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携全家徒步游万州 看平湖巨变赞国强民富

七旬老人携全家徒步游万州 看平湖巨变赞国强民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0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9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周晓瑜 通讯员 程蕾)“爷爷、爷爷,你看下面的船开得好慢喔。”一位10多岁的孩子搀扶着一位老大爷,靠在重庆万州牌楼长江大桥的栏杆边俯瞰江面,老人则一脸欣慰地点着头。

昨(8)日,笔者了解到,家住万州区红花市场的任老先生一家六口,向着江南新区的陈家坝出发了。经全家商量决定,当天他们要来一次徒步体验游,从牌楼长江大桥前往老人故居陈家坝。

一行人爬上5层楼高的“桥头堡”后,站上大桥的人行通道。凭栏而望,高楼鳞次栉比、江面碧波万顷、船只来来往往……细雨霏霏、烟雨朦胧中,整个万州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卷。“太美了,万州,真是个好地方。”老人由衷抒发着心中感慨。

任老先生今年76岁,他出生在江南陈家坝,自小对着茫茫江水长大,“那时候总觉得一条长江阻隔着,对面的万县市离我们太遥远。”在当年不及10岁的他看来,记忆中的江面实在太宽了,唯一连接两岸的交通工具就是几艘过河船。“那时江面可不像现在这样平静,浪大时过河船颠簸,看着让人担心。”老人回忆,过河船只少,加之生活艰难,因此住在江南这边的人很少去长江对岸的万县市。


和家人在牌楼长江大桥上赏平湖美景。通讯员 程蕾 摄

于是,带着憧憬和好奇,年少的他没事就爱爬上山岩,望着茫茫江面上来往的过河船,想象着对岸人们的生活,常常一坐就是一个下午。“当时心中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赶快长大,到对面的世界去看一看。”老人笑着说。

考虑到两岸间交通不便,且人烟相对稀少,上世纪50年代,任老随同父母举家迁至万县市周边一座山上,他也进入万县市一中学读初中。“总算进了城。”老人称,当时城里也没什么交通工具,10多岁的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山、徒步赶往学校。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到开学时,父母就让他挑点粮食,走几个小时路程去市里卖了交学费。“那时国家不富强,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艰难。”老人说。

“但谁也想不到现在恁个好嘛。”老人话音一转,激动地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繁荣昌盛,家乡万州不光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作为老万州人,我是最有发言权的。”老人称。

边走边忆,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在老人不急不缓的讲述中悠悠度过,“其实老家早就不在了,但对我那是一种念想。今天带孩子们出来走一走,就是希望他们通过老一辈的亲身讲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据老人儿子任军介绍,一直以来,父亲对万州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就非常关心,对于牌楼长江大桥尤其关注,大桥尚在修建之时,老人就前往看过数次。得知大桥通车时间后,他更是激动了好几天。

“这座桥建好后,到江南更方便了,你看,我们步行不到半小时就走过了几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大桥。”老人说,自己的父母没有看到如今家乡的巨变,他就要替他们多看几眼。

“国家强盛,人民才能富足安宁。眼见今日的繁华,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备受鼓舞,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体会到国家强大和民族富强带来的自豪感、骄傲感和幸福感。作为土生土长的万州人,我迫切希望家乡变得更好。”老人感慨地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七旬老人携全家徒步游万州 看平湖巨变赞国强民富

2019-10-09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9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周晓瑜 通讯员 程蕾)“爷爷、爷爷,你看下面的船开得好慢喔。”一位10多岁的孩子搀扶着一位老大爷,靠在重庆万州牌楼长江大桥的栏杆边俯瞰江面,老人则一脸欣慰地点着头。

昨(8)日,笔者了解到,家住万州区红花市场的任老先生一家六口,向着江南新区的陈家坝出发了。经全家商量决定,当天他们要来一次徒步体验游,从牌楼长江大桥前往老人故居陈家坝。

一行人爬上5层楼高的“桥头堡”后,站上大桥的人行通道。凭栏而望,高楼鳞次栉比、江面碧波万顷、船只来来往往……细雨霏霏、烟雨朦胧中,整个万州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卷。“太美了,万州,真是个好地方。”老人由衷抒发着心中感慨。

任老先生今年76岁,他出生在江南陈家坝,自小对着茫茫江水长大,“那时候总觉得一条长江阻隔着,对面的万县市离我们太遥远。”在当年不及10岁的他看来,记忆中的江面实在太宽了,唯一连接两岸的交通工具就是几艘过河船。“那时江面可不像现在这样平静,浪大时过河船颠簸,看着让人担心。”老人回忆,过河船只少,加之生活艰难,因此住在江南这边的人很少去长江对岸的万县市。


和家人在牌楼长江大桥上赏平湖美景。通讯员 程蕾 摄

于是,带着憧憬和好奇,年少的他没事就爱爬上山岩,望着茫茫江面上来往的过河船,想象着对岸人们的生活,常常一坐就是一个下午。“当时心中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赶快长大,到对面的世界去看一看。”老人笑着说。

考虑到两岸间交通不便,且人烟相对稀少,上世纪50年代,任老随同父母举家迁至万县市周边一座山上,他也进入万县市一中学读初中。“总算进了城。”老人称,当时城里也没什么交通工具,10多岁的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山、徒步赶往学校。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到开学时,父母就让他挑点粮食,走几个小时路程去市里卖了交学费。“那时国家不富强,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艰难。”老人说。

“但谁也想不到现在恁个好嘛。”老人话音一转,激动地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繁荣昌盛,家乡万州不光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作为老万州人,我是最有发言权的。”老人称。

边走边忆,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在老人不急不缓的讲述中悠悠度过,“其实老家早就不在了,但对我那是一种念想。今天带孩子们出来走一走,就是希望他们通过老一辈的亲身讲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据老人儿子任军介绍,一直以来,父亲对万州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就非常关心,对于牌楼长江大桥尤其关注,大桥尚在修建之时,老人就前往看过数次。得知大桥通车时间后,他更是激动了好几天。

“这座桥建好后,到江南更方便了,你看,我们步行不到半小时就走过了几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大桥。”老人说,自己的父母没有看到如今家乡的巨变,他就要替他们多看几眼。

“国家强盛,人民才能富足安宁。眼见今日的繁华,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备受鼓舞,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体会到国家强大和民族富强带来的自豪感、骄傲感和幸福感。作为土生土长的万州人,我迫切希望家乡变得更好。”老人感慨地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