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鞍子镇大林村第一书记苏志磊:当一名群众认可的“大林人”

​彭水县鞍子镇大林村第一书记苏志磊:当一名群众认可的“大林人”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7-0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日17时30分讯(通讯员 周青松 陈乾敏)6月25日,和往常一样,鞍子镇大林村第一书记苏志磊和两位驻村工作队员一起,早早地吃过早饭,便和队员们又骑上摩托车,完成几乎每天必做的事:入户走访、询问情况、为民办事……

走村串巷了解民情。通讯员 陈乾敏 摄

“苏书记早啊!”“苏书记吃饭没有?”“苏书记,你今天又去哪家呀?”在走访的途中,总能听到群众对他热情的问候。“当一名群众认可的‘大林人’”一直是苏志磊夙愿。

“有事就找苏书记”已成为大林村村民内心的第一选择。这个踏实睿智的北方小伙子,俯下身子将最美的青春奉献在扶贫路上,用自己的真情付出,为大林村带来可喜的变化。

入户详细了解村民的心想动态。通讯员 陈乾敏 摄

学说方言

主动融入百姓生活

2010年8月,苏志磊大学毕业后,以一名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身份,从冀东南的衡水来到渝东南的彭水志愿服务工作。2012年,通过公招考进了县文联,便一直在彭水工作,从未曾想过离开彭水。

2018年6月,在全县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务之急,苏志磊主动向单位申请到扶贫第一线,被组织任命为大林村第一书记。

记录全村发展的每一个过程。通讯员 陈乾敏 摄

上任驻村第一书记不久,苏志磊第一次来到1组村民马应先家。这家人待人很好,时至中午,一定要留苏志磊吃饭,主人一边紧拉住苏志磊的手,一边连声说道:“莫讲气、莫讲气……”

回忆此这个场景,苏志磊说:“我当时就懵了,这家人叫‘莫讲气’,是不是我不吃他家的饭,让他们生气了。后来我悄悄地问同行的村民委主任何道清,才晓得‘莫讲气’是‘不要客气’的意思。”

“刚进村,走访群众,语言也是很大的障碍。”苏志磊告诉记者,虽然他已在彭水县城工作了八年的时间,地方方言也会说一些,但村里一些地方方言还是听不懂,没办法,只有尝试多与群众聊天,慢慢熟悉地方方言。

如今,在和老百姓交谈中,你会听到“垭口、团转、当门、昌云(实为昌荣)……”常说的地方口语会从苏志磊嘴里随口而出。

查看村民饮用水情况。通讯员 陈乾敏 摄

“老人家,你患有高血压,明天上午9点县上的医生要到镇上的医院来搞免费检查,进一步做慢性病筛查,你一定要去哟!”6月25日中午,在大林村6组,苏志磊叮嘱现年83岁的老人李绍怀:“你把这个本本办起后,到医院去‘捡药’(注:买药)就要‘相应’(注:便宜)些,又可以节约一些钱了!”

新购摩托车

一年跑了3000多公里

大林村位于鞍子镇东北部,地处大山之中,平均海拔为830米,辖7个村民小组,349户1525人,幅员面积15.6平方公里,群众居住极为分散。

为了便于开展扶贫工作,苏志磊和工作队员每人都自费购买了一辆摩托车。

6月25日,见到苏志磊的摩托车时,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二手车,一支反光镜损坏,车壳有大面积“伤疤”和裂缝。而他告诉记者准确的购车时间是2018年6月25日,摩托车现在显示的里程数为3038公里。

随时与村民交谈。通讯员 陈乾敏 摄

“他们的摩托车比我们都要跑得苦,我们平时用得最多是在赶场上。”当地村民李绍平说,驻村工作队队员在村里一天,至少都要跑10公里路。

大林村支部书记任星洪告诉记者,苏志磊刚开始对路况不熟悉,摔了很多跟头,最严重的一次去镇上开会的路上,两个膝盖全部摔破,鲜血直流。然而,苏志磊并没有因此退缩,到镇卫生院简单包扎后,又继续回村开会、走访,更没得请假回城休息。“一年下来,苏志磊的更换了5个轮胎。”任星洪说道。

