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先烈的足迹|周吉可的“绝情”家书 饱含家国大义

追寻先烈的足迹|周吉可的“绝情”家书 饱含家国大义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7-2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5日6时30分讯(记者 陈美西)“有信无信都请不必对我挂念,你们也不必与我写信寄来……”小心翼翼地从塑封袋中取出泛黄的家书,读到末页,93岁的周美瞻眼里早已噙满泪水。

“信上字迹比较潦草,可以想象出父亲当时错综复杂的心绪。”周美瞻说,1930年的春天,远在上海的父亲周际可寄回这样一封“绝情”的家书,和一张黑白照片,从此,周家再无际可的音讯。 

1930年初夏,一名中央委派的红军干部——周吉可,从上海抵达鄂东南。人们只听说他是川贵一带的人,对其参加革命前的身份、经历所知甚少……

半个多世纪后,周美瞻辗转重庆、上海、北京、湖北等地苦苦追寻父踪,终于在当地党史部门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帮助下,将周际可和周吉可的人生轨迹“拼接”起来。

今(25)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革命先烈周吉可的深度报道。一段红军高级将领离别妻儿,改换名字,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家国大义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徐徐铺开……

周吉可寄回的最后一封家书。记者 陈美西摄

“人间蒸发” 青年书生诀别妻儿

1930年3月的一天,重庆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董家湾,一栋三合院建筑内,因为一封家书,低沉的气氛笼罩着周家。

“际可不可能再回来了。”周母手中握着长子周际可寄回的家书——信上不仅详尽安排了家中大小事务,还为每个家庭成员作了成长规划。

在信中,周际可告诉母亲和妻儿,自己有“伟大事业”,或将出国深造,以后很少与家庭写信,也不能回家。他安慰家人保重勿念,“后会也是不久的”。

两年前,周际可到上海学习,写往家中的信里,他经常大谈革命理论,宣传革命思想。此时,他的大女儿周美瞻不足两岁,二女儿尚在襁褓之中。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周母甚感恐慌不安,时刻担心周际可的安危。她一再去信,甚至借称妻、弟病重,要周际可完成学业后立即返乡。

周母没有想到,周际可没有回家的打算,而是给家中寄了一封“绝情”家书。

周际可为何突然“人间蒸发”,狠心与家人中断联系?

那个时候,家乡开始出现各种传言:有人说周际可在搞地下工作,曾有人看见到他西装革履坐在人力车上,叫他也不理;甚至有人还假借周际可名义发来电报,对周家诈骗钱财……

“不要害怕,要相信你父亲绝对是好人。”每当这时,周际可的妻子总是这样告诉年幼的女儿。

周吉可。合川区党史研究室供图 华龙网发

奔赴前线 追寻“不可阻止的潮流”

周家人不知道,当时风华正茂的周际可已成为青年中的先知先觉者。他看到了“一种不可阻止的潮流由大的中心区域而及于小的市镇,由市镇影响于农村”……

跟随这股红色潮流,中学时期开始,周际可就受进步思想熏陶,在学校带头参加革命进步组织“读书会”,向同学介绍列宁生平、十月革命等理论。

1927年,周际可在成都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上海读书,只不过是开展革命活动的掩护。

在上海,周际可与丁一、周文雅等同志在大学组织了“曲线社”,出版《曲线》刊物,宣传革命。后又发展地下党组织,介绍陈彝荪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周际可接到中央委派任务——赴鄂东南组建红军。他决心将自己的一切献身革命事业。

寄回“绝情”家书之后,为了隐藏身份,周际可改名周吉可,与周恒、谭正文、肖源等赴抵鄂东南,开始全身心追寻伟大事业。

1930年10月,黄梅县考田镇吴祥村,红十五军正式成立,全军两千余人,中央军委任命周吉可为军政治部主任。

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周吉可与军长蔡申熙、政委陈奇紧密合作,将红十五军锤炼成了一支英勇善战、勇往无前、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部队。

