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脱贫攻坚 万州高级农艺师把贫困户培养成了“土专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9日14时10分讯(通讯员 熊黎云 应凤林 吴珺)“作为晚熟柑橘,玫瑰香橙的修剪不在冬季而是在春天。对刚刚衰老的果树,我们要进行枝组更新。”昨(8)日,一场果树种植技术培训在万州区龙沙镇田间开展,果树专家汪小伟现场讲解着玫瑰香橙营养枝的修剪和大小年的管控技术等,早已汗如雨下。
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充满激情……作为万州“农技师入户”柑橘产业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万州区果树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汪小伟运用自己专业所长,依靠科技的力量,为多个贫困村打开了“产业之门”,带领着数万农民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立秋过后,位于万州区九池乡西南部的普安村沃柑基地里,一株株沃柑树生机勃发,颗颗果实挂在枝头,惹人喜爱。看着眼前的景象,村支书黄美君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以前村里都没有主导产业,现在不仅有了柑橘产业,还发展得这么好,但这得感谢汪站长啊!”黄美君口中的汪站长,便是汪小伟。
一个沃柑基地和汪小伟能扯上什么关系呢?这还得从2015年7月下旬一个晚上的那通电话说起。
那天晚上,汪小伟接到九池乡主要负责人打来的电话:“汪站长,产业方面你是专家,想麻烦你到我们普安村走一趟,看这个贫困村发展点什么产业好?”电话那头,对方开门见山、满是期待。
作为九池乡2015年的整体脱贫村,普安村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村民居住分散且劳动力不足,全村缺乏规模性的支柱产业。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一位外地的业主来到普安村准备发展产业。可在考察过后,选择什么样的产业让他犯了难,并迟迟拿不定主意。“这个村海拔不高不低,真不知道发展点什么好。”村支书黄美君说。
经过几天的实地调查和土壤检测,汪小伟大胆提出了种植“沃柑、蜜柚、矮晚柚”等小水果的产业发展建议。
为了帮助普安村选准产业,汪小伟还给中国柑橘研究所和全国各地的许多农业专家打去电话,请教交流。而这样的电话,前前后后不下20个。
如今,村里的沃柑产业已经挂果,发展良好,可带动周边百余村民共同致富。
同样的故事,在铁峰乡富强村,郭村镇中洋村、笔峰村多次上演。在汪小伟的出谋划策和规划下,这些贫困村有了新的产业规划,未来发展可期。
60多岁的向立凯做梦也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能走出大山过上好日子,凭自己的本事每个月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柑橘“土专家”。
向立凯是新乡镇治华村的脱贫户,也是汪小伟帮扶的贫困户对象。多年来,老向和儿子都是股骨头坏死,妻子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全家仅靠儿媳在外打工维持生计,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扶贫先扶智。2015年汪小伟结对帮扶老向后,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介绍他到甘宁镇一家果园当起了管护员,同时,汪小伟也隔三差五来到果园,手把手教他果树的拉枝、整形、施肥、喷药、除花等管护技术。
渐渐地,在汪小伟的悉心指导下,老向从一名纯粹的看园人变成了懂技术的“土专家”,懂得果树的基本管护了,工资也从当时的千多元钱,变成了现在每月2000多元,实现了脱贫。
日子逐渐好起来的老向一家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该表,老向从以前邋里邋遢的印象变得衣衫整洁、精神抖擞,妻子的哮喘逐渐好转,也跟着他来到果园干起了活儿。儿子儿媳也不用担心家里的情况,能专心在外务工了。
“我们的职责就是把农业技术交给农民,让他们更好地发展产业!”汪小伟说,给农民传授果树的相关技术,他从来不藏着掖着,向来是倾囊传授。
每年2-4月,果园里最忙碌的日子,他都会聘请一些贫困户前来务工,在赚钱的同时,还手把手交给他们技术,久而久之,这些贫困户也成了当地的“土专家”,力所能及帮助村民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给我们传授技术比发钱还强!”向立凯说。
在汪小伟的传授下,一大批农民成为本村的产业管护“土专家”。
在万州区,还有许许多多农技师正行进在田间地头,活跃在村庄院坝,精准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