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画笔”的改抡铁锹 这个美院来的第一书记助村民脱贫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7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昨(26)日,笔者从重庆市大足区获悉,四川美术学院的孙垂利今年3月从繁华的重庆主城来到偏僻的大足高升镇先进村,担任这个市级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后,他不顾生活艰辛,吃住在村里,走访贫困户,为村民排忧解难,通过产业帮扶,帮助贫困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幸福路,被当地群众亲切称“贫困村民的贴心人、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入户走访 摸清“家底”
上有年老多病的老母亲,下有三个未成年子女,中年妻子体弱多病,家里田少土贫唐承刚,是先进村一个贫困家庭。
这样的家庭,在常人看来脱贫致富犹如“空中楼阁”。面对这样的困苦现状,这位农村汉子也曾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但是,通过驻村工作队黑山羊养殖扶持计划,两年间,修建圈舍、种羊繁殖,他忙得不亦乐乎,口中念的,心里想的,都是他的致富法宝——黑山羊。天道酬勤,家庭黑山羊养殖场步入了正轨,20只幼羊长势喜人,数量繁殖翻倍,现已达到42只,家庭收入也随之改观。
通过到唐承刚一样的贫困家庭入户走访,孙垂利逐户摸清了情况,掌握了先进村的“家底”。原来,村里虽然幅员面积大,也有有耕地面积4600亩,但大多是贫瘠高坡地。全村建卡贫困户96户、407人。这些贫困户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收入偏低、身体偏弱及智力残疾等问题,而且多无一技之长,帮扶难度大。贫困户自己的内生发展动力也不足,个别贫困户也存在观望现象。但也可以通过做工作,培养、带动像唐承刚这样顺利脱贫。
精心帮扶 脱贫致富
“帮扶啥子哦,提桶油、送袋米,我们哪里扶得起来哦”,这句话曾经是建卡贫困户唐成金的口头禅,该户是先进村有“等、靠、要”思想的代表。通过孙垂利和驻村工作队员们的沟通交流,不断扶志鼓励,使他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同时,工作队积极为其争取协调民政、帮扶干部等积极因素,全力以赴解决唐成金的现实困难。目前,唐成金本人通过就近务工月收入达到2000元左右、其家属参加公益性岗位就业,月收入达1500元。唐成金还积极响应村里号召,通过小额贷款的金融扶贫政策,发动附近贫困户,贷款20余万元,投入到本组兴贵生态鱼养殖场,打响了先进村村金融扶贫的第一枪。更可贵的是,还通过鼓励支持其送子女学习机动车驾驶技术,有效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承。
先进村瑛子家庭农场的胡朝银夫妇,由于没有掌握葡萄专业技术,种植的葡萄产量不高,致使每年亏损达到8万元左右,胡朝银夫妇也因为连续亏损成了当地的贫困户,生活苦不堪言。驻村工作队和农技员来到他的家中,制定具体帮扶措施,精准帮扶,目前已经摘掉了“穷帽”。通过抓党建,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重精准,抓帮扶等多种措施,让包括唐承刚、胡朝银夫妇的贫困户们实现脱贫,有的还逐步走向了致富路。
志智双扶 播种希望
针对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强,部分青少年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孙垂利开展了“志智双扶”的尝试,今年4月19日,他组织部分贫困青少年赴四川美术学院学习、交流。“村里有一个二十多岁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无所事事、坐吃山空,整天靠游戏打发时间。我们就是要通过‘扶志’,让他成为脱贫的典型代表。”孙垂利说,“去学习的还有小学毕业后,因厌学而不愿继续读书。也有虽发奋读书但却从未接触甚至不知美术馆为何物的寒门子弟。”
这些来自贫困山村的孩子们,通过参观美丽的校园,增强了对大学美好学习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向往。通过欣赏美术馆的展览,体验了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特别是该校国画系毕业的美术馆工作人员胥伟师发挥专业优势,对大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书法创作示范讲解,引起了从未接触过书法这门传统艺术形式的几位贫困儿童的浓厚兴趣。参观学习后,建卡贫困户胡英涛的孙女胡心怡专门在考试中写下了题为《四川美术学院之旅》的作文,表达了参观川美的兴奋和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小学黄永平老师也高兴地点评说,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不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奋斗的动力。
另外,先进村还积极利用西南政法大学到高升镇开展“扶贫追梦、时光政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组织村里建卡贫困户及普通村民开展扶贫宣讲活动,并将“智志双扶”与文艺演出有机结合,通过小品、合唱、手语操等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形式,激发困难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对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激情。
“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方式。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如对引进的花椒、蔬菜及雷竹等产业基地进行大力扶持,确保贫困户就业增收。”孙垂利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