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公路畅通"机会自然来" 村民不再为秋收累

大足:公路畅通"机会自然来" 村民不再为秋收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8-1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7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真想不到,水泥公路通到了家门口,不仅出门方便了,收割机还直接开进田间,我家种的4亩多稻谷,不到半个小时就收完了,快速不说,才花去300元工钱,比起以前请人工收割,至少省去四分之三的钱。”8月16日中午,69岁的杨远江高兴地说。

杨远江正在为收割装袋的谷子扎紧袋口。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杨远江是大足区拾万镇楠木村7组张家坝村民,今年种了4亩多稻田,进入8月,眼见自己的田间地头一片一片金黄的稻谷,煞是惹人爱。然而,更令他惊喜的是,今年4月拾(万)金(路)至张家坝的1.6公里水泥路修通后,不但告别了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而且信息灵通的江苏籍收割机手早在13日就把收割机开来村里联系收割事宜。所以,当天他讲好300元价格,让“机收”在短短的时间里收割完自家的稻谷。

“机收”场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杨远江告诉笔者,自己的4亩多稻谷,假若是采取以前请人工收割,至少需要两天时间,一张4人“斗”,每人每天至少200元工费,加上每天伙食费,两天下来至少花费2200元左右,全年收成好的话有4000多斤谷子,按市场价算不到5000元,除去化肥、日常管理成本,基本上没有多大利润。而今采取“机收”,效益一比就出来了。

“就是呀!5年前,8组的唐奎元因为觉得请人收割是在不划算,放话‘自己宁愿不要,谁愿收割谁把谷子拿去’”。正在旁边准备晒谷子的64岁村民丁义忠接过话茬子,谈起当初村里不通公路时一个囧况。

借助公路轻松搬运稻谷回家。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丁义忠今年种了1.5亩稻田,花了150元工钱,在当天上午10时许刚采取“机收”收完稻谷。

田间,机声隆隆。笔者在楠木村7组大坟包至拾万污水处理厂与廖家坝子至董家桥段近2.1公里公路两边约400亩地头看到,五台大型收割机正在金黄的稻田中来回穿梭,收割机开过之后,留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稻茬。50岁村民王革说,他今年种了5亩多水稻,每亩机收只需要70元左右,相比人工机器收割既省钱又省力。

庭院,欢声笑语。这两天,7组68岁的邓广达也开始忙割了,但与往年不同的是,邓广达再也不会为缺乏劳力而犯愁。今年,邓广达也使用机器收割,他说:“机器收割划算些,人工挞谷一亩起码花大500块钱,而机器收割这一亩半地才花了150块钱,100块钱一亩,又方便又快捷。”

据了解,近年来,大足区农村公里进档提速,全区基本实现了行政村100%通畅、撤并村100%通达、行政村100%通客车“三百”目标。2018年至2020年,全区拟建“四好农村路”1600公里。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实现了县道、乡道和村道的协调发展。如今,迎亲的车子能开到农民家门口,农产品运输车能开到田间地头,依托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农民们把地里的蔬菜、圈里的猪牛羊鸡鸭通通换成腰包里的票子。

同时,大足区交通局紧扣“修一条路、护一条路、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强力建好、护好农村公路,农村公路由“差”变“优”,由“通”向“好”,全区引进外地大中型收割机800台左右,每亩机收比人工节约成本300至350元,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强有力支撑。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大足:公路畅通"机会自然来" 村民不再为秋收累

2019-08-17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7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真想不到,水泥公路通到了家门口,不仅出门方便了,收割机还直接开进田间,我家种的4亩多稻谷,不到半个小时就收完了,快速不说,才花去300元工钱,比起以前请人工收割,至少省去四分之三的钱。”8月16日中午,69岁的杨远江高兴地说。

杨远江正在为收割装袋的谷子扎紧袋口。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杨远江是大足区拾万镇楠木村7组张家坝村民,今年种了4亩多稻田,进入8月,眼见自己的田间地头一片一片金黄的稻谷,煞是惹人爱。然而,更令他惊喜的是,今年4月拾(万)金(路)至张家坝的1.6公里水泥路修通后,不但告别了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而且信息灵通的江苏籍收割机手早在13日就把收割机开来村里联系收割事宜。所以,当天他讲好300元价格,让“机收”在短短的时间里收割完自家的稻谷。

“机收”场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杨远江告诉笔者,自己的4亩多稻谷,假若是采取以前请人工收割,至少需要两天时间,一张4人“斗”,每人每天至少200元工费,加上每天伙食费,两天下来至少花费2200元左右,全年收成好的话有4000多斤谷子,按市场价算不到5000元,除去化肥、日常管理成本,基本上没有多大利润。而今采取“机收”,效益一比就出来了。

“就是呀!5年前,8组的唐奎元因为觉得请人收割是在不划算,放话‘自己宁愿不要,谁愿收割谁把谷子拿去’”。正在旁边准备晒谷子的64岁村民丁义忠接过话茬子,谈起当初村里不通公路时一个囧况。

借助公路轻松搬运稻谷回家。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丁义忠今年种了1.5亩稻田,花了150元工钱,在当天上午10时许刚采取“机收”收完稻谷。

田间,机声隆隆。笔者在楠木村7组大坟包至拾万污水处理厂与廖家坝子至董家桥段近2.1公里公路两边约400亩地头看到,五台大型收割机正在金黄的稻田中来回穿梭,收割机开过之后,留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稻茬。50岁村民王革说,他今年种了5亩多水稻,每亩机收只需要70元左右,相比人工机器收割既省钱又省力。

庭院,欢声笑语。这两天,7组68岁的邓广达也开始忙割了,但与往年不同的是,邓广达再也不会为缺乏劳力而犯愁。今年,邓广达也使用机器收割,他说:“机器收割划算些,人工挞谷一亩起码花大500块钱,而机器收割这一亩半地才花了150块钱,100块钱一亩,又方便又快捷。”

据了解,近年来,大足区农村公里进档提速,全区基本实现了行政村100%通畅、撤并村100%通达、行政村100%通客车“三百”目标。2018年至2020年,全区拟建“四好农村路”1600公里。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实现了县道、乡道和村道的协调发展。如今,迎亲的车子能开到农民家门口,农产品运输车能开到田间地头,依托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农民们把地里的蔬菜、圈里的猪牛羊鸡鸭通通换成腰包里的票子。

同时,大足区交通局紧扣“修一条路、护一条路、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强力建好、护好农村公路,农村公路由“差”变“优”,由“通”向“好”,全区引进外地大中型收割机800台左右,每亩机收比人工节约成本300至350元,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强有力支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胜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