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0年 石柱缔造出全球第一的莼菜产业

短短30年 石柱缔造出全球第一的莼菜产业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0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日10时讯(记者 赵铁琥)十月初的重庆,主城依旧略显闷热,而地处石柱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的万胜坝村村民们,却已在凉爽舒适的天气里,完成了今年的莼菜采收。

“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莼菜,全球第一的莼菜企业就落户在我们村。可以说,莼菜,就是我们的脱贫菜,就是我们的致富菜!”刚刚和家人一起采收完最后一茬莼菜的万胜坝村老支书马富兹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凭借着莼菜种植,这些年大家伙的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柱莼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是全球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石柱县农委供图  华龙网发

而在石柱全县,像马富兹这样依靠莼菜脱贫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越来越多临近村镇也像万胜坝一样看到了莼菜的广阔前景,大力推广莼菜种植。莼菜,已经成为石柱县脱贫攻坚过程中重点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之一,成为“康养石柱”生态名片的金字招牌,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关注。

因“洁癖”受青睐 因稀少而“小众”

莼菜,古称为“茆”,富含酸性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组胺和微量元素,具有药食两用的功效。由于其生长环境严苛,资源稀缺,又有“水中人参、植物锌王”的美称。

莼菜素有“水中人参、植物锌王”的美称。石柱县农委供图  华龙网发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鲁颂·泮水》中,便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茆。”的记载。南宋诗人陆游在《雨中泊舟萧山县驿》中,也以“店家菰饭香初熟,市担莼丝滑欲流。”表达对莼菜的推崇。历代文学作品中,莼菜更是频频出镜,如“梅兰竹菊”四君子一般,颇为文人喜爱。

“莼菜之所以获此青睐,我认为除了极为爽滑的口感外,其对生长环境的‘洁癖’也是一大原因。”供职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李治中对莼菜素有研究。在其撰文中曾介绍,莼菜以前在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广泛分布,湖泊、沼泽甚至是农田都是它的温床。

但莼菜生长对水质、气温等要求极苛刻,后来野生莼菜逐渐只在云南、四川、重庆、两湖、江浙等地的湖泊、沼泽中零星分布。由于野生莼菜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人工种植的莼菜又颇为稀少,所以大众一品莼菜鲜的机会就少之又少,莼菜也就逐渐成为了小众菜品。

直至1991年起,这种状况才随着杭州、利川、石柱等地大面积推广莼菜种植得到改变。

每年4-9月是石柱莼菜采收的季节。石柱县农委供图  华龙网发

山区生态环境好 “水中人参”安下家

供职于石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特色产业中心的朱素华,从事莼菜产业多年,对于石柱莼菜的发展历程颇为清晰。据朱素华回忆,石柱自古以来就有零星种植莼菜的习惯,但多为农户自发行为,人工规模种植则始于1991年。

“莼菜经济价值很高,但却非常‘娇贵’,不仅要有非常清洁的动水环境,气温等条件也有很大要求。当时,在黔江地区任职科技专员的农业部下派干部徐杰林同志,经反复实地考察,发现石柱高海拔地区非常适合莼菜的种植。

于是在他的倡导和指导下,在四川省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由石柱县水电局水产站引进良种8000多公斤进行试种,随后获得成功,并迅速发展。”朱素华向记者介绍了石柱莼菜产业的开端。

今年石柱莼菜的平均收购价为5.6元每斤,使得种植户亩产值突破1万元。石柱县农委供图   华龙网发

刚开始,还是几个村民合作社在自发推动。但莼菜跟粮食作物不同,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一次种植后,还能够多年采收。所以,慢慢的更多的石柱农户开始意识到莼菜的发展空间,加入到了莼菜的种植队伍。

据朱素华回忆:“2001年左右,黄水、冷水等几个高海拔乡镇种植莼菜就达到了几千亩的规模,产量也在市场上占据了很大份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石柱莼菜、关注石柱莼菜。”

“潘婆”擎起科技旗 带动产业破瓶颈

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石柱莼菜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精深加工方面的欠缺,合作社或企业从农民手中收购莼菜后,仅进行简单处理,就以‘鲜菜’形式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产品附加值低,更没有品牌竞争优势,有的还被运到杭州贴上‘西湖莼菜’的品牌再对外销售。因此,那些年石柱莼农和销售企业所得的利润并不多。

2013年,石柱莼菜产业迎来了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原本做投行的潘慧中在了解到石柱莼菜的“病症”并走遍全国莼菜产区后,成立了潘婆婆莼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500万元,在石柱土家山寨搞起莼菜深加工。

潘婆婆公司成立后,一方面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300多户农民建立起合作关系,发展莼菜种植面积2600亩,年产莼菜1000吨。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校企合作”“院企合作”,与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7家科研院所签订联合科研协议,建起联合实验室,从育种育苗、产品研发、机器设备研发三个方面展开莼菜产品的科研攻关。

