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丨“陀螺”书记奔忙14年 问题社区变明星社区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丨“陀螺”书记奔忙14年 问题社区变明星社区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6-2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0日19时30分讯(记者 陈星)这段时间,沙坪坝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春敏忙得像一个“陀螺”。

今(20)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到杨春敏时,她刚开完早会,因嗓子不舒服,从抽屉拿出一罐枇杷膏,兑着热开水喝了几口。

月初,她作为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刚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首场报告。再过两天,杨春敏又要赶去北京,进行全国巡讲。

然而在此之前,杨春敏奔波各地刚做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整整50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头衔加在了杨春敏头上,站在全国领奖台上,她是耀眼的,而当聚光灯散去,她只是团结坝社区居民口中的杨妈妈、杨婆婆……

团结坝社区这个家,杨春敏花了14年心血打造。从问题社区变明星社区,这背后,是她作为一个党员不忘初心的坚守。

“选择来社区工作的初心,从没变过。”

杨春敏获得全国最美社区工作者。团结坝社区供图 华龙网 发

2月24日上午,全国十名“最美社区工作者”名单公布,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党委书记杨春敏成功入选。

消息传来时,180人的社区微信群炸开了锅,居民纷纷送上祝福,杨春敏的手机“嘀嘀”声不断。

领奖现场,杨春敏很开心,也很淡然,平时穿惯羽绒服的她,为了显得正式穿上了短款呢子大衣,工作人员还为其化了妆,看上去年轻了不少。

从武汉载誉归来,杨春敏脱下大衣,换上黑色羽绒服,又钻进了团结坝社区的老巷子里,路遇居民,她像自家人那般自在熟稔地打招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头衔加在了杨春敏头上:重庆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重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度感动沙坪坝区十大人物、党的十九大代表……

有关她的称呼也很多:小杨、杨姐、杨妈妈、杨婆婆……

在社区2372户5886人眼里,杨春敏就像一个“百变女王”,可以变出各种身份,也能变出无限精力。

“有困难,第一个想的是找杨书记,路灯坏了找她,下水道不通了找她……”在同事杨晓倩看来,杨书记已经成了居民的“贴心管家”。

如果将时间回顾到14年前,那时的团结坝社区,与现在完全是两个模样。

2005年,重庆特殊钢集团(简称特钢厂)公司破产,上千名失业职工归入团结坝社区管理,各种矛盾聚集,团结坝社区变成了“问题社区”。

在这关键时刻,本也是特钢厂职工的杨春敏主动请缨,接手了这个“烂摊子”,开始了这场持续14年至今未停的尝试。

当问及为何会接下这个“烂摊子”,杨春敏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

1984年,杨春敏向组织提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接下来15年时间里,杨春敏每年都会提交,直到1999年,杨春敏才最终入党。

“这个过程是我的信仰的淬炼过程,过程不容易,所以倍加珍惜。”杨春敏说,她选择到社区工作的初心,从没变过。

“为居民服务不是一阵子,是一辈子。”

杨春敏与社区老人热情交谈。团结坝社区供图 华龙网 发

“问题社区”这团乱麻,到底怎么解开?

杨春敏在社区住了几十年,入户走访时,社区的老熟人竟没一个人给她开门。

“谈啥子谈?啥子时候把卫生搞好了,再和我们谈!”初上岗,杨春敏就遭遇了闭门羹,那“砰”地一声摔门声,深深刺痛了她。

杨春敏跟自己赌上了气,也开启了一段此后流传社区多年的佳话。

社区一处边坡旁,有一个深达8米的垃圾坑,臭气熏天,给居民造成了困扰,清理,又没路可下。

“找来一根麻绳拴在腰上,让同事把我从边坡上吊下去,一筐一筐地往上清运垃圾。”杨春敏回忆,一天下来,腰被勒出了血痕,一碰就疼。

杨春敏的决心和行动,社区群众都看在眼里。一开始,居民们三三两两趴在自家窗台,或拿个小板凳坐在阳台磕着瓜子看着杨春敏弓着腰捡垃圾。

没过两天,当她再次准备下坑时,不少党员居民自带工具入了伙。

再到后来,一些居民骨干也悄无声息地加入了进来……

“团结坝社区团结起来了!”这种细微难以言说的情绪,让杨春敏意识到,居民只是一时失衡导致的失落感,掩盖了他们的积极性。

随即,杨春敏提出,将居民每50户设置为一个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这彻底扭转了只有社区干部唱“独角戏”的状况。

