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恐龙之乡”谱新曲 太和镇面貌日新月异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1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周云)昨(20)日上午,笔者在合川区太和镇看到,宽敞的街道车水马龙,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沿江的老街古朴而优雅,位于涪江之滨的太和镇续写着历史,书写着现代华章。
据《重庆地名词典》记载,太和镇因街上曾经有一座太和寺而得名。同时,因场镇外面有一片宽阔的河坝,当地人又称之“大河坝”。1926年置太和镇,1958年改太和镇为太和公社,次年恢复为太和镇。因该镇地处合川、铜梁、潼南交界处且濒临涪江,物产丰富,曾是涪江流域知名的粮油、山货、药材等物资集散地。清光绪年间,著名史学家、实业家张森楷曾在太和镇创办四川蚕桑公社与四川最早的实业学校——蚕桑学校,并在太和街上开办丝厂,太和丝绸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就一直闻名全国,该镇又拥有“丝绸之乡”美誉。1957年4月,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合川马门溪龙”在太和镇石岭村(原太和镇古山村)古楼山出土,太和又因此拥有“恐龙之乡”美誉。
“这几年太和镇变化可大了,场镇不光街道变漂亮了,而且还新建了不少新的居民小区,大家的居住条件也大大改善了。”家住太和镇鱼市口街的徐明秀大妈说,如今的太和场镇,简直就是“小合川”,不光有水路、公路、铁路,而且还要通高速公路,不少商家、银行、快递公司也纷纷入驻太和场镇,居民买东西方便,到银行存取钱也方便,不少外地人也到太和来赏太和的桃花、红叶,品太和的黄桃、血橙,逛太和的老码头和老街,看太和街上的“马门溪龙”雕塑。更有一些科普爱好者,还要到太和街边的古楼山,寻访“马门溪龙”出土遗址,到太和来旅游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据太和镇党委书记秦云兵介绍,如今的太和镇辖区21村、3个社区,全镇总人口8.6万人,其中场镇常住人口约4万余人,场镇建成面积约1平方公里,引入大型超市4家,打造精品商业街1条、精品美食街1条,商贸个体工商户近1000家,商业门店1000余个,营业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近3000人。2018年,该镇生产总值27.5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亿元,今日之太和,人气兴旺,文明祥和。特别是位于太和场镇的太和中学,教师敬业,学生刻苦,教育质量、学校规模均位于同类学校前列,2007年12月成功创建重庆市级重点中学,在校学生近5000人,太和及周边各镇的子弟,可以在家门口进重点中学读书,享受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另据太和镇镇长匡麟川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太和城镇品质,该镇于2018年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卫生镇”,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实行全天候保洁制度,做到场镇垃圾日产日清。同时,进一步提升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规范城镇秩序与停车位,整治占道经营、乱涂乱画及小广告,实施管网清掏、清淤,完成卫生死角及河道边坡的全面清理,场镇面貌日新月异,场镇居民越来越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