在强大科研力量的支撑下,潘婆婆公司擎起产业发展大旗,先后取得了涉及莼菜育种育苗、田间管理、莼菜面膜、莼菜饮料、莼菜加工机械等63项国家专利技术,带动石柱莼菜产业突破深加工难的瓶颈,延伸了产业链,形成了品牌优势,使石柱莼菜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石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鲜销1吨莼菜只能卖5万多元,现在制成面膜后,1吨莼菜的产值能达到50多万元,‘身价’可以暴增10倍。而农户的莼菜收购价也随之一路飙升,从2013年的2.2-2.5元/斤涨到今年的均价5.6元/斤,达到亩产值突破1万元。这其中,潘婆婆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

由潘婆婆莼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莼菜系列化妆品。石柱县农委供图  华龙网发

厚积薄发政策帮 产业步入快车道

如果说,石柱莼菜产业发展史上有几个关键性节点的话,除开2013年潘婆婆公司的落户外,2016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石柱莼菜产业链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更是石柱莼菜产业整体步入快车道的标志性节点。

按照《意见》的文件精神,到2020年,石柱全县优质莼菜生产基地达到2万亩,年产莼菜3万吨,产值4亿元,产业脱贫致富3000户。培育年销售5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打造15亿级莼菜产业链,基本建成国家莼菜科技创新中心、莼菜精深加工基地、中国莼菜农业公园。

“为了实现这一产业目标,县里不仅成立了莼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莼菜产业的统筹、指挥、协调,还对莼菜种植户每亩进行产业补贴1200元,极大的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莼菜种植也从原有的黄水、冷水等平均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乡镇,尝试向沙子、六塘、洗新等平均海拔千米以下的乡镇推广种植。”石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意见》出台的三年来,步入快车道的石柱莼菜产业,厚积薄发。截至目前,石柱全县莼菜种植户已经超过4000户,种植面积达到了1.4万亩,产量1.4万吨。不仅莼菜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还获评国家出口莼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莼菜认证示范区和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成为全球最大的莼菜种植、生产、精深加工基地。而石柱莼菜产业的领头雁潘婆婆公司,更是以占全球80%的莼菜深加工产品,成为全球莼菜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

“依靠科技支撑,依托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石柱县莼菜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不断壮大,中国莼菜农业公园也将于今年底建成开放。‘中国莼菜看石柱’已从一句目标口号成为真真的现实。”石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以莼菜为媒,全程开发精深加工,完善营销网络,加速推进莼菜全产业链、多功能性和高附加值开发,打造成国内独具特色的莼菜湿地休闲观光带,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短短30年 石柱缔造出全球第一的莼菜产业

2019-10-01 10:07:14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日10时讯(记者 赵铁琥)十月初的重庆,主城依旧略显闷热,而地处石柱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的万胜坝村村民们,却已在凉爽舒适的天气里,完成了今年的莼菜采收。

“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莼菜,全球第一的莼菜企业就落户在我们村。可以说,莼菜,就是我们的脱贫菜,就是我们的致富菜!”刚刚和家人一起采收完最后一茬莼菜的万胜坝村老支书马富兹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凭借着莼菜种植,这些年大家伙的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柱莼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是全球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石柱县农委供图  华龙网发

而在石柱全县,像马富兹这样依靠莼菜脱贫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越来越多临近村镇也像万胜坝一样看到了莼菜的广阔前景,大力推广莼菜种植。莼菜,已经成为石柱县脱贫攻坚过程中重点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之一,成为“康养石柱”生态名片的金字招牌,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关注。

因“洁癖”受青睐 因稀少而“小众”

莼菜,古称为“茆”,富含酸性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组胺和微量元素,具有药食两用的功效。由于其生长环境严苛,资源稀缺,又有“水中人参、植物锌王”的美称。

莼菜素有“水中人参、植物锌王”的美称。石柱县农委供图  华龙网发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鲁颂·泮水》中,便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茆。”的记载。南宋诗人陆游在《雨中泊舟萧山县驿》中,也以“店家菰饭香初熟,市担莼丝滑欲流。”表达对莼菜的推崇。历代文学作品中,莼菜更是频频出镜,如“梅兰竹菊”四君子一般,颇为文人喜爱。

“莼菜之所以获此青睐,我认为除了极为爽滑的口感外,其对生长环境的‘洁癖’也是一大原因。”供职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李治中对莼菜素有研究。在其撰文中曾介绍,莼菜以前在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广泛分布,湖泊、沼泽甚至是农田都是它的温床。

但莼菜生长对水质、气温等要求极苛刻,后来野生莼菜逐渐只在云南、四川、重庆、两湖、江浙等地的湖泊、沼泽中零星分布。由于野生莼菜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人工种植的莼菜又颇为稀少,所以大众一品莼菜鲜的机会就少之又少,莼菜也就逐渐成为了小众菜品。

