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察】路边的野花可以采:秀山曾经的穷荒坡如今“穿金戴银”

【产经观察】路边的野花可以采:秀山曾经的穷荒坡如今“穿金戴银”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7-0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41040分讯(记者 陈星 赵铁琥)清晨,淌过山谷的风携卷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唤醒了秀山隘口镇坝芒村的人儿。

天刚蒙蒙亮,就有村民陆续从家中出来,三五成群赶到自家山头采摘金银花。

山脚下,金银花加工厂内,20台机器卯足劲,全天候运转,源源不断地消耗着从山上运下来的鲜花。

这是坝芒村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开超市的、跑运输的、在工厂上班的,都纷纷回家当起了农民。摩托车、小轿车、皮卡车往来不断,村子上下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然而,这样的欢乐场面放在十多年前,村民们想都不敢想。那时的坝芒村,贫穷、闭塞,“穷山恶水”是村子最形象的烙印。如今,因为“一朵花”,穷山村遍地生“金银”,成了令人羡慕的富裕村。今(4)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为大家揭秘坝芒村的穷荒坡如何开出了“致富花”。


坝芒村金银花迎来丰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村民夜间“赶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金银花是坝芒村当之无愧的主角。

村里600多户人家,种植金银花的就有500余户,全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6-7月是坝芒村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这段时间正值金银花丰收期,漫山遍野萦绕着花香,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金银花采摘是手上活,下至垂髫小孩,上至花甲老人,全都聚集在山头。得益于多年来的采摘经验,部分村民眼疾手快,不一会儿就能采摘一大袋。

工人正在进行装箱风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村民忙着摘,村里的老支书张胜海则忙着收。

张胜海是坝芒村金银花产业带头人,因常年和金银花打交道,村民笑称他“张银花”。他的金银花加工厂就设在山脚,20台机器全天候工作,发出的轰鸣声响彻山谷,每天,从这里烘干的金银花将近有五万斤。

下午7点,等到村民摘完花回家,坝芒村收购的重头戏才正式开始。

摩托车、小轿车、皮卡车,全都涌到了张胜海厂子外的坝子上,称重、记账、发钱,这一套流程全都在坝子前完成。

摘花的村民带着战利品来,带着现金回去,脸上笑开了花。但也有的种植大户,嫌麻烦,不拿现金,拿票。等到地里的花摘完,再统一算账,他们觉得这样最过瘾。

但不管哪种形式,张胜海照单全收。

每天傍晚,坝芒村金银花收购的重头戏正式开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对于住的较远没有车的村民,张胜海干脆自己准备了两辆车,免费上门收购,哪家有需求,张胜海就去哪,确保服务到位。

张胜海这边忙着收购,另一边,20余个工人利索地把采摘的鲜花送入机器烘干,工人们从装盘、上箱,进烘烤房、再出箱,所有工序一气呵成。

几个小时前,还分散在田地上的金银花,此刻已经放在烘干架上,几个小时后,他们将封袋装车。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这些成品金银花会被运到安徽、成都、广州、浙江等城市,冲泡进人们的茶杯里。

有村民开着小车过来送金银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荒坡生出“金银”:一株野花开启山村逆袭

张胜海在坝芒村当了25年村支书,因工作太忙,直到今年三月,他终于痛下决心:辞去村支书职务,全部心思投进金银花培育加工。

坝芒村距离秀山县城29公里,与贵州省松桃县甘龙镇接壤,全村幅员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秀山典型的革命老区和边区。

上世纪70年代,坝芒村就有村民在零星种植金银花,但一直不成规模。那时,村民还是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只能解决温饱。”说到曾经的坝芒村,一个“穷”字道出了张胜海无尽的心酸。

坝芒村的转折发生在20年前的一个夏天。

在隘口镇老木村大湾沟(现在的坝芒村)的深山中,张胜海偶遇了一株筷子般粗细的野生金银花,令其眼前一亮:这就是我要找的宝贝!

张胜海正在给村民的金银花称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这株野花与众不同,它不开花,结蕾整齐,花序多而繁。”到了年底可以移栽时,张胜海果断出手,将其挖到自己的承包地里,小心种上。之后,他请来金银花专家,用秀山本地的金银花品种作嫁接,最终培育成功,并命名“渝蕾一号”。2008年3月,“渝蕾一号”成为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著名商标。

然而,新品种研发出来后,村民并不“买账”。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种植金银花,张胜海想了诸多法子。通过入户走访,召开群众会,示范种植等多种形式做群众思想。

张胜海说,2006年,刚开始推广金银花种植时,只有20几户村民响应,那时种植规模也不大,所有村民加起来总共只种了一百多亩地。

张胜海记录台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直到金银花种植效益初显,才开始有村民陆续加入。

