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闲不下来的非遗人 用一双巧手剪出大千世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2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唐洪琼)剪纸对于他而言,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他就是周定洲,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堰兴社区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工艺美术大师、重庆市民间工艺大师。他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热爱剪纸,21岁就跟着母亲学习剪纸。从此,一把剪刀、一片红纸,年复一年,从未停歇,这一剪就是52年。
耳濡目染
延续三代的剪纸传承
走进周定洲的家,仿佛走进剪纸的海洋,四壁挂满了一幅幅剪纸作品:《繁荣昌盛》《锦上添花扇》《蝶恋花》《繁荣昌盛》,还有桌上摆放的《重庆》组图,运用繁复而巧妙的剪纸手法,将重庆的景点诠释得淋漓尽致。自今年以来,他的新作品还融入了传统元素,将“二十四节气”设计到了剪纸作品中。
周定洲说,剪纸这门手艺要追溯到80世纪,1846年,从外婆到母亲,再传到他手里,已经延续了三代人。由于外婆去世得早,他没有过多的印象,但母亲陈志永的剪纸技艺远近闻名。
1957年,母亲陈志永的作品第一次登上报纸,重庆群众艺术馆还为母亲举办了个人剪纸展。跟着母亲初尝剪纸技艺的周定洲在踏上工作岗位后,仍然在空暇时间练习剪纸技艺。
到了1996年,年满50岁的周定洲退居工作岗位二线,便全身心投入到剪纸手艺之中。同年,他对外发表了剪纸作品。
剪纸作伴
90天打磨一幅作品
上午八点钟,周定洲吃完早饭,就拿起了自己心爱的小剪刀,开始剪纸。周定洲不外出授课,在家休息时,早上吃完早饭就开始剪纸,中午午休之后,就一直剪到晚上十点多也不会觉得困。这位73岁的老人,几乎一整天没有离开过剪纸。
说话间,周定洲拿起铅笔,开始在纸上绘起图案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手上,手中的笔仿佛一尾灵巧的鱼,在纸上游来游去。就在周定洲绘制图案的时候,记者注意到旁边摆放着的蓝色作品。
周定洲一边说,一边将作品平铺在桌子上,不一会,重庆的各大网红景点便出现在眼前:洪崖洞、李子坝穿楼轻轨、长江索道、千厮门大桥……每幅作品都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在创作之前,为了更好地展现重庆的魅力,周定洲跑了很多次重庆的著名景点,还在网上找来了许多图片,反复研究对比景点的细节。据此一次次修改设计小样,用了一个多月小样才定稿。设计好了小样,制作过程同样不容易。由于作品较多,制作尤其费功夫,不仅程序繁复,并且用时颇久,同样耗时了一个多月才完成了制作。为了精益求精,即使是面对自己90多天才打磨出来的作品,他的做法也是“毫不留情”。“不合格的作品不能要,只能丢掉。”因此,有些作品制作了两三次才完成。
闲不下来
四处奔波忙授课
52年刻苦钻研,让周定洲的剪纸自成一派。1997年底,周定洲刊发的《蝶恋花》,在剪纸领域引起了轰动。不久后,他在第四届中国·黑龙江剪纸艺术节上揽获了人生第一个金奖。后来,《繁荣昌盛》这件作品获重庆市首届工艺美术展金奖,《珍贵吉祥》《硕果累累》还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永久收藏。
除了是重庆堰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重庆工艺美术大师、重庆市民间工艺大师,周定洲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周老师”。
原来,自2005年退休以来,周定洲四处授课和举办讲座,他最大的期望是将这门已有千年历史的剪纸艺术传承下去。
“周老师人很好,只要有时间都会来社区为居民教学。”跃进村街道堰兴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社区设置了剪纸大师工作室,邀请了周定洲定期开课教学。学习剪纸的有下岗职工、残疾人和在校学生等,每年有几万幅剪纸作品走向市场,每幅作品价格从二三十元到近万元不等。周老师剪纸的功夫,现在已经传给了上千多个人。
与此同时,他还在为重庆商务学校的学生授课。“通过教育来传承并创新剪纸,是我余生的追求,只要我的手指还能动,我就会一直剪下去。”周定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