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线编达人钻研技艺30年 自编教程传承非遗

武隆:线编达人钻研技艺30年 自编教程传承非遗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0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8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杨丹)草莓姑娘、葫芦娃、梅花、橘子树、抱枕……在重庆武隆黄莺乡龙洞小学的线编教室内,琳琅满目的织物生动地展现在眼前,每一件都精致耐看。

这是因为在黄莺乡,有这么一位线编达人,她透过一双巧手和一支钩针将一条条线编织成一件件织物。所编织的作品栩栩如生,植物、动物、服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不会做的。

她叫冉义芳,今年52岁,从教35年,因为对线编的热爱和一份执着之心,冉义芳研究线编技法近30年,并从一名数学代课教师成为一名专职线编教师。

谈及自己与线编的不解之缘,冉义芳说:“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冉义芳正专心致志教学生线编。通讯员 杨丹 供图

源自喜爱 自学成才

冉义芳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妈妈学织毛衣、手套、袜子。12岁那年,她渐渐地爱上了线编这项技艺。她织的毛衣在黄莺乡出了名的好,所以常有街坊领居自带毛线请她帮忙。

出于对线编的热爱,冉义芳不断的购买书籍,在网上搜索各种视频教程,从最简单的针法开始学起。“刚开始时,因为技法不娴熟,吃了不少亏。有一次勾一个足球,到最后快完工时才发现有的部位针数不对,缝合不上,只能拆掉重来。”冉义芳说,线编要求很高,只要一针错,之后的每一针都是错的。

30年来,冉义芳通过不断地编了拆,拆了又编,逐渐掌握了线编的各种针法技巧。她还喜欢观察各种植物,没事就到花店里转悠,把各种鲜花用钩针和毛线变成织物。为了编织君子兰,她特地买了一盆真花,用手机记录君子兰从花苞到绽放的过程,然后对着图片琢磨针法。

时至今日,她可以仅靠观摩图片编出实体,还会自己改编和创作。只要手里有一颗钩针,一条毛线,她就能给你编出一个“花花世界”。经她之手的作品被悉数买走,且每一件都是精品,没有一针瑕疵。

反复琢磨 提升技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精美的线编作品背后,是编织者日复一日的练习。对于冉义芳来说,每天钩一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丈夫邹瑜说:“她呀,每天不钩上一钩,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有时,半夜还在对着图片琢磨用哪种针法钩出来更生动,让她早点休息也不听。”

笔者观察冉义芳的双手发现,与同龄人相比她的手更加粗糙。因长期与钩针摩擦,她的右手大拇指第一个关节处,有一层厚厚的茧,食指第一个关节,以及左手小指根部被线勒出一条明显的勒痕。

“线挽一圈在小指上,送线时更方便。平时钩东西拉线比较用力,拉得很紧,所以右手食指经常被勒出红色血印,长期如此就形成了勒痕。冬天的时候,因为太干,手经常勒出血。”冉义芳说,不仅如此,因长期推钩针针尖,并用镊子给织物塞棉花,冉义芳左手食指指腹有一处凹陷,手掌也有几处小伤痕。

为何拉线如此用力,是不是手法需要改善?然而恰恰相反,她说,正是为了精益求精,才需这样做。

“将线钩得紧一点、棉花塞得结实一点,玩偶的骨架才比较硬朗,不仅看上去更加美观,质量也结实,不会洗几次线就松了。”冉义芳解释道。

不仅如此,冉义芳在细节处理上也很到位。笔者线编教室还看到,一盆还在制作中的红掌,仔细一瞧,连红掌上的“经脉”都清晰可见。

自编教程 传承非遗

2017年,学校因其身体原因,调整其数学教学岗位,使其专职线编教学。

在冉义芳的办公桌上有一摞笔记本,笔者翻阅后,发现里面记录着各种织物的编织步骤。大熊猫、荷花、一品红、贝壳凉鞋、蝴蝶兰盆景、新版孔雀、姜形花凉拖……百余个品种,足足写了4本。哪个部位起几针,哪里加两针,第几行留扣眼写得清清楚楚。

对于线编作品,冉义芳要求近乎完美,每一件作品她都要反复琢磨,直到感觉满意过后才记录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冉义芳研究编织的《线编孔雀》,在武隆2018年科技创新教育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她所指导的学生参加32届重庆青少年科技成果大赛获市级三等奖、33届重庆青少年科技成果大赛获区级一等奖。一项项的成绩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18年,她所研究的线编艺术被正式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线编的传承,冉义芳一直保持着“只要有一口气在,就往下传”的人生信条。她抓住一切能够宣传线编的机会,无论是到各个展会上展示自己创作的线编作品,还是参加区级各单位组织的免费教学活动。用她自己的话说,既然线编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就有责任、有义务把线编这项技艺传授给更多喜爱线编的人。

冉义芳的人生,也正是因为“传承”而愈发的绚丽,相信她的线编创作道路长青,也相信线编在她的努力下传承发展、后继有人。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武隆:线编达人钻研技艺30年 自编教程传承非遗

