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基层干部林先学与贫困户的脱贫约定
9月23日,农民丰收节。这一天对中国亿万农民来说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但对垫江县大石乡大石村村民温晏成来说,更加难忘。

垫江基层干部林先学与贫困户的脱贫约定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0-10

9月23日,农民丰收节。这一天对中国亿万农民来说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但对垫江县大石乡大石村村民温晏成来说,更加难忘。

当天上午,温晏成家的3头肥猪卖了7240元钱,虽然钱不多,但这是他脱贫后的第一笔收入。“老温,就按现在的路子搞!到年底,你们一家的日子会过得更好。”听老林说完这话,温晏成双眼湿润,一个没钱、没劳力、没精气神的家能振作起来,以前他连想也不敢想。

温晏成提到的老林,名叫林先学,今年56岁,是大石乡宣统委员,对乡里村上的情况如数家珍。但三年前,林先学也没想到大石还有像温晏成这样的贫困户。“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30多年的乡镇干部,见过的贫困户不少,但温晏成家的穷困状况,还是让我格外揪心。”2016年底,林先学与温晏成结为“穷亲”。

70岁的温晏成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一直靠种地为生,以前日子过得也还凑合。但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温晏成为给儿子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一屁股债,后来儿子病逝,受不了穷的儿媳妇带着孙子改了嫁,遭受多重打击的温晏成泣不成声,老伴向时辉因过度伤心,患上了精神病。好端端的一个家,就这样垮了。

没钱、没劳力,更没精气神,贫穷如同病魔缠身,让温晏成一家苦苦捱命。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老林先帮温晏成一家“救急”——买了50斤米和1桶油,又给温晏成进行思想开导。但要“救贫”,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林先学心里也没底,只好三天两头到温家,和温晏成两口子拉家常,摆政策。

经过两个月的接触,老林打听到温晏成有养蜂的技术,并想到,现在城里人对蜂蜜非常喜欢,如果老温重新养蜂,肯定不愁销路,或许能将温家从贫困中解救出来。“一是借养蜂振作精神;二是养蜂能获得一笔收入。”林先学说。

经过一番劝说,2017年5月,老林带着温晏成到忠县双桂镇学习考察,算了算账,觉得养蜂效益不错,但温晏成因没有购买蜂子的钱又开始退缩。“老温,资金、技术这些都由我来想办法,只要你肯干,信不信明年就能脱贫!”一周后,林先学买回3箱蜂子交给温晏成,并找来镇农服中心的技术员给老温进行养蜂指导。

经过半年多的喂养,当年温晏成的3箱蜂蜜赚了3000多元。见效果不错,林先学又想法让老温扩大规模,从3箱蜂蜜扩繁到5箱、8箱、13箱。同时,还为老温送去3只猪仔,并鼓励他将家里的2亩地种上水稻和玉米,这样既有口粮,同时还能给猪当饲料,节约成本。

去年,老温酿了150斤土蜂蜜,在林先学的吆喝下,收入了1.5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老温也被乡里评为立志光荣脱贫示范户,成为村民学习的榜样。老温脱了贫,也没忘本,将养蜂技术无偿传授给三组贫困户罗治光和二组村民罗政良,领着他们一起养蜂增收。

现在,老温70岁了,耳朵开始有些耳鸣,今年7月,林先学自掏腰包为老温购买了助听器,同时琢磨着为温晏成酿制的土蜂蜜设计包装,这样蜂蜜更有品位,赚的钱会更多。

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垫江基层干部林先学与贫困户的脱贫约定

2019-10-10 13:03:54 来源: 0 条评论

9月23日,农民丰收节。这一天对中国亿万农民来说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但对垫江县大石乡大石村村民温晏成来说,更加难忘。

当天上午,温晏成家的3头肥猪卖了7240元钱,虽然钱不多,但这是他脱贫后的第一笔收入。“老温,就按现在的路子搞!到年底,你们一家的日子会过得更好。”听老林说完这话,温晏成双眼湿润,一个没钱、没劳力、没精气神的家能振作起来,以前他连想也不敢想。

温晏成提到的老林,名叫林先学,今年56岁,是大石乡宣统委员,对乡里村上的情况如数家珍。但三年前,林先学也没想到大石还有像温晏成这样的贫困户。“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30多年的乡镇干部,见过的贫困户不少,但温晏成家的穷困状况,还是让我格外揪心。”2016年底,林先学与温晏成结为“穷亲”。

70岁的温晏成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一直靠种地为生,以前日子过得也还凑合。但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温晏成为给儿子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一屁股债,后来儿子病逝,受不了穷的儿媳妇带着孙子改了嫁,遭受多重打击的温晏成泣不成声,老伴向时辉因过度伤心,患上了精神病。好端端的一个家,就这样垮了。

没钱、没劳力,更没精气神,贫穷如同病魔缠身,让温晏成一家苦苦捱命。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老林先帮温晏成一家“救急”——买了50斤米和1桶油,又给温晏成进行思想开导。但要“救贫”,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林先学心里也没底,只好三天两头到温家,和温晏成两口子拉家常,摆政策。

经过两个月的接触,老林打听到温晏成有养蜂的技术,并想到,现在城里人对蜂蜜非常喜欢,如果老温重新养蜂,肯定不愁销路,或许能将温家从贫困中解救出来。“一是借养蜂振作精神;二是养蜂能获得一笔收入。”林先学说。

经过一番劝说,2017年5月,老林带着温晏成到忠县双桂镇学习考察,算了算账,觉得养蜂效益不错,但温晏成因没有购买蜂子的钱又开始退缩。“老温,资金、技术这些都由我来想办法,只要你肯干,信不信明年就能脱贫!”一周后,林先学买回3箱蜂子交给温晏成,并找来镇农服中心的技术员给老温进行养蜂指导。

经过半年多的喂养,当年温晏成的3箱蜂蜜赚了3000多元。见效果不错,林先学又想法让老温扩大规模,从3箱蜂蜜扩繁到5箱、8箱、13箱。同时,还为老温送去3只猪仔,并鼓励他将家里的2亩地种上水稻和玉米,这样既有口粮,同时还能给猪当饲料,节约成本。

去年,老温酿了150斤土蜂蜜,在林先学的吆喝下,收入了1.5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老温也被乡里评为立志光荣脱贫示范户,成为村民学习的榜样。老温脱了贫,也没忘本,将养蜂技术无偿传授给三组贫困户罗治光和二组村民罗政良,领着他们一起养蜂增收。

现在,老温70岁了,耳朵开始有些耳鸣,今年7月,林先学自掏腰包为老温购买了助听器,同时琢磨着为温晏成酿制的土蜂蜜设计包装,这样蜂蜜更有品位,赚的钱会更多。

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胜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