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彭水这个村不再是“空壳”

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彭水这个村不再是“空壳”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6-2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6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李亚军 甘勋乐)雨后初晴,走在田间地头,一缕缕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昨(25)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绍庆街道镇南村联胜生态农业蔬菜基地,村民们忙着给黄瓜牵藤上架,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赵朝树乐呵呵地说:“在基地里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安逸!”

破壳之举 “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镇南村位于彭水县城正南面,距离县城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为生,近年来,村支两委在脱贫攻坚大走访时发现:村民们思想观念滞后,种植方式较为单一,对市场研究不充分,种植蔬菜走了不少弯路。

镇南村联胜生态农业蔬菜基地,村民们忙着给黄瓜牵藤上架。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摄

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村支两委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村民院坝会,上门与村民交心谈心,倾听村民所需所盼,共谋产业发展大计。有的村民说,他种蔬菜凭经验,对市场估计不足,有时盲目跟风,菜刚上市价格就“跌”了。有的村民说,他种蔬菜靠蛮力,起早贪黑把菜种出来卖出去,总是跟菜贩子讨价还价,大多“钱”都被菜贩子赚走了。“很多时候,村民只能哑巴吃黄连。”村第一书记易涛看在眼里,急上心头。

镇南村,产业之路在何方?摆在镇南村支两委的现状是:村级组织日常运转,靠上级拨付的办公经费维持,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镇南村,如何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困,引领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一个接一个问题,撞击着镇南村支两委一班人的神经。

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镇南村支两委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形成共识:只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变蔬菜种植格局,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才能筑起村民发展产业的基石。

组建公司 农民土地入股成“股东”

2018年5月28日,是镇南村民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由镇南村党支部、村委会发起,属集体所有控股企业——彭水县联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当天,公司制定了《章程》,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和监事会,聘请了总经理,村党支部书记周川和村委会主任张远军多了一个“官衔”:周川成为董事长,张远军聘任总经理。

“县财政及县委组织部划拨的60万元村集体资金作为启动资金,标志着公司运营迈出实质性步伐。”易涛说,公司通过“党建引领、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按照“集体办、集体管、集体受益”的原则,以服务村民、谋求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蔬菜规划种植情况。通讯员 李亚军 摄

随即,在公司的高效运行下,联胜生态农业蔬菜基地应运而生。很快,公司有了“顶层设计”:通过“村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采取村民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蔬菜种植项目,收益按照公司、农户、村支部5:3:2的比例分红。

建卡贫困户张远均是最先吃到螃蟹的村民之一。去年底,他和公司签订《土地入股合同书》,家里1.26亩土地,领到了504元土地流转费,剩下的630元土地流转费入股给公司,上个月,他在基地里务工,又领到了劳务工资2100元。如今的张远均,既是一位农民,还是一名产业工人,更是一名小“股东”。他在家门口“上班”,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通过发展蔬菜项目,带动全村农户278户946人,其中带动贫困户48户153人,预计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易涛说。

产业带动 让“空壳村”成为历史

在联胜生态农业百亩蔬菜基地,被划成12个版块,分别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白菜、南瓜等品种,俨然是现实版的“QQ农场”。

“每块地都挂有小展板,上面标有蔬菜品种、营养功效、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周川说。

今年49岁的村民田心美,她除在家里种植蔬菜外,也成为基地的“上班族”。“从家里走到基地,只需几分钟时间。”田心美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如今,有了公司带动,实行“订单种植、订单销售”,再也不愁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原来,由公司出面,与县城超市、学校食堂对接,镇南村主打的“绿色蔬菜”成了“香饽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为了便民利民,公司专程购置了一台金杯车,直接开进村民家门口收购蔬菜。”易涛说。

“6月18日,大白菜50公斤、大青椒5公斤、嫩南瓜10公斤……”这是周川与一学校食堂负责人的微信聊天记录。自公司成立后,周川除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公司董事长外,还当起了“蔬菜运输员”。早晨,天刚蒙蒙亮,周川就把收购的蔬菜送到县城超市、学校食堂,这成为“必修课”。翻开周川填写的“送货单”,上面标有这样的记录:收购李应中家黄瓜10公斤、收购田心美家南瓜5公斤、收购李冬英家白菜20公斤……

“现在有公司统一收购,既省时又省力!”李应中一提起村级集体公司,就连连称赞。

在易涛看来,镇南村通过“村里主导、村民主体,示范引领、产业带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解决有钱办事问题,又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有力助推全村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魅力新农村迈进。

让人欣慰的是,镇南村有了产业作支撑,这个“空壳村”不再空壳。“目前,卖黄瓜、白菜、豇豆、辣椒等蔬菜,村集体收入2万多元。”易涛对镇南村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预计到年底,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8万元。”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彭水这个村不再是“空壳”

2019-06-26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6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李亚军 甘勋乐)雨后初晴,走在田间地头,一缕缕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昨(25)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绍庆街道镇南村联胜生态农业蔬菜基地,村民们忙着给黄瓜牵藤上架,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赵朝树乐呵呵地说:“在基地里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安逸!”

