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藤编家族第四代传人凌建云传承藤编技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7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段斯斯)重庆市云阳县外郎乡凌氏家族的藤编技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作为第四代传人,凌建云的藤编技艺更是远近闻名。昨(26)日,笔者来到外郎乡金竹沟社区凌建云家中,一推开门便闻到竹子的清香味,而凌建云十指翻飞,正经纬交织地编一张藤椅。
“这批藤椅是顾客年前就订下的,现在才腾出功夫来做,目前,还有不少顾客在排队订购。”凌建云告诉笔者,在崇尚手工制作的今天,藤编工艺看似简单,工具也只有剪刀、锥子等,实际操作起来非常耗费心力。单就制作一张藤椅而言,不仅仅要花费整整两天的时间来进行编织,而且还有将广藤、水竹削成蔑再进行晾晒、炙烤等繁琐而十分考验匠人手艺的前期准备工作。笔者注意到,凌建云的双手因为长年累月的编织,已被磨平,连指纹都难以辨认。据了解,凌建云制作一张藤椅售价为400元,因其色泽素雅、造型美观、质地坚韧、手感平滑,能给人融入自然,返璞归真的简朴感受,故藤编制品供不应求。除了藤椅外,凌建云还编织茶几、藤帽等藤制品。
今年47岁的凌建云,从14岁开始跟随父亲和哥哥学习藤编技艺,但是他的藤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皮质、布艺沙发风靡一时,藤椅等藤编制品走入销售低谷,再加上做藤编制品工序复杂、利润低,群众购买量也不多,凌建云的两个哥哥便选择外出务工挣钱,只有凌建云坚持了下来。他说:“当初并不是没有动摇过,但是父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令我铭记在心:藤制品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冬季可保温,夏季可纳凉,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坐上去透气凉爽,解暑排汗,别看现在销路不好,这都是暂时的,好东西永远不会过时!”因这一句话,因舍不得丢开这项世代传下来的好工艺,凌建云一直咬牙坚持,而藤编制品市场低迷,再加上家里的孩子上学,曾经的编织工匠成了贫困户。
“凌建云吃得苦,手艺也好,只要大家用过他制作的藤编制品没有不夸赞的,只要我们想办法打开销路,肯定能帮助他脱贫致富。”外郎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为帮助凌建云打开销路,乡政府带着他四处参加展销会,效果竟出奇得好,往往展销会还没开完,所有的编织品已被订购一空,各项订单也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
去年8月,“外郎乡藤编传统技艺”被列入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又入选了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凌建云在藤编技艺的道路上越走越有信心,他表示:“藤编技艺靠我自己一个人难以发扬光大,我要争取让大家看到这个手艺的好处和前途,带动更多的村民学藤编,靠藤编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