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高峡出平湖 甘泉润万家

丰都:高峡出平湖 甘泉润万家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9-1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8日11时讯(通讯员 何韵婷)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之要,是生态之基。水利建设关系民生福祉,关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今(18)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丰都县水利建设从传统向现代水利加速转变,水利工程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集防洪、排涝、蓄水、灌溉为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日趋完善,水利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从山湾塘到中型水库

水利工程建设日新月异

丰都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050毫米以上,然而,由于下雨量不均,水利设施较差,加上地处川东伏旱中心,千百年来,十年九旱成为丰都1949年前的常态。

据资料显示,1949年以前,全县仅有山坪塘939口,可蓄水244.77万方,可灌田14635亩。常流堰161条,引水量1148.79万方,可灌田10698亩。并且这些塘堰因年久失修,淤塞垮塌严重,山坪塘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堰渠堵塞不通水,大部分没有发挥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用水难题,丰都县加快了水利设施的建设。1954年8月,三合乡动工修建丰都第一座山湾塘,次年2月竣工;之后全县掀起了兴修水利高潮。

位于社坛镇的苦竹沟水库是丰都80年代前蓄水量最大的一座水库,于1974年12月动工,1978年9月竣工,总库容720万方,水库灌面7000多亩,至今仍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个时候建设水库,基本上是举灌区之力,轰轰烈烈的建设场面太壮观了,当时施工是三班倒,随时都在压坝筑坝,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干活,一点怨言都没有。”提起那些年的水利建设,今年71岁的社坛镇社坛村村民罗清河至今记忆犹新。

据了解,到1958年底,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设施2739处,蓄水量达3652.96万方。1965年至1978年,隆家沟水库、苦竹沟水库、白江洞水库等多个蓄水100万方以上的水库建成。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近年来,丰都县水利建设更是日新月异,水利事业改革发展高歌猛进,弹子台、蒋家沟、梨子坪三座中型水库相继在丰都大地建成。全县有标准化山坪塘4601口,比1949年增加38. 9倍;水池3180口;小(Ⅰ)型水库18座,小(Ⅱ)型水库80座,形成了19个较大的灌溉片。同时,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丰都共有水库工程109座,塘坝工程4678处,窖池工程3013处,总库容23812万立方米。随着近年来河长制的全面推行,丰都重点河流水质均满足或优于三类水质标准,全县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此外,当前,丰都县第四座骨干水源工程龙兴坝水库建设如火如荼。据龙兴坝水库建设项目部建设科科长代建国说,工程建成投用后,将解决保合,双龙,三元,仁沙,社坛五个乡镇的2.4万亩农田灌溉、5.3万人城乡人口以及4.4万头牲畜的饮用水难题。

从担水喝到自来水

用水更方便安全

居住在丰都县董家镇三仙湖村的村民黄玉梅回忆道:“以前每天天还没亮,就要去排队挑水。村中水井边,姐妹们早已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井里水量不多,哪天去晚了,就要喝小水坑里渗出的浑水。”如今,只要打开自家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吃饭用水既方便又干净,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

人在生活中离不开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丰都县不少地方特别是山区人畜饮水难,一遇干旱和冬季,更是“滴水贵如油”,村民在山坡上到处找水,尤其是山区到几十里以外也难找到水,为争水常有纠纷发生。不少农户用一盆水洗菜、洗脸、洗脚、喂牲畜,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丰都把人畜饮水工程列人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从1985年到1988年四年中,按照突出重点、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原则,利用拨出的粮棉布以工代赈和专项资金,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方筹资,先后共投资310万元补助给农户改水井、修蓄水池,在重点场镇建自来水站,解决了部分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1992年,丰都充分动用专项资金,扶贫资金等加快水利建设,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采取专项资金与其他项目资金相结合、个人集体筹集与国家补贴相结合、集中修建与分散修建相结合、场镇自来水建设与农村微水工程相结合等6结合的办法建设人饮工程,使全县人畜饮水工程进度快质量好。到1998年,全县已建成人畜饮水工程1422处,是1978年的20倍。其中人工井321处,引水管(渠)280条,提水站14处,乡村简易自来水站33处,使大部分群众结束了长期吃田边水、天落水的历史,饮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放心水”。全县解决了20.9万人和16.07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为人民的身心健康创造了良好条件。乡镇所在地场镇,1978年只有2个场镇有自来水站,到后来全县30个镇乡(街)有29个建起了标准化的自来水站,并实行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初步形成了自我维持、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良性循环态势,为场镇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丰都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山坪塘整治、家家户户通自来水等民生实事,不仅投入大、进展快,而且涉及面广、反响好。截至目前,全县有农村供水工程8355处,其中设计日供水规模200立方米及以上33处,设计供水人口56.55万人。建立有县水质监测中心(检测指标42项)及20个乡镇水质检测实验室(检测指标9项),城集镇供水工程35座、设计日供水9.2万吨,进一步保障农村地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同时,高家镇方斗山、包鸾镇等一批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成使用,既保障了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又把农村劳动力从找水、挑水中充分释放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农业发展增收致富之中。

