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红池坝镇乡村变形记:人居环境变了样百姓一心谋发展

巫溪红池坝镇乡村变形记:人居环境变了样百姓一心谋发展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8-1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2日6时讯(记者 冉长军 实习生 汤莉)盛夏的傍晚,走在乡村小路上,一阵轻风拂过脸庞,田野间泥土的芬芳让人沉醉。

脚下的公路刚刚披上黑色的外衣,沥青的味道还未褪去;道路两旁的路灯刚刚苏醒;田间地头成片的辣椒和脆李树正随风摇曳着;放眼望去一排排白墙青瓦的房屋在太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这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8月8日初次到访重庆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下车时的第一感受。这里已经看不见以前农村“脏乱差”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的则是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这里的变化,正是红池坝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金竹坪一栋土坯房被穿上了黄色外衣,在整个村庄都格外耀眼。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关键词:变

村里曾经的脏乱差让百姓直摇头

傍晚8点,劳作了一天的茶山村的百姓们回到家中,享受着难得的清凉和清闲。胡琴和爷爷也不例外,两把椅子,两杯巫溪秀芽,爷孙二人端坐在院坝里开始了这一天最轻松的时刻——拉家常。

胡琴拿出手机,翻看着两年前家乡的照片,不由感叹如今的家乡变化如此之大。胡琴今年27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四川达州从事教育工作,每逢寒暑假便回到家乡帮父母打理家务。

“田里不是种的玉米就是红薯,大片荒田到处是杂草丛生。通村公路也是泥巴路,逢下雨就是一身泥,房子看起来也是破烂不堪,” 每当回想起以前家乡的景象,胡琴都连连摇头。在她的印象中,村里家家户户都爱养猪,猪粪的味道是相当的冲鼻,外地人来村里都要捂着鼻子路过,还有老旧的电线四处散乱悬挂,随时会有安全隐患。

航拍下的茶山村看起来格外美。通讯员 乔洛阳 摄

如今,沥青路通到家门口,房子加了一层并涂上了白色的墙漆,自家的农田也流转给了专业合作社,就连夜间到邻居家串门也不用带手电筒了……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让胡琴震撼。

“我春节离开时村里还是乱糟糟的一片,暑假回来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不得不称赞政府的办事效率和质量。现在看起来整个村子都干净整洁了不少,基础设施配套也跟上了,突然觉得这就是向往的生活。”胡琴刚说完,母亲段诗苹干完农活回家了。

胡琴和母亲段诗苹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通讯员 薛胜智 摄

关键词:动

扮靓乡村开农家乐 2个月收入万余元

村里的环境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通往红池坝景区的公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茶山村今后成了通往红池坝景区的必经之地。如何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胡琴和父母有了实际行动。

瞄到了这一个发展好势头,说干就干。胡琴父母的农家乐“古月居”今年6月开张了,她们家也成了整个茶山村第一家开办农家乐的。

“古月居”虽由农房改造,但内容却异常丰富。“古月居”一楼是用餐的地方,农村式的大厨房,各种厨电一应俱全,两张四方大桌子摆在客厅里显得格外的霸气。“既然选择开办农家乐就要有自己的本地特色,所以我们在吃的方面进行了很大的考究,要让游客真正能品尝到我们这里的美食,这样我们的口碑才会越做越好。”胡琴说。

古月居农家乐的厨房干净整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二楼是住宿区,胡琴家总共有四间房,每天可接待10人居住。走进仔细观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发现,“古月居”的房间着实有些不一样:床是实木的,被子是灰色的绵绸,房间的灯饰是暖色的吊灯。

但提到住宿,胡琴打开了话匣子,“从一开始我们就提出来,千万不要打造成酒店式,既然是民宿就要有特色,所以在房间布置和设计上就要下功夫。”胡琴说,无论是房间的洗漱用品,还是一个小的摆件都是她和父母精心挑选的。

胡琴说,自今年6月开业以来,餐饮方面就收入了8000余元,住宿收入3000余元,完全超过了她和父母的预期。“虽然开业到现在的效益还是不错,顾客对我们的服务及菜品都比较满意,现在还有了不少的回头客,但要想长期发展下去还要不断的创新,所以我们接下来还要在品质和特色继续下功夫。”

胡琴正在整理客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关键词:靓

乡村“颜值”变靓了 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同茶山村一样,因人居环境整治而另有改观的就不得不说龙台村五社了(小地名:金竹坪),这里因人居环境提升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8月初开业以来每天来这里休闲纳凉的游客络绎不绝。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这里还有了自己的延伸产业——金竹作坊。