杨春敏的带头表率感染了社区党员和群众。老党员王朝吉曾经因企业破产一度连交党费都有情绪,现在却成了社区工作最积极的支持者之一。

62岁的居民小组长潘明怀记得,2017年初,她代表小组居民们在会上提出,希望能在社区爬坡上坎的位置,安置一些座椅让大家歇歇脚。问题提出后,很快得到了解决。现在,不仅是坡坎处,社区休闲的地方也多了很多座椅。

杨春敏说,为居民服务,不是一阵子,更不是做样子,而是一辈子。

“社区是什么样子,我的家就是什么样子。”

杨春敏与社区工作人员轮流照顾小孩吴鑫诺。团结坝社区提供图  华龙网 发

“刚见到她时,她个头刚好到我胸口,现在长大了,比我还高出一头。”杨春敏摸着月月(化名)的头,满脸都是爱。

今年16岁的月月是团结坝社区的小居民,上一年级时,父亲失踪,母亲服刑,不满8岁就失去了生活依靠。

这时“妈妈”杨春敏来到了她身边。多年来,学校家长会、过年团聚……陪在月月身边的,总是“妈妈”杨春敏。

杨春敏不只有月月一个“孩子”。 4岁的小朋友吴鑫诺和弟弟吴鑫言因特殊原因,家人无暇顾及。

去年开始,杨春敏和社区工作人员分成6组,每周换一次班,每天坚持接送孩子上学。

杨春敏还有一个“妈妈”——吴婆婆。年近90岁的吴婆婆有一个女儿,长期在外省工作。只要有空,杨春敏就会带上些日常用品到吴婆婆家去,帮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

日子久了,吴婆婆甚至有时都会忘了远在外省女儿的地址,但杨春敏的电话,她却随口都能背出来。

在社区,像月月、吴婆婆这样的“亲人”,杨春敏还有很多。杨春敏说,社区需要“亲人”的居民还有很多,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区的温暖?

“带头建立帮扶机制。”这是杨春敏想出的办法。

杨春敏带领社区“两委”一班人建立了“三个居务”帮扶机制——“阳光居务”驱阴霾,让党员、志愿者成为服刑人员子女的“妈妈”;“温暖居务”显真情,她组织红岩党员、社区志愿者,给辖区百余名高龄空巢老人当“子女”;“牵手居务”促帮扶,组织志愿者收集用工信息帮助1000余名大龄困难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多的问题,杨春敏实施了社区巷内无生人“345”工作模式,实现了社区“新老居民不陌生、你我都是团结人”的和谐氛围。

杨春敏说,社区的居民是我的家人,社区是什么样子,我的家就是什么样子。

“居民需求在哪里,我的工作就在哪里。”

居民找杨春敏处理问题。团结坝社区供图 华龙网发

这14年来,打开居民微信群,是杨春敏一天工作的开始。

群里的180多个网友,都是团结坝的社区居民,社区有任何问题,居民会发布在群里。

“有困难,找杨姐!”已成了团结坝社区居民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找到杨春敏,她都会第一时间解决。

去年12月31日深夜,有货车往詹家溪附近乱倒垃圾,杨春敏得知消息,与同事连夜赶到现场,拦下货车,直到对方将之前倾倒的垃圾全部运走才离开。

社区有位居民的家后是一个垃圾转运站,环卫工人每天大清早焚烧树叶,呛得一家人难受,杨春敏主动与环卫部门交涉,最终这里不再囤放垃圾。

这几天开早会,有居民提出,因轻轨轨道离小区太近,没有做防噪措施,对生活造成影响。得知民意,杨春敏赶忙和社区工作人员协商,找轻轨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解决此事。

社区工作繁琐复杂,大到开各种议会,小到疏通下水道,居民需求在哪里,她的工作就在哪里。

每年,杨春敏都坚持带领班子成员遍访辖区2369户居民和社会单位,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将社区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居民楼栋。 

杨春敏说,这个“家,她花了14年的心血打造。

如今,社区几十年的老房子被粉刷一新,老旧管道得到更换,泥土路变成了青石板和水泥地,街道又投资建起围墙、大门、花坛和活动中心,一栋栋单体楼变成“组合式小区”……

“14年,整整14年,终于有了我们现在的团结坝!”谈到这几年社区的变化,杨春敏感慨颇多。

杨春敏说,有人说我们工作就是做样子,那我们就做一辈子的样子。

点击了解更多>>>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丨“陀螺”书记奔忙14年 问题社区变明星社区

