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管好用好资源 保障发展服务民生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2日15时15分讯(特约通讯员 毛世洲 通讯员 邓青春)近年来,重庆市忠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实现保障发展更有力、保护资源更严格、利用资源更高效、服务民生更优质、人地关系更和谐等目标,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好国土资源,为实施“双特”发展思路和建设“一兴四美·七彩大地”美丽乡村提供优质的国土保障。
以地票制度改革为依托,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
“感谢国家的地票交易政策,让我们轻松住上了新房。”10日,复兴镇天子村汪高居民点居民毛万平高兴地说。
毛万平原有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房屋各1间。2013年旧房拆除后,毛万平获得复垦资金5.4万元。他花9万多元便入住了汪高居民点一套136.35平方米的新房。除去复垦获得的资金,他家实际仅支付3.9万元就住上了新房。
2010年,忠县规划复兴镇天子村两个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其中,汪高居民点配套拆旧建新,规划复垦规模246亩;夏家山居民点配套拆旧建新,规划复垦规模233亩。
2个项目通过复垦生产地票285亩,目前均已完成地票交易,获得地票交易收益5549万元。通过核算,复垦成本1054万元,460个复垦农户获得地票收益1566万元,天子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地票收益2928万元。
天子村汪高居民点和夏家山居民点共有433户复垦农户入住,户均投入建房资金10万元。通过复垦,户均获得地票收益3.4万元,弥补了三分之一的建房资金,减轻了建房负担。
2008年12月,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成立,“地票制度”应运而生。忠县紧紧抓住地票制度改革创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依托“地票”特有功能,让农民群众在地票制度改革利好政策引领下,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及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获得较为可观的财产性收益。
地票制度改革催生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到目前为止,忠县共有17674户34048人转为城镇居民并退出宅基地,获得宅基地退出补偿约7.1亿元,户均获得户改退出宅基地补偿4万余元。转户居民使用户改退出宅基地补偿款购买农转城养老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
自2009年试点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以来,忠县共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349个,产生并交易地票16975亩,获取地票交易收益约32.6亿元。约2.8万户复垦农户获得地票收益14.8亿元,项目所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地票收益11.6亿元。
通过开展户改退地补偿与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广大复垦农户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均享受到了户改及复垦工作带来的利益和实惠,盘活了农业人口转移后的闲置土地资源,收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全其美”的效果。
为群众撑起防范地质灾害的保护伞
忠县境内山高坡陡、河溪深切,最高海拔1680米、最低海拔117米,大量斜坡地成为地质灾害的“温床”。全县地灾隐患点多面广,地灾易发区分布广泛,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46个,地灾防治(下转第2版)任务十分艰巨。其中库区乡镇577处,非库区乡镇369处;有滑坡727处,崩塌58处,不稳定斜坡161处,共危及3万余户6余万人。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忠县建立完善 “四重”网格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落实“四重”网格人员1000余人、4个驻守地质队和驻守队员20名。同时,通过汛前排查,摸清全县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汛中巡查,及时发现情况,有利于突发地质灾害的处置;通过汛后核查,摸清了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情况,便于及时销号。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监测人和责任人,发放明白卡,制定单点防灾预案,落实片区负责人。
忠县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全县群测群防员和村组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每年在所辖区域地质灾害点开展一次简易地灾演练。仅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演练900余次,涉及7万余人,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应变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和自救能力,增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动性。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有力,忠县地质灾害防治连续多年实现零伤亡目标,2018年荣获全国防灾减灾工作先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