破壳之举 “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镇南村位于彭水县城正南面,距离县城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为生,近年来,村支两委在脱贫攻坚大走访时发现:村民们思想观念滞后,种植方式较为单一,对市场研究不充分,种植蔬菜走了不少弯路。

镇南村联胜生态农业蔬菜基地,村民们忙着给黄瓜牵藤上架。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摄

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村支两委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村民院坝会,上门与村民交心谈心,倾听村民所需所盼,共谋产业发展大计。有的村民说,他种蔬菜凭经验,对市场估计不足,有时盲目跟风,菜刚上市价格就“跌”了。有的村民说,他种蔬菜靠蛮力,起早贪黑把菜种出来卖出去,总是跟菜贩子讨价还价,大多“钱”都被菜贩子赚走了。“很多时候,村民只能哑巴吃黄连。”村第一书记易涛看在眼里,急上心头。

镇南村,产业之路在何方?摆在镇南村支两委的现状是:村级组织日常运转,靠上级拨付的办公经费维持,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镇南村,如何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困,引领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一个接一个问题,撞击着镇南村支两委一班人的神经。

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镇南村支两委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形成共识:只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变蔬菜种植格局,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才能筑起村民发展产业的基石。

组建公司 农民土地入股成“股东”

2018年5月28日,是镇南村民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由镇南村党支部、村委会发起,属集体所有控股企业——彭水县联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当天,公司制定了《章程》,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和监事会,聘请了总经理,村党支部书记周川和村委会主任张远军多了一个“官衔”:周川成为董事长,张远军聘任总经理。

“县财政及县委组织部划拨的60万元村集体资金作为启动资金,标志着公司运营迈出实质性步伐。”易涛说,公司通过“党建引领、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按照“集体办、集体管、集体受益”的原则,以服务村民、谋求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蔬菜规划种植情况。通讯员 李亚军 摄

随即,在公司的高效运行下,联胜生态农业蔬菜基地应运而生。很快,公司有了“顶层设计”:通过“村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采取村民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蔬菜种植项目,收益按照公司、农户、村支部5:3:2的比例分红。

建卡贫困户张远均是最先吃到螃蟹的村民之一。去年底,他和公司签订《土地入股合同书》,家里1.26亩土地,领到了504元土地流转费,剩下的630元土地流转费入股给公司,上个月,他在基地里务工,又领到了劳务工资2100元。如今的张远均,既是一位农民,还是一名产业工人,更是一名小“股东”。他在家门口“上班”,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通过发展蔬菜项目,带动全村农户278户946人,其中带动贫困户48户153人,预计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易涛说。

产业带动 让“空壳村”成为历史

在联胜生态农业百亩蔬菜基地,被划成12个版块,分别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白菜、南瓜等品种,俨然是现实版的“QQ农场”。

“每块地都挂有小展板,上面标有蔬菜品种、营养功效、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周川说。

今年49岁的村民田心美,她除在家里种植蔬菜外,也成为基地的“上班族”。“从家里走到基地,只需几分钟时间。”田心美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如今,有了公司带动,实行“订单种植、订单销售”,再也不愁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原来,由公司出面,与县城超市、学校食堂对接,镇南村主打的“绿色蔬菜”成了“香饽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为了便民利民,公司专程购置了一台金杯车,直接开进村民家门口收购蔬菜。”易涛说。

“6月18日,大白菜50公斤、大青椒5公斤、嫩南瓜10公斤……”这是周川与一学校食堂负责人的微信聊天记录。自公司成立后,周川除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公司董事长外,还当起了“蔬菜运输员”。早晨,天刚蒙蒙亮,周川就把收购的蔬菜送到县城超市、学校食堂,这成为“必修课”。翻开周川填写的“送货单”,上面标有这样的记录:收购李应中家黄瓜10公斤、收购田心美家南瓜5公斤、收购李冬英家白菜20公斤……

“现在有公司统一收购,既省时又省力!”李应中一提起村级集体公司,就连连称赞。

在易涛看来,镇南村通过“村里主导、村民主体,示范引领、产业带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解决有钱办事问题,又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有力助推全村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魅力新农村迈进。

让人欣慰的是,镇南村有了产业作支撑,这个“空壳村”不再空壳。“目前,卖黄瓜、白菜、豇豆、辣椒等蔬菜,村集体收入2万多元。”易涛对镇南村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预计到年底,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8万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淼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