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合力破解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农产品销售“瓶颈”

梁平合力破解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农产品销售“瓶颈”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7-1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8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吴平)昨(17)日,笔者从重庆市梁平区获悉,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梁平区上下未有丝毫懈怠,遵循摸穷底、觅良方、兴电商、稳脱贫工作方式,全区一盘棋,夜以继日,枕戈待旦。“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成为了梁平区扶贫工作的践行标准。

曲水镇长榜社区村民正在采摘李子。通讯员 熊伟 摄

怎么做

把脉贫因 谋定而动

梁平区扶贫办办公室桌上,一张“精准扶贫作战图”格外显眼。图上,10个市级贫困村、6个相对贫困村、18个贫困组分别用红、绿、黄三种颜色标注,红色是产业基础薄弱还需加大扶贫力度的;绿色是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需要完善电商销售培训的;黄色是电商发展情况良好,可以加大培训力度的。

桌上,《梁平区关于推进精准扶贫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梁平区关于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梁平区电商扶贫工作实施意见》《梁平区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一套完整制度形成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从作战图到明细表,做到了明确到村、落实到人。梁平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是根据全区各村、组实际制定的。在前期调研、深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全区需要进行精准扶贫的对象,90%的贫困原因还是因为思想陈旧、观念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少方向感。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要通过市场主体带动,增强贫困群众的发展信心,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产业扶贫重点把握好两个问题,首先是产业怎么种出来,其次是产品怎么卖出去。

种出来

因地制宜 对症施策

大观镇新路村五组是梁平18个贫困组之一,由于缺乏持续增收产业,该组村民要么选择外出打工,要么种植传统农作物,大家都过着“紧巴巴”的生活。

“过去村民们都是种玉米、蔬菜,一年到头土里长的也就够自己吃和喂头猪,产业发展瓶颈一直是阻碍村里发展的‘拦路虎’。”大观镇新路村第一书记孙思敏说,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多番考察,他们在村里发展种植了150亩甘蔗,作为全村的脱贫产业。

为延伸甘蔗产业链条,让产业效益最大化,新路村还积极筹集扶贫资金,建起了第一个村集体经济——梁欣红糖加工厂,对甘蔗进行深加工。

“我们村里基本都是老年人,劳动力不足、知识不多,学习一项新技能很难,我们会的就是种田。”新路村五组村民池远照对于村里鼓励发展的扶贫产业表示很满意,村里免费发放甘蔗苗、提供甘蔗种植技术、定期进行甘蔗种植培训、按市场价进行收购,种植甘蔗的确是一项他们能够学得会、干得了的产业。2亩甘蔗地,收获5710公斤甘蔗,每公斤0.76元卖给红糖加工厂,得到4339元。这是池远照的第一笔甘蔗收益。

新路村的村集体经济搞得有声有色,同镇的市级贫困村庙坝村也将自己的脱贫产业重心转向了梁平柚提质增效促销上。通过加强对全村300亩成型柚树、700亩标准化柚园管护,参加市级特色展销活动、搭建电商销售平台促进柚子销售等方法,庙坝村300亩成型柚树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4万余元。

同时,紫照镇桂香村的黄金梨、曲水镇聚宝村的高山青脆李、福禄镇青桥村的花椒……梁平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主渠道,因村因组因户施策,着力突出解决产业扶贫中的主要矛盾,以多种形式建立产业收益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盼头。

如今,全区产业扶贫正如火如荼,实现了产品能够种得出来。

卖出去

电商挑梁 农户无忧

“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一年的收入,产出多少、收入多少,付出与收获是否成正比。”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关键还在于如何让大家的农产品能够卖得出、卖得好。

曲水镇长榜社区五组村民杨圣祥正在自家李子地里忙着采摘已成熟的李子。“我要先把李子摘下来,装好,等到老胡来了可以直接拉走。”杨圣祥种有5亩多李树,今年预计将产1300公斤李子,这么多李子,他却一点也不担忧销售。杨圣祥的信心来源于他口中的“老胡”——胡昌清。

胡昌清也是长榜社区村民,自己有个果园,每年都有很多水果“新鲜上市”,不仅自家水果卖完,每年他还会帮村民销售农家土特产,如何办到?胡昌清有着自己的制胜法宝——电商。

“互联网可是个好东西,可以把咱们家中的‘宝物’卖到全国各地。除了水果,香葱、红苕、花椒……只要是家里有的,都可以拿到网上去卖。”胡昌清说,他能够“触网”电商,全靠区商务委的引导和培训。

在梁平,像胡昌清一样,能够从一无所知的“小白”快速度过电商创业初期,并实现盈利的“电商达人”还有很多,而这些都源于梁平电商扶贫的一系列举措。

“怎样把发展农村电商和精准扶贫做到有效对接、有机融合,把电子商务生态植根于广大乡村特别是贫困村,让互联网红利惠及更多贫困群众,一直是我们所探索的。”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他们通过建设孵化基地营造农村电商发展氛围,强化人才培训提升电商扶贫发展思路,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电商站点服务水平,打造网销品牌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等方式,持续推进“赋能于民、赋财于民”的电商发展模式,以农产品上行促进电商扶贫。

培训学员1700余名,辅助开设淘宝店铺1600余家,建成梁山街道、屏锦镇、虎城镇、袁驿镇、云龙镇等集中培训孵化中心5个,对170余名电商站点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如今,梁平已完成了10个市级贫困村和6个相对贫困村电商村社服务站点的建设,实现了村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贫困村全覆盖。

产业发展有人领、产品销售不用愁,从“输血救助”到“造血共赢”,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扶贫,眼下,全区上下正凝心聚力,合力破解着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农产品销售“瓶颈”,朝着小康社会铿锵前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梁平合力破解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农产品销售“瓶颈”

