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江碧水 渝北王家街道提升乡村“颜值”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6日18时55分讯(记者 王庆炼 通讯员 刘恋)重庆市渝北区王家街道苟溪桥村,东邻玉峰山镇旱土村,南与古路镇银花村毗邻,西与大屋村、玉峰山村相连,北接两路街道沙坪村,距离渝北区政府11公里,距王家街道办事处12公里,绕城高速、319国道横贯全境,幅员面积11.3平方公里,现有26个社,总人口2540人,总户数1055户,定性为生态涵养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苟溪桥村着力从水库生态保护、污染企业搬迁复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践行“两山”论,推动生态涵养绿色发展,取得了靓丽的成绩。
一走进苟溪桥村,入眼皆是葱茏绿色,青山掩映着碧水,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这片碧水便是苟溪桥水库。
据悉,苟溪桥水库建在朝阳河中游,直接流入长江。在改造前,河边多为灌木杂草以及撂荒的农田,未能得到很好利用。
2014年开始,渝北区政府在此征地1206亩(12个社),联合重庆水投集团进行水库工程建设。工程由大坝枢纽和供水工程两部分组成,按照规划,水库正常蓄水位220米,相应库容1005万平方米。
苟溪桥水库的建成,为王家街道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水库于2016年6月蓄水,蓄水完成后形成了千亩湖面,湖边两岸山丘形成若干小岛,水库周边四面环山,生态涵养较好,绿水青山炊烟袅袅,构成了一道独特优美的风景线。此外,水库的水质清澈,达到饮用水源标准,成为了备用水源。
筑牢绿色本底,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严守生态红线。为此,苟溪桥村积极推进污染企业搬迁及复垦事宜。此前,村中曾有4家私营砖厂,于2000年之前引进。
这4家砖厂曾为村里解决了200-300人的就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害。住在砖厂附近的村民曾中明说,以前砖厂货车频繁来往,噪音大,扬尘也很多,此外,砖厂排放的煤烟将自家的果树都熏死了。
2015年12月,苟溪桥村对砖厂生产线进行了彻底关闭,随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砖厂搬迁撤出,随后开始建筑物拆除、复垦等工作,4家砖厂复垦面积一共达到350亩左右。村民曾中明满意地表示,砖厂关闭后,周边清静多了,空气也变好了,自己打算继续种植果树。
据村党总支书记桂晓平介绍,未来这片复垦土地初期以种植绿化植物为主,未来考虑种植经济植物。“今年4月村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未来,老百姓以复垦土地入股,打造有机农场,种植高端蔬果。”桂晓平说。
如何描绘山水画卷、提升乡村“颜值”?这离不开人居环境的整治。据了解,王家街道正按照“四先四后”的原则,稳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先点后片。先期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为示范片建设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先急后缓。对整治范围内急需整治的危房进行了全面清理,结合农村存量危房整治政策,按照“不重复享受、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动员愿意拆除的固定数据立即拆除,愿意拆除重建的自已出资建设房屋主体,街道统一整治风貌。
三是先易后难。逐户做思想工作,动员群众共同参与建设。在宣传动员过程中,难免遇到无劳力参与、无钱出资、不配合、不愿意整治等情况,街道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由农户自己申请,愿意整治的先期整治,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原则上农户出资10%,对无劳力参与或无钱出资的,动员其以出材料、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建设。
四是先样板后全面。示范点及示范片标准不同,街道决定均先实施样板房建设,积累经验后全面推开。
目前,王家街道苟溪桥村梨子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和示范片建设已竣工。在梨子湾示范点,一栋三层楼高的小楼房格外引人注目,白墙小青瓦白瓦头,宽敞整洁。这栋楼房是梨子湾星级文明户桂华明家的房子,也是示范点样板房,去年6月底开始改造,从外墙到内里,共花了15万元左右,政府补贴90%,桂华明自己只花了一万多。
“太感谢政府了!”桂华明笑开了花,他家房子改好后,搞起了农家乐,做农家菜,门口还有两个鱼塘可以垂钓,“现如今,城里人也喜欢来村里住,他们说我家跟别墅差不多。”
在这里,像桂华明家一样的房子共有14栋,住户30户。这14栋房子“一户一设计”,依山而建,组成一个院落,目前已基本整治完毕。院落门口是十余亩鱼塘,鱼塘边正在搭建原木亲水长廊,粪池、柴房、家禽圈舍整治项目也在有条不紊推进中。据了解,这些民居未来将结合自身特色,发展民宿、垂钓、休闲等。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苟溪桥水库的蓄水以及周边生态涵养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有效成果,依托临近江北机场和保税港区的优势,王家街道未来将着力发展乡村旅游。
下一步,王家街道将突出苟溪桥水库建设所形成的千亩水面景观和水库周边上万亩的浅丘资源和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基础,抓住都市近郊、空港优势和休闲度假市场发展机遇,围绕山水休闲度假主题,精心培育“山、水、湖、乡”四大特色资源,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