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博物馆今开馆 16000余件展品见证山城铁铸风华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8日15时讯(记者 陈星)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来,中国工业从闭塞落后,到奋起直追,再到如今“中国制造”享誉世界。重钢身处其间,在中国工业历史上抒写了重要一笔。
曾经,重钢用它滚烫的钢水和熊熊的烈火,撑起了整个西南地区的钢铁生产和建设;如今,重钢斑驳的厂房变身重庆工业博物馆,继续担负“记载重庆工业历史、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光荣使命,
今(28)日,重庆工业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此次重庆工业博物馆开馆,将进一步完善重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文旅融合发展作出生动示范。
“国宝”厂房涅槃
重钢对很多重庆人而言,有着重要意义。这座在江岸边绵延不断的十里钢城,曾用它滚烫的钢水和熊熊的烈火撑起了整个西南地区的钢铁生产和建设。
2011年9月,重钢环保搬迁改造工程长寿新区建成投产,同年,重钢举行大渡口老区钢铁主业关停仪式,宣布生产73年的老厂区全面关停。

随着最后一锅高炉“熄火”,重钢成为山城记忆中最有分量的时代符号之一。
重庆渝富集团对重钢片区进行整体规划,在保留原重钢型钢厂内具有典型工业特征和历史底蕴的建构筑物基础上,打造以重庆工业博物馆为核心的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旨在“记载重庆工业历史,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助推大渡口城市品质提升。
今日,重钢在万众瞩目中,迎来新生,曾经斑驳沧桑的厂房,变身工业博物馆,继续诉说重钢半个多世纪的传奇时光,馆藏重庆百年的铁铸风华。
博物馆内,3座数十米高的烟囱格外显眼,烟囱之间,有几栋老厂房被保留了下来,其中一栋就是重钢的前身——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下称“钢迁会”)的生产车间。2013年,作为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的一部分,这栋厂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智亚是重庆工业博物馆涅磐重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何智亚坦言,重庆工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开放,对塑造城市特色,促进更多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博物馆展品已有16000余件(项),由主展馆、“钢魂”馆以及工业遗址公园等室内外公共空间工业展品装置式陈列共同构成。
主展馆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围绕近代以来重庆工业1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重庆对外开埠后民族工业的振兴,以及重庆工业为中国抗战、国民经济恢复、重庆城市化进程、中国工业化进程作出的巨大贡献。

“钢魂”馆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在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钢迁会生产车间”旧址上进行活化利用、专题陈列、科普体验,呈现了“钢迁会”成立、西迁并支持抗战的恢弘历史。
工业遗址公园约42亩,场地内有1905年英国谢菲尔德公司生产的8000匹马力双缸卧式蒸汽原动机等珍贵工业设备展品,多座主题雕塑、装置艺术和工业先驱人物雕像,体现了工业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完美结合。
环顾整个重庆工业博物馆,巨大的齿轮、如碉堡一般的钢水炉、高耸入云的烟囱,一切都凸显出了历史的厚重感。没有往日机器的轰鸣,遗存下来的庞大设备无声地述说着钢迁会从成立到西迁重庆,并在抗战大后方坚持生产、支援军工的恢弘历史。

激情燃烧的岁月
胡廷力今年72岁,在原重钢型钢厂当了20年厂长。
一大早,胡廷力就赶到了重庆工业博物馆开馆仪式现场。此次他专门来看一位“老朋友”——8000匹马力双缸卧式蒸汽原动机。
这台庞大的老式蒸汽机位于钢迁会生产车间旧址一侧,静静“躺”在水泥基座上,机身上的“1905”字样及生产厂商信息仍清晰可见。
这台蒸汽机就是整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于1905年建造,长10米、高2米、重250吨的巨无霸,代表着百年前世界工业的高科技,是清朝洋务运动末期从英国引进,1938年从湖北转运到重庆大渡口。

