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农村妇女刘世莉50岁创业 带领7位农民工脱贫致富

石柱:农村妇女刘世莉50岁创业 带领7位农民工脱贫致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9-1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2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搬运大米、登记入库、检查质量……重庆石柱县下路街道55岁的刘世莉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天天早出晚归,事事亲力亲为,不仅将自己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大米加工厂管理的井然有序,而且带领7位农民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产业结构出商机 加工稻米始创业

昨(11)日,笔者来到石柱县下路街道,走进刘世莉组建的大米加工车间时,额前头发渐显斑白的她带领5位工人正干得风风火火。

偌大一个生产车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在上班,笔者正在纳闷时,她跑过来介绍说:“这是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米加工流水线,从稻谷进仓到大米包装入库,虽然有15道生产工艺,但只要5个人就够了,每天上班8小时可加工大米30多吨。”

刘世莉(中)在生产车间与工人一起搬运大米。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2014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以来,伴随着深度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石柱县种植有机水稻的农户越来越多。时年50岁,正在苦苦奔波寻找创业门路的刘世莉瞄准了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商机,便四处筹集资金,在下路街道租用数间民房,投资上百万元,注册成立了公司,并购买了一套日加工大米量为100吨的流水生产线。

收购最好的稻谷 加工最好的稻米

生产经营渐入佳境以来,刘世莉便为自己加工的大米注册了商标。

石柱县高海拔乡镇的优质晚熟水稻,加工出来的稻米颗粒饱满、色泽洁白,而煮成的米饭绵滑细腻、香醇适口、味道极佳,成为刘世莉的眼中“盯”。每年从春季种植稻秧到稻谷收割阶段,她多次到各高海拔乡镇水稻种植地查看稻秧长势、防病治虫和稻谷成熟情况,再选择性收购优质稻谷。

刘世莉在成品车间检查大米入库情况。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刘世莉秉持着“质量求生存、品牌求发展”理念,向着“收购最好的稻谷,加工最好的稻米”的经营目标执着奋进。笔者在其成品仓库看到,各系列品种大米在规划的区域内堆放得整整齐齐。

“每个月销售大米在300吨左右,春节期间的销售量则大量增加,一年下来销售量在4000吨以上。”销售人员刘瑞介绍说,其产品远销湖北的建始县和恩施州等地,近销邻近的丰都、忠县、彭水、石柱等十余个区县。

帮扶带动见成效 7村民脱贫致富

一条从底楼成品仓库直通到二楼的输送带吸引了笔者的目光。原来,运输大米的货车只要停靠在二楼公司的门口,一袋袋包装好的大米通过输送带源源不断地传送,便可实现自动装货。

“有了这配套输送设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刘总时时刻刻在为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操心操劳。”已在该公司上班整整5年,从事生产管理的马泽和说道。

今年年过40岁的马泽华在浙江省的萧山区务工多年,由于左手残废,在外务工工资较低,家庭一直比较贫困,2015年春节回到下路街道过年时,正赶上刘世莉的公司招工,他到厂里查看一番后,决定留在老家上班,没想到一干就是5年之久。

“我现在每个月工资有6000多元,大米生意好、加工量大的时候工资更高。”马泽华乐呵呵自我介绍说,这里劳动强度不大,每天工作只有8个小时,很幸运在老家找到了这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让我走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家住下路街道柏树村的隆江兵也是该公司的一位老员工。在该公司上班3年后,家里便修建起了崭新的砖瓦房。

“我们每月的保底工资是3500元,另外还有奖金,在这个公司车间上班的有5名工人,另有1名送货的驾驶员和1名销售人员,上班的7个人以前的家庭都比较贫困,现在都过上了好日子……”年过半百的罗和先向笔者介绍道。

时光如白驹过隙,5年来,刘世莉风雨兼程、勤劳苦干,带领工人开辟出了生产经营的新天地,走上了企业与工人增收的双赢发展之路。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石柱:农村妇女刘世莉50岁创业 带领7位农民工脱贫致富

