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防空办邀请全国60余家网络媒体走进“地下长城”
让最大变量成为人防宣传最大增量

市人民防空办邀请全国60余家网络媒体走进“地下长城”
让最大变量成为人防宣传最大增量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9-0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6日17时28分讯(见习记者 张雪莹 通讯员 王诚洁)9月3日上午10时,全国60余家重点网络媒体开始走进山城重庆人防工程采风,并进行网络“直播”,截至11时30分,观看“直播”和其衍生小视频的人数就达到600万人次。当天,参与采访的网络媒体便运用多种方式,通过网站、APP、微博、微信等途径,把重庆人防工程建设的特点和亮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活动现场图。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华龙网发

据了解,市人民防空办从2017年起,携手华龙网连续2年邀请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人防建设成果。“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各有千秋,但在扩大人防宣传覆盖面上,网络媒体更胜一筹。”市人民防空办党组书记、主任郑平介绍说,今年重庆“6·5”大轰炸纪念日前后,该办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各种宣传渠道进行评估。其中的一组数字耐人寻味: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头顶烈日,在各区县的商业广场、小区张贴、发放各类宣传画册(资料)10余万张,最终阅读人数约为100余万人次;华龙网、上游新闻等制作的网络专题、视频、互动H5等,同时间段阅读人数达400余万次。

郑平说,这进一步促使市人民防空办与网络媒体携手,努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人防宣传教育的最大增量。抗战时期重庆曾遭受日军长达5年半的轰炸,英勇的重庆军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伤亡2.5万余人、城市多次损毁的惨痛代价。重庆人对抗日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人防部门便把网络媒体集中采访的时间定在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人民防空最鲜明的标志是人防工程,重庆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程度高、特色鲜明,有许多故事可以挖掘,市人民防空办便把采访报道的重点放到了称为“地下长城”的人防工程上。

活动现场图。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华龙网发

九龙坡区的建川博物馆竟然“藏”在24个防空洞内,渝北区的大龙山避暑纳凉点不仅可以纳凉还能听理论宣讲,渝中区的解放碑地下环道竟然集地下道路交通、轨道交通、人防设施、地下车库等为一体,李子坝酒类一条街的防空洞里竟然“藏”了一个涵盖世界各地红酒的酒窖……等等,一系列与人防工程相关的地方,让见惯了“大世面”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媒记者、编辑们啧啧称奇,更让大家对人防工程“战时保护生命、平时服务生活”的独特功能有了切身的体会。

“在报道人防工程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一次深刻的国防教育。”参与采访活动的中国日报记者曹梓楠深有感触地说,有备才能无患,居安必须思危,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掌握一定话语权的媒体工作者首先要筑牢自身的精神长城。

人民网记者冯粒对重庆庞大的地下工程感到震惊,他表示,新时代的人防工程担当起了新的使命,重庆将百姓日常活动的地方与人防工作相结合,真正实现了人防工程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

活动现场图。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不仅把防空洞变成休闲纳凉点,还把‘讲习所’搬进了防空洞,讲解员把一些枯燥的主题宣讲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来呈现,非常接地气,效果也很好。”宁夏新闻网的编辑张玉婷坦言,重庆把防空洞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市民在这里喝茶乘凉,很休闲。

“每座城市都带着独特的历史印记,在重庆,防空洞里就可以感受到民族记忆,是重庆专属的人文符号。”西部网编辑钟莹表示,这座在历史遗迹上建起来的博物馆,给防空洞赋予了新的生命。重庆依托独特的历史资源,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值得很多城市学习借鉴。

活动现场图。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华龙网发

第三次参与采访活动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刘柳,提前作好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发布信息的准备,并在采访中以图文、音频、小视频等形式展现山城人防工程的历史变迁。她说,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网络媒体应该有大事大抓的担当,不能整天围绕明星家事、名人琐事打转转,为用户提供没有价值的琐碎信息。

……

据统计,参与采访媒体共编辑发布原创稿件上百篇,点击量达5000余万人次。

活动现场图。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华龙网发

“当前,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因此,人防宣传教育主动融入互联网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网络媒体进人防活动今后还会继续组织。”郑平表示,在此基础上,还要协调传统媒体共同抓好人防宣传,努力形成报刊上有文、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声、网络上有互动的人防宣传教育新格局,为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凝聚强大合力。

