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先烈的足迹丨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的钢铁战士

追寻先烈的足迹丨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的钢铁战士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7-0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日6时30分讯(记者 陈星)在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展厅中,有一支烧黑的钢枪,和一块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

67年前,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牺牲前曾将这支钢枪紧紧握在手里。而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也曾紧贴过烈士最后的心跳。

烈火吞噬了26岁的年轻生命,却在新中国的史册上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邱少云。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他的名字依然响亮。

今(1)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通过深入挖掘,重温战斗英雄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向广大网友展示革命先烈气壮山河的磅礴力量!

邱少云烈士雕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藕塘湾诀别

“等二哥赚到米了,就回来接你们。”

1926年,在铜梁县关溅乡玉屏村邱家沟(今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的一栋简陋房子里,一名男婴呱呱坠地,邱家上下欢天喜地,给这个婴儿取名邱少云。

邱少云在家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家里仅继承了祖上留下的0.4亩田地,加上水旱灾害,一家人食不果腹,有时甚至吃观音土填肚子。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无奈之下,父亲邱炳荣只好去涪江当纤夫。1935年入冬时分,他被人推入涪江害死。

父亲走后,母亲也因贫病交加在1937年去世。谁知祸不单行,随后,哥哥也被抓了壮丁。

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邱少云身上。

“先跟幺叔过日子,等二哥赚到米了,就回来接你们。”为了生计,十几岁的邱少云决定把两个弟弟寄养在幺叔家,外出帮工。

邱少云给地主放过牛,给木匠、瓦匠当过小工,给商人挑过盐巴,在公路上砸过石子儿,还在安居樊家面馆当过跑堂。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成金说,这段帮工生涯开阔了邱少云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识。特别是当时的巴川县令赵延之“六战六捷”保土安民的千古佳话,守城猛将刘至正、周天祥的英雄故事都一直激励着他,他渴望自己也能早日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

1948年夏天,邱少云被国民党抓了壮丁。那时正值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国民党政权大厦将倾,只能用抓壮丁的方法补充兵员。

得知二哥被国民党抓走,邱少云的弟弟邱少华慌了神。他冒雨赶到藕塘湾看望二哥,还特地买了一碗红烧肉和一瓶酒为他饯行。这是哥俩最后一次见面。

邱少云纪念馆内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一别五年,邱少华等来的却是二哥牺牲的消息。那一天是关溅乡的大集,邱少云和许多志愿军同乡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定期公布的牺牲名单。

不久之后,在兄弟二人当年分别的藕塘湾的一片空场上,铜梁隆重召开邱少云追悼大会。邱少华才知道,自己的二哥成了志愿军最著名的英雄之一。

为了纪念他,关溅乡玉屏村改为少云镇少云村。

每天来邱少云纪念馆的游客络绎不绝。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入朝前写下家书

“家里多打粮食,支持抗美援朝”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获得自由的邱少云自愿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第10军29师87团3营9连1排3班。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敌人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邱少云和战友闻讯,十分愤慨。同年12月,第29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序列,开赴河北内丘地区集训,准备入朝参战。

入朝前夕,邱少云怀着满腔热血,在河北内丘给家人写下了最后一封信。

邱少云写给家人的最后一封家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亲爱的哥哥和弟弟们,我恨死了美国佬。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家一样过上好日子,你们在家里要把分的地种好,多打些粮食,多交些公粮,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我决心杀敌立功,带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          

王成金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邱少云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前不识字,在部队,他坚持每天学习30个字,一个月时间,便能够写简单的书信,这封家书便是在连里的文化教员郭安民的帮助下完成。

写下这封信后的第十天,邱少云和战友们站在鸭绿江边,面朝祖国,进行了庄严宣誓:“请祖国人民放心,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全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女……”

邱少云精神代代相传。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敌军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邱少云和战士们满怀热情,毅然跨过鸭绿江。

行军第六天,志愿到达朝鲜北仓地区,正遇到该地区被敌军轰炸,邱少云不顾自身安危,从燃烧的民房中救出了朝鲜小女孩朴顺姬。

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第15军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邱少云担任为前线运送弹药的任务。别人一晚上运三趟,他一晚上运四趟,别人背架上放一箱,他也总是放两箱,每次都能准确安全的到达前线,保障了前线的战斗补给。

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邱少云参加洪川进攻战斗,他总是肩上扛着三支枪,步行行军几十公里,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由于他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被任命为了战斗组长。

上甘岭阵地地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翻拍

烈火中永生

“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盘踞在391高地的敌人,把战线向南推进。

这个高地是上甘岭前的一颗“毒牙”,必须拔掉!