周美瞻展示父亲的照片。记者 陈美西摄

不幸牺牲 川西草地埋忠骨

随后,周吉可参加鄂豫皖的各次反“围剿”,西进川陕开展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并参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流血战斗。

期间,周吉可的职位随组织需要多次变动,但他从无怨言,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诺言。

作为军政干部,周吉可生活简朴,冷静理智,对人对事要求严格。他盼望着,革命胜利之日,就是与妻儿“后会”之时。

军旗猎猎,誓言铮铮。1932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越过京汉线,被迫日夜行军,西行转移。

在当时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未设副主任的情况下,由秘书长周吉可实际主持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工作。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开始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周吉可虽伤病缠身,不能直接在前方参与对敌作战,但他仍尽心尽力,忠于职守,经常夜以继日地收集整理战斗情况的资料,及时见诸报端,以笔为武器,为前线指战员提供精神食粮,激励红军战士与敌人进行斗争。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后开始长征。8月中旬,军队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若尔盖草原毛儿盖片区出发,开始第一次穿越草地。

不幸的是,在穿越草地时,周吉可年轻的生命火焰黯然熄灭。他牺牲时,年仅29岁。

家在何方 英雄珍贵信物暗藏线索

“吉可主任牺牲了!”

当战友捶胸痛哭之时,才发现对这位将领参加革命前的信息所知甚少——大部分人只听说他的家乡在川贵一带,对其具体籍贯和年龄都无法确认。

千里之外的重庆,周美瞻姐妹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成材。关于父亲的情况,她们怕母亲伤心,从不敢多问。

1940年,周美瞻姐妹俩初中毕业。母亲含泪对她们说:“你父亲没有音信已十多年了,恐怕他早已不在人世,祖母处还有他写回家的最后一封信和照片,你们去拿来作个纪念吧!”

年仅14岁的周美瞻这才第一次见到父亲的形象和手迹……从父亲信件中的谆谆告诫和指引里,周美瞻明白了自己奋斗的方向,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周美瞻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优异成绩被选调到重庆市委机关工作。

“父亲的思想一直潜移默化感染着我们,使我们从青少年时期起就能不顾一切冲破重重阻力奋发向上。”周美瞻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此后,周美瞻又辗转到重庆多个区县工作、生活,一直将这两件珍贵的信物带在身边。带着它们,周美瞻一直在追寻着父亲的光辉足迹。


 追寻半生 革命轨迹终清晰 

在重庆市委机关工作期间,周美瞻通过组织部门给上海去函去电,甚至在《解放日报》上刊登寻人启事。

由于不知父亲已经改名为周吉可,多年来的寻找都一无所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党史征集活动。1983年,在合川党史征集座谈会中,民盟重庆市委秘书长兼顾问陈彝荪谈到他曾在上海由周际可介绍入党的事。

“周际可会不会就是红十五军建军领导人之一周吉可?”有人提议。

这一点珍贵的线索,过了近两年时间,周美瞻才知道。

“做梦也没有想到,当我姐妹俩两鬓斑白之时,还能找到父亲的线索!”凭着这一点模糊的信息,周美瞻在重庆市党史研究室的帮助下,带着父亲的照片,全国奔走,多方求证,终于找到了曾和周吉可一起读书、进行革命活动的战友。

1988年,周吉可烈士申报手续正式批复。记者 陈美西摄

看到周美瞻提供的照片,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郑绍文,一眼就认出:“周际可就是当年的周吉可!”

通过周吉可的通讯员胡特的回忆,周美瞻才得知父亲牺牲的大概时间是在“第一次过草地时”。

历史迷雾褪尽,红军高级将领周吉可为了革命事业,离别妻儿、改换姓名的革命生涯终于清晰——他不仅是爱家念家的担当男儿,更是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英勇战士。

1988年,周吉可烈士申办手续正式批复。拿到烈士证的第二天,周美瞻就来到母亲坟前号啕大哭,“母亲,我终于找到父亲了!”


