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龙水镇:小龙虾产业势头旺 技术提升急

大足龙水镇:小龙虾产业势头旺 技术提升急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2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1日14时53分讯(通讯员 胡欣)“明年重点发展澳州龙虾,可以四季供虾。”“技术始终不成熟,明年的重点是预防虾病。”扩大产量和积累技术,这两件事是重庆大足区龙水镇小龙虾养殖户们正在努力做的事。

三年多来,有虾不愁销的市场导向,推动着龙水镇10余个村、社区养殖业的发展,并且养殖大户带动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养殖小户的成长。

建孵房四季卖虾

在十里社区转洞桥,在一片160多亩小龙虾塘旁边,两个12米长的集装箱引起笔者注意。

满天飞养殖专业合作社邱峰说:“小龙虾现在一年只产一季,明年,我们可以四季供虾。”集装箱是特色品种——澳洲龙虾的孵房,房内有热水循环保温装置,这为幼虾茁成长提供了温暖的天堂。

笔者采访时,200多千克澳洲龙虾正装箱发往四川攀枝花,售价是每500克46元。今年以来,这家合作社已销售各种虾产品1万多千克。

在合作社负责技术的韩正凯说:“三年多前,一点不懂养虾,摸索技术是最困难的事,要学的东西很多。”

十里社区书记郑伟介绍,邱峰等4位30多岁年轻人是龙水人,一边办企业一边搞养殖;今年8月搞起了电商,重点推销澳洲龙虾。目前,全社区在30亩以上的小龙虾养殖大户有15户,小户有二三十户,共流转土地800多亩。

三年多来,各村、社区相继发展了这一产业,目前势头不减。新农村书记彭应全介绍,今年9月,3户村民流转土地270多亩,已建好虾塘,即将下苗。桥亭村贫困户熊厚才去年在智凤街道养殖小龙虾,八柱村贫困户王在云养殖小龙虾一年多,实现了脱贫。

盼提升养殖技术

在十里社区向家冲,有3家小龙虾养殖家庭农场。去年夏天创办的奔恒家庭农场股东王文华说:“从亲戚朋友那里学习技术,技术始终不成熟。有一段时间,隔一天死几个虾,不晓得是什么病。”

“明年的重点是预防虾病。”股东杨勇说,农场有近300亩虾塘,其中约200亩是稻虾供生,这对预防虾病起到一定作用;还要增加虾塘的睡莲,为小龙虾营造夏季遮荫纳凉、冬季保暖御寒的好环境。

笔者注意到,一条标准的排水沟穿过虾塘。王文华说,这条连接江明水库的排水沟是多年前的国土整治项目,再加上这里交通方便,社区又很支持养殖业,才选择在此投资。

“这一片虾塘放水进来、排水出去,都很方便。”杨勇说,虾塘要补充清水、清塘时要排尾水,有了排水沟,节省很多抽水费;明年要增加稻虾供生的面积,既增加效益,又改善虾塘环境。

像这家农场期待提升养殖技术一样,桥亭村、袁家村等养殖户也有同样期盼。盐河社区贫困户陈世宽今年开始养殖小龙虾,他的困惑也是技术问题。

随着小龙虾市场需求日增,提升养殖技术迫在眉睫。“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解决好后顾之忧,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很重要。”郑伟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大足龙水镇:小龙虾产业势头旺 技术提升急

2019-10-21 14:55:23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1日14时53分讯(通讯员 胡欣)“明年重点发展澳州龙虾,可以四季供虾。”“技术始终不成熟,明年的重点是预防虾病。”扩大产量和积累技术,这两件事是重庆大足区龙水镇小龙虾养殖户们正在努力做的事。

三年多来,有虾不愁销的市场导向,推动着龙水镇10余个村、社区养殖业的发展,并且养殖大户带动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养殖小户的成长。

建孵房四季卖虾

在十里社区转洞桥,在一片160多亩小龙虾塘旁边,两个12米长的集装箱引起笔者注意。

满天飞养殖专业合作社邱峰说:“小龙虾现在一年只产一季,明年,我们可以四季供虾。”集装箱是特色品种——澳洲龙虾的孵房,房内有热水循环保温装置,这为幼虾茁成长提供了温暖的天堂。

笔者采访时,200多千克澳洲龙虾正装箱发往四川攀枝花,售价是每500克46元。今年以来,这家合作社已销售各种虾产品1万多千克。

在合作社负责技术的韩正凯说:“三年多前,一点不懂养虾,摸索技术是最困难的事,要学的东西很多。”

十里社区书记郑伟介绍,邱峰等4位30多岁年轻人是龙水人,一边办企业一边搞养殖;今年8月搞起了电商,重点推销澳洲龙虾。目前,全社区在30亩以上的小龙虾养殖大户有15户,小户有二三十户,共流转土地800多亩。

三年多来,各村、社区相继发展了这一产业,目前势头不减。新农村书记彭应全介绍,今年9月,3户村民流转土地270多亩,已建好虾塘,即将下苗。桥亭村贫困户熊厚才去年在智凤街道养殖小龙虾,八柱村贫困户王在云养殖小龙虾一年多,实现了脱贫。

盼提升养殖技术

在十里社区向家冲,有3家小龙虾养殖家庭农场。去年夏天创办的奔恒家庭农场股东王文华说:“从亲戚朋友那里学习技术,技术始终不成熟。有一段时间,隔一天死几个虾,不晓得是什么病。”

“明年的重点是预防虾病。”股东杨勇说,农场有近300亩虾塘,其中约200亩是稻虾供生,这对预防虾病起到一定作用;还要增加虾塘的睡莲,为小龙虾营造夏季遮荫纳凉、冬季保暖御寒的好环境。

笔者注意到,一条标准的排水沟穿过虾塘。王文华说,这条连接江明水库的排水沟是多年前的国土整治项目,再加上这里交通方便,社区又很支持养殖业,才选择在此投资。

“这一片虾塘放水进来、排水出去,都很方便。”杨勇说,虾塘要补充清水、清塘时要排尾水,有了排水沟,节省很多抽水费;明年要增加稻虾供生的面积,既增加效益,又改善虾塘环境。

像这家农场期待提升养殖技术一样,桥亭村、袁家村等养殖户也有同样期盼。盐河社区贫困户陈世宽今年开始养殖小龙虾,他的困惑也是技术问题。

随着小龙虾市场需求日增,提升养殖技术迫在眉睫。“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解决好后顾之忧,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很重要。”郑伟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