对于苏志磊踏实苦干的工作干劲,7组组长李绍伦打心底里佩服。

实地了解经果林发展情况。通讯员 陈乾敏 摄

李绍伦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去年11月6日,天下着雨,苏志磊一大早就骑着摩托车和任星洪一道到7组进行新一轮土地确权,走的全是土路。一天下来,不仅摩托车上全是泥巴,苏志磊全身也布满了泥巴。

“看到苏书记的时候,我根本认不出了。”李绍伦说:“当我把苏志磊迎进家后,苏志磊告诉我,路上很滑,他摔了3次跤,摩托车轮胎也扎了,最后没得法,只有把摩托车推着走。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苏书记仍然坚持工作到天要黑时,才返回了村服务中心休息。像他这样的干部,群众都喜欢!”

党建引领

扶贫扶智相结合

6月26日,大林村召开以“话脱贫、树新风、感党恩”为主题的庆祝建党98周年联谊会。

活动中,全村在家党员在鲜红的党旗面前,服装整齐,胸前佩戴党徽,举起右手、紧握掌头,庄严宣誓。苏志磊以《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谋幸福》主题给参会党员上了一堂党课,让与会村民进一步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役中如何实现新作为。在随后的知识问答环节,党建知识、脱贫攻坚知识相互交叉,党员干部和贫困户群众踊跃抢答,现场气氛活跃。

带领驻村工作队入户调查。通讯员 陈乾敏 摄

通过养殖脱贫致富的当地村民张长安说出了他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如今国家政策好,他会牢牢抓住扶持政策,加大加快养殖产业发展,并带身边群众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从进村第一天起,就把‘当一名群众认可的大林人’作为我工作和生活的奋斗目标,以党员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率先垂范,积极认真做好第一书记的各项工作。”苏志磊说,帮助带动提高村干部脱贫攻坚和引领发展能力,切实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迫在眉睫。

在苏志磊的带领下,大林村先后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保证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加强村两委队伍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村党支部书记任星洪身体力行种植烤烟50亩,带动群众种植烤烟合计300亩,并解决在家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同时,加强了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精准扶贫宣教工作,弘扬忠诚担当、崇廉尚洁的良好风尚,真正做到党的建设与廉政建设、便民服务、脱贫攻坚相融合。

工作队带头先后制定悬挂党建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栏2个,党务政务脱贫攻坚公开栏3个,摆放绿植14盆,邀请书法美术家协会创作作品13幅。

对每位在家村民都比较了解。通讯员 陈乾敏 摄

发展产业

村里富了底气有了

大林村的产业结构以林果业为基础,苏志磊到村后,发现村里并没有任何收入,先让村里“富起来”成为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当时,村集体账上没有钱,即便是村民委想为群众做点实事也没那个能力。”苏志磊说。

大林村的土地以山地为主,即便是紧挨着的两家土地,落差达到两三米,这就导致村里的土地很难进行大片整合,有没有其他产业能够在大林村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呢?

经过3个月的调查摸底,主动邀请县科协和县农委的专家实地论证,苏志磊将眼光放在了林果业项目上。以退耕还林为契机,以原有945苗晚熟脆红李为基础,带领村民走出去学习与请专家来授课相结合,采取因地制宜和分类发展的方式,和村支两委一道帮助村民引进林果林新品种。今春通过退耕还林项目,在2、3组种植了250余亩油茶,在4、5、6、7组种植了550余亩核桃,引导村民突破不重视品质、品牌等盲目种植发展瓶颈。

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盘活了村集体固有资产资源,不断完善村集体经济的活力和增长点。他与村支两委一道多方考察对比,20万元入股载兴农业有限公司,10万入股彭水县石磨岩林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首次实现了集体增收2.8万元。

同时,他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书记”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企业、组织和个人,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同学群、微信朋友圈推广农特产品,想方设法增加特困家庭收入,同时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学生的帮扶,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所有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稳定脱贫。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彭水县鞍子镇大林村第一书记苏志磊:当一名群众认可的“大林人”