机关干部、志愿者正在清扫周吉可故居。合川区太和镇供图 华龙网发

心愿未了 女儿盼故居建成红色教育基地

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董家湾,周吉可家书中所说的“后会”已然无期。

此时的周家三合院,也换了人间——解放后土改时,周家房屋分给12户社员居住。

2009年,全国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时,周吉可故居被纳入不可移动的文物数据库予以登录。2012年,经合川区文广新局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点。

2013年,周吉可故居被重庆市文物局纳入《重庆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予以保护。

2017年春,合川区人民政府对周吉可故居实行挂牌保护。

“父亲是从重庆走出的十位高级红军将领之一,我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他的故居早日完成整体修缮和布展,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周美瞻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退还给周美瞻的两间老宅修缮已经完成。政府一直在积极与农户协商,希望早日完成清退。”合川区太和镇宣传统战委员胡茂春透露,目前,周吉可故居打造的方案正在编写中。

另外,太大路到周吉可故居的砂石路已纳入“四好”公路建设,本月底将全面完成道路硬化,为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奠定了基础条件。

如今,合川区、镇加倍重视周吉可烈士事迹的宣传教育工作,太和镇已经连续两年选取优秀党员作为领学人,向年轻干部宣讲周吉可的英雄事迹。

今年清明,胡茂春作为领学人向年轻干部讲述周吉可的事迹。合川区太和镇供图 华龙网发

今年清明节期间,胡茂春作为领学人,组织了太和镇机关干部、扶贫干部、志愿者和卫生院医生护士等30余人,一同到周吉可故居参观学习,为烈士衣冠冢敬献鲜花,寄托哀思。

“周吉可是我们的骄傲。”亭子村党支部书记姚世明是土生土长的太和人,小时候,他就听长辈讲述周吉可的故事,追寻先烈的足迹,他也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如今,革命先烈周吉可的精神光辉依然深刻影响着家乡民众。”姚世明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追寻先烈的足迹|周吉可的“绝情”家书 饱含家国大义

2019-07-25 06:3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5日6时30分讯(记者 陈美西)“有信无信都请不必对我挂念,你们也不必与我写信寄来……”小心翼翼地从塑封袋中取出泛黄的家书,读到末页,93岁的周美瞻眼里早已噙满泪水。

“信上字迹比较潦草,可以想象出父亲当时错综复杂的心绪。”周美瞻说,1930年的春天,远在上海的父亲周际可寄回这样一封“绝情”的家书,和一张黑白照片,从此,周家再无际可的音讯。 

1930年初夏,一名中央委派的红军干部——周吉可,从上海抵达鄂东南。人们只听说他是川贵一带的人,对其参加革命前的身份、经历所知甚少……

半个多世纪后,周美瞻辗转重庆、上海、北京、湖北等地苦苦追寻父踪,终于在当地党史部门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帮助下,将周际可和周吉可的人生轨迹“拼接”起来。

今(25)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革命先烈周吉可的深度报道。一段红军高级将领离别妻儿,改换名字,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家国大义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徐徐铺开……

周吉可寄回的最后一封家书。记者 陈美西摄

“人间蒸发” 青年书生诀别妻儿

1930年3月的一天,重庆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董家湾,一栋三合院建筑内,因为一封家书,低沉的气氛笼罩着周家。

“际可不可能再回来了。”周母手中握着长子周际可寄回的家书——信上不仅详尽安排了家中大小事务,还为每个家庭成员作了成长规划。

在信中,周际可告诉母亲和妻儿,自己有“伟大事业”,或将出国深造,以后很少与家庭写信,也不能回家。他安慰家人保重勿念,“后会也是不久的”。

两年前,周际可到上海学习,写往家中的信里,他经常大谈革命理论,宣传革命思想。此时,他的大女儿周美瞻不足两岁,二女儿尚在襁褓之中。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周母甚感恐慌不安,时刻担心周际可的安危。她一再去信,甚至借称妻、弟病重,要周际可完成学业后立即返乡。

周母没有想到,周际可没有回家的打算,而是给家中寄了一封“绝情”家书。

周际可为何突然“人间蒸发”,狠心与家人中断联系?

