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兴水治水善待水 构筑生态体系 水利事业蒸蒸日上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0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余文文)三江合川,因水而建、因水而兴、因水而得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乘着这股东风,重庆合川的水利事业蒸蒸日上。70年的风雨历程,数不清的堤、库、塘、坝、堰、渠在三江大地落成。合川人善待水、善用水,三江水也泽被合川。时至今日,河长制的全面推行,让每条河流有了责任人。合川人同水的关系,从利用、斗争,逐渐演变为和谐共生。而合川水利事业,也在新的时代开启了新篇章。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
兴水,立足生活生产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先民们同水的斗争贯穿始终。人们需要水,却也怕肆虐的洪水。
对于新中国来说,首要的是解决吃饭问题。而吃饭必须靠农业,农业中最重要的则是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合川作为三江汇流之地,更是重中之重。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运动在彼时的合川展开。
“可以说,目前合川区大部分水库都是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修的。”区水利局退休干部方晓宇说,在共和国幼年时期,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合川人进行了历史上从没有进行过的工作——普查全域大小230余条河流,并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在此基础上,规划了400多座水库,经过论证、比选,最终建成140座,散布在三江大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那时候没有大型设备,也没有精细设计。在党和政府的动员下,大家肩挑背扛,一边摸索一边建设,家家户户都出人力,可以说是千军万马建水库。”方晓宇介绍,现在我们熟悉的双龙湖水库、白鹤湖水库等——前者库容4000多万立方米、后者库容2000多万立方米,均属中型水库,都是彼时的杰作。此外,还有超英水库、卫星水库等小(二)型水库,润泽广袤的合川大地。
除了建水库,那时的合川人还兴建了4000余口山坪塘,几千年来困扰农业的“聚水”问题,在新中国得到解决。在这之后,重点便是引水。
“以双龙湖为例,这座中型水库落成后,一条条干渠,如云(门)官(渡)干渠、云(门)钱(塘)干渠也随之建成。”方晓宇说,聚起来的水被这些“血管”引向各地,广泛用于生产生活。某种程度说,合川人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
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
治水,摆脱水患侵扰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合川水利事业是在打基础,那么上世纪的后20年,则是对众多水利设施进行巩固和提升。
“除险、加固和配套,可以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重点工作。”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一些水利设施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已经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坝体松动、淤泥堵塞、渠道破损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合川人一一对症下药:坝体不牢实,就排危抢险;水在库里放不出,就建电灌站;有的地方缺水,就延伸渠道,增大灌溉面……总之,一切工作都是确保水利设施能安全、持续地发挥作用。
除了农村地区的用水问题,城市的洪涝灾害更让人触目惊心。
“1981年的大水,我永生难忘。”年近七旬的合川市民李安明向笔者回忆道,那年洪水涛涛,裹挟泥沙汹涌而来,淹没了大半个合川城,居民遭受了很大损失。
的确,水可以哺育众生,有时也随性肆虐。得不到控制的洪水,猛兽般地冲刷庄稼、卷走泥土、堵塞河道、淹没城邑,给人们造成严重伤害。
那么,合川的防洪压力有多大?一组来自区水利局的数据可见一斑——合川区年均过境水量达713亿立方米,这一水量甚至超过了黄河的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
如何对抗洪水、保境安民?经过改革开放发展的合川,有了充足的资源来修建堤坝。于是,一场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工作,在合川开启。从鸭嘴码头700米的示范点,再到涪江城区左岸、右岸,再到东津沱、晒网沱沿岸,一条条堤防固若金汤、守护合川。
城区外,在一些溪河流经的重要场镇,如三汇、土场、肖家、龙市等,也进行了堤防建设——合川人基本告别了上千年的洪水侵扰。
新世纪以来
善待水,构筑生态体系
新的世纪,合川水利事业迎来了新篇章。水不再仅仅是一种生存需要,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更是构成全面生态体系的重要部分。
蓄水、泄洪、发电、通航,水电站的建设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剂良方。从渭沱水电站开始,再到富金坝水电站,再到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的草街航电枢纽,守护神般地威武横亘在嘉陵江中,砥柱中流。而未来的利泽航电枢纽,则让人有更多期待。
在农村和城镇,人畜饮水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2014年,随着人饮工程的逐步深入,4000余名铜溪镇板桥村村民可以在自家院落用上干净水、放心水,挑水吃饭的日子成为历史。这样的例子在合川比比皆是,自来水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生活的“标配”。
2016年,赵家渡堤防工程让合川水利在全国声名鹊起——水利领域最高奖项大禹奖,因该工程花落合川。这条生态堤防不光是涪江沿岸的守护者,依托堤防而修建的生态公园,也成为合川城区的绿化带,市民生活因此受益,周边土地也随之增值。
像赵家渡堤防这样的“精品”,这些年还有很多:东津沱滨江公园、花滩防洪护岸工程等,均是既有品质、也有“颜值”。新时期的水利设施,不仅仅是满足功能需要,其本身也与周边的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构筑成生态共同体。
走过70年,时间刻度停留在2019年。回望来路,合川水利事业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正在建设的石庙子水库、渠江提水工程等,将让合川水利更加丰满。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句哲学范畴的名句,更多是形而上的思辨。而面对曾经汹涌的三江之水,只有经过合川人的双手,才有了今天的合川水利,也才能实现水利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