2019-07-02 17:32:22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日17时30分讯(通讯员 周青松 陈乾敏)6月25日,和往常一样,鞍子镇大林村第一书记苏志磊和两位驻村工作队员一起,早早地吃过早饭,便和队员们又骑上摩托车,完成几乎每天必做的事:入户走访、询问情况、为民办事……

走村串巷了解民情。通讯员 陈乾敏 摄

“苏书记早啊!”“苏书记吃饭没有?”“苏书记,你今天又去哪家呀?”在走访的途中,总能听到群众对他热情的问候。“当一名群众认可的‘大林人’”一直是苏志磊夙愿。

“有事就找苏书记”已成为大林村村民内心的第一选择。这个踏实睿智的北方小伙子,俯下身子将最美的青春奉献在扶贫路上,用自己的真情付出,为大林村带来可喜的变化。

入户详细了解村民的心想动态。通讯员 陈乾敏 摄

学说方言

主动融入百姓生活

2010年8月,苏志磊大学毕业后,以一名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身份,从冀东南的衡水来到渝东南的彭水志愿服务工作。2012年,通过公招考进了县文联,便一直在彭水工作,从未曾想过离开彭水。

2018年6月,在全县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务之急,苏志磊主动向单位申请到扶贫第一线,被组织任命为大林村第一书记。

记录全村发展的每一个过程。通讯员 陈乾敏 摄

上任驻村第一书记不久,苏志磊第一次来到1组村民马应先家。这家人待人很好,时至中午,一定要留苏志磊吃饭,主人一边紧拉住苏志磊的手,一边连声说道:“莫讲气、莫讲气……”

回忆此这个场景,苏志磊说:“我当时就懵了,这家人叫‘莫讲气’,是不是我不吃他家的饭,让他们生气了。后来我悄悄地问同行的村民委主任何道清,才晓得‘莫讲气’是‘不要客气’的意思。”

“刚进村,走访群众,语言也是很大的障碍。”苏志磊告诉记者,虽然他已在彭水县城工作了八年的时间,地方方言也会说一些,但村里一些地方方言还是听不懂,没办法,只有尝试多与群众聊天,慢慢熟悉地方方言。

如今,在和老百姓交谈中,你会听到“垭口、团转、当门、昌云(实为昌荣)……”常说的地方口语会从苏志磊嘴里随口而出。

查看村民饮用水情况。通讯员 陈乾敏 摄

“老人家,你患有高血压,明天上午9点县上的医生要到镇上的医院来搞免费检查,进一步做慢性病筛查,你一定要去哟!”6月25日中午,在大林村6组,苏志磊叮嘱现年83岁的老人李绍怀:“你把这个本本办起后,到医院去‘捡药’(注:买药)就要‘相应’(注:便宜)些,又可以节约一些钱了!”

新购摩托车

一年跑了3000多公里

大林村位于鞍子镇东北部,地处大山之中,平均海拔为830米,辖7个村民小组,349户1525人,幅员面积15.6平方公里,群众居住极为分散。

为了便于开展扶贫工作,苏志磊和工作队员每人都自费购买了一辆摩托车。

6月25日,见到苏志磊的摩托车时,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二手车,一支反光镜损坏,车壳有大面积“伤疤”和裂缝。而他告诉记者准确的购车时间是2018年6月25日,摩托车现在显示的里程数为3038公里。

随时与村民交谈。通讯员 陈乾敏 摄

“他们的摩托车比我们都要跑得苦,我们平时用得最多是在赶场上。”当地村民李绍平说,驻村工作队队员在村里一天,至少都要跑10公里路。

大林村支部书记任星洪告诉记者,苏志磊刚开始对路况不熟悉,摔了很多跟头,最严重的一次去镇上开会的路上,两个膝盖全部摔破,鲜血直流。然而,苏志磊并没有因此退缩,到镇卫生院简单包扎后,又继续回村开会、走访,更没得请假回城休息。“一年下来,苏志磊的更换了5个轮胎。”任星洪说道。

