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专家走进黔江乡村“讲堂”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5日12时1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强桑1号桑树品种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而成,是一个产叶量高、抗逆性较强的优良桑树品种,其栽培管理与当地桑树相同,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西南蚕区种植推广。 ” 7月22日,来自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吕志强走进重庆市黔江区太极乡太河村,对村里的蚕桑大户进行优质桑蚕茧生产标准化示范培训。
从7月21日至22日,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计东风,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吕志强,四川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研究员张建华, 四川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博士王谢,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教授赵爱春一行来到黔江,先后调研黔江两家丝绸企业,实地察看太极乡太河村蚕桑基地、蚕茧收购站蚕茧烘烤中心,濯水镇双龙村蚕桑石漠化种植区域,并在大河村的蚕桑大户进行 “强桑1号栽培技术”的培训。
黔江区是重庆市最大的优质桑蚕茧生产基地,全区建有桑园基地10万余亩,其中优质桑园6.3万余亩,2018年养蚕6万余张,产优质桑蚕茧5万担,产值近1亿元。其中太极乡和濯水镇,均为黔江蚕桑种植的重点乡镇。
太极乡太河村蚕桑发展区域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小蚕共育室及养蚕大棚等设施设备齐全,80%以上农户栽桑养蚕,产业基础好,户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全村现有的桑园面积有1300余亩,建有小蚕共育室7个,养蚕大棚585个,2018年产茧1338担,产值254万元。
濯水镇的双龙村从2014年开始栽桑养蚕,在当地干部的带动下,全村大兴蚕桑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之路。蚕桑石漠化种植区域达到全覆盖,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目前,双龙村桑园面积2685.5亩,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乡村产业振兴探索出一条富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