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他用镜头定格不朽的芳华 以光影讲述“我与新中国同龄”的故事

梁平:他用镜头定格不朽的芳华 以光影讲述“我与新中国同龄”的故事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0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杜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沐浴着新生的光辉诞生在华夏大地,有这样一群特别的人,他们在同年呱呱坠地,出生在曙光中,成长在红旗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中国同龄人。

70年光影流转,70年波澜壮阔,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成就让世界瞩目。这一群新中国同龄人见证着新中国的成长,将生命的光阴镌刻进拔节向上的年轮,岁月的轨迹中饱含着与祖国同行的烙印。

曾卫民是一名转业军人,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也是梁平区一名资深的摄影爱好者。他的镜头拍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足迹踏过家乡的山山水水,作品斩获国内外多项摄影大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他将镜头对准了梁平区70位与新中国同龄的老人,用最真实而朴素的角度,定格他们的不朽芳华。

贺元珍,女,1949年12月7日生于复平镇安平村,结婚嫁至复平镇安平村二组,丈夫为中铁四局退休工人,育一子,现两老人独居。图中的她正抱柴进屋。 曾卫民 摄

缘起

用影像为祖国献礼

初秋的梁平已有微微凉意,见到曾卫民时,风尘仆仆的他刚刚从第19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参展归来。“我将这70张照片展示给国内外游客,梁平人的风貌走出了中国。”这不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摄影展,但带着70张蕴涵深刻意义的家乡人像参展,还是令他十分难忘。

谈起此次创作的初衷,虽已过数月有余,曾卫民仍激动不已,“这是我为伟大祖国献上的一份礼物。”

2018年底,曾卫民与重庆摄影家友人商议,该用怎样的方式为祖国母亲70华诞献礼?作为一名摄影人,镜头无疑是最好的礼物。何不寻找70位与祖国同龄的老人,以他们如今的生活状态为切入点,描绘和讲述新中国70年来的光辉历程?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计划。曾卫民心中有了最初的想法:在全区范围内寻找70名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的老人,用环境人像的方式拍摄他们的生活状态,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

但,人海茫茫,寻找与探访困难重重。

蒋子成,男,1949年10月1日生于铁门乡长塘村二组,育三子,图为他正在采摘老荫茶叶。 曾卫民 摄

跋涉

以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所幸,曾卫民的设想得到了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及区公安局的大力支持,通过系统筛选,他成功寻找到了拍摄对象。然而,全区于1949年10月1日出生的仅有40余人。曾卫民经过思考,决定将筛选日期进一步调整为1949年12月7日。“1949年12月7日是梁平的解放日,对于梁平人来说,这也是一个神圣的日子。”曾卫民说。

找齐了!全区范围内两个日期出生的人数加到一起有75名,曾卫民开始根据信息逐一进行走访、沟通。“走访过程中发现,其中有的人已经过世,有的身患重病,无法完成拍摄,最终确定下的拍摄对象人数不多不少,正好70名。”

仿若是一种注定的缘分,曾卫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与信念,今年2月,他开始了创作的路程。70个拍摄对象,涉及29个乡镇(街道)、65个村(社区),各行各业、生活状态不一,拍摄难度可想而知。背着15公斤的摄影包,曾卫民踏上了拍摄之路。

“我想用纪实摄影的方式,捕捉和还原他们生活中最本真的状态。”曾卫民设想着,他们当中有人或许已经垂老,或许面临着生活的困境,但当他真正近距离接触他们时,震撼与感怀还是令他触动不已。

曾卫民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他们每个人都非常朴素而平凡,但你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那种希望、满足与力量,那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真实。”曾卫民说。

出生于1949年12月7日的贺元珍住在偏远的复平镇安平村二组,崎岖的土路、苍茫的大山,曾卫民跋涉10余公里才来到贺家。那是一种只能用贫穷来形容的生活,然而贺元珍抱着柴火,面露灿烂笑容,热情地招呼来客的画面令曾卫民动容。

家住仁贤镇白鹤村十一组的张典银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曾是中铁四局电器化工程处的职工,获得过全国劳模、“京九铁路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和奖章。退休后,他回到村里默默耕作,微薄的退休金全部用来为两个残疾的儿子治病。村中没有人了解他的经历,艰难的生活也从不曾令他抱怨,听说要拍摄照片为祖国献礼,他第一次高兴地拿出了奖章佩戴在胸前,对着镜头露出无比自豪的笑容,留下了闪光的身影。