由于从志愿军阵地到391高地之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上级决定采取潜伏的方式发动进攻。由29师一个营500余人担负潜伏任务,邱少云光荣入选为担负潜伏任务的突击队员。

执行潜伏任务前,邱少云写下血书:“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11日的傍晚,邱少云和500多名战友悄悄潜入391高地前的开阔地,分散潜伏在靠近敌人铁丝网的地方。

邱少云把爆破筒埋在土里,冲锋枪压在身下,身上披着伪装网,插着野草。

时间一分一秒流过。

12日上午,敌人钻出地堡,朝我军潜伏的方向蹿来,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在这紧急时刻,我军指挥观察所果断发出命令:“对敌进行拦阻炮击!”

抗美援朝初期双方重武器装备对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敌人遭到打击后,恼羞成怒,以机枪进行火力搜索,并出动飞机盲目向草丛发射燃烧弹。

此时,一颗燃烧弹刚好落在邱少云身边,草丛立即燃烧起来,蔓延的火势烧着了邱少云的左腿。

他的后面是条水沟,在这个生死关头,只要他后退几步,在泥水里打个滚,就可把火弄灭。但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唯一生还的机会。

烈火慢慢地折磨着他的肉体,消耗着他的生命。他身体上唯一有的细微的动作,就是那双手,手指头使劲地往泥里面扣,深深地插进了泥土里。

无情的烈火整整燃烧了三十多分钟,邱少云如一尊铁打的雕像,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暮色慢慢降临,反击即将开始。

傍晚5点21分,我军正式发起攻击,战士们怀着满腔复仇的怒火,个个如离弦之箭,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敌人。

顿时,枪炮声、“为邱少云报仇”的喊杀声响成一片,以摧枯拉朽之势,仅用30分钟,就将敌人一个连和一个火器排全部歼灭,拿下了整个391高地。

攻下高地后,指导员率战士们赶到邱少云牺牲处,用大衣裹好被烧焦的遗体,将其抬回团救护所,在附近进行了就地安葬,并插上写有烈士姓名的牌子。

英雄事迹感天动地,气壮山河,是真烈士,乃大英雄。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邱少云烈士为“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邱少云烈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53年2月,部队将邱少云的遗骨从平康运回祖国,安葬于沈阳市北郊“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平康以南的五圣山主峰(391高地)石壁,镌刻上“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战斗英雄邱少云留下的烧黑的钢枪和一块军衣棉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战斗英雄从未离去

“他留下了不止烧黑的钢枪,和那块军衣残片。”

铜梁凤山之巅,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松柏苍翠,庄严肃穆。

邱少云纪念馆的陈展柜里,放着一把枪托已经被烧成了炭黑色的钢枪,和一块巴掌大的军衣残片,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它们仿佛还在静静地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那段战争风云。

每天,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此缅怀战斗英雄。

王成金是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第九任馆长。他在少云镇的老家与邱少云家的老屋隔着一条琼江,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从小就烙印在了王成金的记忆里。

高中毕业后,王成金选择入伍当兵。1987年,王成金退伍,被分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工作至今。

“没想到我可以又一次离英雄那么近。”王成金坦言,烈火可以烧焦他的躯体,却摧不毁他履行使命的钢铁意志,烈火可以烧坏他身下的钢枪,却撼不动他“纪律重于生命”的顽强坚守。

“绝对忠诚、严守纪录、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少云精神已经在铜梁大地上落地生根。近年来,铜梁积极开展各项深情缅怀先烈的活动,也涌现出了唐道全、朱郁中、罗启潮等一批典范人物。

志愿军在邱少云烈士牺牲的阵地前宣誓告别。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翻拍

朱郁忠作为铜梁籍的志愿军战士,他一生以邱少云为榜样,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退休后坚持用微薄的工资救助贫困学子,把一生中能捐的都捐了最后还捐了自己的遗体。2008年他被评为了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为践行少云奉献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铜梁区将志愿服务活动冠以“少云”之名,通过横向覆盖行业、纵向覆盖基层的架构,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服务。治安巡逻,政策宣传,上门服务,排查安全隐患,清扫垃圾……身穿“红马甲”的少云志愿者,已成为活跃在当地城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随着少云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当地崇善向上、互助奉献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截至目前,铜梁全区注册少云志愿者已达13万人,涉及到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离退休群众、社区党员、农村居民、企业员工、个体工商户、在校大学生等众多群体。

英雄已逝,精神永续。

邱少云鲜活的生命熄灭了,然而带着余火的灰烬却隐匿着火种,被人们拾起,薪火相传。在新时代的今天,邱少云精神更具有强烈是现实意义,他是一个团队,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需要我们一代代的传承并发扬。

点击了解更多>>>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追寻先烈的足迹丨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的钢铁战士

2019-07-01 06:3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日6时30分讯(记者 陈星)在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展厅中,有一支烧黑的钢枪,和一块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

67年前,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牺牲前曾将这支钢枪紧紧握在手里。而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也曾紧贴过烈士最后的心跳。

烈火吞噬了26岁的年轻生命,却在新中国的史册上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邱少云。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他的名字依然响亮。

今(1)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通过深入挖掘,重温战斗英雄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向广大网友展示革命先烈气壮山河的磅礴力量!