8月的金竹坪还带有一丝凉意,顺着一片竹林前行,被栅栏围挡起来的微田园显得格外别致。一栋穿上了黄色外衣的土坯房在整个村庄都显得十分耀眼,乡村小路两旁种满的各色鲜花扮靓了整个村庄,纳凉休闲的地方随处可见,金竹坪可谓是一步一景。

金竹坪所有田园都用栅栏围挡了起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刘道认是金竹好客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提及金竹坪的变化他最有话语权,“去年,镇上提出了人居环境整治,我们社就立即行动了起来,家家户户都把自己的房前屋后整理出来,整个村庄特别漂亮,刚好这里的交通也特别的方便,发展乡村旅游一定不错。”刘道认说。

刘道认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一开始村里就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然后以合作社的名义流转土地种植脆李树发展产业,同时还将村民家的房子租过来进行翻新,将村里的堰塘修复成鱼塘供游客垂钓等等。“发展旅游就要让游客走进来,住下去,玩尽兴,所以我们不断丰富游客的娱乐方式。”刘道认说。

关键词:喜

用竹子做“文章” 贫困户家门口有班上

在金竹坪,成片的金竹林成了整个村子最抢眼的风景,如何将这些金竹延伸发展成产业?那么村里的金竹作坊一定是金竹坪最大的亮点。作坊一是通过传统工艺编织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竹篮、筲箕、果篮等,二是还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的好机会。

上午8时许,贫困户伍明银和妻子早早来到了金竹作坊,破竹是伍明银一天最主要的工作,妻子则在一旁协助他。如今他们家的农田流转给了专业合作社,加上工资,夫妻二人每月有近5000元的收入。记者了解到,同伍明银夫妻二人一样,在这里上班的还有6名贫困户。

金竹作坊的负责人伍明由展示作坊的产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伍明银说,他家有8口人,有年迈的老人,还有正在读大学的闺女,大儿子和儿媳属于残障人士且没有劳动能力,还有两个小孙子,所以整个家庭的收入全靠他跟妻子。

今年由于他家要建新房不能外出务工,夫妻二人只好在家附近就业,一是可以照顾家庭,二是还可以有一点固定的收入。“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是好,处处为我们贫困户着想。现在在合作社工作,每个人一个月还是有2000多,两个人的收入还是能勉强维持家庭开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伍明银说。

金竹作坊的负责人伍明由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作坊正式运作才两个月,现在主要生产的产品都是栅栏。伍明由说,下一步,作坊的重心则要放在编织工艺上,在全镇挖掘竹编工艺大师,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然后生产出更多的工艺品在网上销售。

“现在城里人用的筲箕和果篮都是塑料的,很不耐用,金竹编织的筲箕和果篮耐用性强。等我们的生产规模扩大后,到时候我们将开通电商平台,再结合村里的乡村旅游,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的模式效果应该不错。”伍明由说。

在金竹作坊里伍明银破竹妻子在一旁帮忙打下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关键词:奔

人居环境变了样村民一心谋发展

茶山村、龙台村五社的变化,正是红池坝镇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巫溪县副县长、红池坝镇党委书记王仕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龙台村五社(金竹坪)坚持“党员带头、群众主体、政府补助”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实行“干部督、党员带、群众评、大家比”四措并举,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建立轮流派工、群众投劳机制,自己动手创造幸福生活。

环境变化了,金竹坪的产业也跟上了,目前该村栽植青脆李150亩,套种辣椒等蔬菜100余亩,户均年增收3000元。“通过展现田园生活、培植蔬菜瓜果景观,大力发展以微田园为特色的乡村体验旅游,实现农旅融合发展。”王仕杰说。除此之外,金竹坪还壮大了集体经济,通过“群众自筹、政府注资”方式,成立龙台金竹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乡村旅游民宿、竹木加工扶贫车间,并建立完善“群众按比例分红+务工收入、政府投入部分按6%保底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村社集体经济。竹木加工扶贫车间利用本地竹木资源,以加工竹筷、竹栅栏、竹编器具等竹木产品为主,已吸纳8名贫困人口到车间务工,带动周边20余户贫困户增收。

盛夏的茶山村各色鲜花竞相绽放。红池坝镇供图 华龙网发

而距离金竹坪不远的茶山村在发展模式上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王仕杰说,茶山村深化“微田园”特色,打造康养民宿度假区,积极申报3A级景区。全面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村污水、垃圾实现集中排放和处理。推进建设1个民宿接待中心、10户“森林人家”示范户、40户星级农家乐。着力打造“红池坝上·云中之家”乡村旅游品牌。

茶山村目前也实施了果药、果蔬、茶药融合发展,建设400亩生态效益农业园(青脆李套种辣椒),370亩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430亩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真正做到了,春—品茶赏花,夏—避暑摘果,秋—收药采蜜,冬—民俗戏雪的四季农旅融合发展格局”王仕杰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巫溪红池坝镇乡村变形记:人居环境变了样百姓一心谋发展