那个时候,家乡开始出现各种传言:有人说周际可在搞地下工作,曾有人看见到他西装革履坐在人力车上,叫他也不理;甚至有人还假借周际可名义发来电报,对周家诈骗钱财……

“不要害怕,要相信你父亲绝对是好人。”每当这时,周际可的妻子总是这样告诉年幼的女儿。

周吉可。合川区党史研究室供图 华龙网发

奔赴前线 追寻“不可阻止的潮流”

周家人不知道,当时风华正茂的周际可已成为青年中的先知先觉者。他看到了“一种不可阻止的潮流由大的中心区域而及于小的市镇,由市镇影响于农村”……

跟随这股红色潮流,中学时期开始,周际可就受进步思想熏陶,在学校带头参加革命进步组织“读书会”,向同学介绍列宁生平、十月革命等理论。

1927年,周际可在成都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上海读书,只不过是开展革命活动的掩护。

在上海,周际可与丁一、周文雅等同志在大学组织了“曲线社”,出版《曲线》刊物,宣传革命。后又发展地下党组织,介绍陈彝荪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周际可接到中央委派任务——赴鄂东南组建红军。他决心将自己的一切献身革命事业。

寄回“绝情”家书之后,为了隐藏身份,周际可改名周吉可,与周恒、谭正文、肖源等赴抵鄂东南,开始全身心追寻伟大事业。

1930年10月,黄梅县考田镇吴祥村,红十五军正式成立,全军两千余人,中央军委任命周吉可为军政治部主任。

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周吉可与军长蔡申熙、政委陈奇紧密合作,将红十五军锤炼成了一支英勇善战、勇往无前、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部队。

周美瞻展示父亲的照片。记者 陈美西摄

不幸牺牲 川西草地埋忠骨

随后,周吉可参加鄂豫皖的各次反“围剿”,西进川陕开展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并参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流血战斗。

期间,周吉可的职位随组织需要多次变动,但他从无怨言,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诺言。

作为军政干部,周吉可生活简朴,冷静理智,对人对事要求严格。他盼望着,革命胜利之日,就是与妻儿“后会”之时。

军旗猎猎,誓言铮铮。1932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越过京汉线,被迫日夜行军,西行转移。

在当时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未设副主任的情况下,由秘书长周吉可实际主持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工作。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开始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周吉可虽伤病缠身,不能直接在前方参与对敌作战,但他仍尽心尽力,忠于职守,经常夜以继日地收集整理战斗情况的资料,及时见诸报端,以笔为武器,为前线指战员提供精神食粮,激励红军战士与敌人进行斗争。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后开始长征。8月中旬,军队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若尔盖草原毛儿盖片区出发,开始第一次穿越草地。

不幸的是,在穿越草地时,周吉可年轻的生命火焰黯然熄灭。他牺牲时,年仅29岁。

家在何方 英雄珍贵信物暗藏线索

“吉可主任牺牲了!”

当战友捶胸痛哭之时,才发现对这位将领参加革命前的信息所知甚少——大部分人只听说他的家乡在川贵一带,对其具体籍贯和年龄都无法确认。

千里之外的重庆,周美瞻姐妹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成材。关于父亲的情况,她们怕母亲伤心,从不敢多问。

1940年,周美瞻姐妹俩初中毕业。母亲含泪对她们说:“你父亲没有音信已十多年了,恐怕他早已不在人世,祖母处还有他写回家的最后一封信和照片,你们去拿来作个纪念吧!”

