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小小猕猴桃托起贫困户创业致富梦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4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猕猴桃如果说得了的溃疡病,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相当于人得了癌症。如不及时防治,轻者枝条枯死、树干产生病斑,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对猕猴桃果园造成严重威胁。”昨(3)日,家住重庆市大足区龙石镇白土村的村民马大华、蒋远书夫妇在田间地头显得异常忙碌。
当天,马大华、蒋远书夫妇在村里猕猴桃果园内,开展果树剪枝整形,施肥、除草、犁田松土等秋季管护管理,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随行的区农委扶贫办人员向笔者介绍说,夫妇俩之所以这么勤恳,是因为这片地里面托起了他们贫困创业致富梦。
据悉,今年46岁马大华,是大足区龙石镇白土村1组村民。因家庭贫困,收入微薄,于2013年正式建档立卡成为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
全家一共有4口人,马大华听力不好,母亲无劳动能力,儿子在读书。整个家庭生活的维持就靠马大华和妻子在家务农,微薄的收入,再加上巨大的生活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儿。 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扶贫干部们的帮助影响下,夫妻二人多方寻找脱贫致富路,通过多方比较,最终将目光瞄到了红心猕猴桃种植行业。
猕猴桃托起创业梦,马大华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迈入了猕猴桃种植行业。2016年2月底,马大华与妻子通过多方努力,并与弟弟一起开垦了4亩土地,作为栽种红心猕猴桃的试验田。栽种红心猕猴桃秧苗,前期精心管护后,试验栽种的红心猕猴桃第一次挂果。
“以前,弥猴桃一般是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才能适应生长。”马大华说,“现在果实的口感还可以,说明老家的土质、气候非常适合栽种。”
此外,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马大华还报名参加了区农委的培训活动,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拥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让马大华对猕猴桃的种植有了更大的信心。
逐步走出脱贫的他,面对家里的老房子垮塌后,毫不犹豫重新盖上了新房。田地荒芜了,又重新进行开垦。同时,马大华与妻子通过多方努力,在本村流转了40余亩土地,一次性栽种了35亩红心猕猴桃和10亩柑橘。还为试验田的猕猴桃进行了套袋,初步估计,今年的产量能达到2000余斤。
据悉,红心猕猴桃从栽种到挂果需要3年的时间。而从栽苗、打水泥柱、搭架子、安装防护网、有机肥……每亩的成本大约需要1万元,这对于夫妻二人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可是,马大华并不担心。他算了一笔账,红心猕猴桃的市场价为12元/公斤,而正常的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这样一来,如果管护得当,正式挂果后,2—3年便可收回成本,年收入可达16万元以上。
眼望着一亩又一亩长势良好的猕猴桃和柑橘,马大华露出了朴实而幸福的笑。下一步,当地也将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和“产业扶贫”的发展理念,引导种植园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直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从而建成精品猕猴桃生态观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