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荒原上的脱贫赞歌 高山上的巴音村建起了家庭宾馆

大漠荒原上的脱贫赞歌 高山上的巴音村建起了家庭宾馆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6-2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2日21时40分讯(特派记者 雷其霖)连绵的共茶高速(G6国道)蜿蜒曲折,沿途风光绝美,却又荒凉异常。这个人口只有60万人的海西州是五分之二个青海省的国土面积,但人口却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混杂的36个民族就藏在这苍茫的柴达木盆地里。海西州的乌兰县茶卡镇到了这个季节却格外热闹。27户常住人口的巴音村仅有117人,全村人为了脱贫都只干一件事——建家庭宾馆。

巴音村的家庭宾馆大堂都是按照宾馆美观度来进行布置。特派记者 雷其霖 摄

海西州人少地偏,州域面积不小。大漠之上,交通是限制当地人发展的难题之一,但最大的难题是面对大自然多变的气候条件形成的恶劣发展环境。

从西宁沿着G6国道,一路向西,海拔不断在提升,高原对于外地游客而言,这是一道坎。进入海西州,海拔直接跃升到3000多米。高海拔地区,人烟稀少,笔直的共茶高速往往数公里都见不到一辆车。

贫穷如何消灭?困难如何解决?小康如何实现?

在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巴音村,这个巴掌大小的弹丸之地却诞生了脱贫的奇迹。

贫在何处?

与天斗,与地斗,与天气斗,其乐无穷。

交通不便,通往海西乌兰县茶卡镇的交通命脉仅有共茶高速一条路。

气候多变,日照强烈,天气恶劣,只适合少数农作物生长。

产业基础薄弱,海西州是一个零工业的自治州,没有工业产业的拉动,经济发展困难。

村民收入单一,除了种植青稞,就是放牧,外加做些零工填补家用,一年两三万元的收入,在外界看来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如何破题,尤其是针对这27户巴音村的老百姓。

2013年,巴音村的27户村民从遥远的山里整村移民安置到了八音新村。

巴音村村支书欧礼斌以前的收入主要是靠务农和养殖牛羊,全家五口人收入也就两三万元,这样的收入对于欧礼斌而言有些“难为情”。

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村支书欧礼斌向媒体介绍他的脱贫历程。特派记者 雷其霖 摄

转机出现在2015年,一条茶卡盐湖的短视频在某视频平台上突然火爆起来。视频中,几个年轻人站在茶卡盐湖中,拍摄了一段原生态的小视频,他们用最简单的造型向外界诠释了这处绝美的风景。

茶卡盐湖每年七八月要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旅游。特派记者 雷其霖 摄

一时间,外地游客蜂拥而来,毗邻盐湖景区最近的茶卡镇远远解决不了这些游客的接待问题。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游客被分流到了数公里外的巴音村。

也就在这个时候,欧礼斌在老支书盛庭海的影响下,开始将多余的房间空出来,用于接待这些四海八方的游客。

一到七八月的旅游旺季,一两个房间还远远接待不了游客,欧礼斌将自己的所有积蓄凑到一块儿,再向银行贷款7万元,扩建了自己的民居,将它改造成了一个家庭宾馆。

巴音村村民发展的家庭宾馆房间大都按照宾馆标准配置。特派记者 雷其霖 摄

茶卡盐湖就是巴音村全村致富的希望,只有发展配套于盐湖景区的第三产业,巴音村才有出路。

说干就干。欧礼斌作为村支书,也不断的向村民做工作,让村民全身投入到发展家庭宾馆中来。

欧礼斌的收入,慢慢的涨了上来,从最初的几万元到十多万。尝到了旅游富民甜头的欧礼斌还并不满足于此。

他还“以身说法”,引导村民发展家庭宾馆。

慢慢的,其他26户村民也逐渐接受这种模式,开始加入到这个农居改宾馆的队伍中来。

巴音村村民申得屏介绍脱贫经验。特派记者 雷其霖 摄

申得屏是巴音村的妇女委员会主任,2013年从20公里外的大山里搬出来。

当地政府投入部分资金帮助村民修房,申得屏自己凑措了部分资金,再向银行贷了七八万元,将民居房盖成了300多平方的大房子,房子有11间客房可用于游客租赁和接待。与此同时,她还做起了餐饮,旺季时节,她的家庭宾馆可以接待20桌游客。申得屏就这样与丈夫开始了自己的旅游富民之路,两年下来,申得屏一年可以收获近20万元的收入。

2018年,由于夫妻俩没日没夜的操劳,加上她还要兼顾在当地派出所当翻译的工作,两年下来,都有些吃不消,。

于是,申得屏开始着手找合伙人。最终,她找到了外地的朋友接手了她的家庭宾馆。每年申得屏可以收到15万元的租金,平时她就帮助朋友适当地打理一下,再兼顾当地派出所的翻译工作,丈夫也去了当地的工地开铲车。

巴音村村民申得屏得家庭宾馆。特派记者 雷其霖 摄

如今,夫妻俩收入比以前翻了数倍,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

派驻到巴音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青海省科技厅干部刘予洪说,全村有四个贫困户,但都在2017年年底通过发展家庭宾馆实现脱贫,当年全村实现郑村脱贫。直到去年,茶卡镇所在的乌兰县摘掉了贫困帽。

借助于茶卡盐湖的这座网红景点,每年旺季单日接待的游客量最大达到了65000人,一年这个景点就要接待300多万人。

如今,巴音村拥有27家家庭旅馆,已经有450张床位,每个家庭旅馆年收入5-15万元不等,真正实现了旅游富民的终极目标。

 因为一座盐湖,高山上的村民告别久违的务农和养殖工作,唱响了柴达木盆地上的脱贫赞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大漠荒原上的脱贫赞歌 高山上的巴音村建起了家庭宾馆