在回忆这些拍摄经历时,曾卫民难掩激动:“这些群体虽然渺小,却是一代人的缩影,他们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有教师、工人、退休干部,但大多数都是农民。不管生活条件如何,他们都非常勤劳、知足与乐观,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生活越来越好了,感谢祖国,感谢党。”

收到了政府发放的困难补助,对着镜头乐开了花;被儿女接到城里带孙辈,抱着可爱的孩子,满脸都是幸福;年老却依然闲不下来,挥舞着锄头耕耘在田里的身影充满了安定与满足……

这些画面,在曾卫民的镜头里一一定格,和他们平凡而朴素的人生故事联系在一起,凝聚成岁月的芳华。

刘太琼,女,1949年12月7日生于文化镇合家村,结婚嫁至文化镇三寨村五组,子女在外打工,图为已当祖祖的她正在秧田里扯秧苗。 曾卫民 摄

功成

让他们的身影凝聚成永恒

今年7月上旬,70张纪实人像拍摄完成,进入后期制作环节。曾卫民将照片与采访日志整理到一起,于9月18日远赴山西参加第19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70张富含真实感与故事感的纪实人像亮相国际大展,以“与新中国同年岁”专题纪实摄影为主题,展现梁平的人物风貌。

“作品在平遥受到了广泛关注,不少国内外游客久久驻足观看、拍照,现场气氛很感人。”曾卫民说,在此之前,他所拍摄的双桂堂组照和渡槽等主题摄影作品也曾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赛,但此次参展令他又有新的感触。“应该更多地拍摄纪实影像,把梁平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全方面地展现给世界,这是摄影人的责任。”曾卫民说。

平凡中自见汹涌澎湃,光影间展现岁月芳华。是的,这就是曾卫民眼里的真实,也是他所想讲述的光影故事。

9月27日,这一组以“与新中国同年岁”为主题的专题纪实影像自平遥归来,将在区人民广场、都梁广场与市民见面。

70载悠悠岁月,祖国风华正茂,70年人生旅程,共和国同龄人初心依旧。曾卫民走出家门,用镜头记录了时代烙印下鲜活滚烫的历史篇章。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梁平:他用镜头定格不朽的芳华 以光影讲述“我与新中国同龄”的故事

2019-10-0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杜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沐浴着新生的光辉诞生在华夏大地,有这样一群特别的人,他们在同年呱呱坠地,出生在曙光中,成长在红旗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中国同龄人。

70年光影流转,70年波澜壮阔,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成就让世界瞩目。这一群新中国同龄人见证着新中国的成长,将生命的光阴镌刻进拔节向上的年轮,岁月的轨迹中饱含着与祖国同行的烙印。

曾卫民是一名转业军人,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也是梁平区一名资深的摄影爱好者。他的镜头拍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足迹踏过家乡的山山水水,作品斩获国内外多项摄影大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他将镜头对准了梁平区70位与新中国同龄的老人,用最真实而朴素的角度,定格他们的不朽芳华。

贺元珍,女,1949年12月7日生于复平镇安平村,结婚嫁至复平镇安平村二组,丈夫为中铁四局退休工人,育一子,现两老人独居。图中的她正抱柴进屋。 曾卫民 摄

缘起

用影像为祖国献礼

初秋的梁平已有微微凉意,见到曾卫民时,风尘仆仆的他刚刚从第19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参展归来。“我将这70张照片展示给国内外游客,梁平人的风貌走出了中国。”这不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摄影展,但带着70张蕴涵深刻意义的家乡人像参展,还是令他十分难忘。

谈起此次创作的初衷,虽已过数月有余,曾卫民仍激动不已,“这是我为伟大祖国献上的一份礼物。”

2018年底,曾卫民与重庆摄影家友人商议,该用怎样的方式为祖国母亲70华诞献礼?作为一名摄影人,镜头无疑是最好的礼物。何不寻找70位与祖国同龄的老人,以他们如今的生活状态为切入点,描绘和讲述新中国70年来的光辉历程?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计划。曾卫民心中有了最初的想法:在全区范围内寻找70名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的老人,用环境人像的方式拍摄他们的生活状态,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

