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故事·丰都】心系扶贫真付出  甘用余热写春秋

【我的驻村故事·丰都】心系扶贫真付出  甘用余热写春秋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1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2日14时30分讯(记者 赵铁琥 通讯员 隆炼)为挖掘一线扶贫干部的感人事迹,让社会了解驻村干部真实工作生活状态,华龙网集团特联合丰都县委宣传部推出“我的驻村故事·丰都”系列报道。今(12)日推出第八期《心系扶贫真付出 甘用余热写春秋》,讲述该县仁沙镇杭家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女队员陈忠的故事。

1965年出生的陈忠,在驻村扶贫之前,是丰都县科技局的一名干部,负责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通过扶贫攻坚这个大熔炉的锤炼。陈忠迅速成长,就如她自己所说:“山村的沃土,让我的生命力滋长,我甘用余热书写扶贫春秋。”

陈忠正在为村民讲解扶贫政策。   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从“心”出发  外行快速变内行

“在城里呆着多好嘛,为啥这样大的年纪要跑到村里来?”在仁沙镇杭家坪村,只要和陈忠相熟的人,都会抛出这个疑问。面对这个问题,陈忠总是笑而不答。

2017年9月,陈忠开始了驻村生活,她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驻村第一书记做好扶贫工作,事无巨细,繁杂琐碎。在单位,陈忠业务上是把好手,但是对扶贫却是实打实的外行人。

“当接手一大堆扶贫要点、档案资料、整改清单时,我内心多少有点忐忑。”10月10日,陈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对扶贫工作情况不熟、业务生疏,她当时还真是傻了眼。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丈夫在电话里告诉她:“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稳扎稳打最重要。”于是,陈忠不急不躁了,静下心来想:驻村工作队的每个成员,都是第一次吃扶贫这只“螃蟹”,三人当中只有我年龄最大,既然组织信任,自己也已经选择了这个岗位,那就应该努力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的。

“为了让工作尽快上手,我主动参加了有关扶贫的培训、会议等。”陈忠说,从扶贫政策业务到建档立卡的条件、程序,她不懂就问、虚心请教,做到手勤、腿勤和脑勤,边学边做、边做边想,白天学不完的,晚上再学,周末在家里学,很快就掌握了有关扶贫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

作为一个扶贫工作者,掌握民情是一门必修课。在杭家坪村,陈忠跟随扶贫工作队徒步翻山越岭、挨家按户拜访摸底,全面了解全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将低保48户63人、特困人员5人的家底熟记于心。

2018年8月,经过组织调整,陈忠任杭家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队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扶贫年度工作的各种检查接踵而来,任务十分繁重,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有时夜深了,她还在伏案忙碌。但就是凭着这股韧劲,陈忠的扶贫工作做得是有声有色。

以“心”换情 走进群众心坎里

“唉,有些贫困户家境确实困难,我只有尽量帮助他们,希望他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在农村扎根的时间越久,看到几个特困户的家庭情况,陈忠更加坚定了“和村民打成一片”的决心。

驻村以后,陈忠牵挂最多的就是村里的贫困户。杭家坪村五组有个叫胡文梅的贫困户因学至贫。第一次来到胡文梅家了解到情况时,陈忠决心要为这个家庭做些什么。她经常上门看望,及时了解胡文梅家中情况,有了困难第一时间为其解决。胡文梅说:“驻村工作队真好呀,多谢党的好政策、好干部。”

“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和村民打交道,既要能说,更要能干。”陈忠说,在驻村工作中,由于村民观念落后,有些村民不愿意配合工作,使一些工作停滞不前。如在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很多村民家中凌乱不堪,垃圾随处可见,更缺乏公共环境卫生保护意识,环境整治工作难以开展。经过扶贫队再三做工作,选举贫困村民当保洁员,负责监督打扫,村里的卫生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陈忠竭尽所能为村民服务,与大家一道齐心协力将杭家坪村建设成为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新农村,贫困群众对扶贫队日渐信任,陈忠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问“心”无愧 带动家人齐扶贫

“哪天回?”“不知道!周末村上还有事。我的孙娃在哪里呢?”……

电话那头,陈忠丈夫有些无奈,笑称陈忠不是孩子的亲奶奶。为了弥补一些遗憾,陈忠给丈夫写过一份家书,请丈夫理解自己。“照顾好我们的小家,尽力呵护我们的孩子,待到全面脱贫奔小康之时,我一定加倍偿还欠下你和孩子们的一切。”

陈忠说,2018年,在她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不久,自己喜迎孙子。然而,因为驻村,一周至少5天在村里扶贫,周末也经常被工作任务填满,让她无暇顾及家庭。“这一年,我只有几天在家当奶奶,挺惭愧的。”陈忠说,能时常与孙子视频通话,已经很满足了,她有时自我调侃,孙儿在视频中慢慢长大了。

也在这一年,在陈忠身体力行的榜样带动下,儿子也加入到扶贫事业中,成了一名驻村队员。“你安心扶贫吧,不要担心家里。明年退休后我也下村去。”2019年,陈忠的丈夫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来到了村里,家庭的爱心支持让她释然了心中的负担。

一路走访,村民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陈忠驻村以后就变了。她学会了当地农民说的话,端起了满是茶渍的旧瓷碗。变黑了,变结实了,变得更像自家人了。她脱下高跟鞋,换下连衣裙,成了杭家坪村里的自己人。

如今,经过组织调整,陈忠卸下了第一书记,又成为了一名驻村队员,但讲起“扶贫经”来,陈忠滔滔不绝、有板有眼,俨然一位“扶贫能手”。回忆起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陈忠心中感慨万千:“有幸投身其中,虽苦犹甜。”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我的驻村故事·丰都】心系扶贫真付出  甘用余热写春秋

