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聚友 九龙坡渝州路街道让群众找到“诗与远方”

以“文”聚友 九龙坡渝州路街道让群众找到“诗与远方”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1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1日19时讯(记者 陈星 李佳妮)从舞台下来,王浩安清了清嗓子,喝了一口水,忙碌了一上午,略显疲惫。

王浩安已经记不得这些年当了多少次主持人,只知道渝州路街道有重要活动,主持人基本由他包揽。

舞台下,今年64岁的伍朝芳忙前忙后,她既是场记,也是导演,从节目的选排,到演出现场布置,这“一条龙”服务她要全部参与。

这样的场景在九龙坡渝州路街道每个月都在上演。当舞台聚光灯散去,王浩安是渝州路街道奥园社区的文化专干,伍朝芳则是渝州路街道老体协工作人员,而这些在舞台上身着华装的演员正是街道的普通居民。

近年来,渝州路街道通过加强平台建设,打造特色品牌,以文惠民、以文聚民,让辖区内的居民找到了“诗与远方”。

有所属:文艺团体百花齐放 

伍朝芳今年64岁,早在20年前就开始参加社区工作。那时因穿着新潮,想法先进,在渝州路街道,人们都称她“时尚达人”。 

伍朝芳和文化工作打了一辈子交道。1996年,她成为渝州路街道渝州一社区的文体专干,负责老体协和舞蹈队工作。2014年,伍朝芳达到退休年龄,在街道的挽留下,她又进入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继续从事老体协和舞协工作。也是这一年,伍朝芳带领团队编排的健身秧歌还代表重庆在全国拿了金奖。

“书香渝州 经典传承“诵读活动。渝州路街道供图 华龙网 发

“刚加入老体协那会儿,协会有1000多人,队员平均年龄60岁左右,年龄最大的有70岁。5年时间,队伍扩大到了4000人。”伍朝芳说,老体协有太极拳、广场舞、健身球、象棋等13个不同类别的队伍,这些队伍组成了一个大家庭,让社区居民聚在一起,找到归属。

将时间回顾到十几年前,在伍朝芳的印象里,那时居民基本没有娱乐生活,跳广场舞还被视为“异类”。如今,街道为居民提供平台,月月有活动,健身球操、健身秧歌、太极拳等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居民可以发挥所长。

渝州路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街道目前有多支艺术团体。其中,最亮眼的当属渝州合唱团。1998年,渝州合唱团(原名为石桥镇农民合唱团)创建时,成员主要由市级文艺团体离退休干部、热爱合唱艺术的同志及石桥镇机关干部组成。

20年来,渝州合唱团多次参加市区各类合唱比赛,荣获市文广局、市合唱协会授予“农民合唱艺术之乡”称号,“渝州合唱”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推动了辖区群众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

渝州路街道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现场。渝州路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除了渝州合唱团,2013年,街道率先成立了文联分会,这为渝州路街道的创新之举。目前,文联分会已组建摄影、书画、合唱、曲艺、作协等8个协会,广罗各方文艺人才,会员已达225人。并通过组建“文艺轻骑兵”文化扶贫志愿队伍,开展了一系列高品质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生活,也促进了街道文体事业的发展。

有所学:重回学校免费“深造”

每天,悠扬的歌声会或动人的乐曲会准时从渝州路街道的社区学校传出,跳舞、打太极、合唱等项目进行得热火朝天。这所学校有点“特殊”,学员年龄基本都在60岁以上。

翻开渝州路街道的“履历”会发现,该街道打造的社区学校还是重庆首家社区学校。它已成为辖区居民获取新知识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也成为党和政府与社区居民群众们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渝州路街道活动表演现场。渝州路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渝州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坦言,如今,不少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教育正成为很多老年人的新需求。按照“党政主导、校社合作、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教育模式,渝州路街道面向辖区居民免费开设了10个专业200余个班级,累计参与人数突破10万人次。

“以前退休在家觉得无所事事,自从报名加入社区学校,感觉比上班还忙。”今年68岁的张婆婆已退休10多年,张婆婆说,社区学校开办以来,每学期她都报名参加。

目前,渝州路街道整合辖区教育资源,初步建立“1+10+N”的社区教育模式。即“1个街道总校为中心,以10个社区教学点为支撑,N个社会资源为补充”覆盖街道全辖区的社区教育。

渝州路街道在重庆市老年人健身秧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渝州路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总校以“渝州大讲坛”为引领,宣传展示社区教育成果,统筹管理各教学点社区教育活动。10个教学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特色课程,面向街道居民免费开展学习培训,实现“一校十点,一点一特色”。

