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太安镇:铺就保障路 叩开幸福门

万州太安镇:铺就保障路 叩开幸福门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1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2日15时25分讯(通讯员 洪启辉 李进发 段志)“哗……”水龙头轻轻拧开,干净的自来水从水龙头喷涌而出,重庆市万州区太安镇钟刘村村民谢清权的脸上顿时笑开了花。

“没有经历过吃水难,就很难体会我们现在的心情。”在谢清权的记忆里,过去每逢干旱,村民都要到邻村拉水。去年,村里重新寻找新的水源,整修了水池,并全面完善了供水管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至此,困扰钟刘村的吃水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从吃水难到有水吃,从到处拉水到用上自来水,钟刘村的变化是太安镇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以来,太安镇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标准,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充分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让贫困群众脱贫之后真正过上舒心日子。

一场秋雨过后,海拔千米的凤凰山上,云雾缭绕。错落有致的民居,与金黄色的稻田,和着那袅袅炊烟,形成这个季节最美的乡村画卷。

走进太安镇河堰村贫困户黄秀忠的新家,电视、电饭锅等家电,沙发、床、桌子等家具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有厨房和独立的卫生间,跟城里的房子相差无几。

“住了大半辈子破房子,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房。”在黄秀忠眼里,这是脱贫攻坚带给他的惊喜。

一个月前,黄秀忠家还住在原来并不大的两间破房子里。房屋不但破烂不堪,遇上下雨天更是提心吊胆。

2018年,是黄秀忠的“转运年”。

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在帮扶集团和镇党委的大力帮扶下,全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改变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村里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摸排,结合D级危房改造,整合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实施了D级危房改造。

而黄秀忠,也成了其中的受益者。如今,一家几口搬进了新房子,面积不但比原来大,且各方面的环境都比以前更好了。

“有了新房,对脱贫有信心没得?”笔者问。

“现在村里正在大力发展产业,脱贫肯定没问题了,以后的日子肯定还会越来越好哟。”黄秀忠满怀信心地表示。

“贫困,根源在于困。”群众因“困”而致贫,因困于窘境而导致“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D级危房改造,是解“困”之策。因为“安居”方能安民心。

受益于危房改造政策,河堰村7组村民汤永春一家也住进了新房。他对笔者说:“我家原来住的是土房,刮风下雨时,泥巴噼里啪啦地往下掉。现在这环境就好了,屋里亮亮堂堂的,院子也宽敞,刮风下雨也不怕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门口修了路,房前房后都是新修的围栏,环境干净,风景也好。这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呀!”

搬进新家笑开颜,贫困群众心欢喜。

让贫困群众有房住,是解决好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之一。而解决好贫困群众饮水问题,同样重要。

走进太安镇钟刘村村民胡启俊的家,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碌的他正在卫生间操作洗衣机。谈起最近两年的变化,他笑得合不拢嘴,连夸扶贫政策好。

“原来洗衣机买来,没有自来水就是摆设。现在自来水通了,洗衣机又上岗了。”指着正在工作的洗衣机,胡启俊满脸笑容。

之前因为不通自来水,胡启俊为了吃上水可没少跑路。他所在的钟刘村,由于大部分村民都住在半山腰,因为蓄水池容量不够,遇上天旱水源就得不到保障。最困难的时候要到几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水。后来,交通工具改善,骑上摩托车到邻近的法隆村拉水,来回也得四十分钟左右。

借力脱贫攻坚,太安镇和三峡都市报社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和协调,通过寻找新水源,更换大管道,解决了村民们吃水难的问题。

如今,钟刘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时至今日,家住河堰村的牟红,提起自己上学的事情,总会红了眼眶。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顺利参加完高考的她,在焦急的暑期等待中,终于等来了重庆三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让她激动得满眼泪花。可激动之余,她又开始失落起来。因为她知道,孤苦伶仃的自己上哪里去找上学的学费。

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知晓情况后,立即根据她的实际情况,为她申请了教育资助,让她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如今,已经就读大学的她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更加勤奋学习。

精准助学,兜住底线,不落下一个贫困学生,是教育扶贫的保障。让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得起学、不辍学”,是太安镇实施教育扶贫的目标之一。对此,镇里优先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普惠资助政策,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失学。

笔者还了解到,在脱贫攻坚中,太安镇还对辍学学生经多次动员仍不返校的,加大宣传力度,明细政府、职能部门、监护人、学生、学校“控辍保学”责任,保障学生按时完成学业。

对贫困群众来说,一场大病就是一场灾难。

之前,古堰村村民向祖英一家的心情仿佛经历了一次“过山车”般的旅程。因不幸患上疾病,住院吃药,一下子把本不富裕的家庭翻了个“底朝天”。

根据她的实际情况,村里将其纳入贫困户。受益于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政策,她享受到了大病医疗补助。“没有政府的好政策,我们一家真不知道日子怎么过下去!”向祖英激动得落下了眼泪。

为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太安镇积极实施医疗保障救助政策,让困难群众“看病不再贵”。

同时,镇卫生院积极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通过开展综合诊疗服务,免费发放药品及宣传资料,开展送医送药上门。一项项健康扶贫举措的落地,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感谢党和国家,现在政策这么好,医生来到村里给我们义诊,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的服务。”说起健康扶贫,红丰村村民陈兴元毫不吝啬地竖起了大拇指。医疗有保障,看病不再难。“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对脱贫有信心。”对脱贫致富奔小康,村民们充满了期待。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万州太安镇:铺就保障路 叩开幸福门