2019-06-22 22:02:16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2日21时40分讯(特派记者 雷其霖)连绵的共茶高速(G6国道)蜿蜒曲折,沿途风光绝美,却又荒凉异常。这个人口只有60万人的海西州是五分之二个青海省的国土面积,但人口却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混杂的36个民族就藏在这苍茫的柴达木盆地里。海西州的乌兰县茶卡镇到了这个季节却格外热闹。27户常住人口的巴音村仅有117人,全村人为了脱贫都只干一件事——建家庭宾馆。

巴音村的家庭宾馆大堂都是按照宾馆美观度来进行布置。特派记者 雷其霖 摄

海西州人少地偏,州域面积不小。大漠之上,交通是限制当地人发展的难题之一,但最大的难题是面对大自然多变的气候条件形成的恶劣发展环境。

从西宁沿着G6国道,一路向西,海拔不断在提升,高原对于外地游客而言,这是一道坎。进入海西州,海拔直接跃升到3000多米。高海拔地区,人烟稀少,笔直的共茶高速往往数公里都见不到一辆车。

贫穷如何消灭?困难如何解决?小康如何实现?

在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巴音村,这个巴掌大小的弹丸之地却诞生了脱贫的奇迹。

贫在何处?

与天斗,与地斗,与天气斗,其乐无穷。

交通不便,通往海西乌兰县茶卡镇的交通命脉仅有共茶高速一条路。

气候多变,日照强烈,天气恶劣,只适合少数农作物生长。

产业基础薄弱,海西州是一个零工业的自治州,没有工业产业的拉动,经济发展困难。

村民收入单一,除了种植青稞,就是放牧,外加做些零工填补家用,一年两三万元的收入,在外界看来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如何破题,尤其是针对这27户巴音村的老百姓。

2013年,巴音村的27户村民从遥远的山里整村移民安置到了八音新村。

巴音村村支书欧礼斌以前的收入主要是靠务农和养殖牛羊,全家五口人收入也就两三万元,这样的收入对于欧礼斌而言有些“难为情”。

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村支书欧礼斌向媒体介绍他的脱贫历程。特派记者 雷其霖 摄

转机出现在2015年,一条茶卡盐湖的短视频在某视频平台上突然火爆起来。视频中,几个年轻人站在茶卡盐湖中,拍摄了一段原生态的小视频,他们用最简单的造型向外界诠释了这处绝美的风景。

茶卡盐湖每年七八月要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旅游。特派记者 雷其霖 摄

一时间,外地游客蜂拥而来,毗邻盐湖景区最近的茶卡镇远远解决不了这些游客的接待问题。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游客被分流到了数公里外的巴音村。

也就在这个时候,欧礼斌在老支书盛庭海的影响下,开始将多余的房间空出来,用于接待这些四海八方的游客。

一到七八月的旅游旺季,一两个房间还远远接待不了游客,欧礼斌将自己的所有积蓄凑到一块儿,再向银行贷款7万元,扩建了自己的民居,将它改造成了一个家庭宾馆。

巴音村村民发展的家庭宾馆房间大都按照宾馆标准配置。特派记者 雷其霖 摄

茶卡盐湖就是巴音村全村致富的希望,只有发展配套于盐湖景区的第三产业,巴音村才有出路。

说干就干。欧礼斌作为村支书,也不断的向村民做工作,让村民全身投入到发展家庭宾馆中来。

欧礼斌的收入,慢慢的涨了上来,从最初的几万元到十多万。尝到了旅游富民甜头的欧礼斌还并不满足于此。

他还“以身说法”,引导村民发展家庭宾馆。

慢慢的,其他26户村民也逐渐接受这种模式,开始加入到这个农居改宾馆的队伍中来。

巴音村村民申得屏介绍脱贫经验。特派记者 雷其霖 摄

申得屏是巴音村的妇女委员会主任,2013年从20公里外的大山里搬出来。

当地政府投入部分资金帮助村民修房,申得屏自己凑措了部分资金,再向银行贷了七八万元,将民居房盖成了300多平方的大房子,房子有11间客房可用于游客租赁和接待。与此同时,她还做起了餐饮,旺季时节,她的家庭宾馆可以接待20桌游客。申得屏就这样与丈夫开始了自己的旅游富民之路,两年下来,申得屏一年可以收获近20万元的收入。

2018年,由于夫妻俩没日没夜的操劳,加上她还要兼顾在当地派出所当翻译的工作,两年下来,都有些吃不消,。

于是,申得屏开始着手找合伙人。最终,她找到了外地的朋友接手了她的家庭宾馆。每年申得屏可以收到15万元的租金,平时她就帮助朋友适当地打理一下,再兼顾当地派出所的翻译工作,丈夫也去了当地的工地开铲车。

巴音村村民申得屏得家庭宾馆。特派记者 雷其霖 摄

如今,夫妻俩收入比以前翻了数倍,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

派驻到巴音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青海省科技厅干部刘予洪说,全村有四个贫困户,但都在2017年年底通过发展家庭宾馆实现脱贫,当年全村实现郑村脱贫。直到去年,茶卡镇所在的乌兰县摘掉了贫困帽。

借助于茶卡盐湖的这座网红景点,每年旺季单日接待的游客量最大达到了65000人,一年这个景点就要接待300多万人。

如今,巴音村拥有27家家庭旅馆,已经有450张床位,每个家庭旅馆年收入5-15万元不等,真正实现了旅游富民的终极目标。

 因为一座盐湖,高山上的村民告别久违的务农和养殖工作,唱响了柴达木盆地上的脱贫赞歌。

[责任编辑: 石月]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