集体与专业公司统一管理喂养,农户、村集体、公司按照5:3:2的比例参与年底分红。黄利荣算了一笔账,一群蜂按照年产10斤蜂蜜、每斤100元计算,一年可收入1000元,农户坐在家里就可以分红500元。

除了规划发展的产业,驻乡工作队还结合贫困户自身具备的技能,拥有的物资、周边环境等资源禀赋,因户施策探索发展“五小”非农经济和“五小”庭院经济。

莲花村1组贫困户王由全利用财政贴息的5万元贷款养起了生猪,去年上半年行情不好,卖一头猪就要亏300多元。在驻乡工作队引导下,他发展起了以高山纳凉吃刨猪汤为主的庭院经济。那段时间,他每天要杀1头猪,猪肉除了自己农家乐做刨猪汤外,也供应附近的工地、乡政府和学校食堂,综合经营每天能有2000多元的资金回笼,帮助其渡过了难关。撑到10月份猪肉价格涨起来,积压的200多头毛猪让他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村民黄凯的西瓜种植基地。通讯员 王祖勋 摄

实施深度脱贫攻坚以来,莲花村4个村民小组均通了硬化公路,一个个人饮水池为家家户户送去了干净的自来水,一栋栋陈旧的房屋换上了新颜,一座座崭新的安置房如春笋林立,一项项富民产业鼓足了农户的腰包,沉睡的“莲花”终于绚丽绽放。

采访快结束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正好遇到在田间走访听取群众意见的驻乡工作队王祖勋队长。他告诉记者,驻乡工作队员已在三义乡呆了近两年了,莲花村的变化只是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部分,三义乡脱贫攻坚规划确定的21项指标,有12项已提前完成总目标,其余9项均达到或超过年度目标,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其他乡镇相比仍然是处于弥补“历史欠账”阶段,虽然不到2年时间贫困发生率从11.6%下降到了4.8%,但仍然偏高,今年脱贫“摘帽“的压力还不容忽视,还将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不收兵。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彭水三义乡:积蓄乡村振兴新动能 唤醒沉睡的“莲花”

2019-06-20 19:54:18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0日19时50分讯(记者 欧武夷)彭水县三义乡莲花村因远处望去宛如群山环抱着的一个“莲花台”而得名。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群众文化程度不高,这朵“莲花”一直沉睡山中,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今(20)日获悉,村里以前只有一条硬化路通到位于山下1组“莲花坝子”的村民委,2、3、4组都在高山上,路又陡又窄又烂,骑摩托车都要小心翼翼的,小车根本上不去。“过去我们莲花村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娱乐基本没有;现在可以说是小车开进来,喝水不用抬,坝坝舞儿跳起来;洗衣不用手,通讯不用吼,房前屋后栽花柳。” 25岁村民黄宽很形象的对村里脱贫攻坚前后的变化进行了描述。

登上山梁,莲花村4组村民陈德林从自家的水龙头接了一瓢水,咕咚咕咚一饮而尽。“前两年,我们都是在旁边的一个泥巴凼凼里挑水吃,下雨的时候手伸到水塘里都看不到手指,而且经常有癞蛤蟆这些动物在里面,根本不敢直接喝。”陈德林至今心有余悸,“现在好了,村里给我们修建了加盖的水池,还接进了自来水,解决了我们周边10多户的吃水问题。”

留守贫困老人刘厚友除了陪伴他6年的家犬阿黄,最近又多了一个伴,那就是院子里的指甲花,他每天都会坐在院子里给它们打理打理,陪它们说说话。刘厚友的木房以前年久失修、严重倾斜,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村里在开展不安全住房改造的时候将其进行重新扶正,并砌了柱子支撑加固,还为其改厕、改厨、硬化院坝和美化环境。“房子改漂亮了,我就想着把院前乱堆的柴禾收拾开,种了些花花草草。”刘厚友指着含苞待放的指甲花说。

听着他们绘声绘色的介绍,突然一幢破烂不堪的木房子映入眼帘。怎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抱着这个疑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了农户家门,只见一个年近60的老头在家里忙得不亦乐乎。在破旧的木瓦房里,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箱子、口袋、包包在墙根码得整整齐齐,这是他这两天忙碌的成果,里面有的装着衣物、有的装着粮食、有的是床单裹着的棉絮等杂物。这是2组村民何国西的家,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这些都是我准备搬到新家的家当,等过两天天气好点,就搬到1组的搬迁安置点去住新房了”。他是“五保户”,身体有残疾,居住的地方条件很差,真正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何国西新旧住房对比图 通讯员 王祖勋 摄

想搬下山住但找不到宅基地,也无钱建房。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通过整合土地复垦、收储和高山易地搬迁政策,让农户基本上不需要增加支出就能实现入住新居。

