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区铁门乡长塘村第一副书记石庆福:“村民的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1日14时25分讯(通讯员 吴密)昨(20)日,笔者走进重庆市梁平区铁门乡长塘村,脚下是宽敞干净的柏油路,两侧是亮丽的村居,地里是长势良好的刺梨树,村舍院落间不时传来三两声鸡鸣狗叫,优美的乡村图景令人陶醉。曾经的市级贫困村,是如何实现脱胎换骨的呢?这个答案的背后,除了有好政策帮扶,还凝聚着无数人的艰辛付出,长塘村扶贫干部石庆福便是其中一员。
去年3月,梁平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石庆福被选派到梁平区铁门乡长塘村担任第一副书记。自此,石庆福以村为家,与村民认亲结友,上连“天线”找项目,寻资金,下接“地气”聚人心,带队伍,心里惦记的是民情冷暖,脑里琢磨的是富民强村,有力地推进了长塘村脱贫攻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老石吃得苦,天天都下村,前几天下雨,全身湿透了都还坚持来家里看我,他把扶贫工作做到我们心里了。”采访当天,在长塘村4组村民郑代英家中,郑代英对石庆福不停地夸赞。
郑代英是该村的建卡贫困户,她的丈夫患有疾病,不能正常劳作,为了照顾家庭,郑代英不能出远门,只能在家务农,没有经济来源。在一次走访中,石庆福发现郑代英的丈夫面黄肌瘦,说到贫穷连连点头,对脱贫致富更是一点信心也没有。看到这样的场景,石庆福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他们脱贫致富!
石庆福开始三天两头地走访,到郑代英家了解致贫的病根。
“生病是导致他们贫困的根源,要脱贫,就要找准致贫的‘病根’。 ”石庆福一边找到医保部门帮助郑代英一家解决医疗问题,一边帮助郑代英在村里找适合她的工作。同时,在了解到郑代英家住房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时,石庆福帮其维修住房,提振了脱贫信心。
“要扶贫,就得先知道有多少贫困户,以及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因此刚到村里就开始入户走访,不厌其烦地请教和拜访村里的‘能人’,详细地掌握该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石庆福说,为了确保农户家里有人,他多选择午饭或者晚饭时刻到村民家中。尽管如此,有时还不免扑空,三番五次来回往返是常事。到了村民家里,他通过和村民拉家常,了解其耕地、财产状况,弄清村民想啥要啥。
通过挨家挨户地走访,石庆福对长塘村的村情民意了如指掌。“只有通过走访,才能摸清扶贫对象‘底数’,画好扶贫蓝图。”石庆福说,在走访调研中,他不但掌握了长塘村的村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与意愿,还与不少贫困户成为了朋友,互留下联系方式,时常通过电话关心并了解他们的新情况。
“老石,你进屋来喝一杯水,我有一件事情想麻烦你。”从郑代英家出来,长塘村4组的贫困户罗一坤叫住了石庆福。
“怎么了?老罗。”石庆福一边问,一边向罗一坤走去。
“这两天晚上,我老是怀疑有人在我的庄稼地里喷洒农药,我种植的那3亩多的玉米和1亩多的水稻会不会全部死了哟!”罗一坤沮丧地说。
“走,我们去地里看一看。”石庆福在罗一坤的带领下,边走边看,“看着玉米和水稻长势挺好的,没有人喷洒农药,你反应的情况我会留意的,顺便我回去把情况反映给乡里的农业专家,请他们也来查看,你也不要太担心了!”
给罗一坤吃下“定心丸”后,石庆福又急匆匆地赶往贫困户郑代江家。
见到石庆福来,郑代江停下手里的农活,简单地洗了洗刚下过田的脚,便和石庆福聊起了儿子上学的事。
“郑代江,我今天来,还是要跟你商量郑建川明年考大学的事。”石庆福开门见山地说,只有让郑建川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一家人将来才有盼头。
“现在我们要增强孩子继续念书的信心、坚定他上大学的信念,让他明白读书的重要性。”石庆福补充道。
“好好好!老石,又麻烦你了。”邓代江回答道。
其实在长塘村,让石庆福牵挂的村民不止这两家,他的扶贫工作笔记上记录着每天要走访的村民,把村民们嘱咐他的一件件小事情记在本子上,在他心头落下的却是一件件大事。
在石庆福眼里,扶贫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将扶贫政策落地落实。“扶贫政策不能落地落实,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扶贫人!”这是石庆福写在扶贫工作笔记本上的一句话。为了让贫困户真正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他经常学习相关扶贫政策,并借走访贫困户的机会,大力宣传扶贫政策,让大家及时享受扶贫政策。
长塘村4组贫困户刘孝瑞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患有尿毒症,先后医疗费花掉了家里10余万元,日子入不敷出。石庆福了解情况后,详细查找了相关扶贫政策,并为其申请了医疗报销,带着刘孝瑞的丈夫办手续,直至拿到所有报销款项。如今,刘孝瑞每月透析不花一分钱,减轻了她看病难的负担。
石庆福与村里的贫困户长期接触中发现,村里的贫困户不管是因病致贫,还是因学致贫,关键是没有收入来源。因此,石庆福得出一个启示:扶贫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
为了让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石庆福与村“两委” 商议,决定在该村发展扶贫产业——种植刺梨树和李子树,石庆福逐户耐心宣讲政策,解答村民们的困惑,消除顾虑。去年,石庆福向上级积极争取专项扶贫资金近30余万元,发展扶贫产业刺梨树150亩,晚熟李50余亩,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增加收入,还可以在种植基地谋的一份工作。
想方法、出主意、研究发展策略、协调各方面关系……石庆福的付出,长塘村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村民们喜欢与积极、勤快、热情的石庆福打交道,每当村民们说“又给老石添麻烦了”时,石庆福总是笑呵呵地回答:“我是一名扶贫干部,这些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