2019-06-20 20:26:32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0日19时30分讯(记者 陈星)这段时间,沙坪坝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春敏忙得像一个“陀螺”。

今(20)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到杨春敏时,她刚开完早会,因嗓子不舒服,从抽屉拿出一罐枇杷膏,兑着热开水喝了几口。

月初,她作为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刚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首场报告。再过两天,杨春敏又要赶去北京,进行全国巡讲。

然而在此之前,杨春敏奔波各地刚做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整整50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头衔加在了杨春敏头上,站在全国领奖台上,她是耀眼的,而当聚光灯散去,她只是团结坝社区居民口中的杨妈妈、杨婆婆……

团结坝社区这个家,杨春敏花了14年心血打造。从问题社区变明星社区,这背后,是她作为一个党员不忘初心的坚守。

“选择来社区工作的初心,从没变过。”

杨春敏获得全国最美社区工作者。团结坝社区供图 华龙网 发

2月24日上午,全国十名“最美社区工作者”名单公布,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党委书记杨春敏成功入选。

消息传来时,180人的社区微信群炸开了锅,居民纷纷送上祝福,杨春敏的手机“嘀嘀”声不断。

领奖现场,杨春敏很开心,也很淡然,平时穿惯羽绒服的她,为了显得正式穿上了短款呢子大衣,工作人员还为其化了妆,看上去年轻了不少。

从武汉载誉归来,杨春敏脱下大衣,换上黑色羽绒服,又钻进了团结坝社区的老巷子里,路遇居民,她像自家人那般自在熟稔地打招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头衔加在了杨春敏头上:重庆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重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度感动沙坪坝区十大人物、党的十九大代表……

有关她的称呼也很多:小杨、杨姐、杨妈妈、杨婆婆……

在社区2372户5886人眼里,杨春敏就像一个“百变女王”,可以变出各种身份,也能变出无限精力。

“有困难,第一个想的是找杨书记,路灯坏了找她,下水道不通了找她……”在同事杨晓倩看来,杨书记已经成了居民的“贴心管家”。

如果将时间回顾到14年前,那时的团结坝社区,与现在完全是两个模样。

2005年,重庆特殊钢集团(简称特钢厂)公司破产,上千名失业职工归入团结坝社区管理,各种矛盾聚集,团结坝社区变成了“问题社区”。

在这关键时刻,本也是特钢厂职工的杨春敏主动请缨,接手了这个“烂摊子”,开始了这场持续14年至今未停的尝试。

当问及为何会接下这个“烂摊子”,杨春敏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

1984年,杨春敏向组织提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接下来15年时间里,杨春敏每年都会提交,直到1999年,杨春敏才最终入党。

“这个过程是我的信仰的淬炼过程,过程不容易,所以倍加珍惜。”杨春敏说,她选择到社区工作的初心,从没变过。

“为居民服务不是一阵子,是一辈子。”

杨春敏与社区老人热情交谈。团结坝社区供图 华龙网 发

“问题社区”这团乱麻,到底怎么解开?

杨春敏在社区住了几十年,入户走访时,社区的老熟人竟没一个人给她开门。

“谈啥子谈?啥子时候把卫生搞好了,再和我们谈!”初上岗,杨春敏就遭遇了闭门羹,那“砰”地一声摔门声,深深刺痛了她。

杨春敏跟自己赌上了气,也开启了一段此后流传社区多年的佳话。

社区一处边坡旁,有一个深达8米的垃圾坑,臭气熏天,给居民造成了困扰,清理,又没路可下。

“找来一根麻绳拴在腰上,让同事把我从边坡上吊下去,一筐一筐地往上清运垃圾。”杨春敏回忆,一天下来,腰被勒出了血痕,一碰就疼。

杨春敏的决心和行动,社区群众都看在眼里。一开始,居民们三三两两趴在自家窗台,或拿个小板凳坐在阳台磕着瓜子看着杨春敏弓着腰捡垃圾。

没过两天,当她再次准备下坑时,不少党员居民自带工具入了伙。

再到后来,一些居民骨干也悄无声息地加入了进来……

“团结坝社区团结起来了!”这种细微难以言说的情绪,让杨春敏意识到,居民只是一时失衡导致的失落感,掩盖了他们的积极性。

随即,杨春敏提出,将居民每50户设置为一个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这彻底扭转了只有社区干部唱“独角戏”的状况。