2019-08-12 06:05: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2日6时讯(记者 冉长军 实习生 汤莉)盛夏的傍晚,走在乡村小路上,一阵轻风拂过脸庞,田野间泥土的芬芳让人沉醉。

脚下的公路刚刚披上黑色的外衣,沥青的味道还未褪去;道路两旁的路灯刚刚苏醒;田间地头成片的辣椒和脆李树正随风摇曳着;放眼望去一排排白墙青瓦的房屋在太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这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8月8日初次到访重庆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下车时的第一感受。这里已经看不见以前农村“脏乱差”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的则是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这里的变化,正是红池坝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金竹坪一栋土坯房被穿上了黄色外衣,在整个村庄都格外耀眼。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关键词:变

村里曾经的脏乱差让百姓直摇头

傍晚8点,劳作了一天的茶山村的百姓们回到家中,享受着难得的清凉和清闲。胡琴和爷爷也不例外,两把椅子,两杯巫溪秀芽,爷孙二人端坐在院坝里开始了这一天最轻松的时刻——拉家常。

胡琴拿出手机,翻看着两年前家乡的照片,不由感叹如今的家乡变化如此之大。胡琴今年27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四川达州从事教育工作,每逢寒暑假便回到家乡帮父母打理家务。

“田里不是种的玉米就是红薯,大片荒田到处是杂草丛生。通村公路也是泥巴路,逢下雨就是一身泥,房子看起来也是破烂不堪,” 每当回想起以前家乡的景象,胡琴都连连摇头。在她的印象中,村里家家户户都爱养猪,猪粪的味道是相当的冲鼻,外地人来村里都要捂着鼻子路过,还有老旧的电线四处散乱悬挂,随时会有安全隐患。

航拍下的茶山村看起来格外美。通讯员 乔洛阳 摄

如今,沥青路通到家门口,房子加了一层并涂上了白色的墙漆,自家的农田也流转给了专业合作社,就连夜间到邻居家串门也不用带手电筒了……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让胡琴震撼。

“我春节离开时村里还是乱糟糟的一片,暑假回来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不得不称赞政府的办事效率和质量。现在看起来整个村子都干净整洁了不少,基础设施配套也跟上了,突然觉得这就是向往的生活。”胡琴刚说完,母亲段诗苹干完农活回家了。

胡琴和母亲段诗苹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通讯员 薛胜智 摄

关键词:动

扮靓乡村开农家乐 2个月收入万余元

村里的环境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通往红池坝景区的公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茶山村今后成了通往红池坝景区的必经之地。如何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胡琴和父母有了实际行动。

瞄到了这一个发展好势头,说干就干。胡琴父母的农家乐“古月居”今年6月开张了,她们家也成了整个茶山村第一家开办农家乐的。

“古月居”虽由农房改造,但内容却异常丰富。“古月居”一楼是用餐的地方,农村式的大厨房,各种厨电一应俱全,两张四方大桌子摆在客厅里显得格外的霸气。“既然选择开办农家乐就要有自己的本地特色,所以我们在吃的方面进行了很大的考究,要让游客真正能品尝到我们这里的美食,这样我们的口碑才会越做越好。”胡琴说。

古月居农家乐的厨房干净整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二楼是住宿区,胡琴家总共有四间房,每天可接待10人居住。走进仔细观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发现,“古月居”的房间着实有些不一样:床是实木的,被子是灰色的绵绸,房间的灯饰是暖色的吊灯。

但提到住宿,胡琴打开了话匣子,“从一开始我们就提出来,千万不要打造成酒店式,既然是民宿就要有特色,所以在房间布置和设计上就要下功夫。”胡琴说,无论是房间的洗漱用品,还是一个小的摆件都是她和父母精心挑选的。

胡琴说,自今年6月开业以来,餐饮方面就收入了8000余元,住宿收入3000余元,完全超过了她和父母的预期。“虽然开业到现在的效益还是不错,顾客对我们的服务及菜品都比较满意,现在还有了不少的回头客,但要想长期发展下去还要不断的创新,所以我们接下来还要在品质和特色继续下功夫。”

胡琴正在整理客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关键词:靓

乡村“颜值”变靓了 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同茶山村一样,因人居环境整治而另有改观的就不得不说龙台村五社了(小地名:金竹坪),这里因人居环境提升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8月初开业以来每天来这里休闲纳凉的游客络绎不绝。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这里还有了自己的延伸产业——金竹作坊。

8月的金竹坪还带有一丝凉意,顺着一片竹林前行,被栅栏围挡起来的微田园显得格外别致。一栋穿上了黄色外衣的土坯房在整个村庄都显得十分耀眼,乡村小路两旁种满的各色鲜花扮靓了整个村庄,纳凉休闲的地方随处可见,金竹坪可谓是一步一景。