邱少云烈士雕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藕塘湾诀别

“等二哥赚到米了,就回来接你们。”

1926年,在铜梁县关溅乡玉屏村邱家沟(今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的一栋简陋房子里,一名男婴呱呱坠地,邱家上下欢天喜地,给这个婴儿取名邱少云。

邱少云在家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家里仅继承了祖上留下的0.4亩田地,加上水旱灾害,一家人食不果腹,有时甚至吃观音土填肚子。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无奈之下,父亲邱炳荣只好去涪江当纤夫。1935年入冬时分,他被人推入涪江害死。

父亲走后,母亲也因贫病交加在1937年去世。谁知祸不单行,随后,哥哥也被抓了壮丁。

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邱少云身上。

“先跟幺叔过日子,等二哥赚到米了,就回来接你们。”为了生计,十几岁的邱少云决定把两个弟弟寄养在幺叔家,外出帮工。

邱少云给地主放过牛,给木匠、瓦匠当过小工,给商人挑过盐巴,在公路上砸过石子儿,还在安居樊家面馆当过跑堂。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成金说,这段帮工生涯开阔了邱少云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识。特别是当时的巴川县令赵延之“六战六捷”保土安民的千古佳话,守城猛将刘至正、周天祥的英雄故事都一直激励着他,他渴望自己也能早日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

1948年夏天,邱少云被国民党抓了壮丁。那时正值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国民党政权大厦将倾,只能用抓壮丁的方法补充兵员。

得知二哥被国民党抓走,邱少云的弟弟邱少华慌了神。他冒雨赶到藕塘湾看望二哥,还特地买了一碗红烧肉和一瓶酒为他饯行。这是哥俩最后一次见面。

邱少云纪念馆内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一别五年,邱少华等来的却是二哥牺牲的消息。那一天是关溅乡的大集,邱少云和许多志愿军同乡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定期公布的牺牲名单。

不久之后,在兄弟二人当年分别的藕塘湾的一片空场上,铜梁隆重召开邱少云追悼大会。邱少华才知道,自己的二哥成了志愿军最著名的英雄之一。

为了纪念他,关溅乡玉屏村改为少云镇少云村。

每天来邱少云纪念馆的游客络绎不绝。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入朝前写下家书

“家里多打粮食,支持抗美援朝”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获得自由的邱少云自愿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第10军29师87团3营9连1排3班。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敌人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邱少云和战友闻讯,十分愤慨。同年12月,第29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序列,开赴河北内丘地区集训,准备入朝参战。

入朝前夕,邱少云怀着满腔热血,在河北内丘给家人写下了最后一封信。

邱少云写给家人的最后一封家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亲爱的哥哥和弟弟们,我恨死了美国佬。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家一样过上好日子,你们在家里要把分的地种好,多打些粮食,多交些公粮,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我决心杀敌立功,带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          

王成金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邱少云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前不识字,在部队,他坚持每天学习30个字,一个月时间,便能够写简单的书信,这封家书便是在连里的文化教员郭安民的帮助下完成。

写下这封信后的第十天,邱少云和战友们站在鸭绿江边,面朝祖国,进行了庄严宣誓:“请祖国人民放心,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全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女……”

邱少云精神代代相传。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敌军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邱少云和战士们满怀热情,毅然跨过鸭绿江。

行军第六天,志愿到达朝鲜北仓地区,正遇到该地区被敌军轰炸,邱少云不顾自身安危,从燃烧的民房中救出了朝鲜小女孩朴顺姬。

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第15军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邱少云担任为前线运送弹药的任务。别人一晚上运三趟,他一晚上运四趟,别人背架上放一箱,他也总是放两箱,每次都能准确安全的到达前线,保障了前线的战斗补给。

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邱少云参加洪川进攻战斗,他总是肩上扛着三支枪,步行行军几十公里,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由于他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被任命为了战斗组长。

上甘岭阵地地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翻拍

烈火中永生

“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盘踞在391高地的敌人,把战线向南推进。

这个高地是上甘岭前的一颗“毒牙”,必须拔掉!

