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充分挖掘抢抓机遇 把“凉资源”变成“热经济”

彭水:充分挖掘抢抓机遇 把“凉资源”变成“热经济”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6-30

华龙网-重庆新客户端6月30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李亚军 甘勋乐)雨后的重庆彭水摩围山白果坪,没有夏日的炎热,也没有城市的喧嚣。农家屋舍错落有致,山川林木相映成趣,飘飘缈缈的雾气和绵延起伏的山体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让人有些迷醉。

近年来,彭水润溪乡白果坪村依托摩围山景区,在坚持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村域内的山、水、林、景观等自然资源潜力,结合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做好“农、林、旅”三篇文章,把“凉资源”变成“热经济”。

白果坪村依托摩围山景区建设的现代观光农业园。通讯员 李亚军 摄

一个翠冠梨基地 成脱贫增收新出路

白果坪村距彭水县城38公里,离摩围山景区12公里,彭务二级公路纵贯全境。

面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白果坪村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抢抓机遇,借景生财,坚持“两条腿”走路:一边发展乡村旅游,一边壮大集体经济。

2017年3月,白果坪村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将村民闲置地和撂荒地利用起来,建起了1500亩翠冠梨基地。

在彭务二级公路沿线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翠冠梨迎风摇曳,远远望去,生机勃勃,煞是喜人。

“翠冠梨适应性广,抵抗力强,产量高,寿命长,果肉细嫩而松脆,耐贮运。”白果坪村第一书记龙海兵说,村里通过外出考察,根据白果坪村的土壤、气候、海拔等条件,最终确定把翠冠梨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增收项目,目前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每天看到绿油油的翠冠梨,很开心。”村民罗安荣兴高采烈地说。

罗安荣把家中7亩土地用来入股栽种翠冠梨。在他眼里,绿油油的梨树就是金灿灿的“摇钱树”。

平时,他妻子冯大兰在翠冠梨基地务工,每天收入80元,今年已经领到4000多元的劳务费。

“在自家土地务工,还能领取劳务费,这么好的事情,哪里去找哦!”罗安荣望着房前屋后的翠冠梨,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2019年4月,白果坪村成立润溪乡首家村级集体所有控股公司——彭水县乡意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村级集体公司的成立,更加坚定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

“按照‘村委会+公司+农户’生产经营模式,贫困户全覆盖参与,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收购,销路不愁。”龙海兵说,翠冠梨投产后,产生的收益按村委会10%、公司50%、农户40%的比例分红。

龙海兵算了一笔账:经过科学投入和精心管理,翠冠梨每亩收入可达3000-5000元,预计农户人均新增收入1500元,惠及全村323户1427人,其中建卡贫困户89户342人。

村民们在白果坪食用菌基地务工。 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摄

一个食用菌基地 成集体经济壮大路

2017年1月,村里以每亩地35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了36亩土地,建好了65个大棚,其中两个为玻璃大棚。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要依靠外力,更要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村里将玻璃大棚和其他大棚用于租赁经营。

“玻璃大棚每年租金1万元/个,其它大棚每年租金700元/个。”龙海兵说,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就达6万多元。

“白果坪海拔较高,村里结合气候、水源、空气质量考虑,走‘旅游+扶贫’转型新路,推出了食用菌项目。”润溪乡党委书记曾宪军说,“这里培育的食用菌,口感好、香味浓、营养丰富,很受市场青睐。”

于是,村里将大棚租赁给向辉食用菌种植场,并签订协议:大棚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及带动附近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不得转租和发展非食用菌产业。

资源开发,租赁经营,让村民体验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吃过午饭,村民冉怀容迈着悠闲的步子,哼着小曲,前往食用菌基地上班。

“从家里走到基地,只要几分钟时间,来回跑也不费力。”冉怀容说,“一天收入100元,赚钱顾家两不误,安逸得很!”

和冉怀容一样,村民杜德英、向国胜夫妇也在基地上班,今年已领到2万多元劳务费。

“马上就要开始破袋了,最忙的时候基地里有16个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龙海兵说,“这个基地,有效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一个“摩围小隐” 成乡村旅游好去处

白果坪村紧邻摩围山风景区,海拔在900—1400米,森林覆盖率达70%,夏季凉爽,适宜避暑纳凉。

2013年,白果坪村被农业部命名“美丽乡村”,成了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白果坪村依托摩围山,做大乡村旅游文章。

于是,村里将闲置的老村委会进行改装和整修,命名“摩围小隐”民宿,结合翠冠梨、食用菌基地,打造集住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园。

“‘摩围小隐’民宿有32个房间、64个床位,作为村里唯一的小旅馆,成了游客的不二选择。”龙海兵说。

去年7月,2018“世界苗乡·养心彭水 ”摩围小隐润溪游乡村旅游节开游,白果坪着实“火”了一把。

“旅游节那几天,‘摩围小隐’民宿天天爆满,场面非常壮观。”曾宪军说,附近有的村民,一晚上卖烤玉米、煮玉米,卖了1000多元。

去年10月,乡村旅游渐渐进入淡季。恰逢S418菖蒲塘至大垭路段路面改造,村里将民宿出租给工程项目经理部,到今年5月20号,村集体收入4万元。

观光农业、农旅融合、发包租赁……使得白果坪盘活了“凉资源”,变成了“热经济”,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促进了村民脱贫增收。

