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学论述 抓整改 促落实】“跑步书记”王旭东为贫困山村装上“加速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日14时30分讯(见习记者 路奥博 通讯员 杨鹏飞)今(2)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重庆市城口县获悉,今年年初,重庆两江产业集团金泰公司副总王旭东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辗转400余公里,义无反顾的走进了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红军村,在这个贫困山村当上了扶贫第一书记。短短三个月,他便成了老百姓嘴里的“跑步书记”和“思想专家”,成了扶贫产业的“破冰者”。
“喔,喔,喔……”早上6点,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高燕镇红军村,此起彼伏的雄鸡蹄鸣慢慢驱散了浓墨似的黑暗。天刚蒙蒙亮,王旭东换上了跑步“装备”,再一次开门出发,伴着满山鸟鸣和青草露水,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用脚掌丈量土地”。
他说:“我要为红军村装上‘加速器’,让村子产业兴旺、群众生活富足,成为‘生态、文明、和谐、富裕、美丽’的‘幸福村’。”
“跑步书记”为“怪人”修了一条轮椅路
“王书记,早啊!”“王书记,你又在跑步咯”“王书记,吃了早饭没有?我刚煮了一锅稀饭,你快过来喝一碗”……记者跟随王旭东沿着公路小跑,沿途早起干活、做饭的村民不住地跟他打着招呼,他一一笑着回应,一问一答,响亮的嗓音夹杂阵阵爽朗笑声在山间四处飘荡。
“王书记每天都会跑步,还边跑边向我们了解情况。”红军村村民杨庆槐向记者说到,要不是王旭东跑步了解到自己的情况,到现在他也没办法“走”出家门,去村子里的大路上走走转转。
杨庆槐,早年外出务工因矿难导致下肢瘫痪,无法下地行走,常年只能坐在轮椅上,加上住房离村子公路有一段小路,坐着轮椅的他无法下路,只能在自家“巴掌大”的小院坝活动,他的“世界”,最远也就是院坝尽头。随着时间推移,无法出行的他变得越来越焦虑、暴躁,三天两头跟人拌嘴、吵架,成了村民口中的“怪人”。
这时候,王旭东从村民口中听说了这个“怪人”,便趁着跑步的机会到他家“一探究竟”,听他讲述情况并了解到他想要建一条能坐着轮椅走上公路的步道,当即拍着胸脯答应了下来。
但现实给王旭东泼了一盆“冷水”,根据最新政策,入户步道最多只能补助1500元,可要从杨庆槐家修一条能让轮椅“行走”的步道,初步核算也要8000元,这一下子难倒了王旭东。左思右想,他将杨庆槐的情况如实汇报给集团领导,获得了集团的大力支持,出资为杨庆槐修了一条能“行走”轮椅的步道。
现在,杨庆槐每天都要到公路上转转,遇到“王书记”总是笑嘻嘻的打招呼,他也不再跟街坊四邻扯皮争吵,村里再也没人叫他“怪人”了。
杨庆槐的事例不是个例。进村仅仅三个月,王旭东跑步跑遍了红军村的每一个角落,随身的笔记本记满了村里的各种情况和村民提出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久而久之,村民们亲切的给他起了个“跑步书记”的外号,传遍了村村社社。
“我每天会跑大约9公里,大概每个月会记完一个笔记本。现在,村子里哪儿住着什么人,哪些群众有什么困难,哪儿有什么好风景,哪块地可以用来干什么?我都‘门儿清’。”提起自己跑步换来的“成果”,王旭东显得十分自豪。
拉儿子“下水” “父子兵上阵”为村民设计民宿
从繁华的重庆主城到偏远的大巴山区贫困村,王旭东没能很快适应。刚开始,他坐不惯农家的“灰儿坑”,睡不惯硬邦邦的木板床,闻不惯酸臭的猪圈味,走不惯坑洼的泥巴路。