杨春敏的带头表率感染了社区党员和群众。老党员王朝吉曾经因企业破产一度连交党费都有情绪,现在却成了社区工作最积极的支持者之一。

62岁的居民小组长潘明怀记得,2017年初,她代表小组居民们在会上提出,希望能在社区爬坡上坎的位置,安置一些座椅让大家歇歇脚。问题提出后,很快得到了解决。现在,不仅是坡坎处,社区休闲的地方也多了很多座椅。

杨春敏说,为居民服务,不是一阵子,更不是做样子,而是一辈子。

“社区是什么样子,我的家就是什么样子。”

杨春敏与社区工作人员轮流照顾小孩吴鑫诺。团结坝社区提供图  华龙网 发

“刚见到她时,她个头刚好到我胸口,现在长大了,比我还高出一头。”杨春敏摸着月月(化名)的头,满脸都是爱。

今年16岁的月月是团结坝社区的小居民,上一年级时,父亲失踪,母亲服刑,不满8岁就失去了生活依靠。

这时“妈妈”杨春敏来到了她身边。多年来,学校家长会、过年团聚……陪在月月身边的,总是“妈妈”杨春敏。

杨春敏不只有月月一个“孩子”。 4岁的小朋友吴鑫诺和弟弟吴鑫言因特殊原因,家人无暇顾及。

去年开始,杨春敏和社区工作人员分成6组,每周换一次班,每天坚持接送孩子上学。

杨春敏还有一个“妈妈”——吴婆婆。年近90岁的吴婆婆有一个女儿,长期在外省工作。只要有空,杨春敏就会带上些日常用品到吴婆婆家去,帮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

日子久了,吴婆婆甚至有时都会忘了远在外省女儿的地址,但杨春敏的电话,她却随口都能背出来。

在社区,像月月、吴婆婆这样的“亲人”,杨春敏还有很多。杨春敏说,社区需要“亲人”的居民还有很多,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区的温暖?

“带头建立帮扶机制。”这是杨春敏想出的办法。

杨春敏带领社区“两委”一班人建立了“三个居务”帮扶机制——“阳光居务”驱阴霾,让党员、志愿者成为服刑人员子女的“妈妈”;“温暖居务”显真情,她组织红岩党员、社区志愿者,给辖区百余名高龄空巢老人当“子女”;“牵手居务”促帮扶,组织志愿者收集用工信息帮助1000余名大龄困难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多的问题,杨春敏实施了社区巷内无生人“345”工作模式,实现了社区“新老居民不陌生、你我都是团结人”的和谐氛围。

杨春敏说,社区的居民是我的家人,社区是什么样子,我的家就是什么样子。

“居民需求在哪里,我的工作就在哪里。”

居民找杨春敏处理问题。团结坝社区供图 华龙网发

这14年来,打开居民微信群,是杨春敏一天工作的开始。

群里的180多个网友,都是团结坝的社区居民,社区有任何问题,居民会发布在群里。

“有困难,找杨姐!”已成了团结坝社区居民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找到杨春敏,她都会第一时间解决。

去年12月31日深夜,有货车往詹家溪附近乱倒垃圾,杨春敏得知消息,与同事连夜赶到现场,拦下货车,直到对方将之前倾倒的垃圾全部运走才离开。

社区有位居民的家后是一个垃圾转运站,环卫工人每天大清早焚烧树叶,呛得一家人难受,杨春敏主动与环卫部门交涉,最终这里不再囤放垃圾。

这几天开早会,有居民提出,因轻轨轨道离小区太近,没有做防噪措施,对生活造成影响。得知民意,杨春敏赶忙和社区工作人员协商,找轻轨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解决此事。

社区工作繁琐复杂,大到开各种议会,小到疏通下水道,居民需求在哪里,她的工作就在哪里。

每年,杨春敏都坚持带领班子成员遍访辖区2369户居民和社会单位,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将社区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居民楼栋。 

杨春敏说,这个“家,她花了14年的心血打造。

如今,社区几十年的老房子被粉刷一新,老旧管道得到更换,泥土路变成了青石板和水泥地,街道又投资建起围墙、大门、花坛和活动中心,一栋栋单体楼变成“组合式小区”……

“14年,整整14年,终于有了我们现在的团结坝!”谈到这几年社区的变化,杨春敏感慨颇多。

杨春敏说,有人说我们工作就是做样子,那我们就做一辈子的样子。

点击了解更多>>>

[责任编辑: 杜三]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