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板有“眼” 北碚不断优化智能系统管好蓝天

有板有“眼” 北碚不断优化智能系统管好蓝天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9-1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0日20时35分讯(记者 余春兰 刘岱松)咚、咚,简短的两声,北碚区大气防治网格化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弹出信息框。

工作人员快速抬头,阅读信息:龙凤桥街道某处有附近有烟火,疑似焚烧。他随即把信息反馈给龙凤桥街道的网格联络员,网格联络员很快前往目的地,把火扑灭。

无人操控,监控系统依旧能自动报警,这得益于北碚区对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进行AI人工智能升级。升级后的系统能自动捕捉污染源,并及时发出相关的警告信息。

“这相当于在‘千里眼’的基础上,再添‘智慧大脑’,北碚大气防治将更高效智能。”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覃林认为,“人防”到“技防”的背后,是北碚顺应历史潮流的一次尝试,也是北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工作人员在指挥中心查看监控画面。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千里“眼” 坐办公室就能“看”见污染

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北碚人津津乐道的资本。守护“北碚蓝”,更是当地人的共识。

但如何守护这看得见摸不着的大气?

2018年9月,结合山地丘陵地带特点以及“两山夹一槽”的地理环境、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等实际情况,北碚率先在全市建成投用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

据悉,北碚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由1个综合指挥中心、129套监测监控设备、1套管理信息系统、1支延伸至村(社区)的600余名网格员队伍和一系列规章制度构成,利用实时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废气排放源开展精确管控和精准治理。

覃林说,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监测监控的盲区,北碚围绕重点区域、工业园区、道路交通、传输通道等重要领域和点位,按需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监控设备,并建立专门的数据模型,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预警。同时,北碚还辅以无人机大范围的机动巡查,利用无人机宽广的天眼视角,进一步补缺监测监控盲区。

“比如地表裸露范围问题,若是以前靠人力巡查,得花上1天时间,有了这个系统,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能查到。近处的,我们值班人员也可以过去;远处的,就采用派单形式,告知相关网格员,由网格员前去处理,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就可解决。”覃林说,这个系统实现了全方位多手段的检测,有效守护了“北碚蓝”。

一时间,北碚区大气防治网格化指挥中心引来不少市内外兄弟单位考察学习。

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查看企业废气排放情况。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智慧“眼” 升级版自动转向“明察秋毫”

“虽已基本实现监测监控全覆盖,但监测监控过程中的‘人防’痕迹较为明显。”覃林以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中的46个视频监控为例,他说这些视频摄像头对准固定的区域进行监测监控,工作人员需要在指挥中心紧盯监控画面,不断调整方位和角度,再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网格员,由网格员前往现场进行处置,这样的技术手段很传统,需要大量的人力。

此外,以往这些视频摄像头不能自动旋转,需要工作人员在指挥中心手动操作,而且一次只能操作一个监控设备,存在发现问题不全面的漏洞,工作人员非常辛苦,但仍无法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为此,今年8月,北碚对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中的部分视频监控进行了升级,增加污染源AI智能识别功能。升级后的视频监控不仅会自动旋转,其还能够将捕捉到的视频图像在后台实时分解为50余个不同色度和相关特性的图层,进行高速运算与自动甄别,准确分辨水雾与烟尘、蒸气与颗粒物等特征,识别率达99.5%以上。

“通过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指挥中心值班人员无需24小时盯住监控画面,也避免了污染事件发生后再人工录像分析的‘马后炮’出现。”覃林说,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的运行,实现了从被动治理到主动监管的转变,有效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北碚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督查控尘降尘情况。通讯员 霍吕 摄

犀利“眼” 快读数据实现AI运算管理

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投用后,北碚第一时间将其运用到了露天焚烧烟雾识别上,该技术充分发挥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让数据的获取、传输、分析、决策服务形成了一体化的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了“发现—交办—处置—反馈—考评”全链条的有序开展,使北碚大气污染防治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除了露天焚烧烟雾识别,目前,北碚正在对道路与建筑工地扬尘、渣土车无遮盖、裸露土地未覆盖和水质异常、污染溯源预测等场景进行系统训练和试验,逐步将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应用到生态环境治理的各个领域,不断提升北碚管污治污信息化水平。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下一步北碚将把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与城市公交、智慧工地、智慧城市等系统进行有机整合,以实现对大气污染全方位的智能化监管。同时,北碚还计划在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上,把水环境、企业监管等内容纳入智能化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感知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构筑“更透彻的感知、更安全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环境治理”的新型生态环境智能化监管体系,实现“监、管、查、控”的统一,不断提升北碚生态文明建设质量,让生态北碚更加耀眼夺目。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有板有“眼” 北碚不断优化智能系统管好蓝天

