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脱贫路上见真招 走进脱贫人家 感受乡村变化

潼南:脱贫路上见真招 走进脱贫人家 感受乡村变化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0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徐洪英 朱杨 夏培植)“小洋楼、水泥坝、偌大的鱼塘、整齐的蜂箱、成群结队的土鸡……”笔者在重庆潼南石梯村村民蓝培学家门口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家庭在3年前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为何蓝培学家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笔者跟随石梯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宜的脚步,对这个偏远的小乡村进行了深入了解。

村民在喂鸡。通讯员 徐洪英 供图

养鸡养鱼养蜜蜂 勤劳致富新生活

“周书记来了呀,赶紧进屋坐。”笔者来到蓝培学家中时,他正在割草喂鱼,见有人做客,他便赶忙过来招呼。

3年前,蓝培学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依靠自己在建筑工地上打小工的收入,生活也还算过得去。可天有不测风云,妻子不幸患癌,为了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即使这样,也没有挽回妻子的生命。从此以后,家里就陷入了贫困,劳动力的缺少,再加之两个儿子读书的费用,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连摇摇欲坠的房屋都无法修缮。

“那时候,我妻子得重病过世,又有两个孩子读书,家里实在困难,还好有政府和村里的帮助,让我的生活有所好转。”言语之间,蓝培学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村两委得知蓝培学家的情况后,便向镇上如实反映,后来经过申请,他被纳入了建卡贫困户。

虽然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蓝培学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小算盘”,希望通过发展产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只不过以前经济困难无法付诸实践。正好此时柏梓镇针对贫困户开放小额信贷政策,并且免费提供养殖、种植技术培训。蓝培学犹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开启了养殖之路。

蓝培学的养殖产业首先从养鸡开始,首批买来的50个鸡崽,在他的精心呵护下顺利长大,但随之而来的销售问题让他伤透脑筋。作为养鸡新人,镇上的买家基本不认识蓝培学,对鸡的品质也表示怀疑,所以销售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卖出的数量屈指可数,这让蓝培学感到十分沮丧。正当他快要失去信心时,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又让他重新燃起希望。

“在走访的时候,发现他养的鸡销路有问题,我们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努力和积极推荐,渐渐地帮他打开了销路。”石梯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宜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销售,大家觉得他的鸡品质很好,于是有了许多回头客,销路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现在,蓝培学通过养鸡,一年的毛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刨去成本,也能净赚1万多元。 除此之外,他还开发了7亩稻田用来养鱼,并建立了自己的养蜂场。通过养鸡养鱼养蜜蜂,全面发展产业,蓝培学成了石梯村勤劳致富的好榜样,许多人向他学习养殖技术,寻求脱贫致富之道。

蓝培学表示,现在村里面很多人来跟我学习养殖技术,所以我要不断提高自己养殖水平,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让大家的生活都过得越来越好。

脱贫路上见真招 喜看山村新变化

石梯村位于柏梓镇东南部,距潼南主城区2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属浅丘地貌,有耕地3004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过去,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十分落后,2014年被评定为县级贫困村。现如今,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下,全村63户建卡贫困户已基本实现脱贫,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来到石梯村花椒基地,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映入眼帘,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村民们正在基地进行紧张忙碌的除草工作,保证花椒树的健康生长。

“我们村变化很大,以前我们这里很贫困,天高路远的,只能靠种庄稼生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现在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得到一些流转费用,还可以在花椒基地干活,收入不错,同时也能照顾家庭,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石梯村村民陈德华告诉笔者。

据石梯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宜介绍,以前该村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差,贫困户普遍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遇到极端天气就面临颗粒无收的境况,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二是基础设施差,很多地方没有通路,安全人饮方面也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自我发展能力差,贫困户学历程度普遍不高,残疾户、五保户、低保户等劳动力缺乏,需要政策兜底的对象较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以产业扶贫为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医疗健康,改造农网、cd级危房、饮水条件等措施,坚持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使扶贫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石梯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宜表示,只有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贫困现状,推进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如今,石梯村在产业方面多点开花,种植花椒1500亩,修建烘房,形成产业发展一条链,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并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种植莲藕200亩,并顺利打开了柠檬、春苋、沃柑等种植物的销售渠道,全面促进石梯村经济向好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石梯村坚持“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上半年完成十多公里的路面硬化,卫健委又筹资25万修建7.5公里泥结石路,解决了下家湾10户人家无路可通的现状。除此之外,在农网改造、危房改造以及饮水条件方面,石梯村也下足了功夫,满足了贫困户的供电需求,优化了居住条件,安全饮水得到保障。

