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他用平凡坚守“初心”——铜梁区石鱼镇86岁农村老党员敖良胤的本色人生

64年,他用平凡坚守“初心”——铜梁区石鱼镇86岁农村老党员敖良胤的本色人生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8-1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6日17时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通讯员 张浩)8月15日,天刚蒙蒙亮,在重庆铜梁区石鱼镇东店村8社一条蜿蜒的乡村公路上,一位头发苍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和往常一样,时而弯腰拾掇道路上的杂物,时而俯身清理路旁的野草,把路面清理得干干净净。

老人名叫敖良胤,今年86岁,是一名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曾经连续3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今年3月,被石鱼镇推选为“好乡亲”。86载人生,64年党龄,这位朴素的农村老党员,就像一棵扎根在广袤田野的苍松,用一辈子的踏实勤朴、平凡坚守、默默奉献,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誓言。

老人给村民摆勤俭持家的“龙门阵“。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一条路,倾注老人一生热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入党,不为升官,不为发财,只求做一个忠诚党,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好党员……”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但敖良胤老人依然记得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1955年,年仅22岁的敖良胤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0年,多次被县、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党员就是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这是敖良胤发自肺腑的铮铮誓言,更是他融入骨髓的坚定信念。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石鱼镇东店村没有一条公路,村民买进拿出全靠肩挑背扛。“要想富,先修路。”作为村里的带头人,敖良胤决定动员村民自主修路谋求“出路”。

然而,修路要占土地、竹木,不是每一个村民都乐意。敖良胤就把村里的党员干部分成几个小组,挨家挨户走访。一连几个月,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终于做通了村民们的思想工作。

那个年代,修路缺乏大型机械,敖良胤就带领村民们用锄头挖、铁钎凿、篮筐运、肩膀挑……干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才如“愚公移山”一般,修通了这条长700多米的出社的机耕道。

路修通了,维护成了新的问题。这时,敖良胤再一次站出来,当起不拿一分钱的义务“护路工”:路面出现坑凼,挑来泥土石块填平;路边长了野草,挥起锄头铲除干净;边沟垮塌淤堵,扛起铁锹赶去疏通……哪怕早已离开村干部岗位,哪怕已经步入耄耋之年,老人依然坚持着这份“义务工”。

2018年,石鱼镇计划将这条机耕道改造成为水泥路。由于上级补助资金有缺口,需要动员村民自筹一部分。老人听说后,二话不说,立即将省吃俭用积攒的2.2万元,送到村干部手中。

“这都是我们逢年过节孝敬老人的,他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捐出来修路却格外舍得。”老人的女儿说。

老人清扫公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遇天灾,把生的希望留给乡亲

初心,离不开时间的考量和历史的检验。东店村的乡亲,谈起多年前一件令他们刻骨铭心的事情,依然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那是1978年7月。一天,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敖良胤,正在村小学召集村民们开会。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至。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声电闪,惊雷炸响,竟然击到了七八位村民!

“赶快!救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敖良胤稳住心神,和在场乡亲一起,用木棒绳索绑成担架,紧急将伤者送往医院。同时,一边安抚受到惊吓的群众,一边派人跑到乡政府报告情况。

“当时,场面太骇人啦,滂沱大雨,电闪雷鸣,伤者、家属哭成一团。”知青冉顺忠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然心有余悸。

暴风骤雨,道路泥泞,医院隔得远,现场捆绑担架的材料又有限,每一名受伤群众的救治,都是与时间赛跑!

“先救其他人,我家的放在最后!”敖良胤大手一挥,将原本已经躺上担架的亲兄弟抱了下来,抬起一名乡亲就往医院跑。

那天受伤的村民都因抢救及时,幸运地活了下来。而敖良胤自家的亲兄弟,却失去了最佳救治时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扶孤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敖良胤所在的社,住着一位五保老人,名叫周世荣,孤苦伶仃,病痛缠身,生活无法自理。敖良胤伸出援手,主动帮扶,为老人端茶送水,洗衣做饭,料理生活,默默坚持20多年。