村民杨启全一直在福建做生意,去年回到村里,这次他打算回来专门发展金银花产业。杨启全说,明年他会将金银花的种植面积从十几亩扩大到50亩。

龙应高也是土生土长的坝芒人,家里的几亩薄地,他刨了几十年,也没刨出名堂。

看到村里金银花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原本不看好金银花种植的他终于坐不住了。去年年初,他到张胜海处领取了金银花种苗,种了7亩金银花。今年金银花还没完全投产,只采摘了20几斤。

“应该早点种呐!” 看到其他村民今年卖了个好价钱,龙应高拽着卖金银花的一百多块钱眼里满是羡慕。龙应高说,等到明年金银花投产,准能卖个好价钱。

现场直接付现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田里有了“新农民”:村里基本没有闲置地

王宗林回到坝芒村将近10来天了。每天一大早,王宗林就往地里钻,他要赶在这20天时间里,把父母在家种的十多亩金银花全部采摘完。

因平时在外面打工,家里的金银花由父母管护,每到采摘期,他便回来帮忙。张宗林说,今年他已经卖了千多斤金银花,这样算下来,今年卖一万多块钱不成问题。

在坝芒村,像张宗林这样的“新农民”还有很多。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开超市的、有跑运输的、有在工厂上班的。每当到了金银花采摘期,他们便回家当一回“农民”,等到金银花采摘完,又回到各自的岗位。

“以前没人愿种,现在大家抢着种。”坝芒村第一书记向兴志说,现在村里基本没有闲置地。

据向兴志介绍,坝芒村金银花产业主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负责收购、加工及销售,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肥料及技术指导,农户自栽自管。

村民拿到钱,脸上笑开了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目前,坝芒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今年全村预计产鲜花60余万斤,产值达800余万元,种植农户户均收入可达一万元以上。靠“金银花”发展起来的坝芒村,也已于2013年成功脱贫!

为了保证金银花品质,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坝芒村正在制定“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收割、统一加工销售,以此从整体层面保障引导全村金银花产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现在村里还有金银花种植专家驻村指导,而且每年本地的“田秀才”也会为村民培训种植技术。村民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免费领取金银花苗子,苗子钱由县里和镇上补贴。

在向兴志的印象中,以前村里很少有人开小轿车,现在村里30%的村民家里都有车。这几年,他见证了坝芒村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壮大。虽然金银花在坝芒村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每当站在山顶,看到这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向兴志内心还是会感到格外的激动和震撼。

向兴志说,这漫山遍野的金银花,让他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的蓬勃力量。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产经观察】路边的野花可以采:秀山曾经的穷荒坡如今“穿金戴银”

2019-07-04 10:45:3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41040分讯(记者 陈星 赵铁琥)清晨,淌过山谷的风携卷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唤醒了秀山隘口镇坝芒村的人儿。

天刚蒙蒙亮,就有村民陆续从家中出来,三五成群赶到自家山头采摘金银花。

山脚下,金银花加工厂内,20台机器卯足劲,全天候运转,源源不断地消耗着从山上运下来的鲜花。

这是坝芒村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开超市的、跑运输的、在工厂上班的,都纷纷回家当起了农民。摩托车、小轿车、皮卡车往来不断,村子上下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然而,这样的欢乐场面放在十多年前,村民们想都不敢想。那时的坝芒村,贫穷、闭塞,“穷山恶水”是村子最形象的烙印。如今,因为“一朵花”,穷山村遍地生“金银”,成了令人羡慕的富裕村。今(4)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为大家揭秘坝芒村的穷荒坡如何开出了“致富花”。


坝芒村金银花迎来丰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村民夜间“赶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金银花是坝芒村当之无愧的主角。

村里600多户人家,种植金银花的就有500余户,全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6-7月是坝芒村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这段时间正值金银花丰收期,漫山遍野萦绕着花香,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金银花采摘是手上活,下至垂髫小孩,上至花甲老人,全都聚集在山头。得益于多年来的采摘经验,部分村民眼疾手快,不一会儿就能采摘一大袋。

工人正在进行装箱风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村民忙着摘,村里的老支书张胜海则忙着收。

张胜海是坝芒村金银花产业带头人,因常年和金银花打交道,村民笑称他“张银花”。他的金银花加工厂就设在山脚,20台机器全天候工作,发出的轰鸣声响彻山谷,每天,从这里烘干的金银花将近有五万斤。

下午7点,等到村民摘完花回家,坝芒村收购的重头戏才正式开始。

摩托车、小轿车、皮卡车,全都涌到了张胜海厂子外的坝子上,称重、记账、发钱,这一套流程全都在坝子前完成。

摘花的村民带着战利品来,带着现金回去,脸上笑开了花。但也有的种植大户,嫌麻烦,不拿现金,拿票。等到地里的花摘完,再统一算账,他们觉得这样最过瘾。

但不管哪种形式,张胜海照单全收。

每天傍晚,坝芒村金银花收购的重头戏正式开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对于住的较远没有车的村民,张胜海干脆自己准备了两辆车,免费上门收购,哪家有需求,张胜海就去哪,确保服务到位。