2019-10-08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8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杨丹)草莓姑娘、葫芦娃、梅花、橘子树、抱枕……在重庆武隆黄莺乡龙洞小学的线编教室内,琳琅满目的织物生动地展现在眼前,每一件都精致耐看。

这是因为在黄莺乡,有这么一位线编达人,她透过一双巧手和一支钩针将一条条线编织成一件件织物。所编织的作品栩栩如生,植物、动物、服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不会做的。

她叫冉义芳,今年52岁,从教35年,因为对线编的热爱和一份执着之心,冉义芳研究线编技法近30年,并从一名数学代课教师成为一名专职线编教师。

谈及自己与线编的不解之缘,冉义芳说:“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冉义芳正专心致志教学生线编。通讯员 杨丹 供图

源自喜爱 自学成才

冉义芳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妈妈学织毛衣、手套、袜子。12岁那年,她渐渐地爱上了线编这项技艺。她织的毛衣在黄莺乡出了名的好,所以常有街坊领居自带毛线请她帮忙。

出于对线编的热爱,冉义芳不断的购买书籍,在网上搜索各种视频教程,从最简单的针法开始学起。“刚开始时,因为技法不娴熟,吃了不少亏。有一次勾一个足球,到最后快完工时才发现有的部位针数不对,缝合不上,只能拆掉重来。”冉义芳说,线编要求很高,只要一针错,之后的每一针都是错的。

30年来,冉义芳通过不断地编了拆,拆了又编,逐渐掌握了线编的各种针法技巧。她还喜欢观察各种植物,没事就到花店里转悠,把各种鲜花用钩针和毛线变成织物。为了编织君子兰,她特地买了一盆真花,用手机记录君子兰从花苞到绽放的过程,然后对着图片琢磨针法。

时至今日,她可以仅靠观摩图片编出实体,还会自己改编和创作。只要手里有一颗钩针,一条毛线,她就能给你编出一个“花花世界”。经她之手的作品被悉数买走,且每一件都是精品,没有一针瑕疵。

反复琢磨 提升技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精美的线编作品背后,是编织者日复一日的练习。对于冉义芳来说,每天钩一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丈夫邹瑜说:“她呀,每天不钩上一钩,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有时,半夜还在对着图片琢磨用哪种针法钩出来更生动,让她早点休息也不听。”

笔者观察冉义芳的双手发现,与同龄人相比她的手更加粗糙。因长期与钩针摩擦,她的右手大拇指第一个关节处,有一层厚厚的茧,食指第一个关节,以及左手小指根部被线勒出一条明显的勒痕。

“线挽一圈在小指上,送线时更方便。平时钩东西拉线比较用力,拉得很紧,所以右手食指经常被勒出红色血印,长期如此就形成了勒痕。冬天的时候,因为太干,手经常勒出血。”冉义芳说,不仅如此,因长期推钩针针尖,并用镊子给织物塞棉花,冉义芳左手食指指腹有一处凹陷,手掌也有几处小伤痕。

为何拉线如此用力,是不是手法需要改善?然而恰恰相反,她说,正是为了精益求精,才需这样做。

“将线钩得紧一点、棉花塞得结实一点,玩偶的骨架才比较硬朗,不仅看上去更加美观,质量也结实,不会洗几次线就松了。”冉义芳解释道。

不仅如此,冉义芳在细节处理上也很到位。笔者线编教室还看到,一盆还在制作中的红掌,仔细一瞧,连红掌上的“经脉”都清晰可见。

自编教程 传承非遗

2017年,学校因其身体原因,调整其数学教学岗位,使其专职线编教学。

在冉义芳的办公桌上有一摞笔记本,笔者翻阅后,发现里面记录着各种织物的编织步骤。大熊猫、荷花、一品红、贝壳凉鞋、蝴蝶兰盆景、新版孔雀、姜形花凉拖……百余个品种,足足写了4本。哪个部位起几针,哪里加两针,第几行留扣眼写得清清楚楚。

对于线编作品,冉义芳要求近乎完美,每一件作品她都要反复琢磨,直到感觉满意过后才记录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冉义芳研究编织的《线编孔雀》,在武隆2018年科技创新教育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她所指导的学生参加32届重庆青少年科技成果大赛获市级三等奖、33届重庆青少年科技成果大赛获区级一等奖。一项项的成绩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18年,她所研究的线编艺术被正式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线编的传承,冉义芳一直保持着“只要有一口气在,就往下传”的人生信条。她抓住一切能够宣传线编的机会,无论是到各个展会上展示自己创作的线编作品,还是参加区级各单位组织的免费教学活动。用她自己的话说,既然线编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就有责任、有义务把线编这项技艺传授给更多喜爱线编的人。

冉义芳的人生,也正是因为“传承”而愈发的绚丽,相信她的线编创作道路长青,也相信线编在她的努力下传承发展、后继有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