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刘邓大军解放重庆之路】巴南
仙人山解放鱼洞战场遗址
仙人山解放鱼洞战场遗址位于巴南区龙州湾街道红炉村3社,小地名仙人山,村委会南300米山顶。
1949年11月,解放重庆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站军第11军31师从南川经仙人山东麓中大路向鱼洞溪(今巴南区鱼洞街道)进军。仙人山为行军必经之路,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尤其仙人山顶极易埋伏敌人,且一旦我军中伏,必定损失惨重。为了掩护主力部队顺利通过仙人山,抢占解放重庆的先机,先头部队紧急修建碉楼等防御工事,借助地形挖出一条深1米多、宽2米多的壕沟,总长近500百米。依据此工事,我军在仙人山山顶俘获、击毙了数十反动武装分子,为主力进军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此战场遗址为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提供了实物佐证资料。
该遗址占地面积约11300平方米,位于所处山岗为圆形。现仅余土战壕500米左右,宽2—3米,深1—1.5米,主要位于山顶东侧,依山势而建;原来作为指挥部的碉楼已毁。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纪念园位于巴南区南泉街道建文峰。
1949年11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四野47军等部队,在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下,受命入川直捣国民党最后老巢重庆,并于24日攻占了南川。25日,十二军35师103团奉令作为三兵团前卫部队,从南川神童坝抄小路,飞兵南温泉,扰袭国民党军队依托南泉及其周围险要山势构筑的重庆江南防线。
国民党视南泉为据守重庆“江南防线”的战略要地,调集了罗广文部四十四军、杨森部二十军一个师、罗君彤361师和内二警总队等重兵把守,并匆忙空运胡宗南部“王牌”师167师赶赴重庆,妄图守住重庆南大门。
26日下午3时许,我103团一、二营在副政委苖新华、副团长吴颜生率领下,飞抵南泉虎啸口同国民党军队相遇,一举击溃罗广文部守敌,于黄昏时分占领了敌前沿阵地——虎啸口。但国民党部队控制着建文峰等制高点,并以数倍于我之敌疯狂反攻我虎啸口阵地,对我军造成了很大威胁。当晚,团首长决定首先抢占南泉最高控制点建文峰。采取了声东击西战术,由一营组织密集火力佯攻打鼓坪,二营于27日夜半时分沿建文峰东南面的白炮石山沟隐蔽运动,攀登断崖绝壁,突袭建文峰主峰,一举全歼峰顶守敌,控制了南泉制高点。敌167师等国民党军队企图夺回制高点轮番向我二营建文峰主阵地屡次发起集团进攻,并以数十门大炮狂轰滥炸。建文峰上炮火纷飞,烽烟弥漫,弹坑遍布,树断草燃,战斗异常激烈残酷。但我军打退了敌军一次次疯狂进攻,牢牢地将建文峰制高点控制在手中,直至28日夜奉命撤出战斗。“事后打扫战场时,那堆积的尸体真的是惨不忍睹啊。”在建文峰激战的同时,我一营多次向南泉正街发起进攻,但均未果。28日,在我军35师104团由重庆西侧渡江成功后,参加南泉战斗部队奉命有序撤除战斗,迅即由江口渡江,汇入主力部队;而南泉守敌167师闻其退路将被截断时也连夜仓皇溃逃。
南泉战斗自26日下午3时许打响,至28日晚11时半许我军撤除战斗,历时56小时,是解放重庆发生的一次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战斗。它重创了国民党军队构筑的重庆江南防线及南泉守敌,为我军主力部队大迂回、大包围解放重庆赢得了宝贵时间。战斗中,我百余名指战员血洒疆场、为国捐躯,以鲜血、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气贯长虹的壮歌,浇铸起一座光华四射的丰碑。
为纪念南泉战斗及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53年九龙坡区在南温泉景区修建了南泉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随着当地行政区划变更,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巴南区人民政府先后命名这两处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南泉建文峰建成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纪念园,原重庆市副市长、原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马力为“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纪念碑题写了碑名,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巴南区人民政府命名其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9月,中共第十届中央副主席(进军西南时任35师师长)李德生亲笔题写“南泉之战”四字。2004年巴南区人民政府对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纪念园进行了改建维修。
