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彭水: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7-1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5日18时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李亚军 甘勋乐)资源,是一种财富,整合资源,用活资源,才能将财富变为己用。今(15)日,笔者从重庆市彭水县获悉,近年来,彭水聚焦资源整合,用好用活资源,从资金投入、政策保障、组织架构入手,探索“党建+产业”,从财政输血到项目造血,使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干部群众由“要我发展”变成“我要发展”。

四两拨千斤 从财政输血到项目造血

2018年3月,绍庆街道天台村党支部、村委会发起,成立彭水县兴业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这是彭水县域内首家村级集体所有控股公司。

润溪乡白果坪村借“景”生财,通过租赁经营模式,将闲置大棚出租建成食用菌基地。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摄

“县财政及县委组织部划拨了6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目前发展400亩鹰嘴蜜桃、130亩前胡、1038亩油茶,实现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全覆盖目标。”天台村第一书记赵广东说,村里探索“三变+”发展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折价的方式入股公司,盘活沉睡资源,提高“造血”功能。

变“财政输血”为“项目造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与天台村相隔不远的镇南村也组建了村集体公司,按照“支部带村、民主管村、生态美村、产业富村”的思路,打造了100亩蔬菜示范基地。

“目前,卖黄瓜、白菜、辣椒等蔬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多元。”镇南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公司董事长周川说,基地有了自我造血能力,村民能拿到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和利润分红,实现了稳定增收,集体经济也不断扩大。

“从2018年开始,每年落实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用于激励、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君介绍,目前,全县累计投入7395万元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村级党组织引领成立集体公司211个,260多个集体经济项目落地,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

消除空壳村 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我不想靠着低保过日子,不想变成‘等靠要’的那一类人。没有双手,我就用双臂脱贫!”在年初召开的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三义乡龙合村脱贫典型宿祖兵讲述了自己坎坷人生的脱贫故事,赢得现场听众阵阵掌声。

宿祖兵身残志坚,凭借乐观的心态和勤劳的精神,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种植烤烟、养殖肉牛,用“隐形的双手”,撑起了脱贫致富梦。

近年来,彭水通过志智双扶,深入开展“榜样面对面”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讲活动,以身边的致富带头人鼓舞人心、提升士气,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绍庆街道镇南村民在蔬菜示范基地务工。  通讯员 李亚军 摄

“我们不想白沙河一直成为别人眼中的深度贫困村,我们要努力甩掉贫困村的帽子,努力建成脱贫攻坚的示范村和标杆村。”这是黄家镇白沙河村第一书记谢大良在全县脱贫摘帽誓师大会上立下的“军令状”。

于是,白沙河村组建村集体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了花椒1000亩,高粱、大豆、蜜本南瓜、糯玉米等经济作物800亩。

曾经“空空如也”的贫困村,如今实现“华丽转身”。

由“要我发展”变成“我要发展”,成为彭水党建引领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空壳村’不消除、领导不脱钩。”去年,彭水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坚决打赢这场事关脱贫富民、强基固本的硬仗。

这不,彭水成立了集体经济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明确了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委等10余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从集体经济项目的前期规划、项目实施、产销对接入手,提供“保姆式”服务,为集体经济组织解决实际问题300余个。

多条腿走路 从散户经营到集体引领

“目前长势良好,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走马乡金银村,王德顺正在查看红薯长势。

王德顺是金银村引进的本土人才,现在他多了一个身份——金银村高淀粉红薯种植带头人。

“红薯是金银村传统种植作物之一,但是传统种植的红薯经济价值不高,卖不出好价钱。”王德顺说,经过考察,村集体公司决定将种植散户集中起来,带领村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高淀粉红薯。

近年来,彭水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路上,转变思路谋出路,坚持多条腿走路,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筑牢村民发展产业的基石。实施产业扶持,对有能力承担项目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项目和资金上优先安排,重点倾斜;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重点发展经果林,前期有政策性收益每亩1600-2100元,后期有分红效益;推进股权化改革,将财政补助资金注入农业企业,并以50%、40%、10%比例折股量化到企业、农户和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农户每年按照持股金额6%的标准实行固定分红。

这样,让“散户经营”变成“集体引领”,由过去单纯依靠产业大户、外来公司实施产业项目,辐射带动能力有限的被动局面被彻底扭转。

走出新路子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产业发展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好路子,但不是唯一的路子,我们要立足自身优势,去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润溪乡白果坪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公司董事长龙海兵说。

近年来,白果坪村借“景”生财,有了2000亩翠冠梨基地后,通过租赁经营模式,开起了“摩围小隐”农舍,将闲置大棚出租建成食用菌基地。

一个翠冠梨基地、一个“摩围小隐”农舍、一个食用菌基地……如今的白果坪,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利用摩围山景区,走上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把“凉资源”变成“热经济”。

近年来,彭水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子,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产业发展带动集体经济的单一局面。