2019-10-12 14:39:1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2日14时30分讯(记者 赵铁琥 通讯员 隆炼)为挖掘一线扶贫干部的感人事迹,让社会了解驻村干部真实工作生活状态,华龙网集团特联合丰都县委宣传部推出“我的驻村故事·丰都”系列报道。今(12)日推出第八期《心系扶贫真付出 甘用余热写春秋》,讲述该县仁沙镇杭家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女队员陈忠的故事。

1965年出生的陈忠,在驻村扶贫之前,是丰都县科技局的一名干部,负责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通过扶贫攻坚这个大熔炉的锤炼。陈忠迅速成长,就如她自己所说:“山村的沃土,让我的生命力滋长,我甘用余热书写扶贫春秋。”

陈忠正在为村民讲解扶贫政策。   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从“心”出发  外行快速变内行

“在城里呆着多好嘛,为啥这样大的年纪要跑到村里来?”在仁沙镇杭家坪村,只要和陈忠相熟的人,都会抛出这个疑问。面对这个问题,陈忠总是笑而不答。

2017年9月,陈忠开始了驻村生活,她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驻村第一书记做好扶贫工作,事无巨细,繁杂琐碎。在单位,陈忠业务上是把好手,但是对扶贫却是实打实的外行人。

“当接手一大堆扶贫要点、档案资料、整改清单时,我内心多少有点忐忑。”10月10日,陈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对扶贫工作情况不熟、业务生疏,她当时还真是傻了眼。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丈夫在电话里告诉她:“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稳扎稳打最重要。”于是,陈忠不急不躁了,静下心来想:驻村工作队的每个成员,都是第一次吃扶贫这只“螃蟹”,三人当中只有我年龄最大,既然组织信任,自己也已经选择了这个岗位,那就应该努力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的。

“为了让工作尽快上手,我主动参加了有关扶贫的培训、会议等。”陈忠说,从扶贫政策业务到建档立卡的条件、程序,她不懂就问、虚心请教,做到手勤、腿勤和脑勤,边学边做、边做边想,白天学不完的,晚上再学,周末在家里学,很快就掌握了有关扶贫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

作为一个扶贫工作者,掌握民情是一门必修课。在杭家坪村,陈忠跟随扶贫工作队徒步翻山越岭、挨家按户拜访摸底,全面了解全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将低保48户63人、特困人员5人的家底熟记于心。

2018年8月,经过组织调整,陈忠任杭家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队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扶贫年度工作的各种检查接踵而来,任务十分繁重,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有时夜深了,她还在伏案忙碌。但就是凭着这股韧劲,陈忠的扶贫工作做得是有声有色。

以“心”换情 走进群众心坎里

“唉,有些贫困户家境确实困难,我只有尽量帮助他们,希望他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在农村扎根的时间越久,看到几个特困户的家庭情况,陈忠更加坚定了“和村民打成一片”的决心。

驻村以后,陈忠牵挂最多的就是村里的贫困户。杭家坪村五组有个叫胡文梅的贫困户因学至贫。第一次来到胡文梅家了解到情况时,陈忠决心要为这个家庭做些什么。她经常上门看望,及时了解胡文梅家中情况,有了困难第一时间为其解决。胡文梅说:“驻村工作队真好呀,多谢党的好政策、好干部。”

“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和村民打交道,既要能说,更要能干。”陈忠说,在驻村工作中,由于村民观念落后,有些村民不愿意配合工作,使一些工作停滞不前。如在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很多村民家中凌乱不堪,垃圾随处可见,更缺乏公共环境卫生保护意识,环境整治工作难以开展。经过扶贫队再三做工作,选举贫困村民当保洁员,负责监督打扫,村里的卫生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陈忠竭尽所能为村民服务,与大家一道齐心协力将杭家坪村建设成为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新农村,贫困群众对扶贫队日渐信任,陈忠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问“心”无愧 带动家人齐扶贫

“哪天回?”“不知道!周末村上还有事。我的孙娃在哪里呢?”……

电话那头,陈忠丈夫有些无奈,笑称陈忠不是孩子的亲奶奶。为了弥补一些遗憾,陈忠给丈夫写过一份家书,请丈夫理解自己。“照顾好我们的小家,尽力呵护我们的孩子,待到全面脱贫奔小康之时,我一定加倍偿还欠下你和孩子们的一切。”

陈忠说,2018年,在她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不久,自己喜迎孙子。然而,因为驻村,一周至少5天在村里扶贫,周末也经常被工作任务填满,让她无暇顾及家庭。“这一年,我只有几天在家当奶奶,挺惭愧的。”陈忠说,能时常与孙子视频通话,已经很满足了,她有时自我调侃,孙儿在视频中慢慢长大了。

也在这一年,在陈忠身体力行的榜样带动下,儿子也加入到扶贫事业中,成了一名驻村队员。“你安心扶贫吧,不要担心家里。明年退休后我也下村去。”2019年,陈忠的丈夫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来到了村里,家庭的爱心支持让她释然了心中的负担。

一路走访,村民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陈忠驻村以后就变了。她学会了当地农民说的话,端起了满是茶渍的旧瓷碗。变黑了,变结实了,变得更像自家人了。她脱下高跟鞋,换下连衣裙,成了杭家坪村里的自己人。

如今,经过组织调整,陈忠卸下了第一书记,又成为了一名驻村队员,但讲起“扶贫经”来,陈忠滔滔不绝、有板有眼,俨然一位“扶贫能手”。回忆起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陈忠心中感慨万千:“有幸投身其中,虽苦犹甜。”

[责任编辑: 董霞]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