告别“靠天吃饭”

兴水助推产业发展

“以前这里的山坪塘太小,蓄水量不够,村民们发展产业常常‘靠天’吃饭,如今不仅山坪塘蓄水能力强,村上还有保障农业发展的饮水灌溉工程,我们再也不怕缺水啦!”包鸾镇飞仙洞村二组村民张升发说。

据了解,丰都县在水利建设中坚持了蓄水与引水相结合的原则,既突出了修塘修库的重点,又注意了引水工程建设。在引水工程建设时,把开渠修堰、引溪河水灌良田同修好水库渠道紧密结合起来。到1998年底,全县有常流堰300条,引溪沟河水4000万方,有效灌面5万余亩,小(Ⅱ)型以上常流堰37条,其中中型堰1条,小(Ⅰ)型堰1条,小(Ⅱ)型堰11条。“八.五”计划期间,对现有骨干水利工程干渠,采取土渠改石渠、砼矩形渠、底板打砼侧墙开槽勾缝等形式大规模地开展节水化改造,现全县骨干水利工程的干渠已全部实现节水化。

在抓引水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了一批机电提灌。从1960年开始,包鸾、镇江,永兴、社坛等乡镇的部分合作社修建了第一批机械提灌站。1962年永兴、社坛等乡试办了国营排灌站。1963年又建了7个国、社合营的机械排灌站,3个社队集资修建机械提灌站。1970年10月将包鸾镇的老龙洞、白岩子等7个机械站改为电灌站。到1985年,全县有固定机械提灌站3个,流动柴油机配水泵抽水561台/500.36千瓦,可提水灌田7600亩。电灌站42个,50台/1435千瓦,有效灌田1万亩。由于蓄水工程的配套完善,自流灌溉面扩大,机电提灌设施相应减少。现全县有机械提灌站45个,电力提灌站39个,有效灌面2904亩。

近年来,丰都县突出“水源工程、饮水提质、农田灌溉”三大重点,完成各类水利投资50亿元,着力提升水利支撑保障水平。以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到完成梨子坪中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龙兴坝中型水库,建成106座小型水库,基本解决全县工程性缺水问题。以确保城乡饮水安全为重点,新建县城拓展区供水工程,改扩建16个乡镇供水工程,下决心解决农村饮水难、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改善、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丰都:高峡出平湖 甘泉润万家

2019-09-18 11:15:56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8日11时讯(通讯员 何韵婷)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之要,是生态之基。水利建设关系民生福祉,关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今(18)日,笔者了解到,重庆市丰都县水利建设从传统向现代水利加速转变,水利工程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集防洪、排涝、蓄水、灌溉为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日趋完善,水利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从山湾塘到中型水库

水利工程建设日新月异

丰都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050毫米以上,然而,由于下雨量不均,水利设施较差,加上地处川东伏旱中心,千百年来,十年九旱成为丰都1949年前的常态。

据资料显示,1949年以前,全县仅有山坪塘939口,可蓄水244.77万方,可灌田14635亩。常流堰161条,引水量1148.79万方,可灌田10698亩。并且这些塘堰因年久失修,淤塞垮塌严重,山坪塘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堰渠堵塞不通水,大部分没有发挥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用水难题,丰都县加快了水利设施的建设。1954年8月,三合乡动工修建丰都第一座山湾塘,次年2月竣工;之后全县掀起了兴修水利高潮。

位于社坛镇的苦竹沟水库是丰都80年代前蓄水量最大的一座水库,于1974年12月动工,1978年9月竣工,总库容720万方,水库灌面7000多亩,至今仍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个时候建设水库,基本上是举灌区之力,轰轰烈烈的建设场面太壮观了,当时施工是三班倒,随时都在压坝筑坝,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干活,一点怨言都没有。”提起那些年的水利建设,今年71岁的社坛镇社坛村村民罗清河至今记忆犹新。

据了解,到1958年底,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设施2739处,蓄水量达3652.96万方。1965年至1978年,隆家沟水库、苦竹沟水库、白江洞水库等多个蓄水100万方以上的水库建成。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近年来,丰都县水利建设更是日新月异,水利事业改革发展高歌猛进,弹子台、蒋家沟、梨子坪三座中型水库相继在丰都大地建成。全县有标准化山坪塘4601口,比1949年增加38. 9倍;水池3180口;小(Ⅰ)型水库18座,小(Ⅱ)型水库80座,形成了19个较大的灌溉片。同时,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丰都共有水库工程109座,塘坝工程4678处,窖池工程3013处,总库容23812万立方米。随着近年来河长制的全面推行,丰都重点河流水质均满足或优于三类水质标准,全县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此外,当前,丰都县第四座骨干水源工程龙兴坝水库建设如火如荼。据龙兴坝水库建设项目部建设科科长代建国说,工程建成投用后,将解决保合,双龙,三元,仁沙,社坛五个乡镇的2.4万亩农田灌溉、5.3万人城乡人口以及4.4万头牲畜的饮用水难题。

