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龙驹镇:农技专家进了村 发展产业拔穷根

万州龙驹镇:农技专家进了村 发展产业拔穷根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8-2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7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周晓瑜 通讯员 应凤林)“先将这些肥料放下去,然后深翻25cm深的坑,将泥土、肥料搅拌均匀,以免烧根……”昨(26)日,在地宝土家族乡龙河村的脆李种植基地里,王万清用接地气的语言,将果树栽植管护技术传递给农户,受到一致好评。

今年50多岁的王万清,多年来专注于粉黛脆李的种植,不仅自己在溪口乡种植了33.3万平方米脆李,今年随着全区教师、医师、农技师“三师”入户工作的开展,王万清成为区级产业扶贫专家组成员之一,负责提供伏淡季小水果的技术指导。

王万清正在讲解果树栽植技术 通讯员 应凤林 摄

因地制宜 开出脱贫“药方”

龙驹镇分水村,地势偏远,山高坡陡,多年来,村里产业空虚,村民增收无望。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入驻分水村的“第一书记”邓学梅深知,无产业,无发展。于是,邓学梅找到水果方面的技术员王万清,希望他能对分水村的产业进行规划,找到一个适合分水村发展的产业,改变全村落后状况。

王万清对分水村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土壤结构等进行了综合考察,结合考察结果和市场前景,建议发展粉黛脆李。

2018年1月18日,分水村李子产业园破土动工,平整土地、开沟起垄、放线定植……从规划开始,到李子树苗落地,施肥管护,王万清总是隔三差五往基地跑,一步步指导着村民们栽种李子,当年6月,33.3万平方米标准化产业园建成。

“建产业园的时候,老王手把手地指导、传授技术,才让树子长势这么好。”村支书张洪斌说,不管产业园有没有事,王万清总会不定期地来这里看看树苗的长势,给果农们说说当前的注意事项,安排下个阶段的管护工作,俨然成了基地的一个“保姆”。

产业园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积极性。“我家不仅在合作社入了股,现在我在产业园务工,每月有近2千元收入,又能照顾患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这都是村里产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实惠。”2组贫困户尹长春笑着说。

现在,去年栽种的李子苗已经长高了一大截,在春风中伸枝展叶,绽放新绿。站在产业园中,望着漫山遍野的李子树,王万清难掩欣喜:“明年果园就全面进入成熟收获期,村集体和贫困户就可以分红了。”

把脉问诊 贫困村产业重焕生机

时下的天城镇高寨村李子园,大拇指般粗壮的棵棵树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看着发展良好的果园,村民徐大贵的心里像吃了蜂蜜一样甜。

“这多亏了王老师,要不是他给我们重新改造、技术培训、转变观念和提高管护技术,这片林子哪长得这么好哟。”在徐大贵的记忆里,曾经的这片李子基地,到处是杂草丛生,果树死的死、蔫的蔫,完全不像一个果园。

为了挽救村里唯一的产业,托起村民们致富的希望。去年,村里干部找到王万清,希望通过将果园重新改造,建设标准化果园,让果园能有效益。

“没有人懂技术,更谈不上管护了。”在村干部的邀请下,王万清隔三差五被请到基地里,指导果农们修枝剪叶、管护施肥,为果农们开展技术培训。在王万清的指导和悉心培训下,大家渐渐掌握了脆李的施肥、修枝整形等管护技术。

今年春天,6.7万平方米脆李基地开始发生悄然改变:原本杂草丛生的果树显露出来,漫天生长的枝丫有了固定的形状,一些矮小的树苗也渐渐长高,并通过重新栽植、开沟修渠,凌乱的果园摇身一变现代化标准化果园……

见时机成熟,王万清开始做起了村民们的工作,动员大家纷纷加入培训的队伍中来,听他传授李子的管护技术。

1个、5个、10个……渐渐地,加入学习的村民越来越多。在王万清的培训和指导下,村民纷纷效仿村干部的做法,开始对自家的李子树除草、修枝整形,按照王万清说的标准化管理开始管护。

从不管到管,从不懂技术到懂技术,从不用技术到用技术,在高寨村,王万清用自己的努力,让原本几近无希望的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并走上了正轨。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万州龙驹镇:农技专家进了村 发展产业拔穷根