慢慢的,不习惯变成了习惯。王旭东开始思考怎样带动村民摆脱贫困,增收致富。某个清晨,跑在路上,看着沿途随处可见的川架房、剁木房,他灵机一现,发展乡村民宿,带动旅游发展,这样就可以带动村民共同发展了!这让他豁然开朗。
“当时想到这个点子,自己高兴得好几天睡不着觉。”说干就干,他开始试着说服群众改民房为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但从没有接触过这些的村民顾虑重重,没人愿意当这个“领头羊”。
他试着换了一个方式,带着亲戚朋友到村里观光,把他们介绍到农户家吃住,临走,客人们还自发从村民家中购买大包小包的农特产品。这些村民不仅收到了食宿费还靠卖东西增加了收入,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争先恐后的要建民宿、做旅游。
村民发动起来了。可民宿设计、规划、布局都需要专业人士“操刀”,花钱请人代价太大,承担不起;自己胡搞肯定不行,这成了发展民宿的“拦路虎”。左思右想,王旭东打起了儿子的“主意”,自己孩子是学建筑的,是“内行”,请他来,民宿能设计好,还不用花钱,一举两得!他下定决心要将儿子“拉下水”。
于是,三个月没回家的他回到家里做起了儿子的“思想工作”。饭桌上,王旭东向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听到后,感到无法理解,“这么久都没回家,一回来就要我去山村搞设计,还要免费“劳动”?我才不去呢。”王旭东开始了“软磨硬泡”,跟孩子讲道理、说规划、聊村民,经过数个小时的长谈,儿子了解了父亲的一番苦心,答应了父亲的请求。
第二天一大早,父子两便乘车赶往红军村,数个小时颠簸。一下车,王旭东就把儿子带到了村民家的穿架房,看到独具特色的山村民房,孩子眼睛一亮。
第二天一大早,父子两就拉着卷尺丈量房屋,勘测地形,忙了一天,匆匆扒了几口晚饭便一头扎进宿舍讨论改造思路、勾画设计草图。
奋战了一周,经过多次修改后的第一张设计图成稿了。父子两将图纸交到户主手上,经过讲解看到改造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民宿规划,户主笑开了花。
从此,量房、勘地、讨论、绘图成了父子两生活的全部,虽然忙碌不堪,但父子两感情越发浓厚,设计出的改造民宿也越来越多。
“思想专家”脑不停转为村子“谋篇布局”
设计民宿只是王旭东这个“思想专家”思考的其中之一,他还有三件大事想要干成。村子缺水,他积极联系集团公司筹措资金,规划从山的那边饮水入村,前期规划正在实施;加快建设民宿,奠实旅游基础,发动群众自力更生,现今,民宿集群片区已初具雏形;打造红色景观林,形成特色景点,配套设施正加紧施工。
农产品产业发展也是他关注重点,怎样壮大产业,还要卖出好价钱,他一直在探索。
4月份,红军村电商公司在他的带动下成立,申请了两片“嫩芽”环绕红五角星的注册商标,红军村农特产品从此有了自己的品牌。以野生蜂蜜为例,由原来的80元一斤卖到了280元一斤,价值翻了不止一番。
村里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规模也还不错,大黄、天麻等中药材每年都能有不少产出,但“鲜货”卖不出价钱。他带着村民建起了“扶贫加工车间”,产出的新鲜中药材,经过烘干机一烘,在经过二次加工,售价直线上升。不只是中药材,村民产出的竹笋、食用菌、土豆等产品,经过加工车间的加工,也获得了极大增值。
“现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还要更加努力。”王旭东说,下一步,他要在发展基础设施维护团队、电商运营团体、旅游服务公司、劳务经济公司等,从基建、电商、旅游、服务、劳务等各方面带动全体村民参与,让村民成为“主人翁”,激发大家内生动力,实现稳定增收、长效发展。
“那时候,红军村一定会变得产业兴旺、生活富足。”一幅宏伟“蓝图”已在王旭东胸中生成,说起未来,他充满了信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