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罗兴村:产业扶贫长短结合 老百姓得实惠笑开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2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唐源)时下,在重庆市彭水善感乡罗兴村,处处迸发着无限生机。村民们在乡村大地上勤劳耕作,一群群蜂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一排排核桃树在微风中摇曳……“如今的农村,那是处处大变样,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了。”村民李大福感慨到。
产业扶贫长短结合
百姓持续增收有望
8月11日,在罗兴村中蜂养殖基地,李世义正在察看蜜蜂繁殖情况。
“这个可是我们村的金宝贝,一定要好好照看好。”李世义满怀希望地说道。
据罗兴村驻村第一书记肖丽介绍,为了进一步稳定老百姓的增收,让老百姓能够持续增收,罗兴村以产业为抓手,走产业长短结合的发展路子,保障老百姓增收有渠道,致富有门路。
在短期产业上,罗兴村引进发展中蜂100群,按照“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涉及贫困户140户,将贫困户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确保短期有效益。
在长期产业上,村里按照“公司+农户+村集体”模式,流转农户土地,种植核桃产业3000亩、蜂糖李500亩。“前期,老百姓主要以土地入股和基地务工为主要收益,后期就主要以分红的模式获取收益。”肖丽介绍道。
而这种产业长短结合发展的方式,老百姓是乐在其中。
“没想到,闲置了几年的荒地,现在还能种植这些果树增收,政策好呀。”贫困户李明全说,自己将家里闲置的荒地10亩入股种植蜂糖李和核桃,目前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的补贴,以后挂果还能获得分红,自是喜不言表。
除此之外,在基地务工,也成为了村民们空闲时节的好农活。
年过50岁的村民李玖奎,因为残疾,加上年纪过大,外出打工挣钱的门路被阻挡了。“好在村里有了这个产业,不出家门,也能打工挣钱了。”李玖奎说,每天在基地帮忙除草,做些手上活路,一天还能挣到70元,“划得着,这个活路干得!”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百姓内生动力大增
“多亏了老李哟,不然我们还是种的老把式,又累效益又不好。”董泽富坦言。
原来,早在之前,董泽富家主要种植传统“三大坨”,但在2018年,董泽富家改变了传统的种植作物——种植前胡。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无职党员李玖平的劝说。
“当时,老李都来我们家宣传,喊我们去参加前胡种植培训,说效益高见效快,而且种植方式又简单,是个好活路。”董泽富回忆道。
去年,董泽富种植了20亩,收入了2万多元,尝到甜头后,今年,他又种植了20亩。
“这个种植要得,早晓得该早点种植,之前思想太保守了。”董泽学至今回想起来,都略显得有点后悔。
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才能变输血为造血,让老百姓稳定致富。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正是罗兴村采取的主要做法之一。
“我们村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主要是让党员们去宣传相关政策,特别是关于扶贫方面的相关政策,从思想上引导群众,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肖丽说。
如今,在罗兴村,村内的无职党员都下沉罗兴村一线,分工协作,帮助村民。
“之前给乡亲们讲这些,大家可能都觉得多余,有点多管闲事,但是现在他们尝到了甜头,有了效果,大家现在都很认可了。”李玖平说,“虽然有时有点忙有点累,但是帮助了村民,看到村民日子好过了,自己也有一种成就感。”
驻村工作队贴心服务
老百姓得实惠笑开颜
“肖书记,吃早饭没得哟?”
“吃了吃了,老人家,你有啥子事情要办嘛?”
“我来找你办个养老保险。”
“要得要得,你把身份证拿来,再在这个上面按个手印。”
……
在罗兴村便民服务中心,这是肖丽与村民李大福的对话。
而这样的场景,在罗兴村,早已经是家常便饭。
“肖书记们辛苦哟,大热天还来看我们,来帮我们解决困难。”办完养老保险后,李大福一个劲地赞许。
“既然下村来扶贫,那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肖丽道出了驻村工作队一直以来坚守的职责。
——饮水全覆盖,驻村工作队对每个水池进行实地走访,落实管护,并因地制宜,分水分户制定管护措施。目前,27个水池全部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村民们饮水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硬化村组道路,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
——开展志智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上,专门成立了宣传所,趁着农闲时节,向村民们宣传相关政策,鼓足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信心。
——精准识别,动态管理。针对贫困户和低保户,实时走访,随时了解贫困户和低保户的家庭情况,随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各项扶贫政策精准到户到人,确保扶贫路上不掉一人。
“如今,我们村是越来越好了。水有了,路也通了,还能在产业地打工挣钱,日子是越过越舒坦。”村民李玖奎笑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