晚年,周世荣家中房屋破烂不堪,加之行动不便,长期卧床不起,敖良胤干脆将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和老伴一起照料老人的起居生活。社里得知情况后,要安排一些粮食作为报酬,被敖良胤一口谢绝。他说:“周婆婆这把年龄吃不了多少,我负担得起。”

邻居杨光平清楚地记得,周世容住进敖家,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看病熬药,都是敖良胤夫妇操持。夏天闷热,敖良胤夫妇总会为老人驱蚊打扇;冬天阴冷,敖良胤夫妇总会为老人烘笼取暖,还时常背老人到院坝晒太阳,亲自给她洗头洗澡。

有一次,周世容住在外乡的侄子想接她一起生活,周世容执意不去。老人说:“敖家待我比亲人还亲,我哪里都不去,就在敖家生活一辈子。”

在敖良胤夫妻的细心照料下,周世容幸福地度过了晚年。直到5年前,94岁高龄的她才安然离世。

发余热,坚持一辈子做好事

1985年,敖良胤因年龄原因从村支部书记的岗位退了下来。

“书记不当了,但我这个党员,一辈子不得退休。”村里、社里每有事务,敖良胤总要发挥余热,出钱出力,建言献策。

“敖老公道正派,经验丰富,村里的事情我们都喜欢找他商量,征求他的意见建议。”村干部陈庭英说,敖良胤在村民中威望很高,说话办事群众心服口服。

2018年,社里安自来水,敖良胤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依然如年轻时当村干部一样,跑上跑下,忙里忙外。起早贪黑忙活几个月,却没有拿村里一分钱补助。

社里两户村民产生矛盾,一度闹得不可开交,敖良胤主动当起“和事佬”,多次上门苦口婆心劝说,讲法律,谈道德,推心置腹摆“龙门阵”。在敖老的调解下,两家人修复裂痕和好如初。

“敖老很喜欢帮助别人。当年,我结婚时经济条件特别差,每次向他借钱,他都很乐意,总是说‘尽管拿去用,等有了再还’。”邻居杨光平说,早些年,农村经济不发达,家家生活都艰难,借钱非常不容易,他是靠敖良胤的帮助才度过了生活的难关。

好家风,感染一方父老乡邻

敖良胤勤劳朴实,热爱劳动,虽然年过八旬,仍然种有3亩田土,养有一群鸡鸭。儿女们都劝老人不要再做农事,在家休息享福,还力劝老人搬进城里居住,都被老人拒绝。

“现在虽然吃穿不愁,生活安逸,但庄稼人的劳动的本色不能丢。我现在身体还可以,应该自食其力做点农活。再说,干活还可以锻炼锻炼身体呢!”老人总是这样说。

敖良胤老人生活简朴,夫妻相敬如宾,教育子女有方。几个子女在外工作,每次见面或者通电话,老人总是千叮万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非分之财分毫莫取。

一碗白米饭、一盘炒青菜、一钵丝瓜汤,便是敖良胤老人的一餐。素淡的饮食,一如老人恬淡的生活。走进老人家中,房屋、家具较为陈旧,但庭前屋内却打扫得非常整洁。

“去年以来,村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敖良胤老人不但自己带头响应,还挨家挨户动员大家。”村民杨德钦说,上个月,村里发放垃圾桶,还是敖老推着小车把垃圾桶拉了回来。在他的影响下,村民都自觉搞好环境卫生,生怕谁拖了后腿。

敖良胤老人热爱公益,关心邻里,乐于奉献,一言一行感染着一方乡邻,在东店村甚至周边几个村都享有很高威望。在老人的影响下,村民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乡村文明蔚然成风。几十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

今年3月,在村民的一致推举下,敖良胤老人被评为石鱼镇“好乡亲”。看到书有“德高望重”四个字的匾牌,曾经当过知青的冉顺忠激动得写下一首诗:“春光明媚阳光艳,群贤齐聚花果山;德高望重敖老翁,道德模范众人赞。”

“一名党员就是一盏明灯,既要照亮自己,更要照亮别人。”石鱼镇党委书记左春华说,敖良胤老人用一辈子的平凡坚守,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无论身在何时何地、身处何岗何职,都无怨无悔,矢志不移。他入党时的初心和誓言,是一种永恒的信念,早已化作血脉,融入血液,从不曾改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64年,他用平凡坚守“初心”——铜梁区石鱼镇86岁农村老党员敖良胤的本色人生

