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校企合作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德阳实践

坚持校企合作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德阳实践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9-2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7日16时10分讯(记者 潘雷)“当C919大飞机降落的那一刻,我们非常激动和自豪,因为它使用的起落架就是我们生产制造的。飞机的试飞成功代表了我们8万吨压机目前最高的生产力,也是我们8万吨压机生产出来的目前最高水平的锻件。”世界上最大模锻压机的操作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模锻专业毕业生叶林伟这样说道。作为操作手的他已经为C919锻造出了30—40个关键部件。

今(27)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坚持以深入推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广“校中厂、厂中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区域职业教育优质内涵发展。近年来,德阳市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4万余名、培训企业职工10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9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数的33%。

校中厂,企业“按需点菜”

“这里既是教室,也是工厂。”德阳市中江职中副校长赖春拿起一个学生刚刚完成的零件介绍,这是东风汽轮机厂委托加工的风力发电机配件,毛坯为φ50的材料,产品是φ42,教师充分利用余量空间,根据教学进度要求设计若干项目课题,如果检验合格,这个零件将作为产品进入市场。

德阳市中江职中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车间化”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德阳职业教育“校中厂”人才培养的缩影。德阳市各职业院校按照企业需要创新职教育人模式,坚持“三个引入”,让学生在实战锻炼中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企业引入校园。建立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直通车”,企业与院校共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编教学教材、共育师资队伍、共同培养考核,“订单式”培养人才,合格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每年有近5000名职校毕业生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就业。

产品引入实训。将产品变为课题,试点“生产性实训”。中江职中机械数控专业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厂”实施“车间化”教学,与东汽、二重等企业深度合作加工产品,学生在真实项目、企业车间环境下,以单位时间完成加工产品的数量及其合格率来考核评价学生技能,以企业真实产品加工程序及工艺要求实施项目教学,该专业每年可加工外协件30000余件,年产值200余万元。

师傅引入课堂。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大引进企业高水平技术骨干、业务能手到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力度,实现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同步传承。绵竹职中汽修专业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为指导,以绵竹市区域内8家优质汽车维修企业为依托,企业向学校输送技术专家、优秀从业人员到职校兼职授课、举办讲座。今年以来,企业师傅到校开展钣喷技术专场指导及岗位能力拓展课,培训学生近1000余人次。

厂中校,院校“精准配菜”

“德阳职业院校推进‘厂中校’的模式,通过‘三个进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个对接’,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德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谈到。

教师进入车间。职业院校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跟岗实习,通过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等培养方式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专任教师轮岗制度,保证专业课教师每五年至少一年进入产学研平台,从事生产与管理、技术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等,形成教师实践能力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共培养教授和正高工56人、高级技师和技师92人。

学生进入工段。开展“招生教学就业一体化”专业共建模式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生毕业前一学期由企业统一组织安排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全程协助整体教学过程,参与教育教学。每学期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布置实践教学任务、完成实习实训任务,以产业项目促进课程教学,以课程教学支撑产业项目,大幅提高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缓解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缩短技能人才成熟周期。学员在培训理论和实操阶段性考试中通过率达100%,专业技能成熟周期较以往普遍缩短2至3周。试点以来,1000余名学生实现“对口就业”,拉动全市职业学校就业率提升3个百分点,累计为企业节省用工成本数百万元。

教学进入现场。德阳职业院校与全市2200余家企业共建“厂中校”,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中的现场实践操作,由企业人员现场讲授课程内容,技能课程、工程素质提升课程按照生产、工艺技术和管理规范进行现场教学。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构建“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创建国、省、市级精品课程 101 个,重点专业课程内容每年更新率达10%。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引进美国和欧盟核电焊工教学体系及评价体系,已培养具有核电焊工、汽车维修等专业国际职业证书的毕业生386名。

校政企行合作,政府“贴心送菜”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用为先,如何做大职业教育这块蛋糕?德阳市打破部门、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只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并纳入德阳职教体系,在财政、土地、招生、就业、税收、贷款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逐渐形成校企共建的格局。虽然鸡不是自己的,但蛋下在德阳的窝里,面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德阳市委、市政府展现了远见与卓识。

职业教育是德阳一大特色,德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职业院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既做发展职教的“主人”,又做校企合作的“媒人”。

创新模式。集团发展,组建跨区域职教集团(联盟),目前已形成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四川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等7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涵盖省内外500余家职业院校、行业机构和相关企业。省市合作,整合省市技术力量、办学经费、供地优惠等政策,形成共建共享机制。目前,已与省经信委、省住建厅等签署协议,涉及职业学院4所,建成产学研园区。开放共建,与葡萄牙、爱尔兰、巴基斯坦、老挝等国达成职业合作协议,建立中巴经济走廊德阳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支持职业院校与汉堡工业大学、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等国外职业教育机构、跨国公司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搭建平台。支持职业院校共建共享科研中心56个、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19个,拥有专利技术588项;引导职业院校参与多项国家高精尖装备核心部件生产工艺研发和试制,目前全市职业院校拥有专利技术达600项。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投入资金4200万元建设结构技术中心,先后承担港珠澳跨海大桥等20余座桥梁结构部分试验研究项目,节约建桥成本3亿元以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3年与重装企业共同开发核电容器焊接工艺、五轴数控加工等28个项目,培训学生及员工8000多人。

强化保障。聘请20名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组建市职业教育发展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制定、重大事项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和指导。出台系列支持职业院校建设发展政策措施,在办学经费、土地供应、税收优惠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设立4亿元专项基金用于领军人才项目经费资助、岗位津贴和学术交流补贴,为领军人才提供安居保障。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坚持校企合作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德阳实践