今年上半年,渝州路街道的社区学校举办了“渝州大讲坛”等各类教育讲座60余次,累计参加人数突破5000人次。其中,学校的学员作品、课程论文等在区级到国家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无数,每周开讲的“渝州大讲坛”被评选为重庆市首批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品牌,街道也在2016年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

有所乐:享受“十分钟”文化便捷

居民要实现老有所属,老有所学,“硬件”必须同步跟上。

2018年,渝州路街道强力推进“文化强街”战略,以“九心归一,龙行天下”的人文精神内核,大力培育“和衷共济、务实进取、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渝州路精神,积极探索街道文旅产业发展建设,促进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实现辖区文化、经济协调发展。

渝州路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渝州路街道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工作成效明显。今年,渝州路街道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辖区企业近1000平米的舞蹈排练厅和声乐排练厅满足辖区各支文艺团队的排练需要。

活动表演,吸引众多居民围观。渝州路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目前,渝州路街道已创新建立“养老中心+阅读点”模式,建成渝高公园文艺创作基地和“仁者寿”文化长廊;开设街道图书室少儿阅读区,并采购100多本畅销书籍充实图书室;成功创建一个市级社区健身点和一个区级社区健身点,除新成立的龙景湾社区外,渝州路街道其余9个社区全部成功创建标准文化服务中心,让区居民真正享受到“十分钟”文化便捷。

“以前只能在广场跳舞,组织分散,现在街道为我们提供场地,从没想过还能登上舞台表演。”渝州路街道红舞艺术团领队汤献敏称,2010年,她组织成立了这支队伍,目前有成员20人,都是退休职工。近年来渝州路街道基础设施的完善,让他们切实尝到了“甜头”。

渝州路街道文化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街道多产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以“旅游+”和“+旅游”模式,渝州路街道推动旅游与住宿、餐饮、商业、体育、科技等产业的资源整合,结合奥体中心、石桥铺IT数码城两张城市名片,刘伯承故居和冯玉祥旧居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时代、新壹街、学多多三个文娱综合体,运用“文化+”理念做好文旅融合。深挖抗战文化、乡镇企业文化、城市名片文化,打造一批文化项目,增强了文化对渝州路都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提升渝州路知名度,使之成为文艺演出、教育培训的都市文旅目的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以“文”聚友 九龙坡渝州路街道让群众找到“诗与远方”

2019-10-11 19:22:05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1日19时讯(记者 陈星 李佳妮)从舞台下来,王浩安清了清嗓子,喝了一口水,忙碌了一上午,略显疲惫。

王浩安已经记不得这些年当了多少次主持人,只知道渝州路街道有重要活动,主持人基本由他包揽。

舞台下,今年64岁的伍朝芳忙前忙后,她既是场记,也是导演,从节目的选排,到演出现场布置,这“一条龙”服务她要全部参与。

这样的场景在九龙坡渝州路街道每个月都在上演。当舞台聚光灯散去,王浩安是渝州路街道奥园社区的文化专干,伍朝芳则是渝州路街道老体协工作人员,而这些在舞台上身着华装的演员正是街道的普通居民。

近年来,渝州路街道通过加强平台建设,打造特色品牌,以文惠民、以文聚民,让辖区内的居民找到了“诗与远方”。

有所属:文艺团体百花齐放 

伍朝芳今年64岁,早在20年前就开始参加社区工作。那时因穿着新潮,想法先进,在渝州路街道,人们都称她“时尚达人”。 

伍朝芳和文化工作打了一辈子交道。1996年,她成为渝州路街道渝州一社区的文体专干,负责老体协和舞蹈队工作。2014年,伍朝芳达到退休年龄,在街道的挽留下,她又进入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继续从事老体协和舞协工作。也是这一年,伍朝芳带领团队编排的健身秧歌还代表重庆在全国拿了金奖。

“书香渝州 经典传承“诵读活动。渝州路街道供图 华龙网 发

“刚加入老体协那会儿,协会有1000多人,队员平均年龄60岁左右,年龄最大的有70岁。5年时间,队伍扩大到了4000人。”伍朝芳说,老体协有太极拳、广场舞、健身球、象棋等13个不同类别的队伍,这些队伍组成了一个大家庭,让社区居民聚在一起,找到归属。

将时间回顾到十几年前,在伍朝芳的印象里,那时居民基本没有娱乐生活,跳广场舞还被视为“异类”。如今,街道为居民提供平台,月月有活动,健身球操、健身秧歌、太极拳等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居民可以发挥所长。