由于从志愿军阵地到391高地之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上级决定采取潜伏的方式发动进攻。由29师一个营500余人担负潜伏任务,邱少云光荣入选为担负潜伏任务的突击队员。

执行潜伏任务前,邱少云写下血书:“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11日的傍晚,邱少云和500多名战友悄悄潜入391高地前的开阔地,分散潜伏在靠近敌人铁丝网的地方。

邱少云把爆破筒埋在土里,冲锋枪压在身下,身上披着伪装网,插着野草。

时间一分一秒流过。

12日上午,敌人钻出地堡,朝我军潜伏的方向蹿来,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在这紧急时刻,我军指挥观察所果断发出命令:“对敌进行拦阻炮击!”

抗美援朝初期双方重武器装备对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敌人遭到打击后,恼羞成怒,以机枪进行火力搜索,并出动飞机盲目向草丛发射燃烧弹。

此时,一颗燃烧弹刚好落在邱少云身边,草丛立即燃烧起来,蔓延的火势烧着了邱少云的左腿。

他的后面是条水沟,在这个生死关头,只要他后退几步,在泥水里打个滚,就可把火弄灭。但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唯一生还的机会。

烈火慢慢地折磨着他的肉体,消耗着他的生命。他身体上唯一有的细微的动作,就是那双手,手指头使劲地往泥里面扣,深深地插进了泥土里。

无情的烈火整整燃烧了三十多分钟,邱少云如一尊铁打的雕像,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暮色慢慢降临,反击即将开始。

傍晚5点21分,我军正式发起攻击,战士们怀着满腔复仇的怒火,个个如离弦之箭,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敌人。

顿时,枪炮声、“为邱少云报仇”的喊杀声响成一片,以摧枯拉朽之势,仅用30分钟,就将敌人一个连和一个火器排全部歼灭,拿下了整个391高地。

攻下高地后,指导员率战士们赶到邱少云牺牲处,用大衣裹好被烧焦的遗体,将其抬回团救护所,在附近进行了就地安葬,并插上写有烈士姓名的牌子。

英雄事迹感天动地,气壮山河,是真烈士,乃大英雄。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邱少云烈士为“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邱少云烈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53年2月,部队将邱少云的遗骨从平康运回祖国,安葬于沈阳市北郊“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平康以南的五圣山主峰(391高地)石壁,镌刻上“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战斗英雄邱少云留下的烧黑的钢枪和一块军衣棉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战斗英雄从未离去

“他留下了不止烧黑的钢枪,和那块军衣残片。”

铜梁凤山之巅,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松柏苍翠,庄严肃穆。

邱少云纪念馆的陈展柜里,放着一把枪托已经被烧成了炭黑色的钢枪,和一块巴掌大的军衣残片,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它们仿佛还在静静地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那段战争风云。

每天,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此缅怀战斗英雄。

王成金是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第九任馆长。他在少云镇的老家与邱少云家的老屋隔着一条琼江,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从小就烙印在了王成金的记忆里。

高中毕业后,王成金选择入伍当兵。1987年,王成金退伍,被分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工作至今。

“没想到我可以又一次离英雄那么近。”王成金坦言,烈火可以烧焦他的躯体,却摧不毁他履行使命的钢铁意志,烈火可以烧坏他身下的钢枪,却撼不动他“纪律重于生命”的顽强坚守。

“绝对忠诚、严守纪录、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少云精神已经在铜梁大地上落地生根。近年来,铜梁积极开展各项深情缅怀先烈的活动,也涌现出了唐道全、朱郁中、罗启潮等一批典范人物。

志愿军在邱少云烈士牺牲的阵地前宣誓告别。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翻拍

朱郁忠作为铜梁籍的志愿军战士,他一生以邱少云为榜样,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退休后坚持用微薄的工资救助贫困学子,把一生中能捐的都捐了最后还捐了自己的遗体。2008年他被评为了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为践行少云奉献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铜梁区将志愿服务活动冠以“少云”之名,通过横向覆盖行业、纵向覆盖基层的架构,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服务。治安巡逻,政策宣传,上门服务,排查安全隐患,清扫垃圾……身穿“红马甲”的少云志愿者,已成为活跃在当地城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随着少云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当地崇善向上、互助奉献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截至目前,铜梁全区注册少云志愿者已达13万人,涉及到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离退休群众、社区党员、农村居民、企业员工、个体工商户、在校大学生等众多群体。

英雄已逝,精神永续。

邱少云鲜活的生命熄灭了,然而带着余火的灰烬却隐匿着火种,被人们拾起,薪火相传。在新时代的今天,邱少云精神更具有强烈是现实意义,他是一个团队,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需要我们一代代的传承并发扬。

点击了解更多>>>


[责任编辑: 董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