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者莫绍萍:我为啥将“小萝卜头”搬进梁平年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6日19时30分讯(记者 羊华)“我的工作排得很满,马上要到重庆主城参加公益活动。”“三十多年还不够,我要用一生向孩子们传授梁平木版年画。”“木版年画创作也要与时俱进,让好的故事融入创意。”今(16)日,梁平木版版画“代言人”莫绍萍动身来到重庆主城,进行为期两天的公益活动。身为梁平区实验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她的工作始终与木版年画教学绑定在一起。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38年的创作与教学中,莫绍萍一直信奉这一点。
她并不守旧,在神话、民俗为主的传统木版年画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最新的代表作,便是《小萝卜头的故事》系列木版年画。
莫绍萍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课题组结合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教委、市文化旅游委、共青团重庆市委等主办的《重庆市“小萝卜头”进校园示范活动》,创作了《小萝卜头的故事》年画,借鉴梁平木版年画的构图、设色、造型、开脸等表现手法,通过手绘与电脑制作、画面与儿歌解说词相结合的方法,再现最小的烈士——宋振中在狱中生活、学习、斗争的故事,以一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新年画形式诠释小萝卜头的故事。
莫绍萍强调,通过主题木版年画,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她一直看重的,《小萝卜头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今明两天,莫绍萍在主城参加公益活动。活动一结束,又要赶回梁平,继续木版年画的传道授业。
大胆用色,是梁平木版年画的一大特点。
莫绍萍说,梁平木版年画有300多年历史,是木版印制与手绘相结合的年画,利用本土法生产的粉笺纸印制而成。这种木版年画以木刻套色彩印为主,面部略施平绘,人物不分男女老幼均在脸上腮部“开脸”,涂上一小块桃红色,妙趣横生,为其他年画所罕见。
在大胆用色的基础上,莫绍萍又为梁平年画get了新的技能。
她在少儿木版年画教学中,巧妙地将水墨、水粉、油画棒等绘画材料融入创作,同时还吸收梁平皮灯影、蓝印花布、挑花刺绣、石雕木刻、梁平宗教画的艺术风格。
然后结合儿童特性,把刻刀用笔代替,提高安全性,用吹塑板代替木板或纸板,提高操作性;将雕刻改为铅笔画、扎、刺、压,小刀刮或手撕等灵活多变的手法;根据爱好印色,可以套色、单色和渐变色,使画面色彩丰富。
莫绍萍透露,课题组在创作《小萝卜头的故事》时,在用色和画风上,还融入现代手绘,以连环画的形式,让现在的孩子易于接受。
莫绍萍与梁平木版年画的“情缘”并非与生俱来,然而却是一种“一见钟情”之感。
梁平木版年画也并非一直红火,也有“身居闹市无人识”的时候。
莫绍萍回忆道,1981年,她毕业分配到梁平区实验小学任教。一次偶然机会,她到屏锦、礼让等梁平木版年画发源地采风,近距离接触到木版年画的独特“画风”;另一方面,当地农民从杂物间翻出年画的场景,让她感觉到这门艺术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
那一年,莫绍萍开始学习梁平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希望推动这门民间艺术焕发光彩。她先从学徒做起,跟随年画研究专家学习作画。白天上课,深夜挑灯创作。1982年,她的第一幅木版年画作品被省级媒体刊用。
掌握了木版年画技艺之后,莫绍萍很快投入了教学,除了教学校的孩子,她还通过自己的工作室,向社会上的年画爱好者免费教学,三十多年来,经她带出的木版年画学生上千。
梅花香自苦寒来。梁平木版年画如今名声在外。
耕耘者莫绍萍,也因为三十多年的年画创作、教学,赢得了诸多荣誉。
她是“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重庆好人”,由她牵头的“梁平年画技法辅导十百千计划”获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她的木版年画作品,先后在全国各地展出,并发行了300多万张(册)。
她的教研成果也很突出,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历时十多年,她以县级课题“小学生‘梁平年画’创作与育人研究”、市级课题“小学生传承梁平年画的研究”、国家级课题“‘梁平年画’小学阶段创作与育人研究”,不断取得学术突破。
荣誉纷至沓来,但莫绍萍并没有安于现状。
“学生是我的孩子,梁平木版年画也是我的孩子。”莫绍萍说,她要穷极一生,去传授和创新梁平木版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