2019-09-10 20:40:18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0日20时35分讯(记者 余春兰 刘岱松)咚、咚,简短的两声,北碚区大气防治网格化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弹出信息框。

工作人员快速抬头,阅读信息:龙凤桥街道某处有附近有烟火,疑似焚烧。他随即把信息反馈给龙凤桥街道的网格联络员,网格联络员很快前往目的地,把火扑灭。

无人操控,监控系统依旧能自动报警,这得益于北碚区对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进行AI人工智能升级。升级后的系统能自动捕捉污染源,并及时发出相关的警告信息。

“这相当于在‘千里眼’的基础上,再添‘智慧大脑’,北碚大气防治将更高效智能。”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覃林认为,“人防”到“技防”的背后,是北碚顺应历史潮流的一次尝试,也是北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工作人员在指挥中心查看监控画面。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千里“眼” 坐办公室就能“看”见污染

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北碚人津津乐道的资本。守护“北碚蓝”,更是当地人的共识。

但如何守护这看得见摸不着的大气?

2018年9月,结合山地丘陵地带特点以及“两山夹一槽”的地理环境、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等实际情况,北碚率先在全市建成投用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

据悉,北碚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由1个综合指挥中心、129套监测监控设备、1套管理信息系统、1支延伸至村(社区)的600余名网格员队伍和一系列规章制度构成,利用实时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废气排放源开展精确管控和精准治理。

覃林说,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监测监控的盲区,北碚围绕重点区域、工业园区、道路交通、传输通道等重要领域和点位,按需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监控设备,并建立专门的数据模型,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预警。同时,北碚还辅以无人机大范围的机动巡查,利用无人机宽广的天眼视角,进一步补缺监测监控盲区。

“比如地表裸露范围问题,若是以前靠人力巡查,得花上1天时间,有了这个系统,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能查到。近处的,我们值班人员也可以过去;远处的,就采用派单形式,告知相关网格员,由网格员前去处理,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就可解决。”覃林说,这个系统实现了全方位多手段的检测,有效守护了“北碚蓝”。

一时间,北碚区大气防治网格化指挥中心引来不少市内外兄弟单位考察学习。

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查看企业废气排放情况。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智慧“眼” 升级版自动转向“明察秋毫”

“虽已基本实现监测监控全覆盖,但监测监控过程中的‘人防’痕迹较为明显。”覃林以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中的46个视频监控为例,他说这些视频摄像头对准固定的区域进行监测监控,工作人员需要在指挥中心紧盯监控画面,不断调整方位和角度,再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网格员,由网格员前往现场进行处置,这样的技术手段很传统,需要大量的人力。

此外,以往这些视频摄像头不能自动旋转,需要工作人员在指挥中心手动操作,而且一次只能操作一个监控设备,存在发现问题不全面的漏洞,工作人员非常辛苦,但仍无法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为此,今年8月,北碚对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中的部分视频监控进行了升级,增加污染源AI智能识别功能。升级后的视频监控不仅会自动旋转,其还能够将捕捉到的视频图像在后台实时分解为50余个不同色度和相关特性的图层,进行高速运算与自动甄别,准确分辨水雾与烟尘、蒸气与颗粒物等特征,识别率达99.5%以上。

“通过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指挥中心值班人员无需24小时盯住监控画面,也避免了污染事件发生后再人工录像分析的‘马后炮’出现。”覃林说,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的运行,实现了从被动治理到主动监管的转变,有效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北碚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督查控尘降尘情况。通讯员 霍吕 摄

犀利“眼” 快读数据实现AI运算管理

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投用后,北碚第一时间将其运用到了露天焚烧烟雾识别上,该技术充分发挥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让数据的获取、传输、分析、决策服务形成了一体化的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了“发现—交办—处置—反馈—考评”全链条的有序开展,使北碚大气污染防治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除了露天焚烧烟雾识别,目前,北碚正在对道路与建筑工地扬尘、渣土车无遮盖、裸露土地未覆盖和水质异常、污染溯源预测等场景进行系统训练和试验,逐步将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应用到生态环境治理的各个领域,不断提升北碚管污治污信息化水平。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下一步北碚将把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与城市公交、智慧工地、智慧城市等系统进行有机整合,以实现对大气污染全方位的智能化监管。同时,北碚还计划在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上,把水环境、企业监管等内容纳入智能化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感知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构筑“更透彻的感知、更安全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环境治理”的新型生态环境智能化监管体系,实现“监、管、查、控”的统一,不断提升北碚生态文明建设质量,让生态北碚更加耀眼夺目。

[责任编辑: 何燕宏]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