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外出务工成就企业高管 返乡创业助力相亲脱贫
“现在上班的有30来人,其中贫困户有11人,都是附近几个村的留守妇女。”“她们在这里上班是包吃包住,平均工资收入在2500元左右,做得好做得快的有3000多元……”“现在订单催得紧,就是招不到工人,60台缝纫设备不能满负荷运行……”昨(21)日,笔者来到重庆石柱县马武镇采访时,罗桂凤、李迎冬夫妇掰着手指介绍起返乡创业的点点滴滴。

石柱:外出务工成就企业高管 返乡创业助力相亲脱贫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2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2日15时15分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现在上班的有30来人,其中贫困户有11人,都是附近几个村的留守妇女。”“她们在这里上班是包吃包住,平均工资收入在2500元左右,做得好做得快的有3000多元……”“现在订单催得紧,就是招不到工人,60台缝纫设备不能满负荷运行……”昨(21)日,笔者来到重庆石柱县马武镇采访时,罗桂凤、李迎冬夫妇掰着手指介绍起返乡创业的点点滴滴。

外出务工走南撞北 扎根服装企业练就“真经”

1989年8月,家住马武镇香溪村黄厂组的罗桂凤在高中毕业后,不愿意再上学便南下广东打工。

“那时候年轻气盛,外出务工漫无目的,差点的工作看不来,好点的工作干不来,在广州撞荡了几年时间,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饿、受了不少累……”言及刚外出务工时的情景,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罗桂凤一脸笑意说道。

随着年龄增长,思想也逐渐成熟起来,罗桂凤意识到了学习技术的重要性,便选择进入一家服装企业,当起了缝纫工。在这家服装厂上班的三年时间,他潜心学习,熟练掌握到了缝纫技术知识。

罗桂凤(站立者)在车间指导工人生产。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风生水起,因工资高、福利待遇好,逐渐成为外来民工的“淘金”热土。1997年春节后,罗桂凤转赴浙江杭州,应聘进入一家知名服装企业上班。

他在这家公司整整干了21年时间,从车间的一个普通缝纫工做起,先后被公司领导任命为车间的组长、段长、车间主任和企业管理人员。

怀揣回报乡亲梦想    辞高薪返乡创业促“双赢”

2018年以来,石柱县吹响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号角。罗桂凤在春节回马武镇过年时,看到了家乡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和可喜变化,动了回家创办服装企业的念头。

“你年薪有了15万元,为什么要放弃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一切……”当罗桂凤征求妻子李迎冬的意见时,不仅妻子很难接受,家中的亲人也提出了异议。

留守妇女在服装车间上班。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面对家人和亲人提出的反对意见,罗桂凤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外上班,我个人的收入还说得过去,但是无法回报家乡父老曾经给予我家的帮助。我利用掌握到的缝纫技术和服装市场信息的有利条件,如果回家创办企业,招收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让村民的就近就业,就是一条双赢之路。”

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在参考服装行业朋友的意见后,2018年11月,罗桂凤毅然绝然辞去工作,从浙江回到了马武镇。第二天,便租厂房、购买缝纫设备、申办执照……紧锣密鼓忙了起来。

创建服装厂助脱贫扩大规模搭起致富“金桥”

投资上百万元,安装好缝纫机及配套设备后,罗桂凤、李迎冬两人便马不停蹄招收工人,特别对有上班需求的留守妇女和贫困户村民大开“绿灯”,在其进厂后不厌其烦进行规范化的技术培训。

在服装行业朋友的支持下,罗桂凤接收的服装加工订单每个月有8000套左右,招收的工人有30多个,带动周30多个家庭增收。

罗桂凤(右)李迎冬(左)夫妇在裁剪布料。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李肇艳、孟永波是马武镇腾龙村的贫困户,也是留守妇女,言及在服装厂的工作,两位女同志赞不绝口,乐呵呵说道:“在这里上班特别好,离家近,挣的钱不比外面少,也不耽误我照顾孩子和老人。平时家里有点急事或者需要接送孩子,公司领导都会准假。在家门口上班,实现是挣钱照家两不误。”

有的留守妇女因照顾老人不能进厂上班,罗桂凤干脆将缝纫设备送进家门并进行技术辅导,让其在家中加工好后,自己再上门回收加工好的服装 。

该服装厂周边的几位菜农说,罗桂凤回来建好服装厂后,工人一日三餐包吃,我们种菜来卖给他,一年要增收万多元呢。

面对工人和村民的赞许,罗桂凤感慨地说:“返乡创业近一年来,酸甜苦辣,甘苦自知,但得益于把握住了好时机,这条路是走对了,并且得到村民和马武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前景会越来越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石柱:外出务工成就企业高管 返乡创业助力相亲脱贫