张胜海这边忙着收购,另一边,20余个工人利索地把采摘的鲜花送入机器烘干,工人们从装盘、上箱,进烘烤房、再出箱,所有工序一气呵成。

几个小时前,还分散在田地上的金银花,此刻已经放在烘干架上,几个小时后,他们将封袋装车。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这些成品金银花会被运到安徽、成都、广州、浙江等城市,冲泡进人们的茶杯里。

有村民开着小车过来送金银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荒坡生出“金银”:一株野花开启山村逆袭

张胜海在坝芒村当了25年村支书,因工作太忙,直到今年三月,他终于痛下决心:辞去村支书职务,全部心思投进金银花培育加工。

坝芒村距离秀山县城29公里,与贵州省松桃县甘龙镇接壤,全村幅员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秀山典型的革命老区和边区。

上世纪70年代,坝芒村就有村民在零星种植金银花,但一直不成规模。那时,村民还是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只能解决温饱。”说到曾经的坝芒村,一个“穷”字道出了张胜海无尽的心酸。

坝芒村的转折发生在20年前的一个夏天。

在隘口镇老木村大湾沟(现在的坝芒村)的深山中,张胜海偶遇了一株筷子般粗细的野生金银花,令其眼前一亮:这就是我要找的宝贝!

张胜海正在给村民的金银花称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这株野花与众不同,它不开花,结蕾整齐,花序多而繁。”到了年底可以移栽时,张胜海果断出手,将其挖到自己的承包地里,小心种上。之后,他请来金银花专家,用秀山本地的金银花品种作嫁接,最终培育成功,并命名“渝蕾一号”。2008年3月,“渝蕾一号”成为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著名商标。

然而,新品种研发出来后,村民并不“买账”。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种植金银花,张胜海想了诸多法子。通过入户走访,召开群众会,示范种植等多种形式做群众思想。

张胜海说,2006年,刚开始推广金银花种植时,只有20几户村民响应,那时种植规模也不大,所有村民加起来总共只种了一百多亩地。

张胜海记录台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直到金银花种植效益初显,才开始有村民陆续加入。

村民杨启全一直在福建做生意,去年回到村里,这次他打算回来专门发展金银花产业。杨启全说,明年他会将金银花的种植面积从十几亩扩大到50亩。

龙应高也是土生土长的坝芒人,家里的几亩薄地,他刨了几十年,也没刨出名堂。

看到村里金银花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原本不看好金银花种植的他终于坐不住了。去年年初,他到张胜海处领取了金银花种苗,种了7亩金银花。今年金银花还没完全投产,只采摘了20几斤。

“应该早点种呐!” 看到其他村民今年卖了个好价钱,龙应高拽着卖金银花的一百多块钱眼里满是羡慕。龙应高说,等到明年金银花投产,准能卖个好价钱。

现场直接付现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田里有了“新农民”:村里基本没有闲置地

王宗林回到坝芒村将近10来天了。每天一大早,王宗林就往地里钻,他要赶在这20天时间里,把父母在家种的十多亩金银花全部采摘完。

因平时在外面打工,家里的金银花由父母管护,每到采摘期,他便回来帮忙。张宗林说,今年他已经卖了千多斤金银花,这样算下来,今年卖一万多块钱不成问题。

在坝芒村,像张宗林这样的“新农民”还有很多。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开超市的、有跑运输的、有在工厂上班的。每当到了金银花采摘期,他们便回家当一回“农民”,等到金银花采摘完,又回到各自的岗位。

“以前没人愿种,现在大家抢着种。”坝芒村第一书记向兴志说,现在村里基本没有闲置地。

据向兴志介绍,坝芒村金银花产业主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负责收购、加工及销售,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肥料及技术指导,农户自栽自管。

村民拿到钱,脸上笑开了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目前,坝芒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今年全村预计产鲜花60余万斤,产值达800余万元,种植农户户均收入可达一万元以上。靠“金银花”发展起来的坝芒村,也已于2013年成功脱贫!

为了保证金银花品质,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坝芒村正在制定“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收割、统一加工销售,以此从整体层面保障引导全村金银花产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现在村里还有金银花种植专家驻村指导,而且每年本地的“田秀才”也会为村民培训种植技术。村民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免费领取金银花苗子,苗子钱由县里和镇上补贴。

在向兴志的印象中,以前村里很少有人开小轿车,现在村里30%的村民家里都有车。这几年,他见证了坝芒村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壮大。虽然金银花在坝芒村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每当站在山顶,看到这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向兴志内心还是会感到格外的激动和震撼。

向兴志说,这漫山遍野的金银花,让他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的蓬勃力量。

[责任编辑: 何燕宏]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