2019-09-1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2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搬运大米、登记入库、检查质量……重庆石柱县下路街道55岁的刘世莉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天天早出晚归,事事亲力亲为,不仅将自己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大米加工厂管理的井然有序,而且带领7位农民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产业结构出商机 加工稻米始创业

昨(11)日,笔者来到石柱县下路街道,走进刘世莉组建的大米加工车间时,额前头发渐显斑白的她带领5位工人正干得风风火火。

偌大一个生产车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在上班,笔者正在纳闷时,她跑过来介绍说:“这是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米加工流水线,从稻谷进仓到大米包装入库,虽然有15道生产工艺,但只要5个人就够了,每天上班8小时可加工大米30多吨。”

刘世莉(中)在生产车间与工人一起搬运大米。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2014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以来,伴随着深度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石柱县种植有机水稻的农户越来越多。时年50岁,正在苦苦奔波寻找创业门路的刘世莉瞄准了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商机,便四处筹集资金,在下路街道租用数间民房,投资上百万元,注册成立了公司,并购买了一套日加工大米量为100吨的流水生产线。

收购最好的稻谷 加工最好的稻米

生产经营渐入佳境以来,刘世莉便为自己加工的大米注册了商标。

石柱县高海拔乡镇的优质晚熟水稻,加工出来的稻米颗粒饱满、色泽洁白,而煮成的米饭绵滑细腻、香醇适口、味道极佳,成为刘世莉的眼中“盯”。每年从春季种植稻秧到稻谷收割阶段,她多次到各高海拔乡镇水稻种植地查看稻秧长势、防病治虫和稻谷成熟情况,再选择性收购优质稻谷。

刘世莉在成品车间检查大米入库情况。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刘世莉秉持着“质量求生存、品牌求发展”理念,向着“收购最好的稻谷,加工最好的稻米”的经营目标执着奋进。笔者在其成品仓库看到,各系列品种大米在规划的区域内堆放得整整齐齐。

“每个月销售大米在300吨左右,春节期间的销售量则大量增加,一年下来销售量在4000吨以上。”销售人员刘瑞介绍说,其产品远销湖北的建始县和恩施州等地,近销邻近的丰都、忠县、彭水、石柱等十余个区县。

帮扶带动见成效 7村民脱贫致富

一条从底楼成品仓库直通到二楼的输送带吸引了笔者的目光。原来,运输大米的货车只要停靠在二楼公司的门口,一袋袋包装好的大米通过输送带源源不断地传送,便可实现自动装货。

“有了这配套输送设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刘总时时刻刻在为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操心操劳。”已在该公司上班整整5年,从事生产管理的马泽和说道。

今年年过40岁的马泽华在浙江省的萧山区务工多年,由于左手残废,在外务工工资较低,家庭一直比较贫困,2015年春节回到下路街道过年时,正赶上刘世莉的公司招工,他到厂里查看一番后,决定留在老家上班,没想到一干就是5年之久。

“我现在每个月工资有6000多元,大米生意好、加工量大的时候工资更高。”马泽华乐呵呵自我介绍说,这里劳动强度不大,每天工作只有8个小时,很幸运在老家找到了这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让我走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家住下路街道柏树村的隆江兵也是该公司的一位老员工。在该公司上班3年后,家里便修建起了崭新的砖瓦房。

“我们每月的保底工资是3500元,另外还有奖金,在这个公司车间上班的有5名工人,另有1名送货的驾驶员和1名销售人员,上班的7个人以前的家庭都比较贫困,现在都过上了好日子……”年过半百的罗和先向笔者介绍道。

时光如白驹过隙,5年来,刘世莉风雨兼程、勤劳苦干,带领工人开辟出了生产经营的新天地,走上了企业与工人增收的双赢发展之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