2019-07-18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8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吴平)昨(17)日,笔者从重庆市梁平区获悉,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梁平区上下未有丝毫懈怠,遵循摸穷底、觅良方、兴电商、稳脱贫工作方式,全区一盘棋,夜以继日,枕戈待旦。“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成为了梁平区扶贫工作的践行标准。

曲水镇长榜社区村民正在采摘李子。通讯员 熊伟 摄

怎么做

把脉贫因 谋定而动

梁平区扶贫办办公室桌上,一张“精准扶贫作战图”格外显眼。图上,10个市级贫困村、6个相对贫困村、18个贫困组分别用红、绿、黄三种颜色标注,红色是产业基础薄弱还需加大扶贫力度的;绿色是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需要完善电商销售培训的;黄色是电商发展情况良好,可以加大培训力度的。

桌上,《梁平区关于推进精准扶贫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梁平区关于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梁平区电商扶贫工作实施意见》《梁平区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一套完整制度形成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从作战图到明细表,做到了明确到村、落实到人。梁平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是根据全区各村、组实际制定的。在前期调研、深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全区需要进行精准扶贫的对象,90%的贫困原因还是因为思想陈旧、观念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少方向感。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要通过市场主体带动,增强贫困群众的发展信心,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产业扶贫重点把握好两个问题,首先是产业怎么种出来,其次是产品怎么卖出去。

种出来

因地制宜 对症施策

大观镇新路村五组是梁平18个贫困组之一,由于缺乏持续增收产业,该组村民要么选择外出打工,要么种植传统农作物,大家都过着“紧巴巴”的生活。

“过去村民们都是种玉米、蔬菜,一年到头土里长的也就够自己吃和喂头猪,产业发展瓶颈一直是阻碍村里发展的‘拦路虎’。”大观镇新路村第一书记孙思敏说,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多番考察,他们在村里发展种植了150亩甘蔗,作为全村的脱贫产业。

为延伸甘蔗产业链条,让产业效益最大化,新路村还积极筹集扶贫资金,建起了第一个村集体经济——梁欣红糖加工厂,对甘蔗进行深加工。

“我们村里基本都是老年人,劳动力不足、知识不多,学习一项新技能很难,我们会的就是种田。”新路村五组村民池远照对于村里鼓励发展的扶贫产业表示很满意,村里免费发放甘蔗苗、提供甘蔗种植技术、定期进行甘蔗种植培训、按市场价进行收购,种植甘蔗的确是一项他们能够学得会、干得了的产业。2亩甘蔗地,收获5710公斤甘蔗,每公斤0.76元卖给红糖加工厂,得到4339元。这是池远照的第一笔甘蔗收益。

新路村的村集体经济搞得有声有色,同镇的市级贫困村庙坝村也将自己的脱贫产业重心转向了梁平柚提质增效促销上。通过加强对全村300亩成型柚树、700亩标准化柚园管护,参加市级特色展销活动、搭建电商销售平台促进柚子销售等方法,庙坝村300亩成型柚树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4万余元。

同时,紫照镇桂香村的黄金梨、曲水镇聚宝村的高山青脆李、福禄镇青桥村的花椒……梁平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主渠道,因村因组因户施策,着力突出解决产业扶贫中的主要矛盾,以多种形式建立产业收益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盼头。

如今,全区产业扶贫正如火如荼,实现了产品能够种得出来。

卖出去

电商挑梁 农户无忧

“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一年的收入,产出多少、收入多少,付出与收获是否成正比。”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关键还在于如何让大家的农产品能够卖得出、卖得好。

曲水镇长榜社区五组村民杨圣祥正在自家李子地里忙着采摘已成熟的李子。“我要先把李子摘下来,装好,等到老胡来了可以直接拉走。”杨圣祥种有5亩多李树,今年预计将产1300公斤李子,这么多李子,他却一点也不担忧销售。杨圣祥的信心来源于他口中的“老胡”——胡昌清。

胡昌清也是长榜社区村民,自己有个果园,每年都有很多水果“新鲜上市”,不仅自家水果卖完,每年他还会帮村民销售农家土特产,如何办到?胡昌清有着自己的制胜法宝——电商。

“互联网可是个好东西,可以把咱们家中的‘宝物’卖到全国各地。除了水果,香葱、红苕、花椒……只要是家里有的,都可以拿到网上去卖。”胡昌清说,他能够“触网”电商,全靠区商务委的引导和培训。

在梁平,像胡昌清一样,能够从一无所知的“小白”快速度过电商创业初期,并实现盈利的“电商达人”还有很多,而这些都源于梁平电商扶贫的一系列举措。

“怎样把发展农村电商和精准扶贫做到有效对接、有机融合,把电子商务生态植根于广大乡村特别是贫困村,让互联网红利惠及更多贫困群众,一直是我们所探索的。”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他们通过建设孵化基地营造农村电商发展氛围,强化人才培训提升电商扶贫发展思路,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电商站点服务水平,打造网销品牌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等方式,持续推进“赋能于民、赋财于民”的电商发展模式,以农产品上行促进电商扶贫。

培训学员1700余名,辅助开设淘宝店铺1600余家,建成梁山街道、屏锦镇、虎城镇、袁驿镇、云龙镇等集中培训孵化中心5个,对170余名电商站点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如今,梁平已完成了10个市级贫困村和6个相对贫困村电商村社服务站点的建设,实现了村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贫困村全覆盖。

产业发展有人领、产品销售不用愁,从“输血救助”到“造血共赢”,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扶贫,眼下,全区上下正凝心聚力,合力破解着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农产品销售“瓶颈”,朝着小康社会铿锵前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