2019-08-27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7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周晓瑜 通讯员 应凤林)“先将这些肥料放下去,然后深翻25cm深的坑,将泥土、肥料搅拌均匀,以免烧根……”昨(26)日,在地宝土家族乡龙河村的脆李种植基地里,王万清用接地气的语言,将果树栽植管护技术传递给农户,受到一致好评。

今年50多岁的王万清,多年来专注于粉黛脆李的种植,不仅自己在溪口乡种植了33.3万平方米脆李,今年随着全区教师、医师、农技师“三师”入户工作的开展,王万清成为区级产业扶贫专家组成员之一,负责提供伏淡季小水果的技术指导。

王万清正在讲解果树栽植技术 通讯员 应凤林 摄

因地制宜 开出脱贫“药方”

龙驹镇分水村,地势偏远,山高坡陡,多年来,村里产业空虚,村民增收无望。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入驻分水村的“第一书记”邓学梅深知,无产业,无发展。于是,邓学梅找到水果方面的技术员王万清,希望他能对分水村的产业进行规划,找到一个适合分水村发展的产业,改变全村落后状况。

王万清对分水村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土壤结构等进行了综合考察,结合考察结果和市场前景,建议发展粉黛脆李。

2018年1月18日,分水村李子产业园破土动工,平整土地、开沟起垄、放线定植……从规划开始,到李子树苗落地,施肥管护,王万清总是隔三差五往基地跑,一步步指导着村民们栽种李子,当年6月,33.3万平方米标准化产业园建成。

“建产业园的时候,老王手把手地指导、传授技术,才让树子长势这么好。”村支书张洪斌说,不管产业园有没有事,王万清总会不定期地来这里看看树苗的长势,给果农们说说当前的注意事项,安排下个阶段的管护工作,俨然成了基地的一个“保姆”。

产业园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积极性。“我家不仅在合作社入了股,现在我在产业园务工,每月有近2千元收入,又能照顾患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这都是村里产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实惠。”2组贫困户尹长春笑着说。

现在,去年栽种的李子苗已经长高了一大截,在春风中伸枝展叶,绽放新绿。站在产业园中,望着漫山遍野的李子树,王万清难掩欣喜:“明年果园就全面进入成熟收获期,村集体和贫困户就可以分红了。”

把脉问诊 贫困村产业重焕生机

时下的天城镇高寨村李子园,大拇指般粗壮的棵棵树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看着发展良好的果园,村民徐大贵的心里像吃了蜂蜜一样甜。

“这多亏了王老师,要不是他给我们重新改造、技术培训、转变观念和提高管护技术,这片林子哪长得这么好哟。”在徐大贵的记忆里,曾经的这片李子基地,到处是杂草丛生,果树死的死、蔫的蔫,完全不像一个果园。

为了挽救村里唯一的产业,托起村民们致富的希望。去年,村里干部找到王万清,希望通过将果园重新改造,建设标准化果园,让果园能有效益。

“没有人懂技术,更谈不上管护了。”在村干部的邀请下,王万清隔三差五被请到基地里,指导果农们修枝剪叶、管护施肥,为果农们开展技术培训。在王万清的指导和悉心培训下,大家渐渐掌握了脆李的施肥、修枝整形等管护技术。

今年春天,6.7万平方米脆李基地开始发生悄然改变:原本杂草丛生的果树显露出来,漫天生长的枝丫有了固定的形状,一些矮小的树苗也渐渐长高,并通过重新栽植、开沟修渠,凌乱的果园摇身一变现代化标准化果园……

见时机成熟,王万清开始做起了村民们的工作,动员大家纷纷加入培训的队伍中来,听他传授李子的管护技术。

1个、5个、10个……渐渐地,加入学习的村民越来越多。在王万清的培训和指导下,村民纷纷效仿村干部的做法,开始对自家的李子树除草、修枝整形,按照王万清说的标准化管理开始管护。

从不管到管,从不懂技术到懂技术,从不用技术到用技术,在高寨村,王万清用自己的努力,让原本几近无希望的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并走上了正轨。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