2019-08-16 17:28:13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6日17时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通讯员 张浩)8月15日,天刚蒙蒙亮,在重庆铜梁区石鱼镇东店村8社一条蜿蜒的乡村公路上,一位头发苍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和往常一样,时而弯腰拾掇道路上的杂物,时而俯身清理路旁的野草,把路面清理得干干净净。

老人名叫敖良胤,今年86岁,是一名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曾经连续3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今年3月,被石鱼镇推选为“好乡亲”。86载人生,64年党龄,这位朴素的农村老党员,就像一棵扎根在广袤田野的苍松,用一辈子的踏实勤朴、平凡坚守、默默奉献,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誓言。

老人给村民摆勤俭持家的“龙门阵“。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一条路,倾注老人一生热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入党,不为升官,不为发财,只求做一个忠诚党,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好党员……”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但敖良胤老人依然记得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1955年,年仅22岁的敖良胤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0年,多次被县、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党员就是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这是敖良胤发自肺腑的铮铮誓言,更是他融入骨髓的坚定信念。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石鱼镇东店村没有一条公路,村民买进拿出全靠肩挑背扛。“要想富,先修路。”作为村里的带头人,敖良胤决定动员村民自主修路谋求“出路”。

然而,修路要占土地、竹木,不是每一个村民都乐意。敖良胤就把村里的党员干部分成几个小组,挨家挨户走访。一连几个月,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终于做通了村民们的思想工作。

那个年代,修路缺乏大型机械,敖良胤就带领村民们用锄头挖、铁钎凿、篮筐运、肩膀挑……干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才如“愚公移山”一般,修通了这条长700多米的出社的机耕道。

路修通了,维护成了新的问题。这时,敖良胤再一次站出来,当起不拿一分钱的义务“护路工”:路面出现坑凼,挑来泥土石块填平;路边长了野草,挥起锄头铲除干净;边沟垮塌淤堵,扛起铁锹赶去疏通……哪怕早已离开村干部岗位,哪怕已经步入耄耋之年,老人依然坚持着这份“义务工”。

2018年,石鱼镇计划将这条机耕道改造成为水泥路。由于上级补助资金有缺口,需要动员村民自筹一部分。老人听说后,二话不说,立即将省吃俭用积攒的2.2万元,送到村干部手中。

“这都是我们逢年过节孝敬老人的,他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捐出来修路却格外舍得。”老人的女儿说。

老人清扫公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遇天灾,把生的希望留给乡亲

初心,离不开时间的考量和历史的检验。东店村的乡亲,谈起多年前一件令他们刻骨铭心的事情,依然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那是1978年7月。一天,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敖良胤,正在村小学召集村民们开会。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至。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声电闪,惊雷炸响,竟然击到了七八位村民!

“赶快!救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敖良胤稳住心神,和在场乡亲一起,用木棒绳索绑成担架,紧急将伤者送往医院。同时,一边安抚受到惊吓的群众,一边派人跑到乡政府报告情况。

“当时,场面太骇人啦,滂沱大雨,电闪雷鸣,伤者、家属哭成一团。”知青冉顺忠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然心有余悸。

暴风骤雨,道路泥泞,医院隔得远,现场捆绑担架的材料又有限,每一名受伤群众的救治,都是与时间赛跑!

“先救其他人,我家的放在最后!”敖良胤大手一挥,将原本已经躺上担架的亲兄弟抱了下来,抬起一名乡亲就往医院跑。

那天受伤的村民都因抢救及时,幸运地活了下来。而敖良胤自家的亲兄弟,却失去了最佳救治时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扶孤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敖良胤所在的社,住着一位五保老人,名叫周世荣,孤苦伶仃,病痛缠身,生活无法自理。敖良胤伸出援手,主动帮扶,为老人端茶送水,洗衣做饭,料理生活,默默坚持20多年。

晚年,周世荣家中房屋破烂不堪,加之行动不便,长期卧床不起,敖良胤干脆将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和老伴一起照料老人的起居生活。社里得知情况后,要安排一些粮食作为报酬,被敖良胤一口谢绝。他说:“周婆婆这把年龄吃不了多少,我负担得起。”