渝州路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街道目前有多支艺术团体。其中,最亮眼的当属渝州合唱团。1998年,渝州合唱团(原名为石桥镇农民合唱团)创建时,成员主要由市级文艺团体离退休干部、热爱合唱艺术的同志及石桥镇机关干部组成。

20年来,渝州合唱团多次参加市区各类合唱比赛,荣获市文广局、市合唱协会授予“农民合唱艺术之乡”称号,“渝州合唱”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推动了辖区群众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

渝州路街道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现场。渝州路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除了渝州合唱团,2013年,街道率先成立了文联分会,这为渝州路街道的创新之举。目前,文联分会已组建摄影、书画、合唱、曲艺、作协等8个协会,广罗各方文艺人才,会员已达225人。并通过组建“文艺轻骑兵”文化扶贫志愿队伍,开展了一系列高品质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生活,也促进了街道文体事业的发展。

有所学:重回学校免费“深造”

每天,悠扬的歌声会或动人的乐曲会准时从渝州路街道的社区学校传出,跳舞、打太极、合唱等项目进行得热火朝天。这所学校有点“特殊”,学员年龄基本都在60岁以上。

翻开渝州路街道的“履历”会发现,该街道打造的社区学校还是重庆首家社区学校。它已成为辖区居民获取新知识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也成为党和政府与社区居民群众们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渝州路街道活动表演现场。渝州路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渝州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坦言,如今,不少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教育正成为很多老年人的新需求。按照“党政主导、校社合作、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教育模式,渝州路街道面向辖区居民免费开设了10个专业200余个班级,累计参与人数突破10万人次。

“以前退休在家觉得无所事事,自从报名加入社区学校,感觉比上班还忙。”今年68岁的张婆婆已退休10多年,张婆婆说,社区学校开办以来,每学期她都报名参加。

目前,渝州路街道整合辖区教育资源,初步建立“1+10+N”的社区教育模式。即“1个街道总校为中心,以10个社区教学点为支撑,N个社会资源为补充”覆盖街道全辖区的社区教育。

渝州路街道在重庆市老年人健身秧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渝州路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总校以“渝州大讲坛”为引领,宣传展示社区教育成果,统筹管理各教学点社区教育活动。10个教学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特色课程,面向街道居民免费开展学习培训,实现“一校十点,一点一特色”。

今年上半年,渝州路街道的社区学校举办了“渝州大讲坛”等各类教育讲座60余次,累计参加人数突破5000人次。其中,学校的学员作品、课程论文等在区级到国家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无数,每周开讲的“渝州大讲坛”被评选为重庆市首批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品牌,街道也在2016年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

有所乐:享受“十分钟”文化便捷

居民要实现老有所属,老有所学,“硬件”必须同步跟上。

2018年,渝州路街道强力推进“文化强街”战略,以“九心归一,龙行天下”的人文精神内核,大力培育“和衷共济、务实进取、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渝州路精神,积极探索街道文旅产业发展建设,促进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实现辖区文化、经济协调发展。

渝州路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渝州路街道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工作成效明显。今年,渝州路街道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辖区企业近1000平米的舞蹈排练厅和声乐排练厅满足辖区各支文艺团队的排练需要。

活动表演,吸引众多居民围观。渝州路街道供图 华龙网发

目前,渝州路街道已创新建立“养老中心+阅读点”模式,建成渝高公园文艺创作基地和“仁者寿”文化长廊;开设街道图书室少儿阅读区,并采购100多本畅销书籍充实图书室;成功创建一个市级社区健身点和一个区级社区健身点,除新成立的龙景湾社区外,渝州路街道其余9个社区全部成功创建标准文化服务中心,让区居民真正享受到“十分钟”文化便捷。

“以前只能在广场跳舞,组织分散,现在街道为我们提供场地,从没想过还能登上舞台表演。”渝州路街道红舞艺术团领队汤献敏称,2010年,她组织成立了这支队伍,目前有成员20人,都是退休职工。近年来渝州路街道基础设施的完善,让他们切实尝到了“甜头”。

渝州路街道文化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街道多产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以“旅游+”和“+旅游”模式,渝州路街道推动旅游与住宿、餐饮、商业、体育、科技等产业的资源整合,结合奥体中心、石桥铺IT数码城两张城市名片,刘伯承故居和冯玉祥旧居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时代、新壹街、学多多三个文娱综合体,运用“文化+”理念做好文旅融合。深挖抗战文化、乡镇企业文化、城市名片文化,打造一批文化项目,增强了文化对渝州路都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提升渝州路知名度,使之成为文艺演出、教育培训的都市文旅目的地。

[责任编辑: 王婷婷]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