金竹坪所有田园都用栅栏围挡了起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刘道认是金竹好客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提及金竹坪的变化他最有话语权,“去年,镇上提出了人居环境整治,我们社就立即行动了起来,家家户户都把自己的房前屋后整理出来,整个村庄特别漂亮,刚好这里的交通也特别的方便,发展乡村旅游一定不错。”刘道认说。

刘道认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一开始村里就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然后以合作社的名义流转土地种植脆李树发展产业,同时还将村民家的房子租过来进行翻新,将村里的堰塘修复成鱼塘供游客垂钓等等。“发展旅游就要让游客走进来,住下去,玩尽兴,所以我们不断丰富游客的娱乐方式。”刘道认说。

关键词:喜

用竹子做“文章” 贫困户家门口有班上

在金竹坪,成片的金竹林成了整个村子最抢眼的风景,如何将这些金竹延伸发展成产业?那么村里的金竹作坊一定是金竹坪最大的亮点。作坊一是通过传统工艺编织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竹篮、筲箕、果篮等,二是还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的好机会。

上午8时许,贫困户伍明银和妻子早早来到了金竹作坊,破竹是伍明银一天最主要的工作,妻子则在一旁协助他。如今他们家的农田流转给了专业合作社,加上工资,夫妻二人每月有近5000元的收入。记者了解到,同伍明银夫妻二人一样,在这里上班的还有6名贫困户。

金竹作坊的负责人伍明由展示作坊的产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伍明银说,他家有8口人,有年迈的老人,还有正在读大学的闺女,大儿子和儿媳属于残障人士且没有劳动能力,还有两个小孙子,所以整个家庭的收入全靠他跟妻子。

今年由于他家要建新房不能外出务工,夫妻二人只好在家附近就业,一是可以照顾家庭,二是还可以有一点固定的收入。“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是好,处处为我们贫困户着想。现在在合作社工作,每个人一个月还是有2000多,两个人的收入还是能勉强维持家庭开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伍明银说。

金竹作坊的负责人伍明由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作坊正式运作才两个月,现在主要生产的产品都是栅栏。伍明由说,下一步,作坊的重心则要放在编织工艺上,在全镇挖掘竹编工艺大师,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然后生产出更多的工艺品在网上销售。

“现在城里人用的筲箕和果篮都是塑料的,很不耐用,金竹编织的筲箕和果篮耐用性强。等我们的生产规模扩大后,到时候我们将开通电商平台,再结合村里的乡村旅游,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的模式效果应该不错。”伍明由说。

在金竹作坊里伍明银破竹妻子在一旁帮忙打下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关键词:奔

人居环境变了样村民一心谋发展

茶山村、龙台村五社的变化,正是红池坝镇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巫溪县副县长、红池坝镇党委书记王仕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龙台村五社(金竹坪)坚持“党员带头、群众主体、政府补助”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实行“干部督、党员带、群众评、大家比”四措并举,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建立轮流派工、群众投劳机制,自己动手创造幸福生活。

环境变化了,金竹坪的产业也跟上了,目前该村栽植青脆李150亩,套种辣椒等蔬菜100余亩,户均年增收3000元。“通过展现田园生活、培植蔬菜瓜果景观,大力发展以微田园为特色的乡村体验旅游,实现农旅融合发展。”王仕杰说。除此之外,金竹坪还壮大了集体经济,通过“群众自筹、政府注资”方式,成立龙台金竹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乡村旅游民宿、竹木加工扶贫车间,并建立完善“群众按比例分红+务工收入、政府投入部分按6%保底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村社集体经济。竹木加工扶贫车间利用本地竹木资源,以加工竹筷、竹栅栏、竹编器具等竹木产品为主,已吸纳8名贫困人口到车间务工,带动周边20余户贫困户增收。

盛夏的茶山村各色鲜花竞相绽放。红池坝镇供图 华龙网发

而距离金竹坪不远的茶山村在发展模式上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王仕杰说,茶山村深化“微田园”特色,打造康养民宿度假区,积极申报3A级景区。全面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村污水、垃圾实现集中排放和处理。推进建设1个民宿接待中心、10户“森林人家”示范户、40户星级农家乐。着力打造“红池坝上·云中之家”乡村旅游品牌。

茶山村目前也实施了果药、果蔬、茶药融合发展,建设400亩生态效益农业园(青脆李套种辣椒),370亩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430亩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真正做到了,春—品茶赏花,夏—避暑摘果,秋—收药采蜜,冬—民俗戏雪的四季农旅融合发展格局”王仕杰说。

[责任编辑: 石月]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