柏梓镇副镇长吕雪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测,在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小额信贷等方面精准发力,让群众有盼头、有希望、有着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潼南:脱贫路上见真招 走进脱贫人家 感受乡村变化

2019-10-0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徐洪英 朱杨 夏培植)“小洋楼、水泥坝、偌大的鱼塘、整齐的蜂箱、成群结队的土鸡……”笔者在重庆潼南石梯村村民蓝培学家门口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家庭在3年前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为何蓝培学家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笔者跟随石梯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宜的脚步,对这个偏远的小乡村进行了深入了解。

村民在喂鸡。通讯员 徐洪英 供图

养鸡养鱼养蜜蜂 勤劳致富新生活

“周书记来了呀,赶紧进屋坐。”笔者来到蓝培学家中时,他正在割草喂鱼,见有人做客,他便赶忙过来招呼。

3年前,蓝培学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依靠自己在建筑工地上打小工的收入,生活也还算过得去。可天有不测风云,妻子不幸患癌,为了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即使这样,也没有挽回妻子的生命。从此以后,家里就陷入了贫困,劳动力的缺少,再加之两个儿子读书的费用,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连摇摇欲坠的房屋都无法修缮。

“那时候,我妻子得重病过世,又有两个孩子读书,家里实在困难,还好有政府和村里的帮助,让我的生活有所好转。”言语之间,蓝培学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村两委得知蓝培学家的情况后,便向镇上如实反映,后来经过申请,他被纳入了建卡贫困户。

虽然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蓝培学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小算盘”,希望通过发展产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只不过以前经济困难无法付诸实践。正好此时柏梓镇针对贫困户开放小额信贷政策,并且免费提供养殖、种植技术培训。蓝培学犹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开启了养殖之路。

蓝培学的养殖产业首先从养鸡开始,首批买来的50个鸡崽,在他的精心呵护下顺利长大,但随之而来的销售问题让他伤透脑筋。作为养鸡新人,镇上的买家基本不认识蓝培学,对鸡的品质也表示怀疑,所以销售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卖出的数量屈指可数,这让蓝培学感到十分沮丧。正当他快要失去信心时,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又让他重新燃起希望。

“在走访的时候,发现他养的鸡销路有问题,我们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努力和积极推荐,渐渐地帮他打开了销路。”石梯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宜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销售,大家觉得他的鸡品质很好,于是有了许多回头客,销路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现在,蓝培学通过养鸡,一年的毛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刨去成本,也能净赚1万多元。 除此之外,他还开发了7亩稻田用来养鱼,并建立了自己的养蜂场。通过养鸡养鱼养蜜蜂,全面发展产业,蓝培学成了石梯村勤劳致富的好榜样,许多人向他学习养殖技术,寻求脱贫致富之道。

蓝培学表示,现在村里面很多人来跟我学习养殖技术,所以我要不断提高自己养殖水平,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让大家的生活都过得越来越好。

脱贫路上见真招 喜看山村新变化

石梯村位于柏梓镇东南部,距潼南主城区2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属浅丘地貌,有耕地3004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过去,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十分落后,2014年被评定为县级贫困村。现如今,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下,全村63户建卡贫困户已基本实现脱贫,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来到石梯村花椒基地,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映入眼帘,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村民们正在基地进行紧张忙碌的除草工作,保证花椒树的健康生长。

“我们村变化很大,以前我们这里很贫困,天高路远的,只能靠种庄稼生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现在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得到一些流转费用,还可以在花椒基地干活,收入不错,同时也能照顾家庭,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石梯村村民陈德华告诉笔者。

据石梯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宜介绍,以前该村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差,贫困户普遍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遇到极端天气就面临颗粒无收的境况,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二是基础设施差,很多地方没有通路,安全人饮方面也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自我发展能力差,贫困户学历程度普遍不高,残疾户、五保户、低保户等劳动力缺乏,需要政策兜底的对象较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以产业扶贫为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医疗健康,改造农网、cd级危房、饮水条件等措施,坚持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使扶贫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石梯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宜表示,只有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贫困现状,推进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如今,石梯村在产业方面多点开花,种植花椒1500亩,修建烘房,形成产业发展一条链,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并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种植莲藕200亩,并顺利打开了柠檬、春苋、沃柑等种植物的销售渠道,全面促进石梯村经济向好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石梯村坚持“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上半年完成十多公里的路面硬化,卫健委又筹资25万修建7.5公里泥结石路,解决了下家湾10户人家无路可通的现状。除此之外,在农网改造、危房改造以及饮水条件方面,石梯村也下足了功夫,满足了贫困户的供电需求,优化了居住条件,安全饮水得到保障。

柏梓镇副镇长吕雪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测,在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小额信贷等方面精准发力,让群众有盼头、有希望、有着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