邻居杨光平清楚地记得,周世容住进敖家,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看病熬药,都是敖良胤夫妇操持。夏天闷热,敖良胤夫妇总会为老人驱蚊打扇;冬天阴冷,敖良胤夫妇总会为老人烘笼取暖,还时常背老人到院坝晒太阳,亲自给她洗头洗澡。

有一次,周世容住在外乡的侄子想接她一起生活,周世容执意不去。老人说:“敖家待我比亲人还亲,我哪里都不去,就在敖家生活一辈子。”

在敖良胤夫妻的细心照料下,周世容幸福地度过了晚年。直到5年前,94岁高龄的她才安然离世。

发余热,坚持一辈子做好事

1985年,敖良胤因年龄原因从村支部书记的岗位退了下来。

“书记不当了,但我这个党员,一辈子不得退休。”村里、社里每有事务,敖良胤总要发挥余热,出钱出力,建言献策。

“敖老公道正派,经验丰富,村里的事情我们都喜欢找他商量,征求他的意见建议。”村干部陈庭英说,敖良胤在村民中威望很高,说话办事群众心服口服。

2018年,社里安自来水,敖良胤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依然如年轻时当村干部一样,跑上跑下,忙里忙外。起早贪黑忙活几个月,却没有拿村里一分钱补助。

社里两户村民产生矛盾,一度闹得不可开交,敖良胤主动当起“和事佬”,多次上门苦口婆心劝说,讲法律,谈道德,推心置腹摆“龙门阵”。在敖老的调解下,两家人修复裂痕和好如初。

“敖老很喜欢帮助别人。当年,我结婚时经济条件特别差,每次向他借钱,他都很乐意,总是说‘尽管拿去用,等有了再还’。”邻居杨光平说,早些年,农村经济不发达,家家生活都艰难,借钱非常不容易,他是靠敖良胤的帮助才度过了生活的难关。

好家风,感染一方父老乡邻

敖良胤勤劳朴实,热爱劳动,虽然年过八旬,仍然种有3亩田土,养有一群鸡鸭。儿女们都劝老人不要再做农事,在家休息享福,还力劝老人搬进城里居住,都被老人拒绝。

“现在虽然吃穿不愁,生活安逸,但庄稼人的劳动的本色不能丢。我现在身体还可以,应该自食其力做点农活。再说,干活还可以锻炼锻炼身体呢!”老人总是这样说。

敖良胤老人生活简朴,夫妻相敬如宾,教育子女有方。几个子女在外工作,每次见面或者通电话,老人总是千叮万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非分之财分毫莫取。

一碗白米饭、一盘炒青菜、一钵丝瓜汤,便是敖良胤老人的一餐。素淡的饮食,一如老人恬淡的生活。走进老人家中,房屋、家具较为陈旧,但庭前屋内却打扫得非常整洁。

“去年以来,村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敖良胤老人不但自己带头响应,还挨家挨户动员大家。”村民杨德钦说,上个月,村里发放垃圾桶,还是敖老推着小车把垃圾桶拉了回来。在他的影响下,村民都自觉搞好环境卫生,生怕谁拖了后腿。

敖良胤老人热爱公益,关心邻里,乐于奉献,一言一行感染着一方乡邻,在东店村甚至周边几个村都享有很高威望。在老人的影响下,村民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乡村文明蔚然成风。几十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

今年3月,在村民的一致推举下,敖良胤老人被评为石鱼镇“好乡亲”。看到书有“德高望重”四个字的匾牌,曾经当过知青的冉顺忠激动得写下一首诗:“春光明媚阳光艳,群贤齐聚花果山;德高望重敖老翁,道德模范众人赞。”

“一名党员就是一盏明灯,既要照亮自己,更要照亮别人。”石鱼镇党委书记左春华说,敖良胤老人用一辈子的平凡坚守,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无论身在何时何地、身处何岗何职,都无怨无悔,矢志不移。他入党时的初心和誓言,是一种永恒的信念,早已化作血脉,融入血液,从不曾改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胜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