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扶贫路上有位“守护神”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4日6时5分讯(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通讯员 谭鹏 )“一场大病,一个家庭就塌了。”已经从医20多年的袁光星最懂这个理儿。昨(23)日,笔者见到了这位来自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超声科的医生。袁光星之前一定没有想到,他会与位于武陵山腹地的黔江区一个小山村结下不解之缘,而这一切,要从脱贫攻坚工作说起。
黔江区石会镇工农村,一个常年与青山、云雾为伴的小山村。连日来,在遍布该村的村道路上、产业路上,经常能够看到一位骑着电动摩托车、头戴红色安全帽身后还背后一个深色背包的男子,他就是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驻石会镇工农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袁光星。
“路上开车搞慢点,注意安全!”
“晓得,袁书记!”
一声声友善的提醒,也是拉近了袁光星与当地村民间心与心的距离。
2019年初,袁光星接上级通知,成为了派驻黔江区石会镇工农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
“我在3月12日到达工农村,正好遇上当地村民在栽种茶苗,看到他们头戴斗笠、身披塑料薄膜做成的雨衣在地里挥汗如雨地劳作,感触颇多。” 袁光星说,这里的村民真的不容易,自己也想为他们多做点什么。
此后,袁光星在原第一书记刘秀彩的带领下开始认真的摸底排查工作,工农村的村况,也由陌生变得熟悉。
为了方便扶贫工作,袁光星购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一个蓝色里背包里装着雨衣、雨伞、茶杯、一本厚厚的工作笔记本和一个电子血压计。
工农村8组,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这里居住着邓继旺、钟世梅一家。邓继旺夫妻俩都是都是80后,按常规来说都有劳动力,不会导致家庭贫困,但每个人在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永远是未知。
在这个家庭中,邓继旺原本是最主要的劳动能力,但最近七八年来,邓继旺老是会癫痫发作,一旦发作就会倒地昏迷数小时。
此后,邓继旺的妻子钟世梅扛起了整个家。2014年8月,钟世梅在用背篓背玉米的时候发生意外,连人带数十斤的玉米从二楼摔下,造成多肋骨骨折、多内脏挫伤等多种伤病。
人病了,生活还是要继续。钟世梅在身体稍微好转后,依然带着邓继旺在田间地头忙碌,贴补家用,但钟世梅的腰,却再也没有那么好用了。
邓继旺家有5亩茶园,采摘茶叶的销售收入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春茶采摘时节,袁光星第一次见到了邓继旺夫妻,看到钟世梅采摘茶叶时连弯腰都很吃力后,他自费托人从重庆主城带来了腰部固定带。
“她的腰还未完全恢复,弯腰劳作很有可能发生二次损伤,带上腰部固定带,能使她的腰部均匀受力,减少意外的发生率。”袁光星说。
当日,邓继旺告诉袁光星脚上长了疱疹,请袁光星帮他检查检查。检查完邓继旺的脚,钟世梅给袁光星端来了一盆满满的清水,也许,这水中也装着他们一家人对这位远道而来的书记的认可。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7组的贫困户姚松平告诉袁光星他经常头晕,袁光星立即拿出背包里的电子血压计给其测量血压。
“当时血压计显示200多,超出正常值太多了,如不及时控制很容易发生血管破裂等意外,十分危险。” 袁光星说,此后,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姚松平叫女儿从城里买回了电子血压计,自己也能做到及时监测更预防。
居住在4组的建卡贫困户姚世军因在外务工发生意外卧床多年,双腿骨折、骨盆骨折,由于家庭困难及病情原因,骨盆的钢板也没有取。近段时间以来,袁光星又忙着联系他所在的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解决姚世军取钢板的后续医疗问题……
来黔江不久,袁光星却收获满满。收获了啥?邓继旺家一盆洗手的清水、姚松平家那杯暖暖的热茶和当地村民口中执意要他“树上果子随便吃”的话语。
扶贫路上不孤单,众志成城助脱贫,袁光星与扶贫工作队队员见证了工农村的蜕变。
如今的工农村,村道路项目15个,新建、改扩建、硬化33.6公里;全村村道公路达到39.6公里,其中,硬化达到25.8公里,全村实现组组通硬化路,村道公路硬化形成“三横四纵”布局;巩固提升供水工程,新建饮用水池、取水点水池98口,铺设管道86公里,全村农户吃上安全自来水;发展桑园880亩,养蚕94户,产值实现109.7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9户,实现收入5.2万元。全村茶园面积1120亩,集中成片850亩,共有156户种植茶叶,常年产值168万,其中,带动贫困户16户……
今年6月15日,重庆第十三人民医院的50余名党员干部再次来到工农村。
当日,袁光星与医务人员深入养老院为老人们进行义诊,对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并进行健康知识讲解。
前往低保户陈家云、黄宽正和孙文礼家,为他们进行饮食和用药指导,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解答。据统计,本次共为50余名老人进行义诊,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共计200余份,健康手册20余本。
除此之外,了解到贫困户姚明生家至今未安装电视机,袁光星还给他家送来了一台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