2019-09-27 16:14:36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7日16时10分讯(记者 潘雷)“当C919大飞机降落的那一刻,我们非常激动和自豪,因为它使用的起落架就是我们生产制造的。飞机的试飞成功代表了我们8万吨压机目前最高的生产力,也是我们8万吨压机生产出来的目前最高水平的锻件。”世界上最大模锻压机的操作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模锻专业毕业生叶林伟这样说道。作为操作手的他已经为C919锻造出了30—40个关键部件。

今(27)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坚持以深入推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广“校中厂、厂中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区域职业教育优质内涵发展。近年来,德阳市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4万余名、培训企业职工10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9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数的33%。

校中厂,企业“按需点菜”

“这里既是教室,也是工厂。”德阳市中江职中副校长赖春拿起一个学生刚刚完成的零件介绍,这是东风汽轮机厂委托加工的风力发电机配件,毛坯为φ50的材料,产品是φ42,教师充分利用余量空间,根据教学进度要求设计若干项目课题,如果检验合格,这个零件将作为产品进入市场。

德阳市中江职中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车间化”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德阳职业教育“校中厂”人才培养的缩影。德阳市各职业院校按照企业需要创新职教育人模式,坚持“三个引入”,让学生在实战锻炼中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企业引入校园。建立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直通车”,企业与院校共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编教学教材、共育师资队伍、共同培养考核,“订单式”培养人才,合格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每年有近5000名职校毕业生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就业。

产品引入实训。将产品变为课题,试点“生产性实训”。中江职中机械数控专业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厂”实施“车间化”教学,与东汽、二重等企业深度合作加工产品,学生在真实项目、企业车间环境下,以单位时间完成加工产品的数量及其合格率来考核评价学生技能,以企业真实产品加工程序及工艺要求实施项目教学,该专业每年可加工外协件30000余件,年产值200余万元。

师傅引入课堂。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大引进企业高水平技术骨干、业务能手到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力度,实现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同步传承。绵竹职中汽修专业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为指导,以绵竹市区域内8家优质汽车维修企业为依托,企业向学校输送技术专家、优秀从业人员到职校兼职授课、举办讲座。今年以来,企业师傅到校开展钣喷技术专场指导及岗位能力拓展课,培训学生近1000余人次。

厂中校,院校“精准配菜”

“德阳职业院校推进‘厂中校’的模式,通过‘三个进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个对接’,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德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谈到。

教师进入车间。职业院校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跟岗实习,通过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等培养方式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专任教师轮岗制度,保证专业课教师每五年至少一年进入产学研平台,从事生产与管理、技术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等,形成教师实践能力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共培养教授和正高工56人、高级技师和技师92人。

学生进入工段。开展“招生教学就业一体化”专业共建模式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生毕业前一学期由企业统一组织安排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全程协助整体教学过程,参与教育教学。每学期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布置实践教学任务、完成实习实训任务,以产业项目促进课程教学,以课程教学支撑产业项目,大幅提高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缓解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缩短技能人才成熟周期。学员在培训理论和实操阶段性考试中通过率达100%,专业技能成熟周期较以往普遍缩短2至3周。试点以来,1000余名学生实现“对口就业”,拉动全市职业学校就业率提升3个百分点,累计为企业节省用工成本数百万元。

教学进入现场。德阳职业院校与全市2200余家企业共建“厂中校”,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中的现场实践操作,由企业人员现场讲授课程内容,技能课程、工程素质提升课程按照生产、工艺技术和管理规范进行现场教学。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构建“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创建国、省、市级精品课程 101 个,重点专业课程内容每年更新率达10%。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引进美国和欧盟核电焊工教学体系及评价体系,已培养具有核电焊工、汽车维修等专业国际职业证书的毕业生386名。

校政企行合作,政府“贴心送菜”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用为先,如何做大职业教育这块蛋糕?德阳市打破部门、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只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并纳入德阳职教体系,在财政、土地、招生、就业、税收、贷款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逐渐形成校企共建的格局。虽然鸡不是自己的,但蛋下在德阳的窝里,面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德阳市委、市政府展现了远见与卓识。

职业教育是德阳一大特色,德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职业院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既做发展职教的“主人”,又做校企合作的“媒人”。

创新模式。集团发展,组建跨区域职教集团(联盟),目前已形成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四川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等7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涵盖省内外500余家职业院校、行业机构和相关企业。省市合作,整合省市技术力量、办学经费、供地优惠等政策,形成共建共享机制。目前,已与省经信委、省住建厅等签署协议,涉及职业学院4所,建成产学研园区。开放共建,与葡萄牙、爱尔兰、巴基斯坦、老挝等国达成职业合作协议,建立中巴经济走廊德阳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支持职业院校与汉堡工业大学、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等国外职业教育机构、跨国公司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搭建平台。支持职业院校共建共享科研中心56个、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19个,拥有专利技术588项;引导职业院校参与多项国家高精尖装备核心部件生产工艺研发和试制,目前全市职业院校拥有专利技术达600项。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投入资金4200万元建设结构技术中心,先后承担港珠澳跨海大桥等20余座桥梁结构部分试验研究项目,节约建桥成本3亿元以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3年与重装企业共同开发核电容器焊接工艺、五轴数控加工等28个项目,培训学生及员工8000多人。

强化保障。聘请20名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组建市职业教育发展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制定、重大事项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和指导。出台系列支持职业院校建设发展政策措施,在办学经费、土地供应、税收优惠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设立4亿元专项基金用于领军人才项目经费资助、岗位津贴和学术交流补贴,为领军人才提供安居保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