对于苏志磊踏实苦干的工作干劲,7组组长李绍伦打心底里佩服。

实地了解经果林发展情况。通讯员 陈乾敏 摄

李绍伦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去年11月6日,天下着雨,苏志磊一大早就骑着摩托车和任星洪一道到7组进行新一轮土地确权,走的全是土路。一天下来,不仅摩托车上全是泥巴,苏志磊全身也布满了泥巴。

“看到苏书记的时候,我根本认不出了。”李绍伦说:“当我把苏志磊迎进家后,苏志磊告诉我,路上很滑,他摔了3次跤,摩托车轮胎也扎了,最后没得法,只有把摩托车推着走。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苏书记仍然坚持工作到天要黑时,才返回了村服务中心休息。像他这样的干部,群众都喜欢!”

党建引领

扶贫扶智相结合

6月26日,大林村召开以“话脱贫、树新风、感党恩”为主题的庆祝建党98周年联谊会。

活动中,全村在家党员在鲜红的党旗面前,服装整齐,胸前佩戴党徽,举起右手、紧握掌头,庄严宣誓。苏志磊以《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谋幸福》主题给参会党员上了一堂党课,让与会村民进一步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役中如何实现新作为。在随后的知识问答环节,党建知识、脱贫攻坚知识相互交叉,党员干部和贫困户群众踊跃抢答,现场气氛活跃。

带领驻村工作队入户调查。通讯员 陈乾敏 摄

通过养殖脱贫致富的当地村民张长安说出了他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如今国家政策好,他会牢牢抓住扶持政策,加大加快养殖产业发展,并带身边群众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从进村第一天起,就把‘当一名群众认可的大林人’作为我工作和生活的奋斗目标,以党员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率先垂范,积极认真做好第一书记的各项工作。”苏志磊说,帮助带动提高村干部脱贫攻坚和引领发展能力,切实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迫在眉睫。

在苏志磊的带领下,大林村先后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保证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加强村两委队伍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村党支部书记任星洪身体力行种植烤烟50亩,带动群众种植烤烟合计300亩,并解决在家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同时,加强了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精准扶贫宣教工作,弘扬忠诚担当、崇廉尚洁的良好风尚,真正做到党的建设与廉政建设、便民服务、脱贫攻坚相融合。

工作队带头先后制定悬挂党建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栏2个,党务政务脱贫攻坚公开栏3个,摆放绿植14盆,邀请书法美术家协会创作作品13幅。

对每位在家村民都比较了解。通讯员 陈乾敏 摄

发展产业

村里富了底气有了

大林村的产业结构以林果业为基础,苏志磊到村后,发现村里并没有任何收入,先让村里“富起来”成为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当时,村集体账上没有钱,即便是村民委想为群众做点实事也没那个能力。”苏志磊说。

大林村的土地以山地为主,即便是紧挨着的两家土地,落差达到两三米,这就导致村里的土地很难进行大片整合,有没有其他产业能够在大林村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呢?

经过3个月的调查摸底,主动邀请县科协和县农委的专家实地论证,苏志磊将眼光放在了林果业项目上。以退耕还林为契机,以原有945苗晚熟脆红李为基础,带领村民走出去学习与请专家来授课相结合,采取因地制宜和分类发展的方式,和村支两委一道帮助村民引进林果林新品种。今春通过退耕还林项目,在2、3组种植了250余亩油茶,在4、5、6、7组种植了550余亩核桃,引导村民突破不重视品质、品牌等盲目种植发展瓶颈。

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盘活了村集体固有资产资源,不断完善村集体经济的活力和增长点。他与村支两委一道多方考察对比,20万元入股载兴农业有限公司,10万入股彭水县石磨岩林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首次实现了集体增收2.8万元。

同时,他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书记”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企业、组织和个人,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同学群、微信朋友圈推广农特产品,想方设法增加特困家庭收入,同时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学生的帮扶,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所有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稳定脱贫。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