2019-10-22 15:20:11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2日15时15分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现在上班的有30来人,其中贫困户有11人,都是附近几个村的留守妇女。”“她们在这里上班是包吃包住,平均工资收入在2500元左右,做得好做得快的有3000多元……”“现在订单催得紧,就是招不到工人,60台缝纫设备不能满负荷运行……”昨(21)日,笔者来到重庆石柱县马武镇采访时,罗桂凤、李迎冬夫妇掰着手指介绍起返乡创业的点点滴滴。

外出务工走南撞北 扎根服装企业练就“真经”

1989年8月,家住马武镇香溪村黄厂组的罗桂凤在高中毕业后,不愿意再上学便南下广东打工。

“那时候年轻气盛,外出务工漫无目的,差点的工作看不来,好点的工作干不来,在广州撞荡了几年时间,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饿、受了不少累……”言及刚外出务工时的情景,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罗桂凤一脸笑意说道。

随着年龄增长,思想也逐渐成熟起来,罗桂凤意识到了学习技术的重要性,便选择进入一家服装企业,当起了缝纫工。在这家服装厂上班的三年时间,他潜心学习,熟练掌握到了缝纫技术知识。

罗桂凤(站立者)在车间指导工人生产。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风生水起,因工资高、福利待遇好,逐渐成为外来民工的“淘金”热土。1997年春节后,罗桂凤转赴浙江杭州,应聘进入一家知名服装企业上班。

他在这家公司整整干了21年时间,从车间的一个普通缝纫工做起,先后被公司领导任命为车间的组长、段长、车间主任和企业管理人员。

怀揣回报乡亲梦想    辞高薪返乡创业促“双赢”

2018年以来,石柱县吹响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号角。罗桂凤在春节回马武镇过年时,看到了家乡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和可喜变化,动了回家创办服装企业的念头。

“你年薪有了15万元,为什么要放弃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一切……”当罗桂凤征求妻子李迎冬的意见时,不仅妻子很难接受,家中的亲人也提出了异议。

留守妇女在服装车间上班。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面对家人和亲人提出的反对意见,罗桂凤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外上班,我个人的收入还说得过去,但是无法回报家乡父老曾经给予我家的帮助。我利用掌握到的缝纫技术和服装市场信息的有利条件,如果回家创办企业,招收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让村民的就近就业,就是一条双赢之路。”

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在参考服装行业朋友的意见后,2018年11月,罗桂凤毅然绝然辞去工作,从浙江回到了马武镇。第二天,便租厂房、购买缝纫设备、申办执照……紧锣密鼓忙了起来。

创建服装厂助脱贫扩大规模搭起致富“金桥”

投资上百万元,安装好缝纫机及配套设备后,罗桂凤、李迎冬两人便马不停蹄招收工人,特别对有上班需求的留守妇女和贫困户村民大开“绿灯”,在其进厂后不厌其烦进行规范化的技术培训。

在服装行业朋友的支持下,罗桂凤接收的服装加工订单每个月有8000套左右,招收的工人有30多个,带动周30多个家庭增收。

罗桂凤(右)李迎冬(左)夫妇在裁剪布料。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李肇艳、孟永波是马武镇腾龙村的贫困户,也是留守妇女,言及在服装厂的工作,两位女同志赞不绝口,乐呵呵说道:“在这里上班特别好,离家近,挣的钱不比外面少,也不耽误我照顾孩子和老人。平时家里有点急事或者需要接送孩子,公司领导都会准假。在家门口上班,实现是挣钱照家两不误。”

有的留守妇女因照顾老人不能进厂上班,罗桂凤干脆将缝纫设备送进家门并进行技术辅导,让其在家中加工好后,自己再上门回收加工好的服装 。

该服装厂周边的几位菜农说,罗桂凤回来建好服装厂后,工人一日三餐包吃,我们种菜来卖给他,一年要增收万多元呢。

面对工人和村民的赞许,罗桂凤感慨地说:“返乡创业近一年来,酸甜苦辣,甘苦自知,但得益于把握住了好时机,这条路是走对了,并且得到村民和马武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前景会越来越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