2019-10-12 15:29:48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2日15时25分讯(通讯员 洪启辉 李进发 段志)“哗……”水龙头轻轻拧开,干净的自来水从水龙头喷涌而出,重庆市万州区太安镇钟刘村村民谢清权的脸上顿时笑开了花。

“没有经历过吃水难,就很难体会我们现在的心情。”在谢清权的记忆里,过去每逢干旱,村民都要到邻村拉水。去年,村里重新寻找新的水源,整修了水池,并全面完善了供水管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至此,困扰钟刘村的吃水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从吃水难到有水吃,从到处拉水到用上自来水,钟刘村的变化是太安镇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以来,太安镇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标准,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充分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让贫困群众脱贫之后真正过上舒心日子。

一场秋雨过后,海拔千米的凤凰山上,云雾缭绕。错落有致的民居,与金黄色的稻田,和着那袅袅炊烟,形成这个季节最美的乡村画卷。

走进太安镇河堰村贫困户黄秀忠的新家,电视、电饭锅等家电,沙发、床、桌子等家具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有厨房和独立的卫生间,跟城里的房子相差无几。

“住了大半辈子破房子,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房。”在黄秀忠眼里,这是脱贫攻坚带给他的惊喜。

一个月前,黄秀忠家还住在原来并不大的两间破房子里。房屋不但破烂不堪,遇上下雨天更是提心吊胆。

2018年,是黄秀忠的“转运年”。

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在帮扶集团和镇党委的大力帮扶下,全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改变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村里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摸排,结合D级危房改造,整合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实施了D级危房改造。

而黄秀忠,也成了其中的受益者。如今,一家几口搬进了新房子,面积不但比原来大,且各方面的环境都比以前更好了。

“有了新房,对脱贫有信心没得?”笔者问。

“现在村里正在大力发展产业,脱贫肯定没问题了,以后的日子肯定还会越来越好哟。”黄秀忠满怀信心地表示。

“贫困,根源在于困。”群众因“困”而致贫,因困于窘境而导致“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D级危房改造,是解“困”之策。因为“安居”方能安民心。

受益于危房改造政策,河堰村7组村民汤永春一家也住进了新房。他对笔者说:“我家原来住的是土房,刮风下雨时,泥巴噼里啪啦地往下掉。现在这环境就好了,屋里亮亮堂堂的,院子也宽敞,刮风下雨也不怕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门口修了路,房前房后都是新修的围栏,环境干净,风景也好。这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呀!”

搬进新家笑开颜,贫困群众心欢喜。

让贫困群众有房住,是解决好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之一。而解决好贫困群众饮水问题,同样重要。

走进太安镇钟刘村村民胡启俊的家,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碌的他正在卫生间操作洗衣机。谈起最近两年的变化,他笑得合不拢嘴,连夸扶贫政策好。

“原来洗衣机买来,没有自来水就是摆设。现在自来水通了,洗衣机又上岗了。”指着正在工作的洗衣机,胡启俊满脸笑容。

之前因为不通自来水,胡启俊为了吃上水可没少跑路。他所在的钟刘村,由于大部分村民都住在半山腰,因为蓄水池容量不够,遇上天旱水源就得不到保障。最困难的时候要到几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水。后来,交通工具改善,骑上摩托车到邻近的法隆村拉水,来回也得四十分钟左右。

借力脱贫攻坚,太安镇和三峡都市报社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和协调,通过寻找新水源,更换大管道,解决了村民们吃水难的问题。

如今,钟刘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时至今日,家住河堰村的牟红,提起自己上学的事情,总会红了眼眶。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顺利参加完高考的她,在焦急的暑期等待中,终于等来了重庆三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让她激动得满眼泪花。可激动之余,她又开始失落起来。因为她知道,孤苦伶仃的自己上哪里去找上学的学费。

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知晓情况后,立即根据她的实际情况,为她申请了教育资助,让她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如今,已经就读大学的她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更加勤奋学习。

精准助学,兜住底线,不落下一个贫困学生,是教育扶贫的保障。让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得起学、不辍学”,是太安镇实施教育扶贫的目标之一。对此,镇里优先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普惠资助政策,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失学。

笔者还了解到,在脱贫攻坚中,太安镇还对辍学学生经多次动员仍不返校的,加大宣传力度,明细政府、职能部门、监护人、学生、学校“控辍保学”责任,保障学生按时完成学业。

对贫困群众来说,一场大病就是一场灾难。

之前,古堰村村民向祖英一家的心情仿佛经历了一次“过山车”般的旅程。因不幸患上疾病,住院吃药,一下子把本不富裕的家庭翻了个“底朝天”。

根据她的实际情况,村里将其纳入贫困户。受益于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政策,她享受到了大病医疗补助。“没有政府的好政策,我们一家真不知道日子怎么过下去!”向祖英激动得落下了眼泪。

为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太安镇积极实施医疗保障救助政策,让困难群众“看病不再贵”。

同时,镇卫生院积极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通过开展综合诊疗服务,免费发放药品及宣传资料,开展送医送药上门。一项项健康扶贫举措的落地,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感谢党和国家,现在政策这么好,医生来到村里给我们义诊,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的服务。”说起健康扶贫,红丰村村民陈兴元毫不吝啬地竖起了大拇指。医疗有保障,看病不再难。“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对脱贫有信心。”对脱贫致富奔小康,村民们充满了期待。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