春有满山梨花,夏可纳凉避署,秋有蘑菇采摘,冬有雪松奇景……这成为白果坪村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彭水:充分挖掘抢抓机遇 把“凉资源”变成“热经济”

2019-06-30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重庆新客户端6月30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李亚军 甘勋乐)雨后的重庆彭水摩围山白果坪,没有夏日的炎热,也没有城市的喧嚣。农家屋舍错落有致,山川林木相映成趣,飘飘缈缈的雾气和绵延起伏的山体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让人有些迷醉。

近年来,彭水润溪乡白果坪村依托摩围山景区,在坚持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村域内的山、水、林、景观等自然资源潜力,结合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做好“农、林、旅”三篇文章,把“凉资源”变成“热经济”。

白果坪村依托摩围山景区建设的现代观光农业园。通讯员 李亚军 摄

一个翠冠梨基地 成脱贫增收新出路

白果坪村距彭水县城38公里,离摩围山景区12公里,彭务二级公路纵贯全境。

面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白果坪村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抢抓机遇,借景生财,坚持“两条腿”走路:一边发展乡村旅游,一边壮大集体经济。

2017年3月,白果坪村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将村民闲置地和撂荒地利用起来,建起了1500亩翠冠梨基地。

在彭务二级公路沿线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翠冠梨迎风摇曳,远远望去,生机勃勃,煞是喜人。

“翠冠梨适应性广,抵抗力强,产量高,寿命长,果肉细嫩而松脆,耐贮运。”白果坪村第一书记龙海兵说,村里通过外出考察,根据白果坪村的土壤、气候、海拔等条件,最终确定把翠冠梨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增收项目,目前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每天看到绿油油的翠冠梨,很开心。”村民罗安荣兴高采烈地说。

罗安荣把家中7亩土地用来入股栽种翠冠梨。在他眼里,绿油油的梨树就是金灿灿的“摇钱树”。

平时,他妻子冯大兰在翠冠梨基地务工,每天收入80元,今年已经领到4000多元的劳务费。

“在自家土地务工,还能领取劳务费,这么好的事情,哪里去找哦!”罗安荣望着房前屋后的翠冠梨,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2019年4月,白果坪村成立润溪乡首家村级集体所有控股公司——彭水县乡意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村级集体公司的成立,更加坚定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

“按照‘村委会+公司+农户’生产经营模式,贫困户全覆盖参与,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收购,销路不愁。”龙海兵说,翠冠梨投产后,产生的收益按村委会10%、公司50%、农户40%的比例分红。

龙海兵算了一笔账:经过科学投入和精心管理,翠冠梨每亩收入可达3000-5000元,预计农户人均新增收入1500元,惠及全村323户1427人,其中建卡贫困户89户342人。

村民们在白果坪食用菌基地务工。 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摄

一个食用菌基地 成集体经济壮大路

2017年1月,村里以每亩地35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了36亩土地,建好了65个大棚,其中两个为玻璃大棚。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要依靠外力,更要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村里将玻璃大棚和其他大棚用于租赁经营。

“玻璃大棚每年租金1万元/个,其它大棚每年租金700元/个。”龙海兵说,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就达6万多元。

“白果坪海拔较高,村里结合气候、水源、空气质量考虑,走‘旅游+扶贫’转型新路,推出了食用菌项目。”润溪乡党委书记曾宪军说,“这里培育的食用菌,口感好、香味浓、营养丰富,很受市场青睐。”

于是,村里将大棚租赁给向辉食用菌种植场,并签订协议:大棚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及带动附近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不得转租和发展非食用菌产业。

资源开发,租赁经营,让村民体验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吃过午饭,村民冉怀容迈着悠闲的步子,哼着小曲,前往食用菌基地上班。

“从家里走到基地,只要几分钟时间,来回跑也不费力。”冉怀容说,“一天收入100元,赚钱顾家两不误,安逸得很!”

和冉怀容一样,村民杜德英、向国胜夫妇也在基地上班,今年已领到2万多元劳务费。

“马上就要开始破袋了,最忙的时候基地里有16个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龙海兵说,“这个基地,有效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一个“摩围小隐” 成乡村旅游好去处

白果坪村紧邻摩围山风景区,海拔在900—1400米,森林覆盖率达70%,夏季凉爽,适宜避暑纳凉。

2013年,白果坪村被农业部命名“美丽乡村”,成了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白果坪村依托摩围山,做大乡村旅游文章。

于是,村里将闲置的老村委会进行改装和整修,命名“摩围小隐”民宿,结合翠冠梨、食用菌基地,打造集住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园。

“‘摩围小隐’民宿有32个房间、64个床位,作为村里唯一的小旅馆,成了游客的不二选择。”龙海兵说。

去年7月,2018“世界苗乡·养心彭水 ”摩围小隐润溪游乡村旅游节开游,白果坪着实“火”了一把。

“旅游节那几天,‘摩围小隐’民宿天天爆满,场面非常壮观。”曾宪军说,附近有的村民,一晚上卖烤玉米、煮玉米,卖了1000多元。

去年10月,乡村旅游渐渐进入淡季。恰逢S418菖蒲塘至大垭路段路面改造,村里将民宿出租给工程项目经理部,到今年5月20号,村集体收入4万元。

观光农业、农旅融合、发包租赁……使得白果坪盘活了“凉资源”,变成了“热经济”,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促进了村民脱贫增收。

春有满山梨花,夏可纳凉避署,秋有蘑菇采摘,冬有雪松奇景……这成为白果坪村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