从担水喝到自来水

用水更方便安全

居住在丰都县董家镇三仙湖村的村民黄玉梅回忆道:“以前每天天还没亮,就要去排队挑水。村中水井边,姐妹们早已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井里水量不多,哪天去晚了,就要喝小水坑里渗出的浑水。”如今,只要打开自家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吃饭用水既方便又干净,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

人在生活中离不开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丰都县不少地方特别是山区人畜饮水难,一遇干旱和冬季,更是“滴水贵如油”,村民在山坡上到处找水,尤其是山区到几十里以外也难找到水,为争水常有纠纷发生。不少农户用一盆水洗菜、洗脸、洗脚、喂牲畜,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丰都把人畜饮水工程列人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从1985年到1988年四年中,按照突出重点、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原则,利用拨出的粮棉布以工代赈和专项资金,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方筹资,先后共投资310万元补助给农户改水井、修蓄水池,在重点场镇建自来水站,解决了部分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1992年,丰都充分动用专项资金,扶贫资金等加快水利建设,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采取专项资金与其他项目资金相结合、个人集体筹集与国家补贴相结合、集中修建与分散修建相结合、场镇自来水建设与农村微水工程相结合等6结合的办法建设人饮工程,使全县人畜饮水工程进度快质量好。到1998年,全县已建成人畜饮水工程1422处,是1978年的20倍。其中人工井321处,引水管(渠)280条,提水站14处,乡村简易自来水站33处,使大部分群众结束了长期吃田边水、天落水的历史,饮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放心水”。全县解决了20.9万人和16.07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为人民的身心健康创造了良好条件。乡镇所在地场镇,1978年只有2个场镇有自来水站,到后来全县30个镇乡(街)有29个建起了标准化的自来水站,并实行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初步形成了自我维持、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良性循环态势,为场镇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丰都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山坪塘整治、家家户户通自来水等民生实事,不仅投入大、进展快,而且涉及面广、反响好。截至目前,全县有农村供水工程8355处,其中设计日供水规模200立方米及以上33处,设计供水人口56.55万人。建立有县水质监测中心(检测指标42项)及20个乡镇水质检测实验室(检测指标9项),城集镇供水工程35座、设计日供水9.2万吨,进一步保障农村地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同时,高家镇方斗山、包鸾镇等一批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成使用,既保障了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又把农村劳动力从找水、挑水中充分释放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农业发展增收致富之中。

告别“靠天吃饭”

兴水助推产业发展

“以前这里的山坪塘太小,蓄水量不够,村民们发展产业常常‘靠天’吃饭,如今不仅山坪塘蓄水能力强,村上还有保障农业发展的饮水灌溉工程,我们再也不怕缺水啦!”包鸾镇飞仙洞村二组村民张升发说。

据了解,丰都县在水利建设中坚持了蓄水与引水相结合的原则,既突出了修塘修库的重点,又注意了引水工程建设。在引水工程建设时,把开渠修堰、引溪河水灌良田同修好水库渠道紧密结合起来。到1998年底,全县有常流堰300条,引溪沟河水4000万方,有效灌面5万余亩,小(Ⅱ)型以上常流堰37条,其中中型堰1条,小(Ⅰ)型堰1条,小(Ⅱ)型堰11条。“八.五”计划期间,对现有骨干水利工程干渠,采取土渠改石渠、砼矩形渠、底板打砼侧墙开槽勾缝等形式大规模地开展节水化改造,现全县骨干水利工程的干渠已全部实现节水化。

在抓引水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了一批机电提灌。从1960年开始,包鸾、镇江,永兴、社坛等乡镇的部分合作社修建了第一批机械提灌站。1962年永兴、社坛等乡试办了国营排灌站。1963年又建了7个国、社合营的机械排灌站,3个社队集资修建机械提灌站。1970年10月将包鸾镇的老龙洞、白岩子等7个机械站改为电灌站。到1985年,全县有固定机械提灌站3个,流动柴油机配水泵抽水561台/500.36千瓦,可提水灌田7600亩。电灌站42个,50台/1435千瓦,有效灌田1万亩。由于蓄水工程的配套完善,自流灌溉面扩大,机电提灌设施相应减少。现全县有机械提灌站45个,电力提灌站39个,有效灌面2904亩。

近年来,丰都县突出“水源工程、饮水提质、农田灌溉”三大重点,完成各类水利投资50亿元,着力提升水利支撑保障水平。以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到完成梨子坪中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龙兴坝中型水库,建成106座小型水库,基本解决全县工程性缺水问题。以确保城乡饮水安全为重点,新建县城拓展区供水工程,改扩建16个乡镇供水工程,下决心解决农村饮水难、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改善、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