点击进入专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市人民防空办邀请全国60余家网络媒体走进“地下长城”
让最大变量成为人防宣传最大增量

2019-09-06 17:34:32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6日17时28分讯(见习记者 张雪莹 通讯员 王诚洁)9月3日上午10时,全国60余家重点网络媒体开始走进山城重庆人防工程采风,并进行网络“直播”,截至11时30分,观看“直播”和其衍生小视频的人数就达到600万人次。当天,参与采访的网络媒体便运用多种方式,通过网站、APP、微博、微信等途径,把重庆人防工程建设的特点和亮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活动现场图。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华龙网发

据了解,市人民防空办从2017年起,携手华龙网连续2年邀请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人防建设成果。“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各有千秋,但在扩大人防宣传覆盖面上,网络媒体更胜一筹。”市人民防空办党组书记、主任郑平介绍说,今年重庆“6·5”大轰炸纪念日前后,该办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各种宣传渠道进行评估。其中的一组数字耐人寻味: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头顶烈日,在各区县的商业广场、小区张贴、发放各类宣传画册(资料)10余万张,最终阅读人数约为100余万人次;华龙网、上游新闻等制作的网络专题、视频、互动H5等,同时间段阅读人数达400余万次。

郑平说,这进一步促使市人民防空办与网络媒体携手,努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人防宣传教育的最大增量。抗战时期重庆曾遭受日军长达5年半的轰炸,英勇的重庆军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伤亡2.5万余人、城市多次损毁的惨痛代价。重庆人对抗日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人防部门便把网络媒体集中采访的时间定在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人民防空最鲜明的标志是人防工程,重庆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程度高、特色鲜明,有许多故事可以挖掘,市人民防空办便把采访报道的重点放到了称为“地下长城”的人防工程上。

活动现场图。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华龙网发

九龙坡区的建川博物馆竟然“藏”在24个防空洞内,渝北区的大龙山避暑纳凉点不仅可以纳凉还能听理论宣讲,渝中区的解放碑地下环道竟然集地下道路交通、轨道交通、人防设施、地下车库等为一体,李子坝酒类一条街的防空洞里竟然“藏”了一个涵盖世界各地红酒的酒窖……等等,一系列与人防工程相关的地方,让见惯了“大世面”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媒记者、编辑们啧啧称奇,更让大家对人防工程“战时保护生命、平时服务生活”的独特功能有了切身的体会。

“在报道人防工程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一次深刻的国防教育。”参与采访活动的中国日报记者曹梓楠深有感触地说,有备才能无患,居安必须思危,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掌握一定话语权的媒体工作者首先要筑牢自身的精神长城。

人民网记者冯粒对重庆庞大的地下工程感到震惊,他表示,新时代的人防工程担当起了新的使命,重庆将百姓日常活动的地方与人防工作相结合,真正实现了人防工程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

活动现场图。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不仅把防空洞变成休闲纳凉点,还把‘讲习所’搬进了防空洞,讲解员把一些枯燥的主题宣讲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来呈现,非常接地气,效果也很好。”宁夏新闻网的编辑张玉婷坦言,重庆把防空洞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市民在这里喝茶乘凉,很休闲。

“每座城市都带着独特的历史印记,在重庆,防空洞里就可以感受到民族记忆,是重庆专属的人文符号。”西部网编辑钟莹表示,这座在历史遗迹上建起来的博物馆,给防空洞赋予了新的生命。重庆依托独特的历史资源,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值得很多城市学习借鉴。

活动现场图。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华龙网发

第三次参与采访活动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刘柳,提前作好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发布信息的准备,并在采访中以图文、音频、小视频等形式展现山城人防工程的历史变迁。她说,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网络媒体应该有大事大抓的担当,不能整天围绕明星家事、名人琐事打转转,为用户提供没有价值的琐碎信息。

……

据统计,参与采访媒体共编辑发布原创稿件上百篇,点击量达5000余万人次。

活动现场图。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华龙网发

“当前,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因此,人防宣传教育主动融入互联网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网络媒体进人防活动今后还会继续组织。”郑平表示,在此基础上,还要协调传统媒体共同抓好人防宣传,努力形成报刊上有文、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声、网络上有互动的人防宣传教育新格局,为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凝聚强大合力。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 董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