但,人海茫茫,寻找与探访困难重重。

蒋子成,男,1949年10月1日生于铁门乡长塘村二组,育三子,图为他正在采摘老荫茶叶。 曾卫民 摄

跋涉

以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所幸,曾卫民的设想得到了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及区公安局的大力支持,通过系统筛选,他成功寻找到了拍摄对象。然而,全区于1949年10月1日出生的仅有40余人。曾卫民经过思考,决定将筛选日期进一步调整为1949年12月7日。“1949年12月7日是梁平的解放日,对于梁平人来说,这也是一个神圣的日子。”曾卫民说。

找齐了!全区范围内两个日期出生的人数加到一起有75名,曾卫民开始根据信息逐一进行走访、沟通。“走访过程中发现,其中有的人已经过世,有的身患重病,无法完成拍摄,最终确定下的拍摄对象人数不多不少,正好70名。”

仿若是一种注定的缘分,曾卫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与信念,今年2月,他开始了创作的路程。70个拍摄对象,涉及29个乡镇(街道)、65个村(社区),各行各业、生活状态不一,拍摄难度可想而知。背着15公斤的摄影包,曾卫民踏上了拍摄之路。

“我想用纪实摄影的方式,捕捉和还原他们生活中最本真的状态。”曾卫民设想着,他们当中有人或许已经垂老,或许面临着生活的困境,但当他真正近距离接触他们时,震撼与感怀还是令他触动不已。

曾卫民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他们每个人都非常朴素而平凡,但你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那种希望、满足与力量,那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真实。”曾卫民说。

出生于1949年12月7日的贺元珍住在偏远的复平镇安平村二组,崎岖的土路、苍茫的大山,曾卫民跋涉10余公里才来到贺家。那是一种只能用贫穷来形容的生活,然而贺元珍抱着柴火,面露灿烂笑容,热情地招呼来客的画面令曾卫民动容。

家住仁贤镇白鹤村十一组的张典银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曾是中铁四局电器化工程处的职工,获得过全国劳模、“京九铁路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和奖章。退休后,他回到村里默默耕作,微薄的退休金全部用来为两个残疾的儿子治病。村中没有人了解他的经历,艰难的生活也从不曾令他抱怨,听说要拍摄照片为祖国献礼,他第一次高兴地拿出了奖章佩戴在胸前,对着镜头露出无比自豪的笑容,留下了闪光的身影。

在回忆这些拍摄经历时,曾卫民难掩激动:“这些群体虽然渺小,却是一代人的缩影,他们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有教师、工人、退休干部,但大多数都是农民。不管生活条件如何,他们都非常勤劳、知足与乐观,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生活越来越好了,感谢祖国,感谢党。”

收到了政府发放的困难补助,对着镜头乐开了花;被儿女接到城里带孙辈,抱着可爱的孩子,满脸都是幸福;年老却依然闲不下来,挥舞着锄头耕耘在田里的身影充满了安定与满足……

这些画面,在曾卫民的镜头里一一定格,和他们平凡而朴素的人生故事联系在一起,凝聚成岁月的芳华。

刘太琼,女,1949年12月7日生于文化镇合家村,结婚嫁至文化镇三寨村五组,子女在外打工,图为已当祖祖的她正在秧田里扯秧苗。 曾卫民 摄

功成

让他们的身影凝聚成永恒

今年7月上旬,70张纪实人像拍摄完成,进入后期制作环节。曾卫民将照片与采访日志整理到一起,于9月18日远赴山西参加第19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70张富含真实感与故事感的纪实人像亮相国际大展,以“与新中国同年岁”专题纪实摄影为主题,展现梁平的人物风貌。

“作品在平遥受到了广泛关注,不少国内外游客久久驻足观看、拍照,现场气氛很感人。”曾卫民说,在此之前,他所拍摄的双桂堂组照和渡槽等主题摄影作品也曾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赛,但此次参展令他又有新的感触。“应该更多地拍摄纪实影像,把梁平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全方面地展现给世界,这是摄影人的责任。”曾卫民说。

平凡中自见汹涌澎湃,光影间展现岁月芳华。是的,这就是曾卫民眼里的真实,也是他所想讲述的光影故事。

9月27日,这一组以“与新中国同年岁”为主题的专题纪实影像自平遥归来,将在区人民广场、都梁广场与市民见面。

70载悠悠岁月,祖国风华正茂,70年人生旅程,共和国同龄人初心依旧。曾卫民走出家门,用镜头记录了时代烙印下鲜活滚烫的历史篇章。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