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钟淑平: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实现增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9日9时20分讯(通讯员 郎克志)今(9)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丰都县十直镇河梁村1组现年50岁的村民钟淑平,在外打拼多年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在他事业上获得了成功后,在十直镇驻村干部和河梁村干部的动员下,返回老家创办豆干厂。经过10多年努力,他的企业实现了年收入1000万元的目标,也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村民实现增收。
外出务工结缘豆干
钟淑平小时候家境贫寒,16岁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并与豆干制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制作销售豆干多年,有了一定积蓄后,就创办了豆干制作企业。他的企业也由一个小作坊逐渐壮大为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公司。他也由一个打工仔,变为了一家公司的老板。
钟淑平说,2001年,钟淑平在重庆沙坪坝区天星桥的一家制作豆干小作坊干了5年后,掌握了豆干制作技术,也有了点积蓄,就想自己创业。当年,他就回到丰都县城租房子制豆干卖,但终因资金短缺而失败。
为了挣到创业资金,钟淑平在县城搬迁时组织一些人做混泥土浇铸的劳务3年,挣到了10多万元后,就和老婆付守琼一起又到重庆沙坪坝自己租房子制作销售豆干。到2012年时,钟淑平意识到小作坊生产不是长久之计,为了将这一已经做上路的企业做大做强,钟淑平顺应时代潮流,投资30万元在重庆九龙坡区成立了聚超食品有限公司。
成立公司后,钟淑平租了400多平方米的厂房,添置了磨浆机、滤浆机、压榨机等设备,招聘了8个工人进行生产。在企业成立之初,他就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严把安全质量关。他都是用本地上乘黄豆作原料,对于加工环节的泡豆、粉碎、磨浆、烧浆、过滤、点浆、压榨成型等每一个环节,都注重保持安全卫生。正因如此,他的企业有着良好的信誉,产品也供不应求,至2015年,他的企业年收入已达400多万元,工人增加到了15人。
回到村上投资办厂
2015年,钟淑平在十直镇镇村干部动员他回村办企业,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帮助村民增收。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想法,钟淑平就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当年就投资办厂并于年底投产。
“河梁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办厂成本较高,要不是出于一种家乡情结,我肯定不会到村上办这个企业!”钟淑平说,因为在这里办企业,他一年仅运输费就要比离主城近、交通便利的地方多花40多万元。
当年,钟淑平就投资400多万元,在该村1组着手修建了一座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4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和住宿楼,还修建了日处理污水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并于年底投产。
现在,钟淑平的企业每年收入可达1000多万元。他的豆干厂每天要生产8000多斤黄豆,产出1万多斤豆干。产品主要有豆干丝、方干、厚豆干、薄豆干等。每天下午5点多,他的冷藏车就从厂里出发,将生产的豆制品送往该公司位于重庆的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送往主城各区农贸市场、超市、学校、酒店和工厂食堂等处。由于产品细嫩、软和、口感好,根本不愁销路,常常供不应求。他在重庆的配送中心还做豆芽、苕皮等批发生意。同时,厂里的豆渣还销往恒都牛场作饲料,经过处理的污水作村民灌溉农作物之用。
带动村民实现增收
钟淑平在河梁村建厂以前,该村产业空虚,村民增收渠道不多。现在,他的企业建成投产以来,除了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外,还方便了当地村民就近务工,有效地实现了帮助他们增收的目的。
对此,该村1组村民蒋宜军深有感触。他说,该村村民以前种黄豆的面积都很少。自从钟淑平在村上建了豆干厂后,村民的种植积极性都很高,只要能够种黄豆的地方,都在种。现在,种植黄豆已成为了村上的一个重要产业,也是帮助村民增收的主打产业。
“我们种的黄豆根本不愁销路。他收购黄豆的价格比其他人高,就是湿的他也要收。”蒋宜军说,钟淑平收黄豆的价格比起商贩收购的价格每斤要高2角。他每年都要卖1000多斤,这样算下来,也要多收入200多元。对此,村民们都很满意。
此外,钟淑平还解决了30多名当地人的就业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该村1组村民秦淑蓉就是其中的一个。她说,这个厂投产后,她就在厂里做工,包吃包住,每月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的小孩和老人,抽空也能帮家里干点活。她也满意在家门口就找到的这份工作。
如今,钟淑平通过鼓励村民种植黄豆,让村民通过卖黄豆实现了增收。仅去年就卖黄豆几万斤,收入20多万元。他还注重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只要他们肯干,他都会尽力接纳他们。仅去年,他就开出务工费1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