双龙乡马岭村采取服务创收型发展模式,建成电商便民生活超市1家、柑桔产业示范基地300亩;汉葭街道北斗村采取资源开发型发展模式,打造集农耕体验、娱乐休闲、露营烧烤、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彭水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让“一枝独秀”变“百花齐放”,全面促进村集体走出“新路子”,鼓起“钱袋子”。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彭水: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2019-07-15 18:0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5日18时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李亚军 甘勋乐)资源,是一种财富,整合资源,用活资源,才能将财富变为己用。今(15)日,笔者从重庆市彭水县获悉,近年来,彭水聚焦资源整合,用好用活资源,从资金投入、政策保障、组织架构入手,探索“党建+产业”,从财政输血到项目造血,使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干部群众由“要我发展”变成“我要发展”。

四两拨千斤 从财政输血到项目造血

2018年3月,绍庆街道天台村党支部、村委会发起,成立彭水县兴业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这是彭水县域内首家村级集体所有控股公司。

润溪乡白果坪村借“景”生财,通过租赁经营模式,将闲置大棚出租建成食用菌基地。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摄

“县财政及县委组织部划拨了6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目前发展400亩鹰嘴蜜桃、130亩前胡、1038亩油茶,实现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全覆盖目标。”天台村第一书记赵广东说,村里探索“三变+”发展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折价的方式入股公司,盘活沉睡资源,提高“造血”功能。

变“财政输血”为“项目造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与天台村相隔不远的镇南村也组建了村集体公司,按照“支部带村、民主管村、生态美村、产业富村”的思路,打造了100亩蔬菜示范基地。

“目前,卖黄瓜、白菜、辣椒等蔬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多元。”镇南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公司董事长周川说,基地有了自我造血能力,村民能拿到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和利润分红,实现了稳定增收,集体经济也不断扩大。

“从2018年开始,每年落实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用于激励、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君介绍,目前,全县累计投入7395万元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村级党组织引领成立集体公司211个,260多个集体经济项目落地,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

消除空壳村 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我不想靠着低保过日子,不想变成‘等靠要’的那一类人。没有双手,我就用双臂脱贫!”在年初召开的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三义乡龙合村脱贫典型宿祖兵讲述了自己坎坷人生的脱贫故事,赢得现场听众阵阵掌声。

宿祖兵身残志坚,凭借乐观的心态和勤劳的精神,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种植烤烟、养殖肉牛,用“隐形的双手”,撑起了脱贫致富梦。

近年来,彭水通过志智双扶,深入开展“榜样面对面”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讲活动,以身边的致富带头人鼓舞人心、提升士气,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绍庆街道镇南村民在蔬菜示范基地务工。  通讯员 李亚军 摄

“我们不想白沙河一直成为别人眼中的深度贫困村,我们要努力甩掉贫困村的帽子,努力建成脱贫攻坚的示范村和标杆村。”这是黄家镇白沙河村第一书记谢大良在全县脱贫摘帽誓师大会上立下的“军令状”。

于是,白沙河村组建村集体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了花椒1000亩,高粱、大豆、蜜本南瓜、糯玉米等经济作物800亩。

曾经“空空如也”的贫困村,如今实现“华丽转身”。

由“要我发展”变成“我要发展”,成为彭水党建引领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空壳村’不消除、领导不脱钩。”去年,彭水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坚决打赢这场事关脱贫富民、强基固本的硬仗。

这不,彭水成立了集体经济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明确了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委等10余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从集体经济项目的前期规划、项目实施、产销对接入手,提供“保姆式”服务,为集体经济组织解决实际问题300余个。

多条腿走路 从散户经营到集体引领

“目前长势良好,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走马乡金银村,王德顺正在查看红薯长势。

王德顺是金银村引进的本土人才,现在他多了一个身份——金银村高淀粉红薯种植带头人。

“红薯是金银村传统种植作物之一,但是传统种植的红薯经济价值不高,卖不出好价钱。”王德顺说,经过考察,村集体公司决定将种植散户集中起来,带领村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高淀粉红薯。

近年来,彭水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路上,转变思路谋出路,坚持多条腿走路,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筑牢村民发展产业的基石。实施产业扶持,对有能力承担项目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项目和资金上优先安排,重点倾斜;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重点发展经果林,前期有政策性收益每亩1600-2100元,后期有分红效益;推进股权化改革,将财政补助资金注入农业企业,并以50%、40%、10%比例折股量化到企业、农户和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农户每年按照持股金额6%的标准实行固定分红。

这样,让“散户经营”变成“集体引领”,由过去单纯依靠产业大户、外来公司实施产业项目,辐射带动能力有限的被动局面被彻底扭转。

走出新路子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产业发展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好路子,但不是唯一的路子,我们要立足自身优势,去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润溪乡白果坪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公司董事长龙海兵说。

近年来,白果坪村借“景”生财,有了2000亩翠冠梨基地后,通过租赁经营模式,开起了“摩围小隐”农舍,将闲置大棚出租建成食用菌基地。

一个翠冠梨基地、一个“摩围小隐”农舍、一个食用菌基地……如今的白果坪,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利用摩围山景区,走上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把“凉资源”变成“热经济”。

近年来,彭水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子,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产业发展带动集体经济的单一局面。

双龙乡马岭村采取服务创收型发展模式,建成电商便民生活超市1家、柑桔产业示范基地300亩;汉葭街道北斗村采取资源开发型发展模式,打造集农耕体验、娱乐休闲、露营烧烤、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彭水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让“一枝独秀”变“百花齐放”,全面促进村集体走出“新路子”,鼓起“钱袋子”。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