年仅14岁的周美瞻这才第一次见到父亲的形象和手迹……从父亲信件中的谆谆告诫和指引里,周美瞻明白了自己奋斗的方向,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周美瞻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优异成绩被选调到重庆市委机关工作。

“父亲的思想一直潜移默化感染着我们,使我们从青少年时期起就能不顾一切冲破重重阻力奋发向上。”周美瞻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此后,周美瞻又辗转到重庆多个区县工作、生活,一直将这两件珍贵的信物带在身边。带着它们,周美瞻一直在追寻着父亲的光辉足迹。


 追寻半生 革命轨迹终清晰 

在重庆市委机关工作期间,周美瞻通过组织部门给上海去函去电,甚至在《解放日报》上刊登寻人启事。

由于不知父亲已经改名为周吉可,多年来的寻找都一无所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党史征集活动。1983年,在合川党史征集座谈会中,民盟重庆市委秘书长兼顾问陈彝荪谈到他曾在上海由周际可介绍入党的事。

“周际可会不会就是红十五军建军领导人之一周吉可?”有人提议。

这一点珍贵的线索,过了近两年时间,周美瞻才知道。

“做梦也没有想到,当我姐妹俩两鬓斑白之时,还能找到父亲的线索!”凭着这一点模糊的信息,周美瞻在重庆市党史研究室的帮助下,带着父亲的照片,全国奔走,多方求证,终于找到了曾和周吉可一起读书、进行革命活动的战友。

1988年,周吉可烈士申报手续正式批复。记者 陈美西摄

看到周美瞻提供的照片,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郑绍文,一眼就认出:“周际可就是当年的周吉可!”

通过周吉可的通讯员胡特的回忆,周美瞻才得知父亲牺牲的大概时间是在“第一次过草地时”。

历史迷雾褪尽,红军高级将领周吉可为了革命事业,离别妻儿、改换姓名的革命生涯终于清晰——他不仅是爱家念家的担当男儿,更是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英勇战士。

1988年,周吉可烈士申办手续正式批复。拿到烈士证的第二天,周美瞻就来到母亲坟前号啕大哭,“母亲,我终于找到父亲了!”


机关干部、志愿者正在清扫周吉可故居。合川区太和镇供图 华龙网发

心愿未了 女儿盼故居建成红色教育基地

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董家湾,周吉可家书中所说的“后会”已然无期。

此时的周家三合院,也换了人间——解放后土改时,周家房屋分给12户社员居住。

2009年,全国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时,周吉可故居被纳入不可移动的文物数据库予以登录。2012年,经合川区文广新局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点。

2013年,周吉可故居被重庆市文物局纳入《重庆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予以保护。

2017年春,合川区人民政府对周吉可故居实行挂牌保护。

“父亲是从重庆走出的十位高级红军将领之一,我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他的故居早日完成整体修缮和布展,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周美瞻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退还给周美瞻的两间老宅修缮已经完成。政府一直在积极与农户协商,希望早日完成清退。”合川区太和镇宣传统战委员胡茂春透露,目前,周吉可故居打造的方案正在编写中。

另外,太大路到周吉可故居的砂石路已纳入“四好”公路建设,本月底将全面完成道路硬化,为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奠定了基础条件。

如今,合川区、镇加倍重视周吉可烈士事迹的宣传教育工作,太和镇已经连续两年选取优秀党员作为领学人,向年轻干部宣讲周吉可的英雄事迹。

今年清明,胡茂春作为领学人向年轻干部讲述周吉可的事迹。合川区太和镇供图 华龙网发

今年清明节期间,胡茂春作为领学人,组织了太和镇机关干部、扶贫干部、志愿者和卫生院医生护士等30余人,一同到周吉可故居参观学习,为烈士衣冠冢敬献鲜花,寄托哀思。

“周吉可是我们的骄傲。”亭子村党支部书记姚世明是土生土长的太和人,小时候,他就听长辈讲述周吉可的故事,追寻先烈的足迹,他也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如今,革命先烈周吉可的精神光辉依然深刻影响着家乡民众。”姚世明说。

[责任编辑: 董霞]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