“今年年初乡里抽号分房,我抽到的房子就在入口处,比我住这个房子好多了,又有厨房又有厕所,旁边还配了菜园地,而且挨着不远还有广场、塑胶运动场…”说起新房子,老人眼中闪烁着光芒。

“前些天听说水管电线都接进屋了,我就提前先把要搬的东西准备好。”何国西恨不得立马就住进去,“我是天生腿脚残疾,走路不方便,而且一个人住在这深山老林,早就想搬下去了。”

比何国西更心急的是同组村民刘应万,他们一家三口住在海拔1400米山脊上的两间破烂木房里,27岁的儿子与女友在谈婚论嫁时,女方家长知道他们家的条件后就有些迟疑了。为了让孩子早日成家,刘应万在安置点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就提前申请了入住,一对新人于今年3月份在新房子成功举办了婚礼。

在58户191名搬迁农户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何国西、刘应万那么积极,之前也有一部分人心存疑虑。“我们的土地都在山上,搬下去后靠什么维持生活?”在工作队最初动员高山农户搬迁的时候,村民黄亨孝说出了担忧。面对这个问题,驻乡工作队早有打算,确保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

在安置点广场旁边的一条小路下去三十米左右,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引入重庆沃邦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一个40亩左右的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基地有2个大型的现代化连体大棚和20多个单体大棚,基地下方还有一个集冻库、加工车间、货物中转等于一体的厂区。该公司不仅引入了最新的冻干设备核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鲜菇的品质,提升产品价值,同时还自主研发生产了羊肚菌面等制品,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据公司负责人候春均介绍,从去年11月起生产的第一季羊肚菌情况来看,效果非常不错,产品质量很好,供不应求。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先后为60多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渠道,帮助他们实现了每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

食用菌基地不仅带动了农户增收,而且政府投资修建的基地设施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利润分红。“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们肯定愿意搬到下面去撒。”看到安置点配套产业稳步发展,黄亨孝心中吃下了“定心汤圆”。

在莲花村,不仅搬迁农户有了稳定的收入,驻乡工作队还通过发展烤烟、中药材、特色养殖和高山蔬果四大脱贫产业以及“五小”经济,让所有农户都有了增收的产业。

烤烟是莲花村的传统产业,前几年受自然灾害和市场行情影响,不少烟农丧失了种烟信心。去年,驻村第一书记引导村集体带头种植了150亩烤烟,实现收入42万元,带动3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劳务增收,同时也让广大烟农重新燃起了希望。

据村民委主任黄利荣介绍,按照驻乡工作队的统一部署,莲花村今年还发展了390群中蜂,覆盖了所有贫困户。每群蜂苗政府补贴500元,贫困户只需出200元入股,由村集体与专业公司统一管理喂养,农户、村集体、公司按照5:3:2的比例参与年底分红。黄利荣算了一笔账,一群蜂按照年产10斤蜂蜜、每斤100元计算,一年可收入1000元,农户坐在家里就可以分红500元。

除了规划发展的产业,驻乡工作队还结合贫困户自身具备的技能,拥有的物资、周边环境等资源禀赋,因户施策探索发展“五小”非农经济和“五小”庭院经济。

莲花村1组贫困户王由全利用财政贴息的5万元贷款养起了生猪,去年上半年行情不好,卖一头猪就要亏300多元。在驻乡工作队引导下,他发展起了以高山纳凉吃刨猪汤为主的庭院经济。那段时间,他每天要杀1头猪,猪肉除了自己农家乐做刨猪汤外,也供应附近的工地、乡政府和学校食堂,综合经营每天能有2000多元的资金回笼,帮助其渡过了难关。撑到10月份猪肉价格涨起来,积压的200多头毛猪让他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村民黄凯的西瓜种植基地。通讯员 王祖勋 摄

实施深度脱贫攻坚以来,莲花村4个村民小组均通了硬化公路,一个个人饮水池为家家户户送去了干净的自来水,一栋栋陈旧的房屋换上了新颜,一座座崭新的安置房如春笋林立,一项项富民产业鼓足了农户的腰包,沉睡的“莲花”终于绚丽绽放。

采访快结束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正好遇到在田间走访听取群众意见的驻乡工作队王祖勋队长。他告诉记者,驻乡工作队员已在三义乡呆了近两年了,莲花村的变化只是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部分,三义乡脱贫攻坚规划确定的21项指标,有12项已提前完成总目标,其余9项均达到或超过年度目标,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其他乡镇相比仍然是处于弥补“历史欠账”阶段,虽然不到2年时间贫困发生率从11.6%下降到了4.8%,但仍然偏高,今年脱贫“摘帽“的压力还不容忽视,还将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不收兵。

[责任编辑: 杜三]
精彩视频

珞璜镇人民政府:已纳入路灯修复项目,目前正在前期调查设计中。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