木洞镇下青岗坪烈士墓
木洞镇下青岗坪烈士墓位于巴南区木洞镇保安村1社下青岗坪。
1949年11月27日傍晚,我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进军重庆途中,途经巴县木洞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战斗,战斗中我军朱振华、尤贵成、李大发、王会勋四位战士不幸牺牲。烈士遗体随即被当地群众安葬在木洞的乡村道路旁边,后当地人民政府和群众多次对该烈士墓进行维修。每年在“清明”“五四”“七一”“八一”等重大历史事件、重大节庆活动日,镇级部门和学校等单位都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中小学生前往烈士纪念碑(墓),举行参观、瞻仰、祭扫和重温入党誓词、团(队)日、18岁成人仪式等主题活动,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
南泉革命烈士公墓暨纪念碑
南泉革命烈士公墓暨纪念碑位于南泉街道。
1949年11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四野47军等部队,在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下,受命入川直捣国民党最后老巢重庆。25日,十二军35师103团奉令作为三兵团前卫部队,从南川神童坝抄小路,飞兵南温泉,扰袭国民党军队依托南泉及其周围险要山势构筑的重庆江南防线,并伺机为后续主力部队开辟一条过江通道。团里决定由一、二营执行任务,三营留在南川进行休整和看守打南川时抓到的俘虏。
南泉距当时的重庆市区十八公里,地处狭长山谷,两面山势险峻,峰峦重叠,沿花溪河以南的傍山险道,是南川直达重庆的必经之路。因此,国民党视南泉为据守重庆“江南防线”的战略要地,调集了罗广文部四十四军、杨森部二十军一个师、罗君彤361师和内二警总队等重兵把守,并匆忙空运胡宗南部“王牌”师167师赶赴重庆,妄图守住重庆南大门。
26日下午3时许,我军103团一、二营在副政委苖新华、副团长吴颜生率领下,飞抵南泉虎啸口同国民党军队相遇,一举击溃罗广文部守敌,于黄昏时分占领了敌前沿阵地——虎啸口。但国民党部队控制着建文峰等制高点,并以数倍于我之敌疯狂反攻我虎啸口阵地,对我军造成了很大威胁。当晚,团首长决定首先抢占南泉最高控制点建文峰。为了诱惑敌军,采取了声东击西战术,由一营组织密集火力佯攻打鼓坪,二营于27日夜半时分沿建文峰东南面的白炮石山沟隐蔽运动,攀登断崖绝壁,突袭建文峰主峰,一举全歼峰顶守敌,控制了南泉制高点。为夺回制高点,敌167师等国民党军队轮番向我二营建文峰主阵地屡次发起集团进攻,并以数十门大炮狂轰滥炸。建文峰上炮火纷飞,硝烟弥漫,弹坑遍布,树断草燃,战斗异常激烈残酷。但我军打退了敌军一次次疯狂进攻,牢牢地将建文峰制高点控制在手中,直至28日夜奉命撤出战斗。在建文峰激战的同时,我一营多次向南泉正街发起进攻,但均未果。28日,在我军35师104团由重庆西侧渡江成功、31师91团鱼洞战斗获胜后,我参加南泉战斗部队奉命有序撤除战斗,迅即由江口渡江,汇入主力部队;而南泉守敌167师闻其退路将被截断时也连夜仓皇溃逃。
南泉战斗自26日下午3时许打响,至28日晚11时半许我军撤除战斗,历时56小时,是解放重庆发生的一次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战斗。它重创了国民党军队构筑的重庆江南防线及南泉守敌,为我军主力部队大迂回、大包围解放重庆赢得了宝贵时间。战斗中,我一营副营长徐泉水、二营副教导员梁松斗、二连连长徐根、三连连长曹辉等百余名指战员血洒疆场、为国捐躯,以鲜血、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气贯长虹的壮歌,浇铸起一座光华四射的丰碑。
为纪念南泉战斗及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当地人民政府修建了南泉革命烈士墓和纪念碑。2002年起,在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领导下,区委党史研究室根据深度挖掘出的大量第一手材料,经过艰苦细致的分析鉴别,纠正了原展用南泉战斗史料的诸多失误,先后完成了对烈士纪念碑和主战场遗址纪念园原展用史料的修正完善。2004年11月重新打造了这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巴南区人民政府对南泉烈士陵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并举行了解放重庆60周年瞻仰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和教育覆盖面。
(所有图片均由重庆市党史研究室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