1985年,电动机取代蒸汽机,作为中国最后一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轧钢原动机停产下马,该机完成了历史使命。
在这台蒸汽机前,胡廷力驻足良久,“这部马力蒸汽机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重钢历史,是上天对我们眷顾,让重钢的历史得以留存!”
时隔多年,再次讲起往昔岁月,胡廷力眼里闪着光。胡廷力说,当年生产时,重钢厂有节奏的蒸汽轰鸣声响彻钢城上空,犹如战斗的号角,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重钢人的生产热情。
对于老重钢人而言,他们早已与这片土地紧紧交织在一起。
大渡口区因钢而建、因钢而兴。

据史料记载,重钢在鼎盛时期有员工15699人,抗战期间为全国兵工企业生产提供了90%的钢铁原料,成为大后方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
那时重钢除提供钢材供各兵工厂制造武器外,还试制、制造过飞机炸弹、迫击炮弹、德式磁质地雷、避弹钢板和卡宾枪用钢料等半成品武器,是抗战时期后方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被赞誉为“国之桢干”,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时期,重钢更是热火朝天地投入到当时的建设热情之中。1952年4月10日,重钢试轧成功了新中国第一根重轨一中华式38kg/m重轨,并用该产品铺成了解放后我国第一条铁路一成渝铁路。
接着,重钢马不停蹄,不负众望,不断开发生产新品种,实现了矿用槽帮钢系列化。1984年军工用复铜深冲扁钢又荣获冶金部优质产品称号,为重钢赢得了“北有鞍钢,南有重钢”的美誉。

打造多张文旅名片
重庆工业博物馆见证着大渡口的历史与今天。
重钢环保搬迁后,大渡口区一直致力于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发展质量,文化休闲旅游业是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重庆工业博物馆作为市级文旅地标项目,又地处滨江湾区,兼具工业遗迹的斑驳厚重之美和长江崖线的清新自然之美,将与已经建成的义渡古镇“连点成线”、形成品牌,提升大渡口区文化旅游产业水平,助推滨江老工业基地产业再造。这里必将成为八方游客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新的旅游打卡地。

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坦言,重庆工业博物馆全面、系统、具象、生动地展示了重庆百年工业发展史,可以说,保存着大渡口乃至整个重庆拼搏进取、实业兴邦的光辉印记和鲜活见证。它将成为大渡口传承城市文化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让后来人更直观地感受抗战文化、钢城文化的优秀传统,融入大渡口“上善之地、大德之城”新的城市精神。
如今,这种城市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弘扬。2019年以来,大渡口区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组招商工作稳步推进、开局良好:截至7月上旬,共“请进来”考察洽谈企业71家,“走出去”走访对接企业18家,新注册文旅企业3家,储备在谈重大项目6个,重点项目3个,一般项目8个。
上述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大渡口将突出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好大渡口区34公里得天独厚的江岸资源和以重钢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文化资源,搭建好载体平台。持续推进原重钢及三钢厂、长鹏厂、石棉厂等老旧厂房的利用,引导并协助企业用好闲置资源,落地文旅项目,使老旧厂房焕发新活力。
参观小贴士>>>
(一)开放方式
9月29日—12月28日为期三个月时间为试运行期,期间主展馆、“钢魂”馆、工业遗址公园免费参观。试运行期结束后,由于“钢魂”馆为遗址类博物馆,按例将收费参观,具体收费标准及时间将提前在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官网公布。
试运行期间,市民参观博物馆实行网络预约制。为保证最佳参观效果,采取分时段预约,上午:9:00-13:00,预约人数不超过3000人;下午:13:00-17:00,预约人数不超过2000人。未预约市民无法进入参观。
(二)预约方式
市民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预约:一是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官方网站(www.2019cqim.com);二是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微信公众号;三是大渡口网(http://www.ddknews.gov.cn/);四是大渡口发布微信公众号。在填写身份证号实名预约后,凭本人身份证或预约二维码通过闸机入园。
(三)开闭馆时间
周二—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在此,也温馨提醒广大市民,国庆期间为出行人流高峰,参观博物馆请注意错峰出行。
(四)交通信息
博物馆设置1000个停车位,自驾游车辆导航“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即可。乘坐公共交通的市民,可在大渡口区香港城站乘坐新开设的207区间摆渡车到达,或通过207公交线路在李子林站换乘207区间摆渡车到达。由于工业博物馆周一闭馆,207区间摆渡车周一线路停运,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