直至1991年起,这种状况才随着杭州、利川、石柱等地大面积推广莼菜种植得到改变。

每年4-9月是石柱莼菜采收的季节。石柱县农委供图  华龙网发

山区生态环境好 “水中人参”安下家

供职于石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特色产业中心的朱素华,从事莼菜产业多年,对于石柱莼菜的发展历程颇为清晰。据朱素华回忆,石柱自古以来就有零星种植莼菜的习惯,但多为农户自发行为,人工规模种植则始于1991年。

“莼菜经济价值很高,但却非常‘娇贵’,不仅要有非常清洁的动水环境,气温等条件也有很大要求。当时,在黔江地区任职科技专员的农业部下派干部徐杰林同志,经反复实地考察,发现石柱高海拔地区非常适合莼菜的种植。

于是在他的倡导和指导下,在四川省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由石柱县水电局水产站引进良种8000多公斤进行试种,随后获得成功,并迅速发展。”朱素华向记者介绍了石柱莼菜产业的开端。

今年石柱莼菜的平均收购价为5.6元每斤,使得种植户亩产值突破1万元。石柱县农委供图   华龙网发

刚开始,还是几个村民合作社在自发推动。但莼菜跟粮食作物不同,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一次种植后,还能够多年采收。所以,慢慢的更多的石柱农户开始意识到莼菜的发展空间,加入到了莼菜的种植队伍。

据朱素华回忆:“2001年左右,黄水、冷水等几个高海拔乡镇种植莼菜就达到了几千亩的规模,产量也在市场上占据了很大份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石柱莼菜、关注石柱莼菜。”

“潘婆”擎起科技旗 带动产业破瓶颈

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石柱莼菜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精深加工方面的欠缺,合作社或企业从农民手中收购莼菜后,仅进行简单处理,就以‘鲜菜’形式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产品附加值低,更没有品牌竞争优势,有的还被运到杭州贴上‘西湖莼菜’的品牌再对外销售。因此,那些年石柱莼农和销售企业所得的利润并不多。

2013年,石柱莼菜产业迎来了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原本做投行的潘慧中在了解到石柱莼菜的“病症”并走遍全国莼菜产区后,成立了潘婆婆莼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500万元,在石柱土家山寨搞起莼菜深加工。

潘婆婆公司成立后,一方面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300多户农民建立起合作关系,发展莼菜种植面积2600亩,年产莼菜1000吨。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校企合作”“院企合作”,与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7家科研院所签订联合科研协议,建起联合实验室,从育种育苗、产品研发、机器设备研发三个方面展开莼菜产品的科研攻关。

在强大科研力量的支撑下,潘婆婆公司擎起产业发展大旗,先后取得了涉及莼菜育种育苗、田间管理、莼菜面膜、莼菜饮料、莼菜加工机械等63项国家专利技术,带动石柱莼菜产业突破深加工难的瓶颈,延伸了产业链,形成了品牌优势,使石柱莼菜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石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鲜销1吨莼菜只能卖5万多元,现在制成面膜后,1吨莼菜的产值能达到50多万元,‘身价’可以暴增10倍。而农户的莼菜收购价也随之一路飙升,从2013年的2.2-2.5元/斤涨到今年的均价5.6元/斤,达到亩产值突破1万元。这其中,潘婆婆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

由潘婆婆莼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莼菜系列化妆品。石柱县农委供图  华龙网发

厚积薄发政策帮 产业步入快车道

如果说,石柱莼菜产业发展史上有几个关键性节点的话,除开2013年潘婆婆公司的落户外,2016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石柱莼菜产业链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更是石柱莼菜产业整体步入快车道的标志性节点。

按照《意见》的文件精神,到2020年,石柱全县优质莼菜生产基地达到2万亩,年产莼菜3万吨,产值4亿元,产业脱贫致富3000户。培育年销售5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打造15亿级莼菜产业链,基本建成国家莼菜科技创新中心、莼菜精深加工基地、中国莼菜农业公园。

“为了实现这一产业目标,县里不仅成立了莼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莼菜产业的统筹、指挥、协调,还对莼菜种植户每亩进行产业补贴1200元,极大的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莼菜种植也从原有的黄水、冷水等平均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乡镇,尝试向沙子、六塘、洗新等平均海拔千米以下的乡镇推广种植。”石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意见》出台的三年来,步入快车道的石柱莼菜产业,厚积薄发。截至目前,石柱全县莼菜种植户已经超过4000户,种植面积达到了1.4万亩,产量1.4万吨。不仅莼菜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还获评国家出口莼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莼菜认证示范区和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成为全球最大的莼菜种植、生产、精深加工基地。而石柱莼菜产业的领头雁潘婆婆公司,更是以占全球80%的莼菜深加工产品,成为全球莼菜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

“依靠科技支撑,依托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石柱县莼菜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不断壮大,中国莼菜农业公园也将于今年底建成开放。‘中国莼菜看石柱’已从一句目标口号成为真真的现实。”石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以莼菜为媒,全程开发精深加工,完善营销网络,加速推进莼菜全产业链、多功能性和高附加值开发,打造成国内独具特色的莼菜湿地休闲观光带,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 何燕宏]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